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Pascal的博客  
“朝廷不是让我隐蔽吗?”“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了?!”  
网络日志正文
沈志华: 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2017-10-25 12:16:31

三言五语论朝战 不免有点空泛 不妨御览一眼如下超长 慎入却很有意思的魔鬼细节 


沈志华:  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2009年5月30日 三味书屋演讲   本文共阅读 6546 次   更新时间:2009-06-21 19:44:13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 朝鲜战争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 年轻时

     1950年4月出生    1963 - 1966 北京第四中学 初中毕业

本文作者沈志华先生近照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 年轻时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 年轻时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 年轻时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 朝鲜战争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 年轻时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著作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 年轻时

Image result for 沈志华著作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

Inline image

              李承晚

Image result for 李承晚

Image result for 李承晚的书法

Image result for 李承晚蒋介石

  从严格意义上讲,对朝鲜战争全面的学术研究是从本世纪初才着手进行的。这是因为前苏联有关这方面的档案是在1993年解密,而中国方面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陆续公之于众,一直持续到现在。从朝鲜战争停战到冷战结束的40年间,反映这场战争的书籍林林总总,由于档案资料的缺乏,使得各方只能站在各自的政治立场去解释、去理解,内容基本局限于政治宣传,谈不上学术研究。随着中苏朝、美韩档案的逐渐公布和资料搜集工作的不断深入,可以肯定地说,迄今为止,有关朝鲜战争的全貌变得越来越清晰。


  近年来,我查阅了几乎所有能够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自信对这方面的情况把握得比较全面细致。至于对这场战争的解释和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看法肯定会有所不同。借此机会,我也谈谈自己的想法。


  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起因源自朝鲜半岛的分裂,这与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采取的半岛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时候,各大国设想的太平洋战争应该这样结束:由美国人全歼太平洋地区和日本本土的日军,由苏联对付驻扎在中国东三省的关东军,由中国军队歼灭除东三省以外驻扎在中国大陆的其它日军,会议对各国军事行动区域大体作了上述划分。但究竟由谁来解决朝鲜半岛的日军问题,会议没有提及。另外,在行政区划上,朝鲜已被日本列为日本版图的一个行省,而朝鲜半岛上的日军又隶属于驻扎在东三省的关东军,于是,在朝鲜半岛出现了行动空白和模糊区域,这就为以后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苏联出兵东北和美国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等两个事件迫使日本最终投降。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凭借着距离较近的地缘优势,很快进入朝鲜半岛,这引起了美国人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应。此前,美国从没有过在朝鲜半岛驻军的意图和打算。在苏联红军抵近汉城之际,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急忙致信斯大林,说我们也要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这样好不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家一人一半。实际上,这个提议构思的匆忙而粗糙,是在致信的头天晚上,由美军参谋部的几个参谋拿着地图向杜鲁门划一划,杜鲁门就将该提议递交给了斯大林。依照他们的想法,苏联红军已经到达三八线(北纬38度线),而美国军队还在冲绳,距离半岛还有几百海哩,在这个时候提出以三八线为界,斯大林绝对不会接受,估计他可能会提出一些谈判条件,为苏联争取更大的利益,比如三七线、三六线,甚至将汉江以北的地区都给他,这样苏联方面才可能接受。但出人意料,斯大林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在收到致信的第二天就给杜鲁门回信,说同意。这个消息传来,使美国国防部感到非常惊讶,都认为斯大林脑子出了问题,这事明摆着是让他来讨价还价的。事实上,斯大林非常精明,他在信的最后写了一句话,他说,以三八线为界的建议我接受,但是这个三八线应该继续延长。将三八线延长意味着什么?就是三八线往东延长,就把日本的北海道划到三八线以北。他的想法是,我让你在朝鲜半岛登陆,你让我在日本本土登陆。杜鲁门当然明白其中的含义,于是他就给斯大林回了信,说你的想法不错,但这事我管不了,你要征询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意见。结果,斯大林找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坚决表示反对,斯大林又说,我的命令已经下达,怎么办?麦克阿瑟答复,苏联敢有一兵一卒登陆日本本土,我就把苏联派驻远东委员会的全部委员都撤掉。斯大林吃了哑巴亏,就将军队撤回了三八线。


  从战后有关斯大林维护国家安全战略设想来分析,斯大林最初有与美国合作的意愿,苏美双方都不想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个判断同以往,特别是同当今美国学术界主流思想大相径庭。美国学术界认为,正是战后前苏联采取不断扩张的全球战略,从而引发了美国的对抗,直接导致了冷战的发生。对此,我认为没有任何根据。有关内容,我将在撰写的下一本书中进行阐述。


  朝鲜原本是个独立国家,后来被日本吞并,日本战败,它又将恢复独立国家的面目。但美苏两国认为,战后各民族寻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朝鲜既没有政府,又缺乏选举的经验,因此,雅尔塔会议决定,对朝鲜实施托管。这样,朝鲜就成为一个由联合国托管的单位。那么由谁管理呢?美国、苏联、中国还是英国?英国不行,英国在二战期间被炸得七零八落,战后重建工作繁重,而且遥望万里、远隔重洋;中国也不行,此时蒋介石的军队深处后方,在国内与共产党的关系还没有理顺,精力有限,无暇顾及。最终,这副担子落在美苏两国的身上。1946年,美苏共同筹备成立的朝鲜问题联合委员会正式启动运转,到1947年,共召开了三次会议,期间没有就朝鲜问题达成一致,其原因来自朝鲜内部。按照美苏及其联合委员会的最初设想,三八线只是一个受降的分界线,不是一个政治分界线,朝鲜应该是统一的,要搞统一选举,要重建一个政府,南北朝鲜应当各自推选一个政治精英参与竞选。人选的标准,当然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方面趋同为好。在北朝鲜,斯大林支持曹晚植(曹晚植:1883年2月1日-1950年10月15日,号古堂,韩国独立运动家――编者注)。曹晚植不是共产党人,他的政治风格有点像孙中山。1945年12月莫斯科会议召开,曹晚植主张,朝鲜有能力管理朝鲜自身的事务,坚决反对托管。会后,这个人消失了,至今杳无音信。下一个人选是金日成,戈夫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上说,这个人有能力又听话。金日成那时在哈巴罗夫斯克,参加过东北抗日联军,他所在的抗联一部被日军打败后,跑到苏联。我曾查阅前苏联的档案,上面记载,金日成学习俄语非常快(语言天赋),同志关系融洽,威望很高。这就是北朝鲜方面的情况。


  南朝鲜方面,有金九和李承晚两个人物,他们都曾在中国生活过,在中国期间,两派就矛盾重重,派系斗争激烈。后来,李承晚跑到美国,同麦克阿瑟处得特别好,取得了麦克阿瑟的支持,而蒋介石和当时美国在朝鲜的驻军又支持金九。但金九知识分子意识浓厚,遇到什么手法都来的李承晚,最终被杀。上述就是双方一直没有达成统一意见的主要原因。


  1947年底,冷战爆发,美苏双方不再积极促成统一选举,相反,甚至鼓动各自的傀儡打压对方。到1948年,美苏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无法继续开展下去。此时,美国认为谈判已无实际意义,就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由联合国成立的朝鲜问题委员会,着手组织朝鲜大选。当金日成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阻止了联合国官员入境。因此,联合国决定,在联合国力所能及的地方举行选举,这就是说,选举工作只在南朝鲜进行。针对联合国的反应,金日成采取的策略是,从南朝鲜邀请一批代表,先行一步,在北朝鲜抢先举行选举,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由此成立,并将首都设在汉城;继而,由联合国组织推选的大韩民国成立。至1948年底,朝鲜半岛最终分裂成为两个国家。


  许多人认为,在战后美国一直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政策,事实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在阻止美国势力的增长,彼此是相互的。有关这方面内容,我将在下一本书中予以澄清。


  可以肯定地说,苏美双方最初都不想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生面对面的冲突。北朝鲜政府刚成立,苏联就在未照会美国的情况下,于1948年底,实施单方面全部撤军。这种境况,使得美国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日军已经投降,苏军已然撤离,美军没有任何理由滞留在朝鲜半岛。因此,美国国防部下达了撤军的命令。李承晚得到这个消息,极力挽留,流露出在美军撤离后对金日成可能组织军事进攻的担忧。最后,经麦克阿瑟同意,美军将撤军时间延迟半年,并帮助李承晚训练了约5万人的部队。


  从南北朝鲜情况看,李承晚、金日成都怀揣着统一全国的梦想,而且都有采用军事手段达到目的的强烈愿望。为此,双方展开了一场争取外援的较量。苏军撤离后,最早做出的反应的是金日成,1949年3月,他以签订经济文化协定的公开名义访问了莫斯科。在同斯大林的谈话中,金日成提出个问题,说将来统一了怎么办?我是否应该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半岛统一问题?斯大林回答,绝对不能采取军事行动,你要多搞点宣传,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多在舆论上作些文章。同时,要做好军事准备,除非李承晚首先进攻,如果你反击过去,将他打败,这样的统一是可以接受的。斯大林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他从内心深处不愿意直接挑起事端,不想由苏联来承担挑起这场战争冲突的责任。事实就是如此,苏军撤离时,仅给北朝鲜留下巡逻艇、机枪等轻武器,用于维护社会治安,而将飞机、坦克、大型军舰等重型武器全部带走,美国方面亦然。在莫斯科,金日成没有如愿,悻悻返回,后来他又派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金一,悄悄来到中国。时间大概在四月底,那时,毛泽东还没有进北平,住在香山别墅。在香山,金一见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他说,受金日成同志委托,我到这里,据我们掌握,解放军东北部队中有很多朝鲜族战士,你们的仗打得也差不多了,人民军缺员严重,能否让他们回去?毛泽东回答,没问题,我们现在有三个由朝鲜族战士充实的整编师,都是林彪四野的部队,他们是164师、166师,分别驻扎在东北的沈阳、长春。另外一个师随林彪南下,正在打仗。你们可以把东北的两个师先带回去,待中国战事结束,再把那个师带走。你们想运用军事手段,解放南朝鲜,解决统一问题,这个原则没错,我也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现在,我们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等我统一了,再去帮你统一。金一回去,向金日成做了汇报,金日成当然不高兴,不过想来中共讲的也有道理,中国也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十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金日成又给毛泽东拍电报,说你们战事结束,下面该轮到我了。毛泽东看了电报后,感觉很难答复,那是因为四川、云南、广州、台湾、西藏等地尚未收复。于是,毛泽东给斯大林拍发电报,说明了情况,请斯大林出面从中帮助解释。11月5日,斯大林复电,答应金日成的工作由他来做。我曾查看过那个年份11月至12月间的苏联档案,来来往往的大批电报,名义不是斯大林本人,就是外交部、格罗米柯、苏联军事专家和军事顾问的。电报内容大多反映,在三八线附近不断发生军事磨擦和小规模武装冲突的事情。


  对于三八线发生的情况,苏联顾问们感觉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他们认为这个仗,今天不打明天打,是早晚的事。我翻阅的几个电文显示,斯大林对三八线经常发生军事摩擦事件感到非常生气。在这里,还不能不提及此前发生的一件事。大约在七月份,美军刚刚撤离的时候,金日成就给斯大林拍电报,提出在瓮津半岛实施作战的计划。打开地图,你可以看到,瓮津位于朝鲜半岛西部探出的一个小角,半岛的三分之一则处于三八线以南。金日成的意图是显而易见,投石问路,在此地先打一仗,看看各方的反应,如果美国没有动作,他就可以将部队投放在三八线,一线排开,全线推进,争取在一个星期内攻占南朝鲜。苏联驻朝鲜大使捷科夫看了电报,感到很满意,认为这样做,进可攻,退可守,回旋余地大,就将这个计划报到莫斯科。斯大林在接到电报后,考虑再三,前后用了两个月时间,于9月24日,主持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专题会议,并做出否决这个计划的决议,理由是:瓮津作战势必引发一场战争,况且现在也没有做好任何军事斗争准备,希望北朝鲜要一如既往地抓好宣传,和平统一朝鲜半岛。


  金日成非常苦闷。1月17日,朝鲜驻华大使李某即将赴任,金日成摆了一桌酒席为他饯行,同时,邀请了什特科夫等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酒过三巡,金日成大醉,在席间又哭又闹。说毛泽东言而无信,他答应帮我统一,现在他美了,我这没人管,南朝鲜几千万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我去解救,我拿什么解救;他又埋怨起斯大林,说非要等李承晚进攻,我再反击,那要等到什么时候。酒宴散后,什特科夫就给斯大林发了电报,把过程叙述了一遍,最后做出判断,认为金日成抱着打仗的念头不死心,席间大捉大闹,只不过是借酒撒疯,对苏联的做法不便直说而已。1月19日,斯大林收到电报,过了11天,即1月30日,斯大林回电什特科夫:请转告金日成同志,我同意他的作战方案,但要做得非常缜密,不能冒险。通知他来莫斯科,我要亲自同他谈。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斯大林改变态度后最早的一封电报,在此前的一个月他还不是这个态度。


