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xisipailou  
西四牌楼  
网络日志正文
在延安抗战的英国爵士,林迈可 2017-03-08 16:07:38


英国爵士Michael Lindsay林迈可(1909-1994)。他父亲是上院议员,爵士(Lord)。当年应司徒雷登之邀,林迈可于1937年出任燕京大学教授,与白求恩同船到中国,1941年与燕京大学女生李效黎结婚。我出国前就与李效黎和她的外孙女Susan Lawrence有一面之交。1989年8月,我的论文入选美国管理学会(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年会论文,我去华盛顿出席年会宣读论文。Susan Lawrence到机场接我,因为彼此印象都不深,谁也认不出谁,我当时背的包上面有“北京”俩字,当时华盛顿机场很少有中国人,她就凭这个包认出我。离开华盛顿的时候,Susan Lawrence回去上班了,林迈可开车到酒店把我接到家,一起吃饭,又和女儿林海文开车带我游览华盛顿市区和华盛顿小时候居住的庄园,最后把我送到机场。

林迈可家客厅,阎锡山的题字已经不在客厅,挪到餐厅门楣上了。  

 


林迈可应白求恩之邀,几次去晋察冀边区访问,也在重庆英国大使馆担任过六个月新闻参赞。日本人早就盯上他,碍于他是英国人无法下手。当他从广播听到珍珠港战争爆发的新闻,连早饭都没吃,抽屉里的钱也没拿,开了司徒雷登的汽车跑到京西黑龙潭,弃车步行到平西抗日根据地晓峰口,仅十分钟后,日本人就到燕京大学抓捕他,但怎么也想不到他已经跑了,在北京搜捕他好几天无果。当地游击队把他护送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当政委的115师,他和妻子跟随八路军在晋西北地区转战,亲身经历了多次与日寇作战,几次穿越敌人封锁线,于1944年5月到延安,他女儿生在晋察冀,儿子生在延安。他的回忆录,可以说是对边区和延安最客观,公正的描述。1946年他全家返回英国后。英国政府向他征收国外收入的所得税,他说挣的工资是小米,都吃了,这才作罢。

他以一个英国学者的角度,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晋察冀边区军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事实,以及在延安的见闻。其中有些内容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这七十年翻来覆去重复的谣言。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时,国民党的大佬又再为自己涂脂抹粉,我们来看看一个英国爵士当年是怎样揭穿他们的无耻谎言的(其中引号内为引用原文)。

“我自己可能是以外国非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的很少几个人之一。我因为偶然机会第一次目睹了他们与强大的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情景。中国共产党在及其困难的物质条件下打击日本侵略者,他们领导的军队连最基本的给养,武器都没有,而国民党中央政府和他们在山西的掌权者阎锡山却不予以帮助。” “在1940年后,甚至还包括以前的一段时间,中共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外援。即使是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在山西的阎锡山方面也没有给他们以帮助。我曾看到,有人使用的步枪是欧洲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制造的。弹药几乎完全靠从日本人手中夺取。”

“国民党在日军侵入后暗自打算放弃华北的大片地区,对日军扩大侵略不予抵抗,共产党的军队正是分散抗击作战才生存下来。国民党无力派自己的军队到华北去取代共产党的力量,即使他们进入华北,也不会比早先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更有效地抵抗日军的侵略。国民党二战区司令部(阎锡山)甚至还和日军勾结,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竟依靠日军的帮助扩大势力。他们派日军在原地把守,直到美国空军把国民党军运到该地,才缴械投降。”

“1967年我在日本遇到一位日本军官,他说,日军在中国与中国共产党打仗比美国在越南和越南共产党打仗更有战斗力。我回答说,如果八路军有像越南共产党得到的那种数量充足的外援,他们会在一年内把你们赶出中国。”

 “中共领导的军队和其他反法西斯提抗运动的情形不同,它的特点在于供应完全是自给自足。在根本没有外界援助的条件下进行的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应该被称作当代最有战斗力和抵抗力的胜利战争。”“日本强大的,装备优良的侵略军队,在华北做了那么多努力也未能消灭共产党的力量,而当日本人对付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军队,只要做出一些努力就可大获全胜。”

 “美军观察组的人告诉我美国政府不讲信誉的其他一些事情。例如,美国曾拟定了和中共联合抗日的计划,其中就有为共产党提供大量稀缺物资的承诺,还有在前线基地修建几个飞机场提供美军登陆,以及打败日本后帮助中共接触日军武装等等。但是后来美国对该计划的承诺都未实施。”

 “中外记者团路经西安时到过胡宗南将军的司令部,胡的官方人员更具体地告诉这些将去陕甘宁采访的新闻记者说,延安周围“种植鸦片“,共产党从1939年起就没和日本人打过仗等等。还给了他们一张”被处死“的人的名单。(我知道其中一人在晋察冀工作)” “在他们回到重庆后不久,各报纸登出了有些记者的报道,说看见在延安边沿地区”种植有罂粟“。接着就有外国记者登报声明,说这完全是胡说造谣,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一棵罂粟。连《中央日报》的外国顾问武韬也在这份声明上签了名。”

