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安雅云的博客
  安雅云
网络日志正文
陈立夫:抗战八年,教育方面的投入仅次于军费 2017-04-15 19:55:46

陈立夫:抗战八年,教育方面的投入仅次于军费 | 短史记 

2017-04-11 谌旭彬 学人说史

短史记微信号:tengxun_lishi


编者按:这是一篇5年前的稿子,差强人意,勉供一观



抗战八年,教育为何能得到大发展?

文 | 谌旭彬


以常理论,抗战期间山河残破,民生凋敝,教育事业出现倒退,当在情理之中。但事实却相反,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里,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超乎寻常的发展。


何以如此?


主流舆论认为教育应服务于抗战



自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东南沿海教育发达地区首当其冲,相继沦陷,中国教育事业损失巨大。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统计,战前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共计108所,战争爆发后,77所被迫内迁后方,另有17所被迫停办;原有公立中学,多数设在沿海地区,战争爆发后大多停办,青年失学者极多;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初等教育,学生年龄过小,学校无法内迁,只得随国土一并沦陷,其所受日军奴化教育也最深。


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如何处理教育和抗战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国民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教育界内部也围绕着如何制定新的“战时教育方针”,而展开了论战。


最主流的意见,是认为教育应该完全服务于抗战。不但学科要调整,变为以军事课为主,如“化学师生可从事军用品制造”;教育对象也要调整,须“以民众为对象”,“高中以上学校与战事无关者,应予以改组或即停办”。这种意见,在师生内部也相当普遍。南京失守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准备再度南迁至昆明,决定甫一颁布,即在校内师生间引起激烈辩论,许多批评者认为:在国家急需调动三湘民众起来抗日的时刻,学校内迁至昆明,有损道义。学生自治会甚至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前往武汉,向国民政府请愿,反对内迁,要求参加抗战。


但也有部分教育界人士对上述意见持反对态度。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俊升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只可因战争做若干临时调整,而不能全盘改弦更张。最具代表性的,则莫过于胡适向蒋介石的进言:“国防教育不是非常时期的教育,是常态教育”。但这类意见,在当日并不占主流。


最能体现当日教育方针意见分歧的,可推张治中和陈诚在“长沙临时大学”的两场演讲。张治中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其演讲劈头就骂:“际兹国难当头,你们这批青年,不上前线作战服务,躲在这里干么?”陈诚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其演讲高度赞成学校内迁,将学生誉为国宝,鼓励他们于国家危难之际努力完成学业,因为十年之后,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


蒋介石主张“战时需作平时看”



教育部为这场论战做出的最终“裁决”是“战时需作平时看”,虽有各种暂时措施,“但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换言之,也就是否定了张治中等人的教育完全服务于抗战的意见。教育部如此决策的理由有二:其一,“抗战既属长期,各方面人材直接间接均为战时所需要。我国大学本不发达,每一万国民中仅有大学生一人,与英美教育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为自力更生抗战建国计,原有教育必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其二,“以我国人口之众,尚无立即征调此类大学生之必要”。


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教育部如此决策,与国民政府最高领导层的认知关系极大。陈诚的意见已如前述;1938年3月上任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也认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陈立夫的意见,与蒋介石高度一致。在蒋氏看来,战时教育不仅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1939年3月12日,蒋介石在陈立夫主持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作了《今后教育的基本方针》的演讲,就战时教育与正常教育的关系问题表态,他说:


“目前教育上,一般辩论最热烈的问题,就是战时教育和正常教育的问题。亦就是说,我们应该一概打破所有正轨教育的制度呢?还是保持着正常的教育系统,而参用非常时期的方法呢?……我们决不能说,所有教育都可以遗世独立于国家需要之外,关起门户,不管外边环境,甚至外敌压境了,还可以安常蹈故,一些不紧张起来。但我们也不能说,因为在战时,所有一切的学制、课程和教育法令,都可以搁在一边,因为在战时了,我们就把所有现代的青年,无条件地都从课室、实验室、研究室里赶出来,送到另一种境遇里,无选择、无目的地去做应急的工作。……总而言之,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就丢却了基本。我们这一战,一方面是争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中,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当看到战后。……我们要建设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现代的国家,我们在各部门中需要有若干万的专门学者,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技工和技师,更需要几百万的教师和民众训练的干部,这些都要由我们教育界来供给的,这些问题都要由我们教育界来解决的。


