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海天别院
  阅读,思考,分享
网络日志正文
略论"深度好文" (ZT) 2015-08-27 09:34:11

深度好文略论

作者:王路

我2006年开始写博客,在人人网,那时候大三。2012年的一天,日志关注人突然多了起来,因为一篇谈孟子的文章。平常我的文章有5个分享就不错了,那篇文章突然有50多个分享,后来上了100。第二天,我又写了篇《我始终不信努力奋斗的意义》,有了4万多分享。很多朋友突然冒出来,问是不是我写的。过了几个月,还有华为的朋友说,文章被转到他们内部论坛,引发了激烈讨论。

现在看,那篇文章是很媚俗的写法。当时并不知道。说媚俗是因为,它只负责情绪的宣泄,并不能在宣泄之后,留下别的什么。后来,有不少人写文章反驳我,说他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那种写作也是媚俗。不是说你赞同一种观点是媚俗,反对他就不是了。你对这样的话题发表看法就是媚俗。除非你可以跳出来,有超出这个话题之外的东西。这就要求你的活儿不那么粗糙,不仅仅停留在情绪宣泄上。

这就是我很少写时事评论的原因。因为我不懂新闻,不了解政治,没有干货。你得有干货,才能把自己从媚俗中拯救出来,让文章不仅仅止于意气和咋呼。如果你对新闻事件没有专业的视角和了解,没有内行的知识,能做的就只是煽动大众情绪。

很多人宣称,自己写文章就是普及常识,因为大众不懂常识。这样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明知道自己不是普及常识,而是骗稿费,但明面上得说是普及常识,提升民智,这才体面。这种人往往混得比较好,因为够滑头和鸡贼。另一种是真的以布道者自居了,真以为大众不懂常识,就他懂,这种人虽然天真,倒也有值得敬佩的地方。

有一本流毒很广的烂书叫《乌合之众》,影响了很多没有分辨能力的青年。说它烂不是它讲的话都不对,实际上,很多是对的。它烂的地方在于,除了让人增长自负和意气之外,什么都得不到。很多人读了这本书顿生骄矜,以为只有自己心明眼亮,大众都是白痴。所以我说它是有毒害的。我们客户端准备做一档短视频,聊烂书的,每期三分钟,叫《万万不能买》。

一个人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不在于他懂不懂常识,而在于他专业不专业。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常识”,不叫常识,叫专业。术业有专攻。如果你不能提供专攻的东西给读者,只能靠替读者宣泄情绪来哗众取宠的话,会火,但是意义不大。会火只是因为你负责让他爽了。他不敢骂或者没有平台骂,你替他骂了。

我称这种文章为“深度好文,墙裂推荐”。就是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用在标题上的几个字。我最早是写这些文章的。现在依然写,只是会把术业专攻的东西尽量注入进去,让“深度好文”的成分少一点。比如《水浒》系列,就接近“深度好文”的选题。“深度好文”和“好文”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唯一的区分是,“深度好文”没有深度,止于情绪宣泄,而好文是有深度的。如果你往“深度好文”里注入一些独到的见地,专业的知识,它就慢慢接近“好文”了,就不会因为缺乏深度而需要在前边补上“深度”二字了。

对大多数业余写作者来说,要渐渐转变为职业写作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写作“深度好文”以完成原始积累。除非你有在圈内的师友提携,或者有运气进入很专业的平台。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本身就是作家,就更方便了。这跟做生意是一样的。

当一个写作者能够很轻松地批量生产“深度好文”时,就可以自负地讲:微信哪个大号我不认识?十点读书的林少,我跟他谈笑风生。前两天,十点读书融到资,朋友圈里一大批写作者和自媒体人点赞。

他们中的好多人,“深度好文”写得不比我差,当然,也不比我好。同样,他们写得不比凤姐差,当然,也不比凤姐好。以“深度好文”为标准看,凤姐的文章和我的没有多少差别,只是比我多几个形容词。我编辑她的文章的所有工作就是把形容词去掉。

一个有正常文字功底的人,只消训练两三个月,“深度好文”就能上手。因为这个东西很粗糙,粗糙到如果你想把它打磨精细,反而有损它的“深度”。就跟斗地主一样,只要你不笨,斗两三个月,就不会比别人差。但打桥牌和下围棋就不同。所以,擅长“深度好文”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职业的写作者。职业的写作者需要掌握专攻的技能,包括文字方面的,但更重要的是文字之外的。比如,大到写作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你要比别人知道的多。小到文章的选题,在这个选题上,你要比别人知道的多。

