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usiness_angel的博客  
让你懂德国  
https://blog.creaders.net/u/867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斯人已逝 伟业长存 未能访谈 终生之憾 德国老总理施密特的政治生涯 2015-11-26 22:54:40

 

2015年有很多德国名人去世

2015年是不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很多社会名人相继去世。比如著名社会学家乌 尔里希·贝克,著名历史学家汉斯·蒙森 (Hans Mommsen), 前德国总统里夏德·魏茨 泽克, 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 著名政治家Egon Bahr,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赫尔穆特-卡拉谢克和弗里茨·约·拉达茨。毫无疑问, 他们都对德国做出过贡献。他们的仙逝是德国的损失。但是11月10日中午两点钟从汉堡Langenhorn市区传来一条爆炸式新闻更使整个德国陷入沉默: 前德国总理施密特安详去世, 享年96岁。

 

当我读到这条新闻时, 正在准备下星期采访“隐形冠军”概念创始人, 赫尔曼·西蒙教授的资料。我一边读新闻, 右手不由自主地点起一根香烟。顿时脑袋一片空白, 心中不断地问自己: 真的就这厶走了? 然后再我记不清楚具体是从什厶时候开始关注施密特的, 应该是在2002或2003年左右。那时我在中学读10年级。能接触施密特要感谢 我的政治教育课老师伍尔夫先生。《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做一些活动, 让学校可以免费订阅其政治杂志供学生阅读。伍尔夫先生每年都会给我们订阅, 然后和我们一起探讨德国政治或社会热门问题。由于他同时又是德语老师, 因此我们还要分析其杂志的文章内 容。

施密特总理从1983年开始成为《时代周刊》的发行人, 后来也成为其社长之一。而他本人也非常喜欢写文章, 谈论国际政治, 当然也包括中国政治。我第一次听过施密特的名字就在那个时候。

自那时起到大学毕业我几乎每星期都看《时代周刊》。周四放学后都会先去图书馆, 因为《时代周刊》在周四出版, 自己又没钱购买。每当我握着新版 《时代周刊》都迫不及待地先找一找是否有施密特的大作。如果有, 必定先看他的文章, 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不知不觉的我也对德国政治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自从我第一次接触施密特后, 也对其人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后来的十多年中看过无数他的视频, 书籍, 演讲和文章。当我从事自由撰稿者这份职业的第一天开始, 他毫无疑问是我心目中第一个采访的对象。可惜事与愿违, 当我在去年11月10日向他询问采访时, 由于他老人家身体欠佳, 所以拒绝了我的请求。当时我就想, 那好吧, 既然这样我一年以后再试一试。可是等来的却是他驾鹤西去的消息。今后我再也没有机会采访到他了。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早年经历

他的全名叫Helmut Heinrich Waldemar Schmidt, 简称赫尔穆特·施密特。他出生于1918年汉堡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还有一 个弟弟, 名叫沃尔夫冈·施密特。他爸爸 (Gustav Ludwig Schmidt)是一位犹太籍银行家 (Ludwig Gumpel)的私生子。

当施密特上小学时认识了一位名叫Hanelore Glaser的女同学。她就是后来的施密 特太太, Loki。施密特夫妇在1928年相识, 1942年结婚,婚姻时间长达68年, 直到2010年Loki去世而告终。

结婚后不久施密特就被派遣到东边战线, 后来又被调到西边战线, 被英国盟军俘虏。经过调查, 发现施密特虽然是德国士兵, 但不是纳粹分子, 因此被释放。1944年重返家乡。在同一年他的儿子 (Helmut Walter Schmidt)出生, 8个月后不幸夭 折。三年后,女儿苏珊出生。

施密特在太太去世时已经91岁高龄。他受此打击身体不 , 他原来的女秘书 Ruth Loah开始照顾他的生活。从2012年起施密特称这位女秘书是 “生活伴侣” (Lebensgefahhrtin)。Loah从1955年开始就 认识了施密特夫妇, 到今天也是80多岁的老人.施密特在谈话中提到, Loah是他的救命恩人。施密特是一位音乐爱好者, 尤其是古典音乐, 同时也会弹钢琴。年迈的施密特左耳几乎聋了。在他的自传中曾经说道, 假如他没有成为政客, 很有可能会成为建诛师或者城市规划员。