初等教育:在校小学生数量翻倍



因为年龄问题,初等教育,也就是初小、高小教育问题,没有被“战时教育方针论战”所波及。自抗战爆发到1940年,初等教育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义务教育的普及。1940年,初等教育又增加了另一个工作重点:对成年失学民众的补习教育。自此,“每乡镇设中心小学,每保设国民学校,均包括儿童、成人、妇女三部分,使民众教育与义务教育打成一片。”初等教育属于地方自办事业,中央政府每年有专门的补助费,但主要经费来源仍以地方自筹为主。为保证教育质量和适龄儿童入学率,1940年,教育部颁布规定,指定乡镇地方财政中至少50%须用作初等教育经费;稍后,又由行政院和国防最高委员会出台规定,将初等教育经费列为“特种基金”纳入预算,严禁地方政府挪作他用。


至1945年,四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其他大后方省份,云南43%、西康57%、陕西58%……总体保持在50%以上。1936年,大后方10省市在校小学生为300余万人,至1943年,已增至676万余人,数量翻倍。


中等教育:在校生由48万增至126万



1936年之前,中等教育素由地方省市教育厅办理,中央并不直接负责。抗战爆发后,为安置从沦陷区流亡到后方的中学生就学,国民政府开始创办国立中学,至1944年,共设立国力中学34所,国立大学附属中学16所,国立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14所,遍及后方12个省区。国立中学的主要职责,是收容来自沦陷区的中学生就学;以及吸收来自沦陷区的骨干教师,解决其生存问题并保证教育质量。


在沦陷区,国民政府的主要措施是设置“教育指导区”。1938年,沦陷区9省4市曾设置50个“教育指导区”,派遣大批教育干部赴沦陷区从事公开或秘密的教育活动。随着战争的推进,“教育指导区”不断增加至18省6市102个之多。“指导区”的主要工作,是联络、吸收敌占区的仍忠于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借以消灭奴化教育。1940年,国民政府还特别通过《津贴沦陷区中小学教师办法》,对沦陷区内暗中为国家服务的中小学教师给予津贴补助。接受津贴的教师须宣誓效忠国家,其誓词如下:“我是中华民国的国民,矢志尽忠国家,遵守政府法令,拥护抗战国策,绝对排除奴化教育,不作教育界败类,遗羞子孙。如违誓词,愿受政府最严厉的处分。”同时,教育部还特别制订了沦陷区中学毕业生升入大后方大学就学的规定。1936年在校中学生为48万余人,正因为当局的努力,至抗战结束,在校中学生数量不降反增至120余万。具体增长数据如下图:


▲1936~1945学年度全国中学教育发展概况统计表(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高等教育:在校生由4万增至8万



1936年之前,中国的高等学府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其学费普遍“年须数百元”,非家境富裕者,一般无力入学。1927年,教育界人士周谷城即指责过中国的高等教育“以富人为中心,以权贵为中心”。抗战爆发后,学费问题转由国民政府出面解决,不但保证了来自沦陷区的大学生可以继续求学,而且打破了中国高等教育旧有的贵族化倾向。


解决大学生学费问题的同时,国民政府还竭力解决私立大学的运营经费问题。较典型者如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全系中央政府大量拨款补助,才得以继续运转。此外尚有大批省立大学因资金紧张而申请改为国立获批,而得以继续维持。因为当局的种种努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在抗战期间也不降反升,由1936年的4万余人,增至1945年的8万余人。具体数据如下表:


▲1936~1946学年度大学专科以上教育发展概况统计表(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高校研究所:由22所增至49所



战前,各大学的研究所, 大多由各大学自动发展成立,1936年共计有研究所22个,仅招有研究生75人。抗战爆发后,大学大量内迁,多数研究工作中断。


1939年,教育部认为“抗战建国正在迈进之际,学术研究需要尤大”,开始从政策、经费上扶持各大学成立研究所、招收研究生。到1944年,大学研究所已增至49所,研究生增至422人。研究所的运转经费、设备经费、研究生的学费等各项费用,基本上全由中央政府负担。