  2月2日,斯大林再次电告:前天(1月30日)我说的那个事情非常重要,不得告诉任何人,特别是不要告诉中国同志。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发动战争的计划是毛泽东、金日成、斯大林在莫斯科一同商量决定的。这个判断可以说,是在缺少档案材料基础上作出的,与事实严重不符。毛泽东于2月17日离开莫斯科,而金日成到达莫斯科的时间却在4月10日,他们俩不可能相遇,更没有商量的机会。从斯大林电报内容看,斯大林已叮嘱驻朝大使不要向中国同志透露这个信息,我想他也不会同毛泽东商量,以后发生的事情进一步说明,毛泽东对此一无所知。


  2月17日,毛泽东离开莫斯科返回中国,斯大林随后就告诉什特科夫,可以通知金日成赴俄访问。4月10日,金日成抵达莫斯科,在莫斯科逗留长达半个月之久。期间,他同斯大林到底谈了什么,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记录。只能根据每天斯大林几点到,几点几分有谁进他的办公室,几点几分谁出去的斯大林日志进行推测。那本日志显示,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同金日成仅会谈过一次。我认为主要的大量的工作都是私下进行的,地点可能在斯大林的别墅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证明的档案文献,当然也可能根本就没有任何记录加以记载。


  现代学者研究历史事实绝大多数把回忆录作为依据来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给金日成当翻译的人叛逃,叛逃后,他写个回忆录,依据回忆录记载和后来的一些电报综合判断,斯大林最为关心的就是一个问题,如果北朝鲜发动进攻,美国人干涉怎么办?金日成是和朴勇外相一同会见斯大林的。金日成当时说:斯大林同志,我向你保证,我们发动的是一场闪电战,有完全获胜的把握。第一,如果发动突然袭击,美国人来不及做出反应;第二,只要我们一进攻,朝鲜劳动党在南方的20万党员,就会立刻起义,做到里应外合;第三,美军在远东只有四个师的兵力,而且全部驻扎在日本,来不及调动。我们在四天之内就可以攻占汉城,美军未到,战事就已经结束。


  斯大林当然并不能仅仅听信金日成的单方说辞,而做出决定。一年前,麦克阿瑟发表了一个公开讲话,宣布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防御,并不包括南朝鲜。而一年后的1月12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在公开场合也发表了同样内容的讲话,艾奇逊是无心的,他针对的是只是中国而非韩国。因此,斯大林认为美国的防御政策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另外,苏联截获了美国国防部的战略计划。这个计划是,一旦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美国大使馆、美国侨民全部撤离,只坚守日本海,放弃朝鲜半岛。以上情况,使斯大林坚信美国绝不会武力干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毛泽东还不知道斯大林与金日成交谈的内容,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原因在于,二月份,米高扬到西柏坡拜访毛泽东,曾经提到苏联在欧洲设有共产党情报局的事情。毛泽东当时建议,中国革命马上胜利了,这么大一个地方,情报局没有一个亚洲国家参加,不太合适。米高扬随后答复,你们可以组织亚洲情报局,日常工作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对此,毛泽东很高兴。1949年7月,刘少奇奉毛泽东之命到莫斯科,又向斯大林提及此事,斯大林明确表态,中国共产党是个非常成熟的党,毛泽东同志也很会闹革命,今后你们领导亚洲革命,我们管理欧洲事务,中苏兄弟合作,共同促进世界革命大业。亚洲当时也就有朝鲜、越南、日本,马来西亚也有个共产党,但最为突出的还是朝鲜和越南。既然苏联让中共负责亚洲事务,而现在却私下偷偷摸摸地同金日成商量这样大的事情,不告诉毛泽东,实在说不过去。因此,斯大林嘱咐金日成,你回去后,要马上到北京,向毛泽东作个通报。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同意,你就不能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其实,金日成从内心深处就不想同毛泽东商量。他知道毛泽东不会同意,原因在于,中国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金日成迟迟不去北京,5月3日,斯大林坐不住了,就给毛泽东发电报,告知金日成同志到了我这来,谈了一些问题,具体谈话内容由他当面向你汇报。5月12日,他又致电什特科夫,催促金日成尽快赶赴北京。5月13日,金日成秘密抵达北京,并会见了毛泽东。俩人一见面就发生了分歧。金日成非常兴奋,说“毛泽东同志,斯大林同志同意了我们的作战计划,我刚从莫斯科回来”,毛泽东说,我怎么不知道,我也刚从莫斯科回来。金日成辩解,那是你走了以后,我才去的!至此,会谈不欢而散,到底此事是真是假,是否经过斯大林同意,有待进一步核实。晚11点半,周恩来紧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根据罗申的回忆,他给斯大林拍了电报,说周恩来同志转达了毛泽东要求费利波夫,也就是要斯大林对此事给予证实的意见,并要求苏方迅速回电。


  5月14日上午,斯大林答复:请转告毛泽东同志,鉴于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费利波夫同志同意了朝鲜方面的意见。但此事一定要经过毛泽东同意。如中共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朝鲜的统一事业和南朝鲜人民的解放就要推迟。到底怎么办由你们共同商定。5月15日,毛泽东、金日成再次举行会谈,此时,毛泽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向金日成解释说,我不是不支持你解放南朝鲜的想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咱们走的是一条路。我最初的想法是,待台湾、西藏解放后,再把部队调到北方,施以援助之手。既然你同斯大林同志商量好了,你可以先打。需要什么,你说句话。金日成一拍胸脯,我需要的一切,斯大林同志都给我了,说罢便扬长而去。毛泽东很不高兴,也显得十分尴尬,当着苏联大使的面,便没有发作。


  这里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计划是怎么制订的,苏联顾问又怎样同朝鲜人民军协商的,等等,这些情况在北朝鲜一些叛逃人员写的回忆录中都有记载,在此,就不细说了。


  按照苏联顾问的原定计划,攻击于7月份开始。后来金日成不同意,坚持将时间提前到6月25日,一则考虑到6月25日是个周末,对方处于松懈状态,可以达到突袭的效果,二则考虑恐天气有变,再拖进入雨季,不利部队的展开。这样,朝鲜战争就于6月25日拂晓爆发。


  战争的进展确如金日成最初设计的那样,这可以从解密的档案和往来电报中体现出来。有关细节不再叙述,在这里仅说下大致过程;人民军仅用了4天就攻占了汉城,金日成得意非常,因为在此之前,朝鲜人民军还没有过打仗的经历。在给斯大林发的电报中,他说,汉城已被占领,我准备把总部搬到那里,同时也希望苏联顾问团随我进驻,并在那里庆功。斯大林看到电报,十分生气,说你只是占领了一个小小城市,而南朝鲜军队正在向南逃窜,当务之急是抓紧追击,还开什么庆功会?金日成如梦初醒,赶快组织部队实施两线追击。但为时已晚,此时美国参战了。美国的参战大大超出了最初的预料,尽管他们调动大批的陆军赶赴战场异常困难。第一支赴朝的部队有一个营的兵力,于7月5日由飞机空投在朝鲜的大田,当场就被几十万如洪水般的人民军消灭。地面是如此,天上却是另一番景象。美国空军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压倒性优势。天上飞机密布,可以任意地轰炸地面目标。根据现存的战报,大概在参战的头两天就将朝鲜人民军空军彻底摧毁,美军取得了战场的制空权。人民军本身就没有打仗的经验,依靠的是苏联顾问,在人民军部队中,苏联顾问是从排长、连长直至司令逐级配备的,人民军士兵从齐步走直至实弹演练,也全部由苏联顾问负责训练。但在战争爆发的前夕,斯大林却命令苏联顾问不得越过三八线。因此,人民军在突破三八线,特别是向南追敌,遭到空中猛烈轰炸的时候,团长找不着师长,师长找不着军长,指挥系统失灵,全军大乱。在我翻阅的电报中,就有金日成发给斯大林的一封电报,他希望斯大林能够允许苏联顾问越过三八线,下到人民军部队。斯大林起初没有同意,但什特科夫答应了金日成的请求,并表示愿意为此承担责任。因为他身在朝鲜,深知前线的实际状况。从我找到的一封电报看,斯大林对什特科夫做出的许诺非常不悦,他责备什特科夫,你是苏联的大使,不是金日成的大使。既然你已经答应,我也就勉强同意了,军事顾问可以越过三八线。但要记住一条,全部脱掉军装,以记者身份过去,打死概不负责。随后,斯大林又补发了一封电报,要求什特科夫,必须保证不能有一个人被俘,即使被打死,尸体也要弄回来。像类似内容的电报特别多。


  还有一件事情很可笑。战前,斯大林无偿援助了北朝鲜一批军舰,苏联水兵在将舰只开到朝鲜港口作了交接后,就准备走人。金日成不同意,说你们不能走,你们走了谁开船?于是,他就给斯大林拍了电报,请求把水兵留下。斯大林答复:绝对不行,我们可以训练你的水兵,但我们不能留下一个人。同样,苏联援助了北朝鲜几千辆汽车,由于司机严重缺乏,在战争开始后,周恩来也是先向苏联要驾驶员,苏联不管,说给你办驾校没问题,派司机没门。无奈,周恩来就紧急动员东北的司机赶快过去,以解燃眉之急。上述情况其实就反映一个问题,斯大林不想跟美国直接对阵,他在私下可以提供任何帮助,要枪给枪要炮给炮,但就是不能出面。这个也特别类似于当时中共打台湾的情况。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金日成顶不住美军的攻击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请中国出兵。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一封拍发于7月2日电报体现了这方面情况,电报的内容很简单,罗申问周恩来,美军已经出动,你们有什么打算?周恩来答复,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现已集结三个军在东北,随时可以出击。但我们出动陆军,苏联则必须给予空中掩护。7月5日,斯大林回电,可以。不过,他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如果敌军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必须出动,苏联方面出动空军进行掩护。在档案解密以前,中俄学者为此争吵不休。中国人认为斯大林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原本答应出动空军,后来又不给了,俄国学者反驳,斯大林从来就没有答应过。现在看来此事是存在的,但这个背景比较复杂,斯大林说的也很含糊。出动空军掩护,是什么意思?此后,斯大林也有自己的解释。7月5日,中苏双方就出兵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随后的情况更是出乎人们的预料----毛泽东急于出兵。


  关于东北边防军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7月2日,周恩来和罗申商量中国有何打算的时候,没有任何文献可以证明东北边防军在那时已经成立,而7月7日,下达的命令是以东北边防军的名义作出的。我推断,在美国刚刚出兵之时,毛泽东就同周恩来商量准备成立东北边防军的事宜。否则,周恩来就不会在7月2日作出答复,随后中央领导人于7月6日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国防会议,于7月7日做出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因此,可以说,成立东北边防军是毛泽东同周恩来提前酝酿好的了。


  毛泽东要求军队立即做好随时出击准备这一点,已被《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军事文集、去年刚刚出版的周恩来文稿以及前苏联的档案所证明。在相关档案解密以前,人们还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解:认为赴朝作战是毛泽东主动提出的,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金日成本人却没有让中国提供帮助的任何想法。事实却与之相反。当战争进行到7月底8月初的时候,金日成遇到了巨大的军事困难,急盼着中国能够出兵参战。前苏联档案的解密和苏联大使馆、外交部往来电报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金日成是这样跟什特科夫大使说的: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可以出兵援助李承晚,而毛泽东怎么就不能援助我呢?你能不能向斯大林同志反映一下,请中国赴朝参战。过了几天,金日成再次找到什特科夫,说现在情况有些不妙,恳请中国同志能够出兵。8月20日,朝鲜人民军打到洛东江,抵近釜山。此时,双方对峙相持,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毛泽东给苏联和北朝鲜同时拍发了电报,指出战争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刻,人民军的后方供给线拉长达几百公里,存在着美军在后方登陆的极大可能。其登陆的地点不是在仁川就是在元山。仁川、元山均处于三八线附近,元山位于东海岸,稍靠北,仁川位于西海岸,稍靠南,对于登陆地点的估量,毛泽东预测的非常准确。最初,毛泽东主张,人民军要大踏步地向南攻进,中国军队负责坚守后防线。8月20多号,毛泽东再次电告,战事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军应该全线撤退,否则就要落入敌人的陷阱,难以自拔。如欲坚持,中国可以帮助防守三八线。金日成不敢自作主张,找到什特科夫。此时,斯大林对战况毫无进展感到急不可耐,来电鼓劲,金日成同志,干革命最需要的就是坚持精神,你们遇到的困难与20年代苏维埃遭受14个国家武装干涉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你们要挺住。


  9月15日,七万人的美国部队在仁川成功登陆。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仁川的水文地理情况。仁川海滩非常浅,常人趟着水就能走出海滩几百米。通常情况下,船只无法靠岸。只有在一年之中出现的四次大潮,才有登陆的可能。在涨潮的时候,船只要靠到月尾岛,再换乘小船,然后才能登陆。从潮起到潮落,相隔只有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内,如果登陆不及时,船只就会搁浅海滩,成为守岸部队的活靶子。因此,在仁川实施抢滩登陆要冒着极大的军事风险。麦克阿瑟提出在仁川登陆的计划,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美国国防部认为这是疯狂之举。麦克阿瑟却坚持了登陆的意见,使登陆抢滩最终一举成功。美国军史上说,仁川登陆只有五千分之一的成功几率,麦克阿瑟幸运到了极点。


