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Pascal的博客  
“朝廷不是让我隐蔽吗?”“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了?!”  
网络日志正文
伊朗总统仗义执言冠毒就是人造生物武器! 2020-03-10 01:34:14

 战斗在德黑兰的人民领袖 伊朗前总统 

  Mahmoud Ahmadinejad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同志

 ( 1956年10月28日 - )

  昨日亲笔撰文致函现任

  联合国秘书长 愤怒发声:

  正在祸害地球全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

  就是大国实验室人工合成制造的生物战武器!


Image result for chinese delegation meets Mahmoud Ahmadinejad president

Image result for chinese delegation meets Mahmoud Ahmadinejad president

Image result for mahmoud ahmadinejad visits China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

Image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浏览(841) (10) 评论(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20-03-10 23:37:28

Image

回复 | 0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20-03-10 14:21:29

石正丽:新冠病毒绝非人造 建议去蝙蝠栖息地溯源

Image

文 | 诸葛兵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充实军迷每一天,一万期的长征路。

一篇硬核辟谣。

最近这几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着抗击疫情这个大热点大肆造谣传谣。其中最硬核的一则谣言是“此次疫情是美国人的基因武器”。

主要论点是:此次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美国人研制的基因武器,并且人为投放在武汉的。

多篇阴谋论文章发布后,迅速引起大量关注和转发,一时刷爆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此次疫情是美国一手发起的基因战争。

谣言止于智者,真相究竟是什么?

不自矜的对所有读者说一句:关于美国发动基因战的一切谣言及辟谣,皆可以此文为准。

1.“证据”:此次冠状病毒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工编译的

这条“证据”,出自印度理工学院的一篇论文。

这些天,国内所有鼓吹阴谋论的文章,最主要的灵感都来源于此。

1月29日,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研究团队在bioRxiv网站上发布了一篇论文(题目很学术拗口,就不引用翻译了),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是:冠状病毒基因中有四个基因片段与HIV病毒基因片段高度重合,这使得病毒具有了HIV的感染性而毒性仍然是冠状病毒所决定。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该论文的首发平台为bioRxiv,和正规学术期刊不同,bioRxiv是一个开放式的“资料库”,在上面发布论文,是不需要经过同行评审的。

然后,这篇论文提出了大胆的猜想:这种病毒的出现更像是人类干预的效果而非自然形成。

这篇耸人听闻的论文一公布,迅速引起所有人的关注,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更是如获甘霖般,将其作为阴谋论的直接依据生产出大量谣言。

但实际上这篇文章在主流学界的口诛笔伐之下,其论点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是实验结果错误,该文章说在新型冠状病毒上和HIV中找到了四个相同基因片段。可事实却是,根据跑出的比对结果显示,只有前两个基因片段能比对上HIV病毒,后两个片段只能说是相似。

其次是实验结论有误,其他团队也比对了这四组基因片段,结果发现了自然界内含有这四组片段的病毒种类及其之多,还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甚至果蝇等等。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在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基因测序数据库中,被认为是人为插入蛋白质的第一条基因就有如此之多的完全重合片段,HIV只是其中的一种病毒而已。

为何印度理工的团队单单只联系到HIV,难道是因为HIV名气大就碰瓷吗?那为何要说冠状病毒会从中获得HIV的感染性?这根本就是毫无根据的臆断。

最后是完全不靠谱的“脑洞大开”。原文称“病毒不太可能短时间内偶然获得这种奇特的插入片段”。

美国生物信息学博士、任职某大型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ARI ALLYN-FEUER 直接发文表示:实际上,所谓的相同基因片段,只是一段非常短的重合,而且发生在病毒的高可变区内,这样的重合片段是非常常见的。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ARI ALLYN-FEUER发文驳斥《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片段根本不是从HIV中人工编辑的》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基因研究学者刘如谦直接发推特表示:这种不负责任又缺乏根据的猜想,是不负责任的。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刘教授推特:“这个世界已经足够恐怖,我们不需要错误的分析来激起阴谋论。”

用某位从事生物学研究朋友的话讲,被认为是人为插入的gp120糖蛋白,是负责HIV表面与人体细胞结合的一种蛋白,这种蛋白结合能力很差,效率超低,而且感染能力非常有限。

“明明有那么多更好的工具,却用这么弱鸡的gp120做生物武器,简直是对生物武器公司智商的侮辱啊!”