免费教育、伙食及医疗保障



将战时教育如平常时期那般维持的最大困难,是大部分离乡背井的大、中学生都丧失了经济来源,政府不但要负担起对他们“教”的责任,还必须承担对他们“养”的义务。


贷金制


教育部长陈立夫决定仿照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办法创立贷金制度。创立贷金制度需要一笔相当可观的经费,时值抗战艰难,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以财政困难为由反对该计划。陈立夫取得蒋介石同意后,贷金制度才得以付诸实施。1938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公立专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暂行办法》,规定专科以上学生家在战区,费用来源断绝,经确切证明必须接受救济者,可以向所在学校申请贷金。贷金分全额、半额两种。按当时的伙食价格,全额每月8~10元,半额每月4~5元,以所在地生活费用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决定。办法还规定,学生毕业后,必须在3年内以其收人归还贷金。这个标准,此后根据大后方物价的上涨,又进行过多次相应的调整。


公费制


1943年,鉴于通货膨胀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陈立夫决定放弃贷金制,改行公费制。


按新办法,公费生分两种:甲种公费生:免学膳食,并得分别补助其他费用。乙种公费生:免膳食费。


国立、省立专科以上的学校中,师范、医、药、工各院科系学生,全为甲种公费生。理学院科系学生,以80%为乙种公费生。农学院科系学生,以60%为乙种公费生。文、法、商及其他各院科系学生,以40%为乙种公费生。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新生的比例稍有不同:医、药、工各院科系学生,以70%为乙种公费生。理、农各院科系学生,以50%为乙种公费生。国立大学或独立学院新旧研究生,一律按甲种公费生办理。


上述比例,显示国民政府当日,在培养“建国人才”方面,更重视理工科人才,其政策,向理工学科明显倾斜。今人回顾民国教育,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而仅仅看到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的影子,进而误以为民国高等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人文社科。这种看法,可以说是对民国教育的最大误解。


贷金制和公费制,这两项政策,还有另一重效果,那就是:打破了战前中国高等教育“贵族化”的倾向。战前,因学费昂贵,只有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弟,能够进入高校就读;战时推行贷金制和公费制,家境贫困的平民子弟,也获得了同样的入学机会。


据教育部的统计,当时专科以上学生获得贷金或公费的,约占到了当时在校学生的80%。


陈立夫晚年,在回忆录中如此叙述这段往事:


“战时对于救济青年一事,由于政府负担太重,教部所面临之困难最大,战区学生大量涌至后方,衣食住学样样刻不及待,当时救济费用用贷金名义,盖欲使财政当局易于同意,将来有收回之望耳。盖来自战区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离乡背井,多系经济来源断绝,如不予接济,非但不能继续学业,且不能维持生存。我当时即感觉对于这班学生不但要教,还要养。因而负起责任,设置贷金制,使这些经济来源断绝的学生,可以贷金维持生活。贷金包括膳食及衣服各项费用。最初名日贷金,原期受贷学生将来就业后偿还。后来因责偿不易办到,并且法币贬值,即令能偿还,亦几乎等于不还,所以将货金改为公费。后来非战区学生,因家庭不胜负担,也几乎都得到了贷金或公费。此项支出费用浩大,几乎超过全体教育文化经费二分之一。对于此等学生真是教养兼施,而国库负担之重,也于此可见。费用虽大,但是成就甚著。据统计,战时由中学以至大专学校毕业,全赖国家贷金或公费以完成学业者,共达128000余人之多,此等皆是国家不可少之人才,凡是现在国内外50岁以上之社会中坚分子,几无人未受贷金或公费之惠。如无贷金及公费制度,不知道有多少人失学,将为国家一大损失。这种制度所以值得大书特书者在此。现在美国亦仿效我们对于大专清寒学生建立贷金制度矣。”


“贷金制”和“公费制”不仅仅面向高等教育,同样也惠及中等教育。按教育部规定,国立中学招收的学生,不仅免除学费,而且免费提供伙食、制服和书籍。


大、中学校师生有特殊补助



教师方面,1940年以前,后方大学教授平均每月可获得200余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虽不如战前,但较之大城市,后方物价低廉,其实际购买力较之战前并无多大下降,某些教授甚至把课堂搬到了餐馆里。学生方面,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罗文锦,1940年以前“每月可领贷金法币八元,以六元缴纳学校伙食,剩下二元做零用”。当时,八块钱的购买力是相当高的,西南联大“学生的伙食费1938年每月7元,还可以吃到肉和鸡蛋”。