知乎上有网友问,怎样成为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我觉得我的文笔比凤姐好,为什么你们不找我?”凤姐有被恋人半夜赶走,坐最后一班公交回纽约的经历,你就没有。你顶多有被恋人半夜赶坐,坐最后一班公交回通州的经历。那么,你只能尝试给纽约的媒体当主笔。因为这种经历对他们的受众新鲜,对我们的受众不新鲜。但前提是,你的英语得至少跟凤姐的汉语一样流利。最好你在纽约的知名度像凤姐在北京的知名度那样。这么一分析,就知道,关键不在文笔上。

一篇文章是不是有意思,是可以有标准的。——我们不说好和坏,好和坏都是很主观的判断,有意思和没意思虽然也主观,但更容易列一些标准,让它近于客观。比如,你讲的东西别人熟悉不熟悉,有没有兴趣。太熟悉的东西,别人都知道,用不着你讲,文章就没意思。完全不熟悉的东西,别人根本就没有了解的欲望,文章也没意思。

有意思的文章一定要有读者熟悉的地方,有读者不熟悉的地方。还以凤姐的文章为例,相亲,大家都熟悉;和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人在纽约相亲,大家就不熟悉。所以这个话题就是一个蛮好的选题。一篇文章是不是有意思,选题可以占到70%的分量。文字的雕琢和材料如何铺排、结构如何设计——这些十分专业的写作技巧,加在一起也不过占30%。

但真正想成为一个职业的写作者的话,最需要致力的地方恰恰不是那70%,而是这30%。70%只是在负责交差上起作用,是短期的投资和短期的回报。而在30%上的用力,则是长期的投资和长期的回报。它决定你在写作这条路上最终能走多远。而深度好文和好文的区别也在于,深度好文的极限只有70%,它能够而且仅能够靠选题来达到。当你触碰到一个好的点,无论文笔有多糙,都可以拿到70分。而面对一个只有20分的选题,一个天才的作家来写,打死也就是50分。

但对作者而言,这样的50分可能要比那样的70分有分量得多。因为这样的50里,作者的功夫全在里面了,能呈现作者的面目。而那种70分的文章,是没有作者在的,抹去名字,读者并不知道是谁写的。

一个有追求的写作者需要平衡在30分和70分上所下的功夫。这样才能避免让自己始终处于“深度好文”的层次。但由“深度好文”到“好文”的转变并不是突然而成的。用佛家的话讲,叫“非断亦非常”。因为两者之间本身就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而写作者的风格和积累也不可能陡然发生变化。这种积累包括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它们的调整都是长期的过程。因此,文风的转变是缓慢的,但可以致力。

我最近在写《水浒》系列,也是很偶然的尝试。写得比较疲惫,但收获也很大。比如,要写一个人好很简单,把他做的好事罗列出来,赋予他好的动机,就行了;写一个人坏也不难。但写一个人不好不坏就难。不好不坏你还写什么?但仅止于好坏,就是很粗糙的分辨,一个善良的人在特定情形下,也会干出很凶残的事;一个恶人也会有温情流露的时候。去探究具体的情境,才会把着眼点引到有意思的路上。

此外,材料如何铺排展开,也是很考究的。如果书上怎么讲,你就怎么讲,别人直接看书就行了。书上的视角都是以主角为中心展开的,你移形换位,变化一下视角,看到的世界就非常不一样。文本是有限的,像一幅山水画,远山近树遮住的地方有没有人,这需要想象,需要开脑洞。

仅仅是开脑洞那就很简单,仅仅是依据文本也很简单,而如何基于文本地开脑洞,选取合适的分寸和平衡点才是考究功力的地方。别人谈过无数遍的东西,你如何谈才能谈出新意?要谈出新意并不难,难的是,既不脱离文本又不断章取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辟出不同的视角,又不刻意耸人耳目。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公众号:i_wanglu,转载请通知wanghuan1@ifeng.com,并将本段话一并带走。