  美军在仁川的成功登陆,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仁川距离汉城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此时,美国登陆部队兵分两路向汉城加速推进,情况变得非常危急。9月17日,周恩来紧急召见朝鲜驻华大使,对大使说,美军已经登陆仁川,情况危急,朝鲜政府需要中国做什么,请金日成同志明说。虽然周恩来没有直接言明出兵的事情,但话中却隐含着这层意思。金日成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十分清楚,遂于9月19日,组织召开朝鲜劳动党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研究是否请中国出兵援朝的问题。我所看到的会议记录表明,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国再不出兵,朝鲜就会落入危亡的境地。金日成在会上表示,苏联方面对朝鲜施以大量的人员、物资和金钱帮助,而现在又要寻求中国的援助,怕斯大林同志产生误解,向苏联同志无法交代,必须征求斯大林的意见。因此,这个会议没有做出决定,草草散会。会后,金日成又找到什特科夫,说三八线现已无人防守,请转告斯大林,是否同意中国尽快出兵。


  在什特科夫转达金日成的意见后,苏联方面一直杳无音信。9月27日,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此时,人民军大约40万人从洛东江到釜山一线,陷入了美军重重包围之中。没有一个整建制部队撤回北朝鲜,个别零零星星逃回的,也被金日成处决。汉城已被占领,三八线没有设防,如果美军决定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就会面临灭顶之灾。金日成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人的身上。如同以往一样,金日成坚持向斯大林写信,提出请求,并请苏联大使代为转交,苏联大使没有应允,建议他直接给斯大林拍发电报。9月29日,金日成拍发的电报内容如下:斯大林同志,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为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坚持战斗,表现得英勇顽强,决心流尽最后一滴血。目前,人民军已无力抵抗,请求苏联给予直接的军事援助。如果您感觉这样做不方便,能否帮助我们组织一支国际支援部队。10月1日,斯大林回电:金日成同志,最近我在南方疗养,对于朝鲜发生的事情不甚了解。看来你们确实遇到了困难。我以前说过,在朝鲜问题上苏联是不能出兵的,我看中国出兵最为合适,此事由我同毛泽东商量,静候消息。同日,斯大林就给毛泽东发了电报,内容基本一致:毛泽东同志,最近我在南方疗养,对于朝鲜发生的事情不甚了解。金日成同志来信说,他们已无力抵抗。你说过,你们已集结了几个军。我认为出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你考虑如何?请见电回复。


  金日成接到斯大林的回电,读后大为失望,斯大林明摆着是不想帮忙。于是,他紧急召见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亲笔书写一封信,请中国出兵援助,并派专人直接送到北京。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接到了斯大林的电报,他于10月2日凌晨3点,连夜起草了回电文稿,内容非常详细而且特别长,大概有8、9页之多。这个回电内容在以后出版的毛泽东文稿上作了刊登。其大致意思是,我们已做好最充分的准备,随时可以出动三个军,第二批次还可以出动三个军的兵力,且部队可于10月15日集结进发。在回电中,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部队的武器装备较差,亟需苏联给予补充;第二,鉴于中国尚无空军,中方只能调动陆军参战,苏方必须将空军组织到位。鉴于涉及的事项重大,毛泽东在文稿起草后,没有立刻发出,必须等到天亮,由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在扩大会议上,经与会人员讨论研究,大家提出反对意见,绝大多数认为出兵参战没有道理,我们没有战胜美军的把握,去了再被打回来,何必!


  毛泽东看到大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就把同意出兵的草稿收了起来,但秘书们对毛的举动毫不知晓,在归档整理文件的时候,以为是已经发出的电报,遂送到档案馆留存备查。于是,在此后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就出现了中国于1950年10月2日决定出兵的信息。1995年12月25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突然刊登了一个消息,说在俄国发现了一封毛泽东于1950年10月2日发给斯大林中国不能出兵的电报。当时,史学界已经形成了这个的看法,就是在1950年的10月2日,中国就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这则消息的刊登和俄国档案的出现,在史学界掀起了一场波澜。俄国学者认为,中国方面的档案纯系编造,与事实严重不符。现在看来,真实的情况是,毛泽东将尚未审议通过的出兵草稿收了起来,并未发出,1950年的10月2日,中国也没有作出出兵参战的决定。10月2日晚,毛泽东召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中共中央召开了会议,集体讨论了朝鲜问题,多数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基于我国面临着战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在部队中还存在消极厌战情绪,军队武器装备落后,加之各民主党派对出兵朝鲜存有异议,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出兵的条件。不过,毛泽东还有一句话:但这还不是最后决定,中共中央还要开会讨论。他说的是实话,因为毛泽东本人始终有出兵朝鲜的想法,只不过,在当时,他没有想到其他领导人居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毛泽东的提议下,政治局决定于10月4日到10月5日,召集由各大军区负责同志参加的扩大会议,再次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任西北军政主任的彭德怀在接到通知后,还不知道会议的议题,就立即乘机赶赴北京,此时,他还抱了一大堆图纸,以为中央是同他商量西北大开发的事情。由于天气恶劣,飞机难以正常降落,彭德怀于10月4日下午才赶到中南海。推开会议室的门,他才发现气氛不对,原先政治局开会,大家都是有说有笑,今天却都低头沉闷不语。据彭德怀后来回忆,他在会上没说什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晚上,他住到北京饭店,大约九点钟,邓小平到了住处,说:老彭,出事了!朝鲜要打仗,主席坚持出兵,大家都表示反对,你说怎么办?明天上午九点,主席在丰泽园,要单独见你。这一夜,彭德怀辗转反复,难以入眠,思考着问题,如果毛主席要点将,自己到底承担不承担这个责任?第二天上午九点,彭德怀在丰泽园见到了毛泽东。交谈间,毛泽东问彭德怀:老彭,你说该不该出兵?彭德怀已经思考了一夜,回答:主席,如果苏联完全撒手不管,咱们就不出兵;如果苏联是半撒手,能帮一把,那中苏联合起来跟美国人还有一拼。毛泽东听后一拍桌子,老彭,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斯大林已经答应出动空军。走,咱们现在到会上说。10月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其前奏来自于毛泽东同彭德怀的这番对话。这个对话内容记载在《彭德怀自述》中。而在政治局会议上,与会人员到底讨论些什么,至今尚未发现任何记录。杨尚昆、聂荣臻的回忆录只反映了一些出兵前的情况。


  10月5日下午,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任司令员的决定。10月6日,毛泽东正式下达出击命令。此时,中国方面还面临着一个主要问题:苏联空军到底能否出动?需要斯大林给予明确的答复。为此,毛泽东决定派周恩来、林彪面见斯大林,进一步商讨此事。10月8日,他在给斯大林拍发的电报中说:经我们再三研究,现已决定出兵朝鲜。有关细节问题,我委托周恩来、林彪与你面谈。此时,斯大林在黑海疗养。周恩来、林彪先乘机到莫斯科,中途转机黑海,时间已经到了10月11号。当天,周恩来、林彪面见了斯大林。从现有资料推断,周恩来在谈话之初,首先提出要求苏联空军出动的问题。他说,中国主要面临两个困难:第一,装备落后,没有飞机、大炮、坦克,需要由苏联提供。斯大林说,这个没问题,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第二,我们出动陆军,但苏联方面一定要出动空军。斯大林回答:出动空军可以,但是空军技术复杂,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你们可以先出动,等过了两个月,苏联再出动空军。对这样的安排,周恩来认为不妥,坚持双方要同时出兵。周恩来越是坚持,斯大林就越是狐疑,他不知道中国人在打什么主意,更加坚持由中国先行出动的意见。否则,就放弃北朝鲜,让金日成在中国的沈阳建立流亡政府。在周恩来看来:这个方案也行不通,让金日成在中国建立流亡政府,岂不是引火烧身!林彪在旁插了一句:斯大林同志,这不行,您最好把金日成留在山里打游击。双方一来一往,想法各异,对同时出兵还是先后出兵难以达成一致,谈话的最终结果是:放弃北朝鲜,中国、苏联都不出兵。于是,斯大林、周恩来联名给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发电报,并请他将电报转交毛泽东。电文重复了上述内容:鉴于中国军队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包括空军),如在数月后出兵朝鲜,就会失去战机,因此中方没有出兵的必要。建议金日成在沈阳建立流亡政府,由中国提供所需的必要条件。电报最后一句话是,此事由您决定。这句话意味着,到底出不出兵,反正由你决定,斯大林把球踢给了毛泽东。12日3点多钟,毛泽东收到由罗申转交的电报,立刻口头答复:同意。罗申回去后,将毛泽东的意见转告了斯大林。斯大林看到这一结果,就给金日成拍了电报:金日成同志,中国人原打算出兵携助你方共同作战。在此关键时刻,中国人取消了原定计划。现在,你要抓紧撤退,有关撤退事宜,由大使馆协助安排。晚9时,毛泽东在下午口头答复罗申后,正式以书面回电:同意放弃北朝鲜,中国不予出兵。13日凌晨,毛泽东在经过一夜的思考后,决定再次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并派飞机将在鸭绿江渡口,指挥部队渡江的彭德怀接回,研究讨论朝鲜问题。


  有关会议讨论的详情,不得而知,至今这个会议记录尚未解密,但大家知道会议的讨论结果:中国最终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首先将此次会议的内容向罗申做了通报,并请他转告斯大林:我们决定于10月19日出动四个军的兵力赶赴朝鲜,有关你方出兵的具体时间,由周恩来与你们共同商定。随后,他又给周恩来发了电报,大致内容是:政治局经研究,决定出兵朝鲜,即使中国单方出兵,这个仗也要打。打才有利,不打无利。有两个问题需要你同斯大林商量落实。第一,我们缺少资金,可否贷款购买他们的武器装备,待战后偿还;第二,要斯大林作出出动空军的保证,其准备时间最迟不能超过2个半月。在苏联空军出动前,我们可以把作战策略稍做调整,先打阵地战,后打进攻战,先期避免同美军接触,将打击的重点放在伪军身上。待武器装备和苏联空军全部组织到位,再向美军发动进攻。


  10月14日,周恩来回到莫斯科,并同莫洛托夫商讨此事。有关他们谈话的具体内容,我没有看到相关资料。在会谈结束后,周恩来便给斯大林写封信。在信中,他讲了以下几点:一是要求以贷款方式解决武器装备问题;第二,在苏联出动空军后,请求苏联方面增派轰炸机,以帮助中国防守边境城市和北京、沈阳、天津、青岛等一些内地大城市。从这个电报内容判断,周恩来此前同莫洛托夫,已就苏联空军出动事宜初步达成协定,否则,何谈出动轰炸机?10月14日,当周恩来的信件到了黑海,等待斯大林答复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10月15日,莫洛托夫再次面见周恩来,转告斯大林的意见:同意贷款,战后半价结算。空军肯定出动。但不能越过鸭绿江。斯大林的意见使周恩来深感意外,苏联空军不越过鸭绿江,岂能称为出动。事已至此,周恩来只好拍发电报将这个情况告诉毛泽东,然后乘机回国。毛泽东接到周恩来的电报,也大为吃惊,尽管苏联决定出动空军,但不越过鸭绿江,实质就是中国在孤军奋战。此前,各种军方资料显示,包括彭德怀在内的所有志愿军高级将领最为关注的就是空军协同问题。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国空军强悍无比,朝鲜半岛上空如同美国的天下,B29战略轰炸机在3000米以下实施地毯式轰炸,使地面攻击目标几乎荡然无存。作为司令员的彭德怀,内心十分清楚空军兵种的极端重要,作战展开推进、军事后勤保障须臾离不开空军的支持。毛泽东也非常知道空军对于中国出兵的重大意义。10月18日,毛泽东指示立刻派飞机将彭德怀接回,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讨论在苏联空军不越境的情况下,是否出兵的问题。现在看来是个十分遗憾的事情,10月18日的讨论记录至今没有发现。据多人回忆,原因是毛泽东不让做会议记录。从会后拍发的电报内容和当事人的回忆记载,毛泽东在会上坚持出兵的意见,即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中国出兵的决定绝不能有丝毫的改变。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会议通过了按照原定计划出兵的决定。彭德怀再次乘机赶赴前线,指挥作战。10月19日晚7时,志愿军主力部队开始渡江,10月25日,同美军遭遇,打响了现在称之为第一次战役的战斗。之所以出现偶然相遇的情况,原因在于,10月18日,毛泽东在决定出兵后,拍发一封致赴朝部队和各大军区负责同志的电报,要求对出兵的事情,内紧外松,只做不说,隐蔽进发,不搞对外宣传,实际上就是不宣而战。志愿军的秘密渡江,出乎美军意料之外。此外,朝鲜地势狭长,中间是山区,两边是海岸。美军携带重武器不便在山区行走,只能沿着海岸向北推进,而志愿军进入山区向南进发,就使双方行军路线交错穿行,志愿军回望才发现美军在部队的后方,因此,既有了这次遭遇,又打了一场大胜仗。大量解密档案显示,在战争初期,美国国务院情报委员会、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情报评估报告乃至麦克阿瑟本人均作出中国不会参战的判断。而作为总指挥的麦克阿瑟的意见就对决策显得极为重要。总统杜鲁门对中国到底能否出兵感到疑虑重重,于是让麦克阿瑟赶赴华盛顿,商议此事。当时,麦克阿瑟战功显赫,居功自傲,让总统到东京盟军司令部见他,杜鲁门也不好放下身架,按照麦克阿瑟意愿行事。双方折中,选定于10月15日在太平洋小岛---威克岛上会面。