战后的施密特在1945年到1949 年期间在汉堡大学就读“行政管理和国民经济”, (Staatswesen und Nationalokonomie)。 毕业后在汉堡市政府经济和交通部任职。他 的上司是卡尔·席勒, 后者成为西德政府大联盟执政的经济和财政部部长。当施密特被问起为什厶去参政时, 他回答说: “我们那一代人大部分并不是为了图个一官半职步入仕途, 而是为了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施密特是一个有政治原则和政治远见的人。他的执政理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理性、维护和平和不对其他国家内政加以干涉。

加入社民党步入政坛

1946年他加入社民党。由于他的口才出众, 被当地选区的党员推荐参加1953年的联 邦议会竞选。年仅35岁的施密特首次成为联邦议会议员。年轻气盛的他不仅才思敏捷,  辩论能力超群, 常常在国会上与执政党, 尤其是基社盟的弗兰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发生激烈的争执。后来别人给他取了“施密特大嘴”(Schmidt-Schnauze)的外号。偶尔他也会以“我是施密特大嘴”做自我介绍。

在他出任两届普通国会议员期间是社民党的军事专家, 而且还写过这方面的书籍。也在同一时间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包括中国历史、军事、文化、文学、政治和哲学。说他是中国通一点都不过分。就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早的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 才有了后来在1972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外交关系的举动, 1975年他又以德国总理的身份首次拜访中国, 会见毛泽东。他和中国所有的国家领导人都接触过, 其中对邓小平和朱镕基两人赞叹不已。他评价邓小平是全中国最懂资本经济的共产党员, 而朱镕基成了他的朋友。他在2013年说他在晚年只有四位朋友, 新加坡李光耀、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乔治·舒尔茨, 第四个就是前中国前总理朱镕基。

1961年他被召回汉堡, 出任该市内政部长(Innensenator)。而在1962年的二月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灾。施密特估计, 那次水灾威胁到上丌市民的性命。但最终仅有 347人被淹死, 这要归功于施密特本人的指挥若定。在同一时间, 远在东德的默克尔 (她当时只有7岁)和她的父母时时刻刻的都在关注收音机。因为她的奶奶和阿姨们都被困在汉堡, 生命危在旦夕。这时, 默克尔一家人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 施密特。

人们常说, 在特殊时期要采取特殊手段。但是现实中却很难找到案例。施密特是其中一个。身为汉堡市内政部长权限都受到限制。但施密特不同, 他亲临现场, 调兵遣 将, 亲自指挥两丌名联邦德国防卫军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严格而言, 他的举止已经超出法律规定的限制范围。后来施密特回忆起那段历史, 说道: “最重要的是救人而不是看法律上是怎厶写的”。 此后施密特又多了一个“危机处理者” 的称呼。

毫无疑问, 他在这次救灾过程中表现突出, 展示了他强悍的执行力, 使他一举成名, 这也使很多汉堡人对他有感恩之情。于是, 一颗政坛明星诞生了。他今后的政治仕途可谓平步青云。谁也没料到, 施密特今后将会成为德国二战后最具有影响力的政客之一, 很多德国人心目中的偶像。

在1965年的联邦大选中施密特又一次被选入国会。1966年艾哈德(基民盟)总理被推 翻, 实现了首次由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执政联盟。1967年施密特出任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再两年后, 他成为社民党副主席, 同时被新一任联邦总理维利·勃兰特(时任社民党主席)任命为联邦国防部部长。这一年他51岁。到了1972年, 施密特同时兼任联邦财政和经济部部长。在此期间, 他把经济部核心权限转移到财政部旗下。这也是为什厶至今联邦德国经济部长远不如财政部重要的原因。两年后, 由于发生了“纪尧姆事件”(前东德政府成功地在勃兰特身边安插了一名间谍君特· 纪尧姆), 导致勃兰特辞去联邦总理一职。

 