随着驳倒这篇论文的大量专业声音涌现,论文的研究团队自知站不住脚,只能灰溜溜的表示,已将文章撤回并进行修改。

但国内怀有受害妄想症的公知和民科们还不消停,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完成了二次创作,形成一种流传更为广泛的阴谋论说法——美国确实正在发动第二次基因战争,此次冠状病毒正是此前非典SARS病毒的人工升级。

这种说法更是站不住脚。

最直接的看,根据《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1月21日最新发表的论文数据: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与人体受体ACE2蛋白结合的自由能是–50.6 kcal mol-1,而SARS病毒这一数字是–78.6 kcal mol-1。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截图源自论文原文

也就是说,此次病毒感染人体的能力是弱于SARS病毒的,这一实验结果也完全符合钟南山和曾光在病毒爆发初期的预测。

过了17年后,美国人竟然编辑出一种比非典(SARS)感染能力更弱的病毒发动基因战,这可能吗?

阴谋论的鼓吹者坚持认为美国是有犯罪“前科”的,此次疫情正是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卷土重来。

所以要辟谣还得再往前挖,挖回到17年前,非典真的是美国所为吗?

2.“前科”:非典就是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

2003年10月,在非典肆虐之后,童增先生完成了一本书《最后一道防线——中国人基因流失忧思录》,这是关于中国人卷入基因战这一阴谋论的开山之作,整整过去了十七年,童先生的剩饭还在被乐此不疲的嚼着。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这本书发出了这样的一个警示:非典可能是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

童先生有两大主要论据,一是上世纪末,美国各种研究机构和生物公司在华采取基因样本,中国人的基因库快速流逝;二是非典的感染者和死亡者绝大多数是华人,是一种只对华人起作用的“定向病毒”。

然后童先生得出结论:美国人在对华发动基因战。

首先说明,作者童增先生是北大法律系硕士,此前并未进行生物学相关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工作,而他撰写此书的理论依据,据童先生的拥趸说,“童先生请教了许多遗传学专家、查阅了大量的基因资料”。

一个高考满分作文学生跑到中科院门口,高喊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他和他的支持者都充满信心的表示:毕竟我已经自学完高等数学上下册了。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某位高中学历民科

生物学,基因技术的门槛竟然如此之低了吗?!!!

其次,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7年前。在童先生出书的2003年,在SARS爆发的2002年,人类基因学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2001年5月,世界上首个抗癌靶向药物,治疗慢粒白血病的格列卫问世。

这款《我不是药神》中让无数白血病患者倾家荡产的抗癌药,是怎么来的?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1960年,诺威尔和亨格福特发现慢粒白血病是由于22号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1970年,珍妮特找出了22号染色体变异的原因,是和9号染色体发生部分交换。

1990年,乔治戴利发现是酪氨基酸异常活化产生突变蛋白。

然后布莱恩联合其它四位医学家经过7年研发和3年临床实验,最终找到抑制剂。

全世界的顶级医学家和生物学家花了四十年和50亿美元,终于研制出格列卫。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基因水平上完成医疗操作,基因靶向治疗更被视为人类攻克癌症的希望之光......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格列卫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开创了人类癌症治疗的全新时代。

以格列卫为代表的靶向药,代表了人类基因技术在本世纪初的最高水平。

所以说美国人在2003年之时,根本就不可能有能力完成华人基因库的录入筛选比对,甚至是人工编译出只感染华人的SARS病毒。

最后,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7月(世卫最后一次公布SARS感染数据),全球感染者8069例,死亡774例,死亡率9.6%。