  在威克岛机场,杜鲁门一下飞机,就问麦克阿瑟一句话,你说中国会不会出兵?如果中国不参战,我们就占领北朝鲜,中国要是出兵,我们就不越过三八线,放弃攻占北朝鲜的计划。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中国绝对不会参战,可以随心所欲地打,现在看来苏联肯定不会介入,中苏是同盟关系,苏联不出兵,中国也不会参战。在此之前,韩国军队首先越过了三八线,随后美军进入。但在9月27日,国防部就给麦克阿瑟下达命令,如在朝鲜北部发现中国军队,就立刻撤回到三八线。


  这里存在着历史机缘的问题,如果中国当时知道美国的计划,公开进行宣战就可以避免一场战争的爆发。而恰恰相反,毛泽东采取的策略是只做不说,秘密出兵,历史的机缘由此错过。此时,美国军队越接近鸭绿江,白宫越是担心,中国果真出兵,又怎么办?这就是杜鲁门坚持与麦克阿瑟面谈的原因。麦克阿瑟说了句对未来战争走势有着至关影响的一句话:七、八、九月,是中国出兵的最佳时机,如果在这三个月内,中国参战,美国就没有了任何取胜的希望。时至现在,才决定参战,中国的天时地利丧失殆尽,对他们来说,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屠杀。杜鲁门闻听此言,心里倍感踏实,两人便乘坐飞机各自返回。


  在距离谈话结束不足10天的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响。根据情报反馈,在战场发现大量的中国军队。麦克阿瑟对此毫不相信。为了探知真实情况,他乘飞机在空中亲自巡视,没有发现大股部队出没的迹象。原因在于,彭德怀在作战结束后,立即命令部队钻入白雪皑皑的山沟,将人员和装备隐蔽起来,没有被美军发觉。麦克阿瑟回到指挥所,给国防部拍了电报,认定这个仗是小股共军流窜部队所为,人数至多不足五万。随后,继续指挥部队向鸭绿江推进。此时,志愿军渡江部队已达二十六万,而非区区的不足五万。对部队数量和敌情的误判,使麦克阿瑟在即将进行的第二次战役中损失更加惨重,彭德怀悄悄张开口袋,静待他来上钩。


  在此过程中,苏联改变了原定计划,决定出动空军,并可越过三八线实施空中作战。现在,可以从前苏联国防部档案看到这方面资料,包括各空军部队调动的方式方法、各飞行团指定飞行区域等情况记载得一清二楚,这说明斯大林及其空军部队对出动事宜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斯大林始终揣摩不透毛泽东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因为事前约定,过两个半月后空军出动,而毛泽东居然在没有空军掩护下先行出击,做法背离常理,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在中国真的出兵后,大约在10月28日,斯大林下达立刻起飞,并可以越过鸭绿江实施掩护的命令。只不过附加了一个特殊要求:参战飞行员必须穿着志愿军制服,参战战机必须喷涂朝鲜人民军标记,飞行中必须使用中文对讲。按照这个命令,经过短暂培训,苏联飞行员可以使用几句简单中文进行对话。但在战斗中,这个秘密很快披露,因为飞行员在紧急战斗的情况下,会不自觉地使用母语。苏联空军参战的消息迅速上报美国国防部,出于防止战争进一步扩大升级的考虑,国防部将此信息予以扣压,竭尽全力确保不对外散布,致使这个秘密一直埋藏了40余年,至今才为世人知晓。关于苏联空军在朝鲜战场发挥作用问题,志愿军空军训练直到1952年结束,才正式参加空中战斗,主要负责外围作战,其核心任务基本由苏军承担。


  鉴于时间关系,我仅把从朝鲜分裂到中苏出兵的过程给大家讲述一下,应该说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到百分八十五的内容,依据的是档案文献,其余源自一些回忆录,我主观加入的成分很少。


  我现在回答两个问题,不一定对,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个问题是,斯大林的态度和意愿是决定中朝出兵的关键因素。从前述过程看,金日成始终有开战的打算,但斯大林不表态,北朝鲜发动战争的底气就会不足,需要斯大林给予支持。在初期,毛泽东不是不想参战,而是不想先行出击。斯大林最初不同意发动朝鲜战争,为什么在一个月后他就转变了态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主意?


  这两个问题在史学研究中属于比较难做的题目,原因在于它是对领导人决策动机的分析,而不是对史实的描述。对史实描述,我们可以把历史材料找出来,白纸黑字,非常明了,直接记述就可以。但对领导者脑子里的真实想法,就很难确定。如果他告诉你,我当时是这样想的,你敢相信吗?因此,对动机的分析要依靠大量的史料做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推断;第二,中国出兵是毛泽东的主意,在决策的时候,大家提出了反对意见,是什么动机坚定了他的信念。


  对第一个问题,在史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一个解释是,苏联认为美国不会干预朝鲜问题,这就是斯大林决定出兵的原因。此理说不通。如果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斯大林没有冒此风险的必要。另一个是,中苏结成了社会主义同盟,斯大林由此认为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完全具备与美国抗衡的条件。这本是无稽之谈。从现有的背景史料推导不出这个结论。我认为,恰恰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才使得斯大林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突然改变了主意。这个利益来自中苏同盟条约。从表象上看,中苏同盟条约确实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但就另外一个层面,中苏同盟条约却是对苏联在远东利益的极大损坏。简单地说,斯大林本不想同毛泽东签订新的条约,想继续维持1945年同蒋介石签订的旧条约的效力。但毛泽东滞留莫斯科达两、三个月之久,你不签,我不走,迫使斯大林作出让步,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条约。该条约明确了中长路(中国长春铁路)、旅顺港和大连港要在两年内归还中国。对苏联而言,这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战略利益的问题。苏联经营这条铁路由来已久,早在沙皇时期就由银行投资修建,被称为中长路。此后,俄国又将旅顺港租赁下来,把太平洋舰队停靠在那里。大家知道,俄国在远东只有海参崴一个港口,但海参崴是个半不冻港,冬天出港艰难。此外,若要南下太平洋,必须经由日本海和对马海峡,舰队易遭受来自日本和朝鲜的攻击。有了旅顺港和中长路,俄国就具备了军事优势,旅顺港是个不冻港,可以自由出入大洋,没有任何牵制;中长路发端于远东,连接西伯利亚铁路,经满洲里至哈尔滨,运送物资和军队极为方便。因此,从沙皇俄国开始到前苏联,都把占有中长路和旅顺港作为远东亚洲战略的基点。斯大林曾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9月2日,发表过一番感慨:1904年,日俄战争,旅顺口被日本抢占,1945年,又被我们拿了回来。我们一代人等待这一天,用了40年。除考虑外蒙古独立这个因素外,维护苏联在东北特权利益,是他逼迫蒋介石签订条约的主要原因。


  新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在远东的安全战略遭受损害。出海口没了,不冻港也没了。因此,占领朝鲜半岛不失为一个选择。在朝鲜半岛共有四个港口,分别是仁川、元山、釜山和济州岛。1945年的9月,苏联外交部就曾向斯大林提交一个备忘录,认为朝鲜半岛的四个港口对苏联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只要占领其中的两个就足矣。但由于9月14日中苏签约和朝鲜三八线的划分,此后,斯大林就再未提及有关朝鲜港口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这是苏联设立远东战略基地的唯一机会。至于美国表示不予干涉,只是一个假设条件。如果美国表达了苏联出兵我就参战的明确态度,斯大林恐怕不会为了朝鲜问题,承担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的风险,进而挑起世界大战。实际上,很多人都没有认清斯大林的真实面目,斯大林既谨慎又胆小,从来不敢冒风险,吓人唬人是其常用手法。唬住就算,唬不住就跑。分别发生于1946年和1947年的土耳其、伊朗危机就是明证,史学界把这场危机归因于苏联对外扩张政策。其实,他们看错了斯大林的为人,斯大林采取的是张牙舞爪恐吓的策略,在朝鲜问题上亦是如此。我觉得斯大林出兵发动战争的动机,主要出于苏联自身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考量。


  第二个就是毛泽东为什么坚持要出兵朝鲜的问题。这可以分两个阶段来阐述。在9月15日,美军成功登陆仁川以前,毛泽东坚持出兵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原因在于,在那个时间出兵较为容易,只要占领了半岛两侧的海岸线,美军就失去了向内地进发的滩头堡,加上苏联空军的力量,就会把美国人赶下大海,战斗彻底结束。问题是在9月15日,美军登陆仁川以后,特别是在10月份,美军越过三八线、天时地利均对中国不利、而且遭到众人的反对情况下,毛泽东还要坚持出兵,原因又是什么?可以这样看,毛泽东牵挂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前途命运,而且在他的心中装着亚洲革命事业,乃至于世界革命的利益。他认为对此责无旁贷,应当承担起这个重任。


  既然同苏联有了分工,由毛泽东负责亚洲革命,那么亚洲出现了情况一定要由毛本人承担责任,而且必须以切实的行动解决问题。另外一个方面,更是来自于对中国根本利益的考量。毛泽东极为注重与苏联的关系。1950年1月14日,中苏能够签约是毛泽东顶着巨大压力,同斯大林斗智斗勇的结果,如果此时毛泽东不出兵,斯大林肯定对毛泽东有看法,中苏关系很有可能产生破裂。在斯大林看来,中国如果不出兵,毛泽东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同蒋介石、铁托一样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毛泽东自视为世界革命的领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最不想戴上这顶帽子。因此,毛泽东说了这么一句话,打败也得打。在他看来,发动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争胜败、斗输赢,而是要向斯大林证明,中国人是敢打的,是有大局意识的,是照顾世界革命利益的,我毛泽东是具备当领袖资格的。分析毛泽东,必须把思考路径落实到这两个方面。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就当时的情况看,中国共产党离开苏联的支持,没有中苏同盟条约的保证,管理一个偌大的国家,确实存在不少的困难。以中共干部结构为例,我查阅的大量资料表明,中共缺乏管理城市经验的干部严重到了相当的程度。上海战役围而不打,长达数月之久。究其原因,在毛泽东给斯大林拍发的电报中给出了答案,毛泽东说,我打上海很容易,可那是我们没见过的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打下来怎么管?你赶快给我派专家来,又是电灯又是电话,还有下水道,我们什么都不懂。此后的谈判也都是围绕干部问题、请求援助的问题展开。如,1949年1月,解放军马上占领西安、南京几个大城市,军队进了城从没见过这么宽的马路、高高的楼房,比照在山沟间、窑洞里有很大的反差,国民党留下来的知识分子信不过,依靠西方也不行,只有依靠苏联这一条路。陈云就曾同苏联大使讲过,弄金融,金融不懂;弄交通,交通不懂;下水道也不懂。什么都不行。因此,通过签订中苏同盟条约,建立稳固的中苏关系,对于巩固中共政权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也是毛泽东始终予以关注的大问题。


  综上,毛泽东不想违背斯大林的意愿,否则,中苏关系就走向解体,中苏同盟条约就会变成一纸空文,这是毛泽东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打败仗没关系,有中苏同盟条约,责任同苏联一起承担,量美军也不敢进犯。这点已被美国解密档案所证实。不侵犯中国本土、不与苏联发生直接的冲突是美国的一贯政策,正因为麦克阿瑟天天嚷着要轰炸天津和青岛,就被杜鲁门找借口将他赶下台。


  这就是,我从毛泽东的角度、他的高度去考虑为什么他坚持一定要出兵所做出的判断,也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今天的讲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提问1:我看过您的关于毛泽东、斯大林和朝鲜战争的书。您的有关志愿军伤亡的数字,比所有人的数字都低。我就想问一下实际情况大概是怎么样?第二个问题就是您对现在的这个朝鲜核问题和目前还在有效的中朝友好互助条约怎么看?第三个问题就是您在书中提到当时朝鲜军方的一些高级将领,后来跑到其他国家避难去了。另外最先进入朝鲜的武亭(原名金武亭,是中国共产党军队里的朝鲜人领袖――编者注)在1951年是怎么死的?现在国内也有不同的说法。


  沈志华:第一,我先告诉你,有关现实问题我是不研究的。我本人不是说没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作为一个学者,回答什么问题只能是你研究范围内的问题,否则我将同你一样。我对现实问题的看法也不是作为一个学者讨论的,因此,我不想在这种场合做一回答,在私下瞎聊聊可以,如果讲,就得负责任。


  关于伤亡的情况,我曾专门同军事科学院的同行聊过这个问题。我也知道这方面的材料非常多。面对这些众多的材料,怎样作个取舍?我的原则是:不可能做到统计精确,这是第一;第二,如果可能的话,就伤亡人数只能是自己统计自己的,遵循一个统计口径。我们俩打仗,我说他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谁信?不能信。你只能相信自己的统计方法和结果。当然,你可以说中国的统计数据存在虚假情况,是,可能,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你可以搞它几次,比如,我说的十万人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那只有等国防部档案解密了,那数字才可能是真的。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用美国的说法,美国说打死100万人,根据何在?说我们各部队报上来的,那你报上来的就准吗?那要是说我们报上来打死你们500万,你信吗?所以不能用对方的统计数据,只能根据己方的统计数字。而且学者可以在几次公布的不同数字当中做一个挑选、做一个推算,选定一个标准进行处理,我本人也只能这样处理。


  武亭的问题我不太清楚,我看过一些资料,同很多韩国人也谈过此事,至今也没有弄清具体情况。有的说是他被金日成谋杀。但我访问的几个人,又都说他已回国。这个问题现在看来特别复杂,主要是朝鲜任何资料也不公布。我也曾写过几篇文章,但没有一个能在国内发表,因此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讨论。


  提问2:您是研究中朝、中苏关系的学者,我想在1949年建国之前,蒋介石跟斯大林是友好的,毛泽东对此很有看法。其实,毛泽东在建国前向美国政府伸过好几次橄榄枝。你想象一下,如果说建国以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跟美国交往,也没有依靠苏联老大哥,中国现在的政体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会不会有很多很糟糕的苏联那些东西?