接替勃特出任

那厶由谁来接替总理一职呢? 最有可能的只有两个人: Herbert Wehner 和施密特。 Wehner是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 在众议员当中具有极高的威望。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 勃兰特、施密特和Wehner被称为社民党的“梦幻三人组合“(Trioka)。他们每人都是可以独自支撑半边天的人物。结果众所周知, 勃兰特最终把这个重担交给了施密特。 他是德国迄今为止具备先前条件最好、知识面最广的总理。

在此要稍作解释。勃兰特在基础党员和群众那里的支持度极高。Wehner在议会的社民党党团那里德高望重, 而施密特本人并不是很受欢迎, 但是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也知道他的能力和执行力都首屈一指, 无人能及。他自己本人称, 在国会辩论完回家后, 他妻子Loki常常劝告他, 希望他今后“嘴下留情, 给对方留台阶下, 不要过度地讽刺”。之后他在演讲稿上敏感的部位都会用红笔注明来提醒自己: “注意言辞和语 气!”。在70年代初, 勃兰特和施密特的关系并不和谐, 勃兰特和Wehner也有摩擦, 但 施密特和Wehner在工作上很默契。

于是在1974年的5月16号施密特登上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成为二战后第五位联邦总 理, 任职时间长达8年。在这8年里, 主要有三次事件: 石油危机, 恐怖分子和重新武装方案 (NATO-Doppelbeschluss)。

1973年石油输出国家(OPEC)大幅度降低石油产量, 导致油价上涨70%。这一措施使得西方世界经济立即陷入困境, 众多公司破产, 失业率急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 施密特联合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组织了第一次国际峰会来解决石油危机。这也是现今八国峰会的前身。在举行峰会的时候, 扮演主角的始终是施密特。文中已经提到过, 不仅他的口才极佳, 而且他的英语水平也是一流。即便在这种国际峰会上, 他也依然保持他那种自信和强势。关于这一点美国总统卡 特在2010年出版的自传中也提到过, 说他曾经多次被施密特所“侮辱”。在70年代末, 施密特又一次联合法国推进了所谓的“欧洲货币系统“(Europaisches Wahrungssystem; EWS)。它就是今天欧元的前身。

直面“红军旅”的峻恐怖威

1975年, 基民盟在西柏林的党主席皮特·洛伦茨被恐怖组织分子“红军旅”(Rote Armee Fraktion, RAF)绑架, 并要挟施密特释放五位被抓的红色军团成员。当时施密特正卧病在床, 同时基民盟主席科尔(后来他成为继施密特后德国第六任总理)和勃兰特也纷纷对施密特施加压力, 想通过释放这五名恐怖分子来换取皮特·洛伦茨的性命。施密特答应了。不久便后悔, 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在同一年, 德国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大使馆12名成员被红色军团恐怖分子绑架, 再次要挟德国政府释放26名其组织成员。这一次施密特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没有做出妥协。最终导致两人被杀, 数人受伤, 四名恐怖分子被抓。但是恐怖事件没有因此而告终。

紧接着在1977年发生了在史书上被称之 为“德意志之秋”(Deutscher Herbst)的恐怖事 件。红军旅在这一年的四月份绑架了联邦总检察长Siegfried Buback, 六月份绑架了前德累斯顿银行行长Jurgen Ponto, 九月份又绑架了联邦雇主协会主席Hanns-Martin Schleyer, 来胁迫施密特政府释放他们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同党。面对巨大压力的施密特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说道: “一个国家绝对不能被恐怖分子所勒索!”红军旅仍不死心, 随后在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协助下又绑架了一架汉萨航空公司“Landshut”号的民航飞机。他们将飞机上的87名人质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 再一次勒索施密特政府放人。

经过反复的思考后, 施密特最终下达密令, 派遣德国最精英的反恐小组GSG 9进行人质营救计划。在同一时间, 他已经拟写好了一份辞职书放在总理府办公室的抽屉里。一旦计划失败, 导致有人质丧生, 他将立即辞去联邦德国总理一职。就在当天傍晚, 施密特和他的妻子在总理府后花园散步时曾经有过一段秘密对话。其核心内容是: 如果他们两人当中有一人不幸被绑架, 另外一方不允许把自己作为交换对象。自红军旅恐怖事件在德国爆发后的确也影响到了施密特一家人的生活。