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感染者5327例,死亡348例,死亡率6.5%。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可见中国大陆死亡率比全球平均值低了将近50%。

而童先生自己书中的提到的数据,仔细分析一下也完全站不住脚。

“SARS华人感染者占总感染病例的96%,华人死亡率也达96%。”

也就是说在几千个样本下,华人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几乎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华人致死率高。

再结合世卫组织公布数据计算,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感染人数占全球92%,其它国家感染人数占8%,也就是说在境外的感染人数中,华人和其他人种的感染率是一样的。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所谓的华人高感染高死亡率,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非典最早在中国发病并蔓延,童先生却认为这是美国投放的基因武器,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也可以说埃博拉是针对非洲的基因武器、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是针对沙特的基因武器。

那2009年美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又是什么?美国对自己投放的基因武器吗?还是美国的病毒实验室的阴谋呢?

3.动机:美国为阻止中国崛起,不惜使用基因武器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发动基因战的动机完全是存在的。

和中国的贸易战打了两年多两败俱伤,中国在全球内快速崛起动摇着其霸主地位,再加上国内严重的债务危机,美国现在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境地。这些因素在阴谋论的文章中论述的非常详细,在这里无须赘述。

所以阴谋论的笃信者们认为:

美国已经步入衰落,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强大敌人,常规手段遏制中国均已无效,所以美国需要用违背人伦的非常规手段发动这场战争。

这个自圆其说,论据充足的逻辑闭环就成了。

是这个逻辑吗?能这么考虑问题吗?我没钱,银行有钱,我已经用了别的方法都没赚到钱,所以我要去抢银行。

那我为什么还没去抢银行呢?因为抢银行一旦失败的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是我承受不起的代价。

美国也是一样,通过基因战收割中国,一旦出了岔子,付出的代价是美国根本无法承受的。

首先,在美国的军方内有诸多亚裔担任要职,例如曾经担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亚裔四星上将小哈里·哈里斯,要知道这是美国军方的最高军衔了,军方研制针对黄种人的病毒,全美的亚裔议员和军方领导眼见其“灭我族类”,能坐视不理吗?能一点消息都没爆出吗?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海军四星上将小哈里·哈里斯的母亲是日本人,他身上一半的血液都是黄种人

一旦爆出,向来鼓吹种族平等的美国,将掀起多少惊涛骇浪。

好,那就算他们排除了万难,做好将国内亚裔全部牺牲的准备,美国又有能力做出“只感染纯种亚裔的病毒”吗?

美国二百多年的立国史,本身就与移民和人种融合密不可分,白人、黑人、拉美、亚裔、还有各色混血,美国就是一个人种的大染缸。

全美两千多万亚裔开枝散叶,有多少美国人身上都有了亚裔的血统,都携带了黄种人的部分基因,如果病毒是为亚裔特有的基因片段“量身定做”的,那是不是所有带有亚裔血统的人,都会成为潜在的被感染者?

更重要的是,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的突变和重组非常活跃,他们很容易发生序列的改变,导致特性不可控。这是RNA病毒不可能作为基因武器的根本原因,因为它实在是太不稳定了。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结构

这类病毒最早是感染蝙蝠的,经过突变后宿主又变成了果子狸和人。

蝙蝠、果子狸和人的基因差距有多大?黄种人、白人、黑人的差距又有多大?

假如美国人选择将其作为基因武器,那经过几代变异之后,病毒会不会从亚裔蔓延到其他人种中,没有人能预料,也没有人能控制,但这样的后果一旦发生,整个美国都会沦陷。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甚至还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美国人会蠢到这种程度吗?