  沈志华:这个我可以回答,这是学术上的问题,同现在中国的政体没关系。先声明,我也不是说想改变政体。


  在学术上其实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就是中共和美国的关系战后一步一步走向恶化,到底有没有一个机会使得他们可能走向正常化?或者用美国人的话说,是不是失去了机会。这个争论非常大。我看了很多美国学者在这方面讨论的资料,他们混淆了两件事。一是1944年和1949年,毛泽东的态度和美国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第二,就是美国人过于讨论美国政府的决策是对还是错,还有没有机会?没有考虑毛泽东是怎样想的。你觉得想跟中国好就好了,人家还不理你呢。其实这问题应该从两个阶段来看,我为什么说分两个阶段呢?这就涉及到对中苏同盟的一个判断。其实,中苏同盟对毛泽东和斯大林来说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斯大林最初选择的是蒋介石,而不是中国共产党,他想同蒋介石结盟,他才能够利用同中国的这种关系。当然,他那时想不到蒋介石会倒台,跑到台湾,在1949年前就是这样的情况。当时,他认为中国国民党政权是稳固的,他不想同中共这个“反政府组织”勾勾搭搭,否则,就影响了他同现政权的关系。但在抗战后期,中共确实表现出一种欣欣向荣、艰苦朴素的昂扬斗志,特别是1944年美军观察团赴延安,写就的考察报告,对共产党人赞不绝口,严厉地批评了重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在那时,美军观察团成员以及驻中国大使在政治倾向上比较亲共,毛泽东当时也比较向往美国的政治制度。这在解密的毛泽东谈话记录中可以得到证明。他在第一次谈话中说,共产党人也是中国人。这句话明显具有试探性,其真实的含义是,中共会考虑中国人的利益,未必坚持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到底是民族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美国人在交谈中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包含民族主义主张,共产主义最终理想是解放全人类,没有狭隘的国家、民族的观念。毛泽东向他们透露的就是这个信息。随后,双方发现彼此谈得很投机,就将话题转向更深层次。毛泽东认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在美国,不但在经济上是这样,在政治上也是这样。这是毛泽东的原话。真实的意思是,中共将来不能依靠苏联。毛泽东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一方面来自于抗战期间毛本人同斯大林的矛盾。杨桂松曾经讲过,从皖南事变、西安事变直至蒙古调兵等等,两人早已结下恩怨;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充分地认识到,美国比苏联更为强大的事实,因此,他同观察团成员讲这句话是带有倾向性的。但由于美国国内右派势力坚持反共立场,致使美国当局没有接纳毛泽东,高斯被撤职,戴维斯回国后被政府通缉,捏造了一个间谍案,结果打消了毛泽东向美国靠拢的希望。时间到了1946年至1947年初内战爆发的时候,毛泽东仍对美国寄予很大的希望。在已公布的周恩来与马歇尔的谈判记录中就体现了这一点。其中的一段颇有意味:马歇尔说,外边传说毛泽东先生病了,要去莫斯科疗养。周恩来回答,哪里哪里,毛泽东同志让我给你带话,如果他有病的话,他一定去华盛顿而不是去莫斯科。他说他在华盛顿能够学到很多东西。马歇尔回去后就将这个情况报告了美国总统。但那时形势已成定局,在毛泽东看来,美国太瞧不起人了,中共何必吧吧唧唧,这个结果使毛泽东深受刺激。


  到了七大召开的时候,毛泽东提出:苏联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我相信苏联的援助一定会到来,否则的话,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这都是毛泽东在七大讲话的原文,此时,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因此,我认为在1944年到1946年间,毛泽东有向美国靠拢的可能性,美国也有同中共沟通交流的机会,只是美方没有把握住这个机遇。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中国的发展道路肯定会有所不同。时间到了1949年,这个机会已经彻底丧失,中共即将掌权,美国对华政策随之改变,在美国国内,特别是以马歇尔、艾迪逊为首的国务院,极力要同中共发生关系,坚决抛弃和出卖蒋介石政权。这次我到美国看到了蒋介石日记,我才知道蒋介石很有民族气节,对美国人恨之入骨。在1949年反省记录中,蒋介石叙述到,在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自然在斯大林和苏俄援助共匪,但更主要的是美国人没有真正地施以援助,马歇尔在其中显得最坏。


  马歇尔、司徒雷登在中国的经历很复杂,真实的情况并不如以前所描绘的那样,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就不讲了。但就中美关系而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美国是怎么看的,那已显得不重要,关键是毛泽东的态度、立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美国保持接触,只是毛泽东采取的一个策略,目的是给美国留点幻想,进一步稳住局势,不让美国人向蒋介石提供帮助,照此看来,美国始终被毛泽东牵着鼻子走,被他所耍弄。我最近写篇文章介绍了毛泽东早已下定决心,向苏联一边倒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说明这个问题。也就是在1949年1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中共就已作出明确表态;在1949年7月,刘少奇访苏,与斯大林就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立场主张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一致。毛泽东此时早已准备好宣布向苏联一边倒的草稿,并等待刘少奇谈判的消息。7月27日晚,刘少奇与斯大林谈判结束,28日3点将谈判结果电告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发表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决定。所以,在这个时候美国再递橄榄枝也起不到作用,机会已全然丧失。当中苏同盟关系形成的时候,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就由此决定。


  提问3:想问一下是什么原因让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呢?


  沈志华:在朝鲜战争进行之中,确实有几次美国想要使用原子弹,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为什么没有使用,尽管我没有写过相关的文章专门加以论述,但查阅的资料比较多,我可以做几个归纳:第一,美国人并没有认识到原子弹的危害有那么大。在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10年后,也就是从1954年、1955年开始,在日本海发现大面积的污染和大量的人员死亡,查探原因才发现是十年前投放的原子弹造成的恶果。此时,人类才发觉原子弹这个东西太可怕。在人们的概念,特别是在毛泽东的头脑中,原子弹只不过就是几个炸弹叠加在一起,威力更大些而已。因此,美国在想使用原子弹的时候,知道投放后产生的严重后果,但没有想到在道义的层面还会遭受谴责。二是苏联拥有原子弹,它怕遭受报复。美国是在1945年,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而后苏联于1948年9月爆炸原子弹成功。尽管苏联距离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苏美双方都不敢投射,谁都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这就叫核威慑平衡。第三个原因是美国不想使战争扩大升级。现在,美国的档案非常容易看到,它严格按照解密时间对外公开,当你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每个决议文件一张一张看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美国确实在实行着一种防堵的政策。在杜鲁门和罗斯福的时代,他们基本实行这种战略,他不愿意扩大战争。因为你打了我,我又不能不管,所以得应付你一下。但到50年代后期----艾森豪威尔时代,情况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提问4:我有两个地方想要修正一下,刚才您在讲座里说的是,之前朝鲜半岛要搞民选嘛!然后你提到金日成搞选举的时候,他想把首都也定在汉城,我想确认一下是不是?


  沈志华:是,因为在历史上汉城是它的首都。金日成宣布成立的朝鲜人民共和国的权力范围涵盖朝鲜半岛,不仅仅指三八线以北的地区。


  提问5: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我看过一些其他的材料。后来金日成是假的,之前的金日成实际上被苏联调了个包。然后我对照纪录片。后来不知如何?


  沈志华:闻所未闻。


  提问6:您刚才讲的就是朝鲜半岛跟苏联战略利益的幕后打算。但是有这样的打算他为什么不能自己出兵?但是如果单单中国介入战局,中苏同盟条约的约束力何在?中国出兵他为什么犹豫?他有自己国家的战略利益,对朝鲜半岛有一个切身的战略利益,他反而不愿意出兵。但是如果美国打中国的话它就会出兵吗?我想再补充一下,美国不打中国的话,苏联由于中苏同盟条约他会怎样?


  沈志华:美国对渡过鸭绿江和三八线的态度是犹犹豫豫的,其实我刚才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由美国整个战略决定的。你说斯大林不愿意出兵朝鲜,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若能够得到他想要的利益,斯大林就会做出一些重大决定,如发动朝鲜战争。但如果不用他出兵,问题就能得到有效地解决,那样岂不是更好。你记住,斯大林是一个非常会算计的人,我最近就在写他人生最后八年的生活----1945到1953年的斯大林。其间,我看了他很多案例,他是个考虑问题非常周密的人。在经过一番精密的算计之后,他只要认为达到了目的,就不一定非要决定出兵朝鲜,他完全可以躲在背后暗中操纵。事实也是如此,人民军是他训练的,装备是他给的,钱是他出的,只不过仗是朝鲜人打的,而打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他,否则他不用花那么大本钱。如果美国打中国,苏联会出兵,我不是说苏联做出的决策。而是说,中国人对问题的一个估计,对美国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的一个估计,如果你要打中国我就打你,不是这个意思。


  提问7:我这问题刚好跟您刚才讲的有关。因为金日成占了北朝鲜,李承晚占了南朝鲜。那么对于斯大林来说他已经拥有半个朝鲜,拥有整个朝鲜对他来讲意义是一样的。因为他需要的港口也好,对他来讲,他是不是说是因为他贪心还是金日成误导了他,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因为这个现在看来半个朝鲜和整个朝鲜对他都一样。


  沈志华:不一样。刚才我讲过这个问题。苏联外交部写过报告给斯大林,认定四个有战略价值的港口,可以作为军港使用。其中三个都在南朝鲜,只有一个在北朝鲜的元山,而这个处于北朝鲜的元山也在三八线附近。苏联对此没有什么安全感。


  提问8:毛泽东他想出兵,看一本最新的书,就是他觉得有种亚洲的历史的责任感,就是中国传统势力范围意识,因为朝鲜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藩属国,有邦交传统,要帮助朝鲜。传统上中国的那种宗主国的荣誉感是吗?


  沈志华:我们可以有这个推论,但是各种资料显示不出来。只有周恩来说句唇亡齿寒的话,跟这个能沾上点边。如果我们把视线往后拉,看到1956年事件,直到1961年中朝建立同盟关系,签定同盟条约的时候,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毛泽东有那种所谓的中央帝王的思想,此后,他在处理许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如此,可以说,毛泽东没有作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领导人的现代感觉,他仅有一个中国传统皇帝的感觉。比如说同朝鲜的关系。他可以容忍你的各种错误,只要你服从我;可以把很多领土都划给你,条件还是你要服从我。在中国皇帝的眼里,中国是没有边界的,就是一个一个的人群,你服我了,你就是我的。你不服吗,那你也是我的。为什么把土地割让给了俄国?天朝打不过人家,你拿走。1962年,中印边界战事激烈,争的就是麦克马洪线,依照赫鲁晓夫的说法,鸟都不拉屎的地方,你们还争什么?毛泽东的想法也是一样,在毛泽东同印共中央总书记高适谈话的时候,毛泽东就表露了,别看现在争这个,没意思,那点土地有什么意思?如果你掌权了,喜马拉雅山我都给你。我们在后面的很多资料中都能感觉出毛泽东有这种思想。但他这种思想是逐步形成的还是当时就有的?我至今不敢作出判断,也许是金日成同毛本人进行幕后谈判的结果。


  比如,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通篇就能感觉出帝王的气魄。但他当时有这种气魄吗?我有点怀疑。我看了很多资料,在解放初期,毛泽东缺乏信心。所以,对那个时期的毛泽东心态,我把握不准。如果说在1956年以后,“一五计划”全面完成,中国实现了统一的情况下,毛泽东的气魄肯定大得很。


  提问9:有些专家,包括上次在凤凰卫视有一个中国国防大学教授谈朝鲜的战略军事地位和缓冲地位已经失去。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沈志华:你提出的是个现实问题,在这里还是追述一下历史,在历史事件中寻找答案。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美国、中国都没有把朝鲜作为一个战略要地。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国却将其视为一块极具战略意义的地带,原因在哪里?是基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国防部是反对参战的,理由是如果参战,当时就不把那些军队撤出来。在他们看来,占领朝鲜半岛没有任何的军事意义,所以作出了撤军的决定,让苏联人占领好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基于两个理念:一个是从军事上进行的考虑,第二个是二战结束后,在政治家和军事家头脑中的战争是一个全面战争的概念。局部战争的概念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才出现的。所谓局部战争就是战争可以在某个地区予以结束,呈现双方开战、谈判、停战的过程。此后的越南战争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加以解决的。而在此前的战争都是打着打着就引发了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均是如此。当人们没有局部战争概念之时,他就没有局部利益的考虑,而首先想到全局利益。如果从全面战争的概念出发,占领朝鲜就没有意义,在朝鲜战争以后随着理念的转变,由区区的半岛,衍生到美国在远东的整个利益,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提问10:朝鲜战争中谁是最大的赢家,谁是最大的输家?