林迈可还是个无线电专家,他在晋察冀就曾为聂荣臻,吕正操所部组装过通讯器材,提供根据地对外联络和收发情报的主要设备。他在延安安装的电台和天线可以接收来自旧金山的电波信号,而延安通讯部的人说,以延安的设备物资,是没有能力制造出一台可以和国外联系的发报机。1945年中外记者团参观延安时,阎锡山手下邀请他去克难坡拜访“阎将军”。林迈可回答说:“这我要和朱德将军和叶剑英将军谈谈”,于是就没有了下文。重庆政府也邀请他去他参加通讯工作,李效黎回答说,“即使我们要去, 也过不了西安胡宗南将军那一关”。林迈可培训的学生后来成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林迈可从英国绅士的角度,看透了国民党的官僚,腐败,自私,无能,也记录了延安那些他看不惯的种种现象。但更多的是对美国对华政策的不满和批评,认为派到中国的美国官员傲慢自负,对中国充满成见。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驻中国大使)就很鄙视中国人,他下断语说,中国人是毫无希望的。他对中国一无所知,谈到蒋介石总是说“石大元帅”而不是“蒋大元帅”。

1944年11月,美国特使赫尔利到达延安,调停国共争端。赫尔利承诺把美国援助平分给所有与日本人作战的部队,赫尔利和毛泽东都在协议上签字。然而赫尔利又出尔反尔,想通过扣留美国给共产党的所有供给,否决其所有的合作建议迫使共产党屈服,而不管这些供给和合作会多么有利于抗日。此举造成了共产党对美国政府的不信任,破坏了美国和延安的友谊和合作。

在比较延安和重庆时他举例说:“在延安,我们只有煤油灯,但是从油井里打出来的油足够用。而在重庆,虽说有电灯,但电压低到只能使灯丝发一点暗淡的红光。延安没有自来水,但我们要给孩子洗澡,就有人帮着从井里打上水来,在厨房烧热,倒在一个水桶里,送到我们的窑洞。重庆有洗澡卫生间,冷热水龙头俱全,然而却没有水流出来。”

然而,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并在晋察冀和延安和共产党在艰苦环境里同甘共苦的林迈可,却受到了国,共双方的不公平待遇。国民党向英国政府说,林迈可和中共高层关系密切,要严加监视防范,因此林一家在英国受到种种刁难,不得已而移民澳大利亚。林迈可在英国出版了在中国的经历,公正,客观,全面地记录了自己在延安的见闻。然而因为他书中所记录的亲眼目睹的事实,与共产党宣传的“革命圣地的光辉形象”格格不入,从1956年后被禁止进入中国,直到1978年才解禁。李效黎父母在北大东门外成府的房子也被充公,直到1983年才补给一套小公寓。看来,参加没参加抗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赞美话。

我相信这本书在翻译出版的时候把批评延安最尖锐的部分删除了,留下了几处不疼不痒的例子,摘两条在这里。

“毛泽东在一个讲话中用了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取信于民”。而晋东南接收电文时,把这四个字的16个数码搞错了,译出的词变成了“由雾出宝”。地方报纸的编辑对此显而易见,面目全非的文字也未加深究,却写了一篇社论来解释“由雾出宝”的深刻内在涵义。几个月后,载有这篇社论的《晋东南日报》传到延安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问一个军官能否发一封电报询问什么时候有卡车到绥德。他回答说,在毛泽东的桌子上,信件堆了好高,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他回答下次卡车到绥德的事。我当时的反映是,如果一封关于下次卡车到绥德的电报需要放毛泽东先生的桌上,那么延安办事机关肯定是毫无效率的。这位军官对竟有人敢批评党的最高权威表现出很恼火。”(这种无知霸道,大话唬人的做派一直延续至今)

当林迈可被禁止去中国后,台湾向他两口子送出了橄榄枝,不提他“通共”罪状了,邀请他去台湾,当上宾接待。宋美龄亲自会见李效黎,阎锡山给李效黎送上亲笔题字。要知道,李效黎上初三时就因在太原参加抗日示威游行被阎老西政府打成“共产党捣乱份子”下令逮捕。后来李效黎的反日立场没有变,阎老西的反共立场没有变,怎么“共产党捣乱份子”就成了座上宾?我看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国民党拍欧美洋人马屁的传统没有变。

林迈可最看不顺眼的是美国政府及其对华政策,但是最后却是美国接纳了林迈可,批准他移民美国。看来国共两党在对待批评的态度上完全一致,容不的别人说自己坏话。 大凡不自信的人,总希望听别人说自己好话,中国人尤其希望得到欧美白人的赞同,因为对自己没信心。这一点, 国共两党立场一致,也是中国人的通病。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自信。虽然林迈可批评最多的是美国政府(英国绅士打心眼里看不起美国人),但美国政府并不因此而刁难他,因为美国政府超级自信,你们爱说我什么就说什么,任你怎么骂,我也是老大。