4.“作案”:借武汉军运会之机向武汉投毒

为什么病毒会在武汉爆发,阴谋论的煽动者们的判断是:美国借军运会之机,选择在武汉投毒。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他们列举出了一条条有力的证据。其中一篇文章《(深度)为什么武汉这场瘟疫,必须靠解放军》是这样说的:

1. 军力如此强大的美国,在军运会上一枚金牌都没有,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 病毒首次感染人类出现在华南海鲜城,正是美军下榻酒店附近

3. 病毒首例感染出现在11月,正好是军运会刚结束的时候

通过这条条线索,美国人的罪行已经呼之欲出了,他们借着军运会之机,向武汉派出了369名生化兵,在华南海鲜市场进行了定向投放,造成了此次疫情。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那篇深度爆文的结论

美国人为何此次军运会表现不佳,真的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吗?

实际上,美国人军运会上的拉胯表现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第六届军运会上,美国队拿到两枚金牌,第五届军运会上,美国队没有获得金牌。

武汉疫情究竟是不是美国的基因战?证据全在这里

▲ 第六届军运会奖牌榜,压根美国队就没上榜

由此可见,美国大兵在军运会上的一贯表现就是不行,可以理解为美国根本不重视,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大兵中就是缺乏体育好手,但这和他们带着“散播病毒”的任务来华,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再有,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在世界级体育比赛的检疫标准之下,美国人能带着致命病毒通过安检?

在武汉市的市中心,几百个大兵完成投毒而没有留下任何证据与痕迹,我们的警力、军方,还有武汉的上百万摄像头都是摆设吗?

如果美国人有这个本事的话,完全可以去珠三角、去长三角、去京津冀,去中国更重要的地方造成更大的杀伤,何必要在武汉下手?

回复 | 0
作者:老度 留言时间:2020-03-10 09:18:09

虽然病毒来源于武汉的P4实验室,的确是中共为了超限战所制造和培育出来的一种生化武器,但以土共的一贯低水品,根本就连生化战武器的门都摸不着,这就要归功于中共的千人计划了,电子技术靠华为来偷,生化技术就靠五毒所来偷,中共派了大量生化方面的人才和留学生到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去学习和偷窃技术,他们看中了生化武器中的冠状病毒,所以跟凹八政府下的实验室有合作,学习有关病毒方面的转基因技术和操作手法,可以说冠状病毒的转基因技术来自于美国,再加上武毒所在中国收集了整整一个家族的冠状病毒,这就为制造和培育中共自己的生化武器奠定了基础。

中共的生化武器,是美国人培训和传授的结果,学生闯了大祸,老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呵呵!

中共的核武器是来自于苏联,中共的生化武器,是来自于美国。

回复 | 0
作者:老度 留言时间:2020-03-10 08:41:16

【武毒所脱不了干系,石XX 就是首犯!】

同意这种说法,这绝不是谣言,也非阴谋论,但这种绝密情报,是怎么透露出来的呢? 应该归结为中共党内的派系斗争,以王公公被起底为例,甚至王和他家族的DNA都可以被曝光,这种绝密情报,只有中统或军统的大佬才能搞到,老郭只不过被人当枪使,背后有人给他喂料而已。

石正丽,邱香果,郭德银,王延轶,苏红兵,被中统爆料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被军统爆料抛出来的。

回复 | 0
作者:群山 留言时间:2020-03-10 07:44:15

武毒所脱不了干系,石XX 就是首犯!

回复 | 1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20-03-10 02:26:44

An experiment that created a hybrid version of a bat coronavirus — one related to the virus that causes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has triggered renewed debate over whether engineering lab variants of viruses with possible pandemic potential is worth the risks.

In an article published in Nature Medicine1 on 9 November, scientists investigated a virus called SHC014, which is found in horseshoe bats in China. The researchers created a chimaeric virus, made up of a surface protein of SHC014 and the backbone of a SARS virus that had been adapted to grow in mice and to mimic human disease. The chimaera infected human airway cells — proving that the surface protein of SHC014 has the necessary structure to bind to a key receptor on the cells and to infect them. It also caused disease in mice, but did not kill them.