  沈志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单就战争而言,苏联当然是最大的赢家。他也就是花了点钱,后来我们又都偿还了,基本没有损失,但中国、美国和朝鲜都很惨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日本、台湾却占了便宜,日本由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美国的盟友。12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开会讨论台湾问题。军方一直认为台湾是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对于美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中共打到天津从天津撤,打到青岛从青岛撤,打到上海从上海撤,在中国大陆,美国海军陆战队丧失了立足之地,必须坚守台湾,与中共对峙。艾奇逊否定了军方的看法,提出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他认为,美国真正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苏联。如果美国把军力、物力投放到与中国一争高下上,苏联就会隔岸观火,从中渔利。最好的办法是,将中苏割裂,争取中共的靠拢,至少让它处于中立地位。如此,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就隔着一个偌大的缓冲地带,美苏直接冲突就不会发生,世界就会走向和平安全之路,若达此目的,就必须出卖蒋介石,把台湾让给共产党。后来的发生的情况却与艾奇逊的主张背道而驰,台湾在朝鲜战争中得以生存并获得了发展,蒋介石由被美国准备抛弃的对象提升到进一步稳固了自己在台湾的统治,因此说来,台湾在这次战争中也是一个大赢家。

  

  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演讲人审阅,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文字整理:张博


沈志华: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


           2013年04月16日18:09   新浪历史   作者:沈志华   

战争爆发前夕的朝鲜女兵战争爆发前夕的朝鲜女兵

导语

本文拟在整理和分析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苏联、朝鲜和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过程中各自的作用、立场,以及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出生,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

    在对冷战和朝鲜战争的研究中,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课题。在90年代以前,国际学界存在着新旧传统学派和修正学派之分。随着朝鲜战争的俄国解密档案陆续公布以后,这些派别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大多数学者认为金日成发动了这场战争,斯大林为北朝鲜开放了绿灯,而毛泽东对此则表示同意和支持。总体来说,这种分析是接近于历史真实的,但是如果只是笼统地坚持这种说法,似乎证实了以往“共谋派”的理论。所以,笔者以为仍然有必要对某些细节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北京在发动这场战争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所持的立场。

  本文拟在整理和分析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苏联、朝鲜和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过程中各自的作用、立场,以及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 金日成积极策划战争

  1945年10月10日,金日成率66名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受训的朝鲜军官乘坐苏联“普加乔夫”号货轮在元山港上岸,不久后被苏联军政府选中,作为北朝鲜领导人。苏联人之所以要用金日成替换此前扶植的民族主义领袖曹晚植,其实与莫斯科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变化有关。

  战后初期,苏联与美国在远东地区既有矛盾,又需合作,既要划分势力范围,又要避免直接冲突,朝鲜半岛上三八线的确定就反映这一状况。战后苏联在朝鲜的目标最初是试图通过托管或其它方式,与美国合作在朝鲜建立一个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的朝鲜政府。与美国矛盾日渐加剧后,苏联的目标则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的统一政府实行对苏友好的政策。在朝鲜南北双方先后实行选举,并建立各自的政府后,苏联又提出美苏同时从朝鲜半岛撤军,而且首先实行了单方面撤军,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表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和平愿望,敦促美国撤军。莫斯科一方面满足于通过共产党对北朝鲜的控制,一方面相信金日成有能力对抗南方,因此可以实现其在朝鲜半岛遏制美国而不发生直接冲突的设想。

  然而,自从三八线划定以后,南北朝鲜就一直处于紧张的对立状态。金日成始终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战争的手段才能解放全朝鲜并实现统一,而李承晚也主张加强军备,积极北进。特别是朝鲜南北双方分别成立了各自的政权机构和苏联占领军撤出朝鲜半岛以后,朝鲜半岛的形势更趋恶化,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断发生。从1949年年初,苏联驻朝鲜使馆不断向莫斯科发出有关南朝鲜可能发动进攻的告急电报。金日成完全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得到莫斯科的首肯和帮助,于是提出了与苏联建立秘密同盟的要求。在遭到莫斯科婉言拒绝之后,金日成便提出直接面见斯大林,以摸清苏联的意图和态度。但此时斯大林的战略重点还在欧洲,他一方面通过组建共产党情报局和整治南斯拉夫共产党,构造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意在稳定与西方抗衡的阵脚。另一方面,面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强硬立场,斯大林在解决柏林危机的过程中采取了忍让和退缩的立场,对双方整体实力的认识迫使苏联放弃与美国公开冲突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自然不会同意在朝鲜半岛引发一场可能导致美国干预的战争。在3 月初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斯大林只是轻松地询问了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以及三八线附近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的结果,并对金日成充满信心的答复表示满意。至于金日成所要求的军事援助,莫斯科只是同意帮助装备在三八线驻防的两个朝鲜警备旅,并决定让苏联海军分队继续留驻清津港协助朝鲜进行防御。到1949年夏季,南北双方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美国撤军前后,南朝鲜李承晚政权不断发出战争叫嚣,并一再对北方进行军事挑衅和边界侵犯。据苏联大使什特科夫和金日成的通报,“进攻北方的作战计划已经制订”,并将在 7 月发动进攻。但斯大林除了应金日成的不断要求,同意向平壤增加武器装备的援助,以保证北朝鲜不受侵犯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莫斯科甚至批准了什特科夫提出的在美国撤军后,撤除苏联在清津港的海军基地及在平壤等地的军用机场的建议,以免这些设施被朝鲜人民军利用,从而使苏联在国际局势中处于被动地位。苏联此时的主张是在北朝鲜建立祖国统一民主阵线,通过在全朝鲜进行普选实现和平统一。

  金日成不甘心自己的宏伟计划受阻于莫斯科,于是转过来试探毛泽东的态度。1949年5 月,金日成派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问北平,与中共领导人商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中朝鲜师转属人民军的问题,并表露了准备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向。毛泽东一向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然会支持金日成的想法。不过,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尚未结束,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中共很难赞成北朝鲜的计划。毛泽东答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中共军队中的两个朝鲜师转给北朝鲜,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中共“将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特别是上述师的给养和武器”。但是,毛泽东“劝告朝鲜同志”,即使在美国撤军而日本人也没有回来的情况下,也“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

  尽管如此,金日成还不死心。面对来自南方的威胁,金日成主张变被动为主动,他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为此,在积极调动军队进行防御部署的同时,金日成于7 月初下令三八线地区的各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并“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朝鲜师调回朝鲜:沈阳师配置在新义州,长春师配置在罗南”。做好准备之后,9 月3 日金日成的私人秘书文日向苏联使馆通报,南朝鲜最近企图夺取瓮津半岛三八线以北的部分地区,并炮击海州市的水泥厂。因此,金日成请求准许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夺取瓮津半岛及其以东到开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鲜地区,以缩短防线。如果国际局势允许,还准备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相信,他们能够在两周,至多两个月内,占领南朝鲜。苏联驻朝鲜使馆代办顿金应维辛斯基的要求对情况进行了核实后,于9 月14日向莫斯科报告了南北朝鲜军事力量的详细情况、金日成的考虑以及他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报告说,“金日成认为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北方军队“在技术装备(坦克、火炮、飞机)、纪律、官兵训练素质,以及士气等方面,均优越于南方军队”。如果进攻顺利,“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和外务相朴宪永还认为,当朝鲜发生内战时,美国不会直接出兵干预。但顿金本人认为,金日成计划的局部性战争必然导致朝鲜爆发内战,而北方军队还未强大到足以在速决战中取胜,同时,“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持久内战对北方都是不利的”。不过,什特科夫大使却赞同金日成的计划。他认为,“南朝鲜政府的政治地位是不牢固的”,朝鲜半岛的形势对北方有利。尽管不排除“美国人将干预这场冲突并给南朝鲜提供积极帮助”的可能性,而人民军的数量及其拥有的物质力量现在还不能保证完全粉碎南方军队和占领南朝鲜,但他仍然认为,“发展朝鲜南部的游击运动并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持和领导是可能的和适宜的”,在有利的形势下,可以借口“南朝鲜人在三八线上的挑衅”,“占领瓮津半岛和开城地区”。经过慎重的研究和讨论,莫斯科还是否决了金日成的计划。9 月2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做出决议,责成什特科夫严格按照决议的文本向金日成和朴宪永声明:“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必不可少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由于南方的游击运动和群众斗争没有积极开展起来,建立解放区和组织人民起义的工作进行得很少,“从政治方面看,你们建议的对南方的进攻也是没有做好准备的”。此外,进攻瓮津半岛和占领开城地区的局部战役就意味着“朝鲜南北战争的开始”,而战争的持久性“可能给美国人对朝鲜事务进行各种干涉提供借口”。所以,“目前争取朝鲜统一的任务要求集中最大力量:第一,开展游击运动,建立解放区,在朝鲜准备全民起义,以便推翻反动政权和成功地解决整个朝鲜统一的任务;第二,进一步全力加强人民军”。显然,斯大林认为在朝鲜发动战争的条件尚未成熟。斯大林的决定令金日成感到沮丧,但他虽然勉强接受了莫斯科的意见,却还是继续积极备战。10月14日,三八线附近又发生了激烈战斗。北朝鲜第三警备旅攻击侵入三八线以北1.5 公里法音山高地的南朝鲜军队,并占领了这两个高地。由于苏联大使和军事顾问事前参与讨论并默许了这一军事行动,而事后又未向斯大林报告,莫斯科对此极为恼怒,葛罗米柯严厉地指责什特科夫没有“严格地、坚定地”执行“禁止未经中央允许而向北朝鲜政府建议对南朝鲜采取积极行动”的指示以及“中央关于防止三八线形势复杂化的指示”,并对他提出警告。

  看来,金日成想要采取军事行动,必须等待莫斯科开放绿灯。

  二 斯大林参与策划战争

  然而,仅仅两个月以后,斯大林便给金日成发放了走向战争的通行证。

  1950年1 月19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发来的报告,在一次小范围的宴会后,金日成借着酒意激动地对苏联使馆人员说,在中国完成其解放事业后,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解放祖国南方的人民。“朝鲜南方的人民信任我,并指望我们的武装力量。游击队不能解决问题。南方人民知道我们有一支优秀的部队。最近我夜不能寐,考虑着如何解决统一全国的问题。如果解放朝鲜南方人民和统一祖国的事情拖延下来,那么我就会失去朝鲜人民的信任。”金日成希望“同斯大林会面,讨论南方的形势和向李承晚军队发动进攻的问题”。如果不能同斯大林会面,那么他想去见毛泽东。金日成还指责苏联不允许他进攻瓮津半岛,否则人民军在三天之内就能成功,“如果发动一场全面进攻,几天之内就可以进入汉城”。与苏联使馆人员采取的回避态度不同,这一次斯大林却出人意料地改变了主意。经过一番考虑,1 月30日斯大林亲自回电说:

    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满,但他应当明白,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是需要有充分准备的。这件事必须组织得不冒太大风险。如果他想同我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备接见他并同他会谈。请把此事转告金日成并且告诉他,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

    在迄今看到的档案文献中,这是斯大林第一次同意在战争问题上帮助金日成。对此,金日成十分满意,并立即表示随时准备着斯大林的接见。那么,究竟发生了甚么事情,使得斯大林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改变了对朝鲜问题的看法?