1940年,因日军的封锁,大后方物价暴涨。教育部及时制定《战时救济大中学生膳食暂时办法》。该办法要求财政部于每年的一、七两月向学生预发半年的救济费和生活费,由各校支配,其目的,是使各校可以在春季一、二月间和秋季七、八月间尽量购买粮食储存,以备青黄不接时的粮价高涨。该办法实施三年后,又做了一次大的修订,负责救济大中学生膳食的部门,由财政部变换为了粮食部。如此修订的原因在于:各地粮价不同,荒歉地甚至无粮可购以及粮价持续上涨等因素,使得财政部的统一拨款无法做到因地制宜,故改由粮食部向师生员工“免费发给公粮”。此一时期,大、中等学校师生的生活水准虽然大幅度下降,但薪水之外,尚有政府补助的“平价食粮代金”,较之其他公务员(如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党部的工作人员),已算比较好的了——1942年,《中央日报》社论明言:靠薪水收入维生者,早已靠典卖度日,生活苦不堪言。


时局危殆,弦歌不绝



陈立夫晚年回首往事,感慨抗战八年,政府在教育方面之投入,“在国家财务支出上仅次于军费”;自问7年教育部长对得起国人:


“我自民国27年1月7日在重庆就任教育部长,到民国33年12月去职,主持战时教育行政将近7年。在此7年之中,扶辑流亡,重振后方弦歌,扩展各级教育,改革并建立制度,发扬民族文化,训练并征调学生直接参加抗战,实在做了不少的事。”