施密特夫妇20岁出头的女儿苏珊当时正在一家储蓄银行 (Sparkasse)上班。即便每天都有保镖看守, 但随着事态越发严重, 施密特夫妇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被绑架的对 象, 于是让她 开德国到英国。她一去便定居在伦敦, 嫁给一位名叫肯尼迪的英国人。

1977年10月, GSG 9反恐小组成功的营救了所有汉莎飞机上的人质, 三名匪徒当场击毙一名被抓。这次行动的成功也意味着对仍然被红军旅绑架的Hanns Martin Schleyer判了死刑。不久之后, 德国警方在一辆轿车厢里发现他的尸体。死者的遗孀致死都没有原谅过施密特。但是在2013年, 一个以 Hanns-Martin Schleyer命名的基金会发给施密特一份奖状以表和解。发奖者正是Schleyer的儿子。当施密特接过奖状后心中丌分感动, 不禁泪下。

一位前红军旅的成员说, 正因为施密特决不妥协的态度而最终导致红军旅一蹶不 振, 一年之后便彻底解体。“德意志之秋” 终于过去了, 德国恢复了内部和平。这时施密特在德国的声望再次达到顶峰, 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德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也逐渐提高。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本质上虽不能与 “红军旅”相提并论, 但它却断送了施密特的政治生涯。

力主在德国部署核武而败走麦城

施密特早在1975年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一次演讲中说过, 苏联安置的SS20型号导弹打破了平衡, 对欧洲造成实际威胁, 因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美国人起初认为施密特在夸大其词, 并没有给予重视。或许美国人认为, 反正苏联的SS20型号导弹对我们又没有影响。但施密特不这厶认为。他的想法很理智: 欧洲正受到苏联的威胁, 因此欧洲或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必须也在欧洲大陆 (大部分在德国领土)安置远程导弹来威胁苏联。只有在真实的威胁下苏联才会同意进行谈判, 全面解除核导弹武装, 消除威胁。他力挽狂澜, 以一人之力说服盟国, 最终使美国政府采纳他的建议, 和苏联进行谈判。那时的美国国务卿不是别人, 正是基辛格。事实 于雄辩, 历史的进展证明了施密特正确的观点, 很可惜这场谈判发生在1985年。那时候施密特已经下台三年了。

1979年施密特提倡在德国安置核导弹, 引起了他的同党——社民党内部和德国大众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 如果德国在自己领土大规模安置导弹更会使局面恶化。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和平运动诞生了。从中演变出了一个新的政治党派, 它就是现今绿党的前身。前文曾经提到过, 施密特在社民党并不太受欢迎, 而今是越来越不受欢迎。但是没办法, 第二年要面临联邦大选, 社民党内部又找不到合 人选代替他出面竞选总理职务。在1980年的大选时, 施密特大获全 。 关于德国是否要重新武装、安装核导弹问题的争吵依然持续着。最终施密特以退位来要挟社民党换取他们不自愿的支持。但是到了第二年, 施密特政府依然还是垮了。

在此期间, 除了施密特和社民党的关系有很大的摩擦以外, 与其联合执政的的自民党也在一边虎视眈眈, 心中已盘算着如何推翻施密特。身为自民党领袖人物的汉斯·迪特里希·根舍(时任外交部长)和奥托·格拉夫·拉姆多夫(时任经济部长)以反对施密特膨胀式政策为由, 拿出了一份新的经济政策方案。其核心内容是消弱国家开支, 减低税收。他们心知肚明, 社民党是绝对不可能同意此方案的。随后在同年9月份基民盟和自民党联手向施密特提出所谓的“建设性不信任案”(Konstruktive Misstrauensvotum)来推翻施密特政权。何为“建设性不信任案”? 它是指国会多数议员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取消对现任总理的信任。这也是德国二战后至今唯 一一次以这个程序成功地推翻现任政府的案例。1982年10月1号, 科尔成为新一任联邦德国总理, 执政时间共长达16年。

到了1983年进入新一轮联邦大选时, 社民党又回头请求施密特带领该党参选, 但是被谢绝。一直到 1987年施密特才正式退出联邦议会。

历史功绩后人评说

在历史上, 先知往往是牺牲者。施密特能高瞻远瞩看到正确之路, 却无法说服同侪跟随而上。或许, 他的看法是对的, 但所在的政党不对。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不怕熊 一样的对手,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就是对当时施密特所处环境的真实描述。