浏览(1229) (3) 评论(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读思享 留言时间:2015-08-27 19:52:25
芹泥MM,沐岚MM和苏牧先生:

很高兴几位能发现这篇文章并且喜欢。这位年轻的作者我一直比较欣赏,写东西很有见地,读之常有所得。他这里写的,虽然是从职业写手的角度说事,我觉得对于业余作者也很有启示,如果还在意自己写的东西,或者写东西所要花的时间。现在每天眼中能过几十、上百篇文章,真正的好文总是凤毛麟角,不是说会耍文笔的少,而是有眼光有格局又能独辟蹊径的写家实在难得,至少也要有新意的经历或视角吧。这位作者鲜明地强调那30%的功夫,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回复 | 0
作者:苏牧 留言时间:2015-08-27 16:58:30
好文!好眼光。

内容和文笔之间的分配,的确是一个问题。是否3:7开,不一定。但文笔好的人很多,用好文笔的人,则不多。
回复 | 0
作者:沐岚 留言时间:2015-08-27 15:57:52
拜读了,有些地方很有启发和共鸣。
回复 | 0
作者:芹泥 留言时间:2015-08-27 10:19:15
拜读!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海天简牍
注册日期: 2012-05-22
访问总量: 158,81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系转贴,欢迎留言,回复不周请见谅。
最新发布
· 聂树斌冤案要问责,更要制度反思
· 民主选举的希特勒如何成为大独裁
· 特朗普的崛起与亨廷顿的还魂
· 超简单榨菜鲜肉月饼(给网友)
· 《经济学人》:写作风格入门指南
· (ZT)公民权利指南:如何应对警察
· (ZT)夜幕下的航拍,令真相一览
分类目录
【喜大普奔】
· 超简单榨菜鲜肉月饼(给网友)
· (ZT)夜幕下的航拍,令真相一览
· 纽约客:发现引力波-最完整的内
·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
· 70年前的胜利日:得知喜讯那一刻
· 机器猫小分队惊艳万维
· 中国不可能复制马歇尔计划(ZT)
· 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一图看尽两千
· ALBB纽约上市之马云不敲钟
· ALBB纽约上市之投行关系网
【不明觉厉】
· 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ZT)
· 爱因斯坦:我的信仰(ZT)
· 阿城:从常识到通识
· 平反、道歉和现代道德政治(ZT)
· 静穆与热烈:朱光潜与鲁迅的艺术
· 略论"深度好文" (ZT)
· 唐诗江湖的那次华山论剑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关于
· 从Science辞源演变看科学之传统
· 最美文字品最好的画:张爱玲谈塞
【世艰不拆】
· 聂树斌冤案要问责,更要制度反思
· 特朗普的崛起与亨廷顿的还魂
· 特朗普是极右狂人?GOP里最温和
· 怎样给小孩解释“巴拿马文件”(ZT
· 我的绿萝还能持否?
· 世界欠了你太多的掌声(ZT)
· 房间里的大象:沉默不是金(ZT)
·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演讲词全
· 从协和的历史看中国之改变(ZT)
· 从巴黎恐袭到丹麦漫画:嘲讽的权
【习焉不识】
· 民主选举的希特勒如何成为大独裁
· 《经济学人》:写作风格入门指南
· (ZT)公民权利指南:如何应对警察
· 罗素:如何避免见识的错误
· 慎独自省之毁誉直道而行(ZT)
· 慎独自省之朋友圈内不抖机灵(ZT
· 王路:我们都是凤凰男
· 精力分配决定了你的层次(ZT)
· 一套自我提升的方法(ZT)
·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存档目录
2016-12-05 - 2016-12-07
2016-11-07 - 2016-11-07
2016-09-14 - 2016-09-16
2016-05-12 - 2016-05-12
2016-04-08 - 2016-04-29
2016-03-01 - 2016-03-28
2016-02-17 - 2016-02-26
2016-01-19 - 2016-01-26
2015-10-02 - 2015-10-02
2015-09-02 - 2015-09-23
2015-08-27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14
2015-06-28 - 2015-06-28
2015-03-04 - 2015-03-04
2015-01-10 - 2015-01-10
2014-11-09 - 2014-11-19
2014-10-03 - 2014-10-20
2014-09-03 - 2014-09-25
2014-08-05 - 2014-08-08
2014-07-29 - 2014-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