时局危殆,弦歌不绝。今人回首往事,应该承认,陈立夫的这个自我评价,是中肯的。


浏览(710) (7)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安雅云
注册日期: 2016-08-03
访问总量: 1,404,97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人的照片未经许可,不要转载,谢谢!
我们拥有共同的历史
最新发布
· 无常的生命
· 永别了: 李耀东大夫 - 万维的老
· 《一年更比一年难》
· 李承鹏:某江某河某特征 2020-07
· 《2022 冬至》
· 也也: 几种死或生不如死
· 《舔犊情深》
友好链接
· blee1:blee1的博客
· 北雁高飞:北雁高飞的博客
· 芹泥:芹泥
· 望那儿一汪:望那儿一汪的博客
· 董胜今:董胜今的博客
· 小满时节:小满时节的博客
· 南来客:南来客的博客
· 一草:逸草
· 天宝:天宝的博客
· 山城兄弟:山城兄弟
分类目录
【2017年纽约行】
· 米其林三星级餐厅的体验
· 川普国际酒店大厦与川普大厦
· 波士顿你好
· 驻进川普Int.大厦
【2017游轮游】
· 2017游轮游 有趣的墨西哥海滩
· 2017游轮游 靠岸墨西哥
· 2017游轮游 数楼梯
· 2017游轮游 照片为证俺爬了船上
· 2017游轮游 误闯皇家白色沙滩渡
· 2017游轮游:玩拉巴弟的世界之最
· 2017游轮游 周二差点错过海边的
· 2017游轮游 周一的卡通人物游行
· 2017游轮游 上了船
· 2017游轮游 启程
【一路相伴】
· 母亲节话外:子女一定欠父母吗?
· 爹爹曾经远征印度参加抗日
· 儿子 —— 祝福你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 儿子入梦有感 —— 日记新发
【生活日记2】
· 逃不出的灾难
· 我看老同学微信群 的功能
· 短梦三则
· 我理想中的浪迹终点 意外的美国
· 雪大,正好越野滑雪去(多图)
· 记一次美式乡村婚礼
【生活日记3】
【生活日记】
· 无常的生命
· 永别了: 李耀东大夫 - 万维的老
· 《一年更比一年难》
· 加湿器让我的皮肤重回健康  
· 朋友们圣诞夜静好 附我家的圣诞
· 我今冬的初雪故乡那边的雾霾
· 踏实做人真诚爱国 也谈华为刷屏
· 登机鸟瞰人间秋色美
· 葡萄龙虾乘机醉秋色
· 秋浓时,处处留情 多图
【陈年旧事2】
【陈年旧事】
· 那一年,俺也在美国的商店门口讨
· 忆苦思甜盼过年:春节的团圆饭
· 忆苦思甜盼过年:红包情结 (忆
· 儿子的第一次野外宿营 —— 到美
· 初识戴维 到美之初的受人之美(
· 年轻的你读不懂的《理想之歌》
· 故乡雨城的天然韵味已渐行渐淡
· 到美之初的受人之美(上)
· 家乡 —— 童年学游泳的回忆
· 波丝糖 -- 大学年代的初忆
【诗情画意2】
· 《2022 冬至》
· 《梦回江南》
· 晨练·自拍
· 你绝对没有见过的草的美丽——犹如
· 赞那树如锦繁花(倩影相随)
· 杨柳郁金之恋(有图有真相)
· 我的最美樱花手机照片
· 忧郁怎能盖过你的欢笑
【诗情画意】
· 《舔犊情深》
· 《冬夜 》
· 石头上的画 人物 篇
· 震撼:如血的残阳
· 鸟瞰加州 高清手机照
· 光·影 梦幻之花
· 手机照:蓝天白云海鸥和大龙虾
· 母亲辛苦,母亲节快乐!
· 晨 (外一)
· 迟到的春天
【自做美食】
· 贺新年:晒家制的新年喜洋洋饼干
· 最简单的自发豆芽法
· 冬至食物下:糯米汤圆 糯米酒 并
· 冬至食物上:小笼包和四川饺子
· 中国新年的必须:自制的腊肉香肠
· 晚餐:甜烧白
【分享健康】
· 七位大学教授评价方方:因为方方
· 情形危急,我们能为在美国的自己
· 情形危急,我们能为在美国的自己
· 武汉,我恨你!女孩含泪追忆逝去
· 武汉,我恨你!女孩含泪追忆逝去
· ZT 财新真是条汉子!
· 湖北电影制片厂确认 常凯一家4口
· 口述实录 | 快递小哥搞定金银潭
· 口述实录 | 快递小哥搞定金银潭
· 还原方方日记的真相: 文是真的,
【百花争艳】
· 看枫叶何需秋浓时
· 蛊惑:妖精妖怪(手机照片)
· 院子里的各色水仙花(附手机照)
· 没有红色金子的藏红花(Saffron
· 春风催开风信子(hyacinthus)
· 翩迁绿枝的女子——跳舞兰
【动物趣】
· 这是萤火虫吗?
· 捕捉缅因龙虾
· 夏至 一候鹿角解
· 不冷静失去普利策大奖——直面秃鹰
· 我家有鸭初下蛋
【我的食用野菜】
· Autumn Olive —— 秋橄榄一种易辨
【蘑菇系列】