Although almost all coronaviruses isolated from bats have not been able to bind to the key human receptor, SHC014 is not the first that can do so. In 2013, researchers reported this abili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different coronavirus isolated from the same bat population2.

Related storiesViral-research moratorium called too broadUS suspends risky disease researchBiosafety in the balance

The findings reinforce suspicions that bat coronaviruses capable of directly infecting humans (rather than first needing to evolve in an intermediate animal host) may be more common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the researchers say.

But other virologists question whether the information gleaned from the experiment justifies the potential risk. Although the extent of any risk is difficult to assess, Simon Wain-Hobson, a virologist at the Pasteur Institute in Paris,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ers have created a novel virus that “grows remarkably well” in human cells. “If the virus escaped, nobody could predict the trajectory,” he says.

Creation of a chimaera

The argument is essentially a rerun of the debate over whether to allow lab research that increases the virulence, ease of spread or host range of dangerous pathogens — what is known as ‘gain-of-function’ research. In October 2014, the US government imposed a moratorium on federal funding of such research on the viruses that cause SARS, influenza and MERS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a deadly disease caused by a virus that sporadically jumps from camels to people).

The latest study was already under way before the US moratorium began, and 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allowed it to proceed while it was under review by the agency, says Ralph Baric, an infectious-disease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a co-author of the study. The NIH eventually concluded that the work was not so risky as to fall under the moratorium, he says.

But Wain-Hobson disapproves of the study because, he says, it provides little benefit, and reveals little about the risk that the wild SHC014 virus in bats poses to humans.

Other experiments in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virus in wild bats would need to evolve to pose any threat to humans — a change that may never happen, although it cannot be ruled out. Baric and his team reconstructed the wild virus from its genome sequence and found that it grew poorly in human cell cultures and caused no significant disease in mice.

“The only impact of this work is the creation, in a lab, of a new, non-natural risk,” agrees Richard Ebright, a molecular biologist and biodefence expert at Rutgers University in Piscataway, New Jersey. Both Ebright and Wain-Hobson are long-standing critics of gain-of-function research.

In their paper, the study authors also concede that funders may think twice about allowing such experiments in the future. "Scientific review panels may deem similar studies building chimeric viruses based on circulating strains too risky to pursue," they write, adding that discussion is needed as to "whether these types of chimeric virus studies warrant further investigation versus the inherent risks involved”.

Useful research

But Baric and others say the research did have benefits. The study findings “move this virus from a candidate emerging pathogen to 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says Peter Daszak, who co-authored the 2013 paper. Daszak is president of the EcoHealth Alliance,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scientists, headquartered in New York City, that samples viruses from animals and people in emerging-diseases hotspots across the globe.

Studies testing hybrid viruses in human cell culture and animal models are limited in what they can say about the threat posed by a wild virus, Daszak agrees. But he argues that they can help indicate which pathogens should be prioritized for further research attention.

Without the experiments, says Baric, the SHC014 virus would still be seen as not a threat. Previously, scientists had believed, on the basis of molecular modelling and other studies, that it should not be able to infect human cells. The latest work shows that the virus has already overcome critical barriers, such as being able to latch onto human receptors and efficiently infect human airway cells, he says. “I don't think you can ignore that.” He plans to do further studies with the virus in non-human primates, which may yield data more relevant to humans.