 

附录:

民间流传阎老西子的土笑话,和山东军阀韩复榘有得一比。然而我却在美国见过一个阎老西子的洋笑话。估计知道这个笑话的人不多,顺便在这里说给大家听听。因为与本文无关,所以附录在此。

林迈可妻子李效黎的父亲是阎锡山手下的一个退役上校军官,阎老西子佩上将军衔,竟然给退役低级部下的女儿题词,除了拍洋人林迈可马屁外,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奇怪的是题词不挂在客厅,而是挂在餐厅的门楣上,我忘了拍照片,但还记得题词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人民是不要战争的,战争是政府强加给人民的。所以人民要成立世界议会,制止战争。哪年写的没印象了,我对宣统以后的民国年号都不甚了然,统统记不住,估计是到台湾后写的。

 

阎老西子一辈子发动战争无数,起家就杀了山西巡抚全家;直奉战争派兵攻奉;蒋冯阎大战还打过中央军;抗战时期继续“剿共”杀过八路军;日本投降后率先进攻八路军,发动上党战役。太原被围后,他自己开溜了,却下令部下死守,把个“锦绣太原城”打成一片焦土,双方死伤惨重。他严令部下“成仁,做完人”。为了效仿田横,凑够五百完人,甚至逼给阎老西唱过戏的18岁山西梆子女演员自杀殉“阎”。他多少次把人民推进战争火海,居然还有脸说“战争是政府强加给人民的”,还想出“世界议会”这么个词,真是恶虎戴佛珠,滑天下之大稽。出林迈可家门后,我想返回去拍照,林迈可的女儿林海文说,她以后照了寄给我,但我终于没收到。估计她根本就不觉得阎老西这类屁话还值得拍照


浏览(999)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羊市大街
注册日期: 2017-01-26
访问总量: 432,75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北京的蓝天白云(四)
· 北京的蓝天白云(三)
· 北京的蓝天白云(二)
· 北京的蓝天白云(一)
· 谁是有优越感的“美籍华人”?
· “美籍华人”的优越感可以休矣
· 先立品再作诗文书画的溥心畲
分类目录
【记忆中的老北京】
· 北京的蓝天白云(四)
· 北京的蓝天白云(三)
· 北京的蓝天白云(二)
· 北京的蓝天白云(一)
· 后海什刹海的会所回归公园
· 农民又对北京人耀武扬威了
· 一起激怒北京人的盗窃案
· 北京物价稳中有降
· 北京大妞儿爱北京!局气·厚道·有
· 北京车牌不为人知的秘密(转载)
【往事回忆】
· 书写诗二首(又添新作)
· 檀柘寺与雷峰塔
· 重读《两地书》(1999年旧作)
· 三十年前明大校长给我的亲笔签名
· 五十年后重返宋家王庄
· 三十年前我那篇创纪录的论文
· 我的蔡司相机
· 民国两个总统写的简体字
· 书写四首诗
· 七绝,中秋望月有感
【文坛评论】
· 谁是有优越感的“美籍华人”?
· “美籍华人”的优越感可以休矣
· 先立品再作诗文书画的溥心畲
· 美国只有“Independent Day”“The
· 美国英雄遗言成了解放军豪言壮语
· 颐和园免费都能成为黑北京的理由
· 莫言老家的土匪怎么就成了抗日英
· 再论骂脏话暴露出身和本性
· 被政治正确封杀的学术著作(译文
· 阿三起诉父母未经他许可生下他,
存档目录
2019-08-01 - 2019-08-01
2019-07-04 - 2019-07-28
2019-06-20 - 2019-06-27
2019-05-01 - 2019-05-24
2019-04-12 - 2019-04-22
2019-03-02 - 2019-03-04
2019-02-06 - 2019-02-27
2019-01-24 - 2019-01-24
2018-12-03 - 2018-12-22
2018-11-16 - 2018-11-30
2018-10-09 - 2018-10-09
2018-09-01 - 2018-09-25
2018-07-09 - 2018-07-31
2018-06-02 - 2018-06-10
2018-05-20 - 2018-05-28
2018-04-05 - 2018-04-16
2018-03-27 - 2018-03-30
2018-02-22 - 2018-02-28
2018-01-06 - 2018-01-29
2017-12-06 - 2017-12-28
2017-11-16 - 2017-11-30
2017-10-13 - 2017-10-15
2017-09-08 - 2017-09-29
2017-08-01 - 2017-08-08
2017-07-02 - 2017-07-31
2017-06-07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29
2017-04-14 - 2017-04-30
2017-03-06 - 2017-03-1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