  研究者注意到,此间发生了一件苏联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即毛泽东访苏和中苏同盟新条约的签订,而这次中苏最高领导人之间谈判的结果是迫使斯大林同意重新签订中苏条约,从而使苏联被迫放弃其在远东以中国东北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即中国立即收回大连港,并在2-3 年内收回中长铁路和旅顺港。把蒙古从中国的版图中独立出去,在俄罗斯南部形成广阔的安全地带;恢复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保证苏联拥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斯大林确定的苏联战后在远东的两个战略目标,而控制中国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港,正是苏联实现其远东战略的基本途径。除了既成事实的蒙古问题,莫斯科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945年中苏条约所保证的苏联在满洲的权益眼看就要被毛泽东提出的新条约断送掉,斯大林必须采取补救措施。而处于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济州岛的几个港口,早在1945年就是苏联外交部注意的目标了。于是,为了保证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把整个朝鲜半岛纳入莫斯科的势力范围就势在必然了。恰在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Truman)和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发表的关于南朝鲜不在美国防御范围的演说,又为斯大林实现对朝鲜政策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还没有离开莫斯科,斯大林便集中精力去解决朝鲜问题了。为了加强北朝鲜的军事力量以及人民军的组织和指挥能力,莫斯科同意金日成再组建三个步兵师,并把苏联政府将于1951年提供的贷款用于1950年,以便为新组建的部队购买苏联装备。斯大林还任命瓦西里耶夫中将为朝鲜人民军军事总顾问,替代自苏联从朝鲜撤军后兼任这一职务的苏联大使什特科夫。此后,苏联便开始大规模向朝鲜提供武器装备。3 月9 日,朝鲜照会苏联,“为了给人民军补充装备、弹药和技术器材并加强人民军,请苏联政府于1950年按照以前提交苏联政府的申请单向朝鲜提供1.2-1.3 亿卢布的军事技术装备”,朝鲜则相应地保证向苏联提供价值1.33亿卢布的黄金、白银和钼精矿。随后,金日成提供了所需武器装备的详细清单。莫斯科立即答复,同意朝鲜提前使用1951年的贷款购置武器装备。斯大林还亲自致电告诉金日成,对于“朝鲜人民军所需装备、弹药和技术器材”,苏联政府决定“完全满足您的这一请求”。在进行物质准备的同时,3 月20日,金日成要求于4 月初秘密访问莫斯科,并提出将与斯大林讨论“国家南北统一的途径和方法”及“经济发展远景”等问题。在一份“金日成提请斯大林同志帮助解决的问题”的清单中,明确写道:“关于统一国家(南方和北方)的途径和方法,拟采用武装方式统一。”此外,还提到与毛泽东会晤和同中国签订条约的问题。得到同意后,金日成和朴宪永于3 月30日起程前往莫斯科。

  关于斯大林与金日成秘密会谈的具体内容,目前在俄国档案中尚未发现任何文字纪录,研究者引用的都是当事人的回忆。据说,金日成在会谈中报告,朝鲜北方和南方都正在为统一做准备,但形势对北方更有利。朴宪永则以热烈的言语描述了反李承晚政权的抵抗运动形势,他说:“人数达20万的南朝鲜共产党支部已经准备好在北方发出第一个信号时起义,南方人民一直在等待着土地改革和其它在北方已经实行的民主改革。”朝鲜领导人所不放心的只是不知道在统一问题上采取战争形式,朝鲜人民会怎样反应。对此,斯大林讲了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 )中羊群的故事。他说,人民和羊群一样,他们跟着头羊,而不论头羊走到哪里。莫斯科担心的问题是一旦爆发战争,美国会否出兵干涉。据金日成的译员文日回忆,金日成立即向斯大林保证,美国不会参与这场战争,理由是,这是一次果断的突袭,因为将会有20万南朝鲜共产党员进行起义,加上南方游击队对朝鲜人民军的支持,进攻将在三天之内取得胜利。这样,即使美国有心干预,也没有时间进行军事准备和部署。此外,1966年苏联外交部曾向勃列日涅夫等领导人提交了一份《关于朝鲜战争的背景报告》,其中提到金日成在这次会谈时向斯大林提出了发动战争的战略部署,即朝鲜政府准备分三步实现他们的目标:(1 )在三八线附近集结部队;(2 )向南朝鲜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3 )在南朝鲜拒绝和平统一的建议后开始军事行动。该报告确认,斯大林“对朝鲜人所拟方案的最终认可,是在1950年3月至4月金日成访问莫斯科期间”。

  总之,完全可以断定,斯大林是在1950年1月至4月间决定支持并帮助金日成发动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的。显然,与美国在朝鲜半岛采取防御和退守政策的同时,苏联直接参与了战争的策划和准备。