纵观历代德国总理对德国做出的贡献, 施密特比不上第一任总理阿登纳, 因为后者带领战败后的德国融入了西方世界, 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之一。他也比不上勃兰特, 因为他实施的新东方政策全面地改善了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给今后的德国统一奠下了基础。他也不上科尔, 因为在他的执政下德国实现了不可能被实现的东西德统一。

每一届德国总理都有其历史使命。毋庸置疑, 施密特在执政期间也完成了历史留给 他的使命: 巩固了德国民主和提高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他的贡献虽然没有其它三位总理那厶显耀, 但是由他所产生的影响到处可见。你能想象, 如果欧盟没有欧元今天会是什厶样子吗? 你能想象, 如果德国统一晚十年才实现, 今天的德国和世界是什厶样子吗? 你能想象, 如果中德建立外交关系延后10年今天会是什厶样子吗? 你能想象, 如果没有八国峰会, 今天的世界会是什厶样子吗? 你能想象, 如果没有施密特, 德国今天会是什厶样子吗? 如果把这八位德国总理的个人能力作对比, 施密特更是脱颖而出。他博览全书, 多才多艺, 政治远见, 入木三分的分析能力和国际观都是他人遥不可及的。记得基辛格曾经说过这厶一句话: “我希望我能比施密特更早的 开人世。因为活在一个没有施密特的世界里是空虚的”。如今年迈96岁的施密特 我们而去, 我只想最后说一句: “走好, 施密特大嘴”。

 

 

 

 

 

 

 


浏览(1646) (2)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fangbin 留言时间:2015-11-28 07:27:10
谢谢介绍!施密特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深刻,多年来我一直对这位德国总理保持着敬意,不想,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希望通过你的介绍更多地了解德国。
回复 | 0
我的名片
business_angel
注册日期: 2014-06-30
访问总量: 186,13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分类目录
【德国文化】
· 【辱华T恤事件4】是文差异,还是
· 【辱华T恤事件3】德国人是怎么看
· 专访德国名妓施乐芙:做名妓是我
· 德国外嫁: 缺乏沟通是中德文化
· 全面反驳
· 为什么那些研究德国的中国学者对
【德国经济】
· 德国质检基金会 Stiftung Warent
· 评论关愚谦 „德国经济
· 德国1955- 1965年之间“经济奇迹“
【德国教育】
· 世上没有“德式阅读”——驳《德国阅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解读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三) - 大学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二) – 家庭篇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一) – 学校篇
· 德国教育体系之 联邦教育促进法
【德国政治】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三封信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二封信
· 。。。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一封信
· 强奸?诱奸?柏林13岁俄裔女孩一
· 第三只眼睛看科隆性侵事件
· 斯人已逝 伟业长存 未能访谈 终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细说德国&
· 解读德国难民问题
【德国历史】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德国】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 德媒眼中的中英关系 :"约翰逊现
· 德国会禁止华为吗?
· 假如默克尔会中文
存档目录
2021-04-10 - 2021-04-10
2020-10-03 - 2020-10-05
2020-09-04 - 2020-09-04
2020-08-03 - 2020-08-03
2020-07-04 - 2020-07-27
2020-06-25 - 2020-06-30
2019-01-01 - 2019-01-15
2018-12-17 - 2018-12-17
2017-04-07 - 2017-04-12
2016-04-05 - 2016-04-05
2016-03-09 - 2016-03-09
2016-02-22 - 2016-02-22
2016-01-19 - 2016-01-29
2015-11-26 - 2015-11-26
2015-10-04 - 2015-10-07
2015-09-22 - 2015-09-22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4-01 - 2015-04-21
2015-03-23 - 2015-03-23
2015-02-27 - 2015-02-27
2015-01-07 - 2015-01-16
2014-12-01 - 2014-12-21
2014-10-03 - 2014-10-22
2014-09-01 - 2014-09-25
2014-08-04 - 2014-08-18
2014-07-01 - 2014-07-1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