Nature doi:10.1038/nature.2015.18787

https://www.nature.com/news/engineered-bat-virus-stirs-debate-over-risky-research-1.18787?WT.mc_id=TWT_NatureNews

回复 | 1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20-03-10 02:17:40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回复 | 1
我的名片
Pascal
注册日期: 2014-10-22
访问总量: 8,518,39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都有谁一口咬定音乐厅乌克兰杀人
· 急电国安.举报央广重大泄密内奸.
· 哪里是尼克松1969年拯救了中国.
· 参战珍宝岛苏军曝.我英雄解放军
· 我潜伏万维的任务-传播我爹指控
· 我爹熊颜大悦抢先报道美制裁中共
· 境外势力生生唱衰了体老老家贵州
分类目录
【他山之石】
· 都有谁一口咬定音乐厅乌克兰杀人
· 急电国安.举报央广重大泄密内奸.
· 哪里是尼克松1969年拯救了中国.
· 参战珍宝岛苏军曝.我英雄解放军
· 我潜伏万维的任务-传播我爹指控
· 我爹熊颜大悦抢先报道美制裁中共
· 境外势力生生唱衰了体老老家贵州
· 天大好消息!最新研究接种新冠疫
· 基因揭示.汉族与中东北非19国民
· 挺哈灭以大好消息.哈马斯与中方
存档目录
2024-03-01 - 2024-03-27
2024-02-01 - 2024-02-29
2024-01-01 - 2024-01-31
2023-12-01 - 2023-12-31
2023-11-01 - 2023-11-30
2023-10-01 - 2023-10-31
2023-09-01 - 2023-09-30
2023-08-01 - 2023-08-31
2023-07-01 - 2023-07-31
2023-06-01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1 - 2023-04-30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8
2023-01-01 - 2023-01-31
2022-12-01 - 2022-12-31
2022-11-01 - 2022-11-30
2022-10-01 - 2022-10-31
2022-09-01 - 2022-09-29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31
2022-06-01 - 2022-06-30
2022-05-01 - 2022-05-31
2022-04-02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1 - 2022-01-31
2021-12-01 - 2021-12-31
2021-11-01 - 2021-11-30
2021-10-01 - 2021-10-31
2021-09-01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31
2021-07-01 - 2021-07-31
2021-06-01 - 2021-06-30
2021-05-01 - 2021-05-31
2021-04-01 - 2021-04-30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1 - 2021-02-28
2021-01-01 - 2021-01-31
2020-12-01 - 2020-12-31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1 - 2020-10-31
2020-09-01 - 2020-09-30
2020-08-01 - 2020-08-31
2020-07-01 - 2020-07-31
2020-06-01 - 2020-06-30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1 - 2020-04-30
2020-03-02 - 2020-03-31
2020-02-01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31
2019-12-01 - 2019-12-31
2019-11-01 - 2019-11-30
2019-10-01 - 2019-10-31
2019-09-01 - 2019-09-30
2019-08-01 - 2019-08-31
2019-07-01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1 - 2019-05-30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31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2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1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31
2018-09-02 - 2018-09-24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4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30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1 - 2018-04-30
2018-03-02 - 2018-03-31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10 - 2018-01-30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1 - 2017-10-30
2017-09-22 - 2017-09-29
2017-08-02 - 2017-08-30
2017-07-01 - 2017-07-31
2017-06-02 - 2017-06-30
2017-05-02 - 2017-05-30
2017-04-01 - 2017-04-29
2017-03-01 - 2017-03-31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0
2016-11-05 - 2016-11-28
2016-10-01 - 2016-10-29
2016-09-01 - 2016-09-29
2016-08-01 - 2016-08-30
2016-07-01 - 2016-07-31
2016-06-02 - 2016-06-30
2016-05-01 - 2016-05-27
2016-04-01 - 2016-04-30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4 - 2016-02-28
2016-01-01 - 2016-01-28
2015-12-03 - 2015-12-31
2015-11-03 - 2015-11-29
2015-10-02 - 2015-10-30
2015-09-10 - 2015-09-28
2015-08-02 - 2015-08-31
2015-07-01 - 2015-07-28
2015-06-02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31
2015-04-02 - 2015-04-29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2 - 2015-02-27
2015-01-03 - 2015-01-31
2014-12-01 - 2014-12-31
2014-11-01 - 2014-11-30
2014-10-26 - 2014-10-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