关于朝鲜战争的对话——来自俄国的最新档案揭秘

沈志华

    关于朝鲜战争的俄国解密档案中,大量的是莫斯科与北京和平壤之间的往来电报。从这些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从战争的战略部署到具体的战役和战术安排,从谈判的原则和方针到争辩的技巧和方法,何时该打,何时该停,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北京、平壤和莫斯科进行了反复的商讨。
    1950年9月15日,美军发动了“仁川”登陆。28日占领汉城,29日进抵三八线。北朝鲜军队迅即溃败。朝鲜半岛的局势已十分紧急。在这种情况下,金日成给斯大林发了求救电报。
    电文如下:
    送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葛罗米柯同志。
    1950年9月30日20时35分发自平壤。1950年9月30日23时32分收到.莫斯科苏联外交部致葛罗米柯(苏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同志:转呈我收到的金日成和朴宪永给斯大林同志的信(译自朝文),此信是朴宪永同志亲自交给我的。
    什特科夫(苏驻朝鲜大使
    附件:1950年9月29日金日成、朴宪永给斯大林的信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最尊敬的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我们以朝鲜劳动党的名义,向您,朝鲜人民的解放者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领袖,致以最深切的谢意,感谢您经常对正在为自己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我国人民所给予的支持和援助。我们在这封信中想简要地向您通报目前我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者的解放战争前线的局势。在美军发动仁川登陆战役前,战场形势不能说对我们不利。那时敌人接连失败,一直被赶到南朝鲜最南端的一块不大的地区,我们很有可能取得决战的胜利。这种局势大大动摇了美国军队的威望。这是美国为了挽回自己的威望,为了实现无论如何要夺取朝鲜作为自己军事战略基地的这个蓄谋已久的计划,它动员了太平洋的几乎全部陆海空军,于今年9月16日实施登陆战役,在仁川地区登陆了大量军队和武器装备。敌人占领仁川后,正在汉城内进行巷战。形势十分危急。
    人民军各部队正英勇地抗击着向前推进的登陆之敌。然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向您报告,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
    敌人各种型号的近千架飞机,在未遇我方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完全夺取了制空权,对前线和后方实行昼夜不间断的空袭。在前线,敌机械化部队在数百架飞机的掩护下,无阻碍地进行机动作战,造成我方人员和物资的巨大损失。同时,敌机肆无忌惮地轰炸铁路、公路,摧毁电报电话线路、通信设施和其他目标,破坏我军给养供应,瓦解我军的作战意志,使我们无法适时展开反击作战。我们在整个战线都面临这种困难。
    敌军在切断了我军各部队之间的所有联系之后,已使仁川登陆的和突破我南部防线的这两支部队会合,从而使汉城的失陷已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在朝鲜南部作战的人民军各部队已被敌人从北面加以分割,散处于而南部的人民军目前无法补充弹药、给养和干粮。此外,一些部队已失去联系,有些已被敌人包围。
    显然敌人只要一攻占整个汉城,就将向北朝鲜继续进攻,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今后还将继续存在上述对我们不利的条件,那么美国的侵略最终将获胜。为了保证军队能得到一切必需品和不断向前线运送给养,我们首先必须拥有相应的空中力量,然而,我们没有受过训练的干部。
    亲爱的斯大林同志
    我们有信心克服面临的困难,决不让朝鲜沦为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为了人民的独立,民主和幸福,我们将斗争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因此,我们果断地采取坚决的措施组建和训练一些新的师,把在南朝鲜动员来的十余万人的军队部署在更有利的作战地区:武装全民,准备打持久战。
    尽管如此,如果敌人不给我们时间实现我们预定的措施,而且还利用我们极端严重的局面来加速对北朝鲜的进攻战役,那么,我们将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阻挡敌人。因而,亲爱的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我们不能不请求您给予特别的援助。换句话说,当敌人跨过三八线以北的时刻,我们非常需要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志愿部队,对我们的斗争给予军事援助。
    我们的上述建议妥否,请您给予指示。
    顺致敬意!
    朝鲜劳动党中央
    金日成朴宪永
    1950年9月29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天安门城楼上,红灯高悬,共和国的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和人民共度第一个国庆狂欢之夜。夜深了,毛泽东回到中南海。这一天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白天,朝鲜外务相朴宪永飞到北京,送来了金日成的求救信。恳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支援朝鲜。斯大林在接到金日成的告急信后也马上给毛泽东发来了电文。
    1950年10月1日3时
    北京
    苏联大使
    请立即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
    我正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休假,对朝鲜局势不甚了解。但是,从今天莫斯科给我的报告中,我得知朝鲜同志陷入了困境。
    莫斯科在9月16日就已提醒过朝鲜同志,美国人在仁川登陆的意义非同小可,其目的在于切断北朝鲜第一和第二方面军与北部后方的联系。莫斯科曾提醒他们应迅速从南方至少撤出四个师,在汉城以北和以东建立防线,然后逐步将大部分的南方部队撤到北方,并以此保住三八线。但第一和第二方面军司令部未能执行金日成关于将部队撤往北方的命令,从而使美国人得以切断部队并把他们包围起来。在汉城地区,朝鲜同志没有任何可以进行抵抗的部队。可以认为,通往三八线的道路是没有设防的。
    我考虑,根据眼下的形势,如果您认为能为朝鲜人提供援军,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从而使朝鲜同志能够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部队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
    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谈。但我并不怀疑,当他们得知此事后将会很高兴。
    等候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菲利波夫(斯大林代称)
    1950年10月1日
    毛泽东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于10月2日给斯大林回电,提出暂不出兵。
    电文如下:
    1950年10月3日发自北京(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致菲利波夫:呈上毛泽东对您4581号电报的答复如下:“1950年10月1日来电收悉。我们原先曾打算,当敌人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时,调动几个师的志援军到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我们现在认为,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第一,靠几个师很难解决朝鲜问题(我军装备极差,同美军作战无胜利把握),敌人会迫使我们退却。
    第二,最大的可能是,这将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可能被拖进战争中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
    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
    当然,我们不派兵援助,这对于正处在如此困难境地的朝鲜同志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我们自己于心不忍;但是如果我们出动几个师,随后又被敌人驱赶回来,并由此引起的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将被全部打乱,国内许多的人将会对我们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尚未医治,人民需要和平)。
    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同时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的时机上会比较有利。
    由于暂时的失利,朝鲜应该换一种斗争方式,进行游击战。
    我们将召开党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将出席。对此问题尚未做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我们想同您商量一下。如果您同意,我们准备立刻让周恩来和林彪同志飞到您的休养地,同您讨论这件事,并报告中国和朝鲜的形势。
    盼复。
    毛泽东
    1950年10月2日
    接到毛泽东的回电后,10月8日,斯大林就中国出兵问题,给金日成写信。
    平壤
    致什特科夫转金日成
    金日成同志!
    由于同中国同志协商需数日,复信迟了。10月1日我致电毛泽东,问他能否立刻派出哪怕五六个中国师去朝鲜,以便朝鲜同志能在这些师的掩护下建立预备队。毛泽东拒绝了,推说他不想把苏联拖进战争,中国军队技术装备差,战争会在中国引起很大不满等。我以下面这封信回复他:“我向您提出派五六师志愿军的问题,是因为我清楚地了解中国领导同志曾多次声明如果敌人越过三八线,就准备派几个军去援助朝鲜同志。因此,我理解中国同志之所以准备派兵去朝鲜,是为了防止朝鲜变为美国和未来军国主义日本反对中国的军事基地,这与中国是利害攸关的。
    我向您提出向朝鲜派兵问题,而且至少而不是最多派五六个师,是出于以下几点对国际形势的考虑:1如朝鲜战事表明的那样,美国目前还没有为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做好准备。
    2日本因其军国主义势力尚未复元,没有能力给美国以军事援助。
    3有鉴于此,美国将被迫在朝鲜问题上向有苏联盟国为其后盾的中国做出让步,将不得不接受朝鲜问题进行调停,这些条件将有利于朝鲜而使敌人无法将朝鲜变为它的军事基地。
    4基于以上同样的原因,美国最后将不仅被迫放弃台湾,而且还将拒绝与日本反动派单独缔结和约,放弃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活动及使日本成为他们在远东的跳板的计划。由此我考虑到,如果中国只是消极地等待,而不是进行一场认真的较量,再一次使人信服地显示出自己的力量,那么中国就得不到这些让步。中国不仅得不到这些让步,甚至连台湾也得不到,美国人将会把持台湾,把它当作基地。美国这样做,不是为了已没有取胜希望的蒋介石,而是为了他自己或者为了未来的军国主义日本。
    当然,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中国自然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因为它同中国签有互助条约。这需要害怕吗?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我们在一起将比美国和英国更有力量,德国现在不能给美国任何帮助,而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不成为重要的军事力量。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让它现在就打,而不是过几年以后,到那时日本军主义将复活起来并成为美国的盟国,而在李承晚控制整个朝鲜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将会在大陆有一个现成的桥头堡。
    以上就是我向您提出至少派五六个师时所依据的国际形势及前景的考虑。”
    10月7日,我收到了毛泽东的复信,他表示赞同我信中的基本论点,就他将派的不是六个而是九个师,但不是现在而是过一些时候再派。他要求我接见他的代表而且同他们详细商谈。我当然接待并同他们讨论给朝鲜军事援助的详细计划。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您应牢牢守住自己的每一块土地,加强对侵朝美军的抵抗,并使用朝鲜人民军突围出来的军事干部来组建预备队。由此同样可以看出,您建议把全部在苏联接受训练的朝鲜同志改学飞行,是完全正确的。
    关于同中国同志谈判的情况,下次再通报。
    冯西
    1950年10月8日
    什特科夫同志,请您将此信念给金日成听,他可以当着您的面转抄,但鉴于此信属绝密件,故不要将它交给金日成。
    冯西
    与此同时,斯大林的特使什特科夫到达朝鲜半岛,拜会了金日成并把有关情况电告斯大林。
    1950年10月14日
    致冯西
    按照您的指示,1950年10月13日拜会了金日成。会见时朴宪永在座,我宣读了您的电报全文。电报内容使金日成和朴宪永感到意外。金日成说,对此他们感到难以接受,但既然这样,他们一定执行。
    金日成请求我谈一些具体建议,并让朴宪永记录。
    他请我们帮助制定有关这一问题的实施措施的计划。
    第1476号密电
    什特科夫
    1950年10月14日
    10月13日,斯大林曾建议金日成到中国的东北建流亡政府,也是在这一天,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给斯大林发了电报,通报了中国的有关看法。事实上,中国出兵朝鲜的决定早在10月5日,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已经明确下来。只是由于斯大林在是否派空军支援的问题上出尔反尔,才使得事情变得麻烦起来。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令。
    致菲利波夫同志:
    作为对我的第2406号电(包括在第25电内)的补充,毛泽东还谈到:我们的领导同志认为,如果美国人打到中国边境,那么朝鲜就是我们的一块心病,而且东北将处于经常的威胁之下。
    我们的领导同志以前下不了决心,是因为他们对国际局势问题,苏联问题的军事援助问题,空中掩护问题还不清楚。现在,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清楚了。
    毛泽东指出,现在派中国的部队去朝鲜是有利的。中国人有义务派出部队。
    暂时先派出由九个师组成的第一梯队,虽然装备差,但他们能够打李承晚的军队。在此期间,中国同志将抓紧准备第二梯队。
    毛泽东说,主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能够掩护我们的空军。我们希望空军能够尽快到达,无论如何不迟于两个月。
    毛泽东同志接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目前无法为提供的装备付现款。他们希望以贷款的方式得到这些装备。
    这样就不会动用1951年的预算,他们也容易向民主党派解释此事。
    最后毛泽东说,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认为,中国人应该在朝鲜同志进行艰苦斗争时帮助他们,为此,周恩来必须与菲利波夫同志重新讨论这个问题。
    新的指示已送周恩来。
    罗申
    第2408号电
    10月13日
    据后来的西方史料记载,当周恩来向斯大林表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中国也决定出兵时,“斯大林流出了眼泪”。不管这种传言是否可信,中国人的举动出于苏联人的预料之外是可以肯定的。
    斯大林知道中国出兵的决定后,立即给金日成连发两封电报。(1950年10月13日)电文如下:平壤什特科夫转金日成同志:我刚收到毛泽东来电,他在电报中通报说,中共中央重新讨论了形势,决定尽管中国军队装备非常缺乏武器装备,但还是要给朝鲜同志提供军事援助。我正在等待毛泽东关于此事的详细通报。
    鉴于中国同志的这个新的决定,请暂缓执行昨天发给你们的关于在北朝鲜进行疏散和将朝鲜军队向北撤退的电报。
    冯西
    1950年10月13日
    第二天,斯大林又发出一封电报给金日成平壤苏联大使向金日成转达经过犹豫和若干暂时的决定后,中国同志终于做出了出兵的援助朝鲜的最后决定。我为终于做出的这个有利于朝鲜的最后决定感到高兴。
    有鉴于此,您要注意此前通知您的关于中苏领导同志会谈时提出的建议应予撤销。与中国军队出动有关的具体问题,您需要同中国同志一起共同决定。
    中国军队所需的技术装备将由苏联提供。祝您成功!
    冯西
    1950年10月14日
    但是,当时中国志愿军的装备还非常落后。这是毛泽东非常忧虑的一个问题,为此,他发电给斯大林,请求武器支援。
    1950年11月7日
    发自北京
    菲利波夫同志
    由于人民解放军陆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战利品,因此,造成步兵武器口径种类繁多的情况。
    这一状况给弹药生产特别是步枪和机枪子弹生产带来很大困难,此外,我们的工厂目前所能提供的这种子弹为数甚少。
    志愿军部队直接参加朝鲜军事行动的为12个军,计36个师,仅有6个步枪和机枪弹药基数。今后,随着军事行动的发展,我们在保障军队弹药方面势必出现很大困难。如果军工生产方面不出现变化,那么,改装工作可能要到1951年下半年方能开始。
    为克服目前困难,我请求您研究一下关于在1951年1月2月这一时期给36个师供应步兵武器装备的问题,其具体品种名称和数量如下:1.苏式步枪14万支。
    2.步枪子弹5800万发。
    3.苏式自动枪26000支。
    4.自动枪子弹8000万发。
    5.苏式轻机枪7000挺。
    6.轻机枪子弹3700万发。
    7.苏式重机枪2000挺。
    8.重机枪子弹2000万发。
    9.飞行员用手枪1000支。
    10.飞行员用手枪子弹10万发。
    11.梯恩梯炸药1000吨。
    请您将你们对我的这一请求的研究结果告我。
    祝您身体健康!
    毛泽东
    1950年11月7日
    有关停战问题。毛泽东不想停,他信心十足,士兵的斗志很旺,他说可以打下去,毛泽东说再给我一年时间,我能打到洛东江去。
    一个弱国敢于对抗世界一号强敌,这在世界史上是先例,毛泽东是先例。从此以后,以弱抗强的事例在世界其它国家出现。朝鲜这一仗不管是怎样停的,中国的国威在世界上扬名,就是这一仗。有华侨华人说:都是人家侵略咱,这章书再也不会有了。
    要停战,中国政府提出条件,通过罗申转莫斯科(档案原件未标明收报人)发自北京,1950年12月7日6时55分特急12月7日北京时间3时,周恩来召见我并以中国政府的名义传达了下述事项:近来,联合国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和印度、美国、瑞典代表不止一次地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伍修权(外交部副部长,1950年11月24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讨论朝鲜问题的联合国大会),在什么条件下可能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
    他们的意图在于保持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不愿处在不利的地位,并意在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同时又表现出积极性,打算将下述说明交伍修权,以答复印度、英国、瑞典的代表和特里格夫.赖伊:“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将在下列条件下停止:1.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2.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海峡和台湾岛。
    3.朝鲜问题应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
    4.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联合国并从联合国逐出蒋介石的代表。
    5.召集四大国外长会议准备对日和约。
    如果上述五项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被采纳,五大国即可派出自己的代表,以召开签订停战条件的会议。”
    周恩来以书央方式转交了上述条件。
    周恩来接着说,有关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的现有条件送达伍修权之前,中国政府想同苏联政府商量,并请苏联政府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周恩来恳切地要求苏联政府:中国政府希望今天就得到答复。
    我告诉周恩来,他转达的消息,关于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和有关答复的请求,将尽快呈报苏联政府。
    罗申
    1950年12月7日
    苏联同意中国提出的停战条件,葛罗米柯给罗申发电转中国政府,电文如下:特急1950年12月7日20时40分发出北京苏联大使请立即拜会周恩来并转告下述事项:我们完全同意您提出的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我们认为,不满足这些条件,军事行动就不能停止。
    此外,我们认为,对这三个国家的代表不能过于坦诚和过早地摊开自己的底牌,他们其实是美国的探路人。我们考虑,在汉城尚未解放之前,还不是中国亮出自己全部底牌的时候。况且,中国的五项条件一旦被美国利用,就如同打了联合国决议的耳光。不应当给美国这种好处。
    因此,我们考虑,在此可以仅限于提出下述说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同你们一样,欢迎尽快结束在朝鲜的军事行动。中国将竭尽全力,以便尽快结束强加给朝鲜和中国的军事行为。
    2.因此我们想知道联合国和美国关于停战条件的看法。我们十分清楚,你们既不是联合国,也不是美国授权同任何人谈停战条件的全权代表。况且,英国代表团已同美国、法国、挪威、厄瓜多尔、古巴代表团一起,向联合国第一委员会递交了一份谴责中国并以此阻挠朝鲜问题调解事宜的决议案。
    3.因此我们将耐心地等待联合国和美国关于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所提出的意见。
    菲利波夫
    请电告执行情况
    葛罗米柯
    1950年12月7日


沈志华 —— 朝鲜战争的起源(上) 标清

浏览(1969)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Pascal
注册日期: 2014-10-22
访问总量: 8,567,19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我的任务.把受众认知美切断Swift
· 卧槽给人打疫苗药剂师直接承认了
· 认认八万年前没有走出非洲东亚人
· 或是世界第1位在职医生公开向接
· 中共中央笑开了怀.说好的百年未
· 中央军委排兵布阵平台灭美.4600
· 你小子不是死不打苗躲过一劫吗.
分类目录
【他山之石】
· 我的任务.把受众认知美切断Swift
· 卧槽给人打疫苗药剂师直接承认了
· 认认八万年前没有走出非洲东亚人
· 或是世界第1位在职医生公开向接
· 中共中央笑开了怀.说好的百年未
· 中央军委排兵布阵平台灭美.4600
· 你小子不是死不打苗躲过一劫吗.
· 盖茨吐真言.终于找到党卫军首脑
· 传福音!种疫苗与苗后心脏猝死没
· 18年前先知卡扎菲.穆斯林将不费
存档目录
2024-04-01 - 2024-04-24
2024-03-01 - 2024-03-31
2024-02-01 - 2024-02-29
2024-01-01 - 2024-01-31
2023-12-01 - 2023-12-31
2023-11-01 - 2023-11-30
2023-10-01 - 2023-10-31
2023-09-01 - 2023-09-30
2023-08-01 - 2023-08-31
2023-07-01 - 2023-07-31
2023-06-01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1 - 2023-04-30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8
2023-01-01 - 2023-01-31
2022-12-01 - 2022-12-31
2022-11-01 - 2022-11-30
2022-10-01 - 2022-10-31
2022-09-01 - 2022-09-29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31
2022-06-01 - 2022-06-30
2022-05-01 - 2022-05-31
2022-04-02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1 - 2022-01-31
2021-12-01 - 2021-12-31
2021-11-01 - 2021-11-30
2021-10-01 - 2021-10-31
2021-09-01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31
2021-07-01 - 2021-07-31
2021-06-01 - 2021-06-30
2021-05-01 - 2021-05-31
2021-04-01 - 2021-04-30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1 - 2021-02-28
2021-01-01 - 2021-01-31
2020-12-01 - 2020-12-31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1 - 2020-10-31
2020-09-01 - 2020-09-30
2020-08-01 - 2020-08-31
2020-07-01 - 2020-07-31
2020-06-01 - 2020-06-30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1 - 2020-04-30
2020-03-02 - 2020-03-31
2020-02-01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31
2019-12-01 - 2019-12-31
2019-11-01 - 2019-11-30
2019-10-01 - 2019-10-31
2019-09-01 - 2019-09-30
2019-08-01 - 2019-08-31
2019-07-01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1 - 2019-05-30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31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2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1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31
2018-09-02 - 2018-09-24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4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30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1 - 2018-04-30
2018-03-02 - 2018-03-31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10 - 2018-01-30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1 - 2017-10-30
2017-09-22 - 2017-09-29
2017-08-02 - 2017-08-30
2017-07-01 - 2017-07-31
2017-06-02 - 2017-06-30
2017-05-02 - 2017-05-30
2017-04-01 - 2017-04-29
2017-03-01 - 2017-03-31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0
2016-11-05 - 2016-11-28
2016-10-01 - 2016-10-29
2016-09-01 - 2016-09-29
2016-08-01 - 2016-08-30
2016-07-01 - 2016-07-31
2016-06-02 - 2016-06-30
2016-05-01 - 2016-05-27
2016-04-01 - 2016-04-30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4 - 2016-02-28
2016-01-01 - 2016-01-28
2015-12-03 - 2015-12-31
2015-11-03 - 2015-11-29
2015-10-02 - 2015-10-30
2015-09-10 - 2015-09-28
2015-08-02 - 2015-08-31
2015-07-01 - 2015-07-28
2015-06-02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31
2015-04-02 - 2015-04-29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2 - 2015-02-27
2015-01-03 - 2015-01-31
2014-12-01 - 2014-12-31
2014-11-01 - 2014-11-30
2014-10-26 - 2014-10-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