· 采蘑菇:真假羊肚菌——morels
· 秋日抱得残姑小姑归
· 捡食用蘑菇一:褐疣柄牛肝菌
【记录瞬间3】
· 逛商场(手机照)
· 与人为邻的大雁——和谐的自然 (
· 生命的轮回 香椿、葡萄、紫藤和
· 寻求帮助找类似exif查询的软件
【纪录瞬间2】
· 昆虫的幸福的生活——手机高清照
· 小水滴装大世界——手机微距练习
· 小草大树夕阳西下 手机习作
· 多彩宁静的傍晚
· 花儿美 手机照片
· 初夏,海也热血沸腾?
· 记录一次自然的热闪电——昨日谜底
· 可能无人能猜到真相的照片又都见
· 手机360度全景含彩虹
· 横空飞出单双彩虹
【记录瞬间】
· 美篇 摄手作品 TOP 30 第15期
· 请问:有人识得这昆虫吗?高清手
· 标题:霞光中的少女
· 邻居的玫瑰小屋
· 素颜黄昏手机照
· 也为影坛出点力
· 魔云
· 月亮、维纳斯的黄昏之恋
· 多彩的黄昏缺了二色 有图为证
· 冬至的雾 涅槃的凤凰
【杂谈】
· 《春之殇》
· 有感于八孩母亲
· 陈佩斯的日常小品
· 前天发生的:惨无人道
· 俺看《西藏女孩》
· 近距离聆听基辛格回答问题
· 看《这个小孩才5岁,震惊13亿人
【四川老兵救助群专辑】
· 四川辛存的抗日老兵:代清炳
· 四川老兵救助群3月的捐赠支出明
· 2017年2月份四川老兵救助群的捐
· 老兵在风中志愿者在路上
· 四川老兵救助群的捐赠支出详情 2
· 我有一个QQ群
· 四川老兵救助群的联系方式
【我的团队】
· 燕赵铁骑勇士《山河记忆青史永存
· ZT:國共雙方軍事實力對比——美蘇
· 老兵不死,至死凋零——悼念黄埔老
· 战车团我当连长蒋纬国挂职当副连
· 转自新浪:抗战期间川军如何从烂
· 我有一个QQ群
· ZT: 周跃先:17岁“小鬼”架机枪狂
· 双色五福象棋已有人家
· 江湖哥行江湖事
· 有要收集“双色五福象棋”小叶桢楠
【文学城里几坛的故事】
· 给文学城管理层的公开信
· 与专门注册来吵架之人争论是浪费
· 在文学城几坛发过的一篇小文和被
· 奇怪:文学城不让俺转发纪念815
【转:人生当如此】
· ZT:我心永恒
· ZT:康熙第十代孙娶了年长的她爱
【转:科技与未来】
· 洪育才:哇,十年之内不能死
· ZT: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
· ZT:不敢相信!美国预测10年后的
【转:何为贵族】
· 关敏:超越立场思维才能走进正义
· GQ报道 | 耶鲁村官秦玥飞
· ZT:贵族精神是什么:文化教养、
· ZT:她被称为“最接近圣人的人”
【ZT:家乡的风采】
· ZT:看我的家乡有多美(欢迎雪草
【ZT:民国英雄】
· 黄维晚年在南岳回忆当年真 实的
· ZT:刚获悉:浙江一抗战老兵贫病
· ZT:他们用“人体炸弹”与日寇同归
· ZT:这个漂亮的中国女人轰动整个
· ZT:淞沪会战之浴血国军的震撼照
· ZT:49后被镇反枪毙的一百多位抗
· ZT:蒋介石中央军在抗战中牺牲究
· ZT:血战南京:二战中最惨烈的首
· ZT:台北档案馆解禁照片,仔细看
· ZT:慷慨赴死易从容负重难抗战之
【转:文化大革命】
· 方方:文革阴魂不散
· 沧海玉:中国运动史:1949-1977
· 张郎郎:监狱里的杨首席
· 用生命在巫峡之巅写出的巨型标语
· 王恳 蒯大富二三事
【转:家乡的沦陷】
· 转:敢直视这个小女孩吗 ?
· 转:一个三岁娃娃的弥天大谣
· 红黄蓝事件升级:家长遭到死亡威
· 红黄蓝的悲剧讽刺还是宿命?
· 徐社东:我不在场
· ZT:中国高考照片,一声长叹
· 方方:被时间软埋是生生世世永无
· 孙立平 | 不公正的秩序不仅使你
· 呼兰胖子:子弹无法击落我们的声
· 真希望这次转发的是假新闻
【转:精彩电影】
· 《捍卫者》导演廖希:你有抗日神
· ZT:1个女人养大1匹狼,让它重返
· ZT:“白鹿原”到底隐喻了什么?
· ZT:文革犯人出狱记
· 李宁:《枫》 青春热血的献祭(
· ZT 贾樟柯作品《天注定》:注
· ZT:《血战钢锯岭》当整个世界分
【转载:重识蒋公】
· 橡树 : 钢的花朵——宋美龄抗战断
· 谌旭彬:蒋介石时代,台湾的高考
· ZT:苏联放蒋经国回国内幕 蒋介
· 武之璋:給蔣友柏的一封公開信
【转:中国远征军史话】
· 谭方德:浴火腾城(上,下)(中国
· 谭方德:攻克来凤山(中国远征军
· 谭方德:兵临腾越(中国远征军史
· 谭方德:腾北扫荡(中国远征军史
· 谭方德:高黎贡山的雨和雪(中国
· 谭方德:同样的奇袭,不一样的结
· 谭方德:血战灰坡(中国远征军史
· 谭方德:怎样评价远征军反攻战略
· 谭方德:讨价还价的滇西反攻(中
· 谭方德: 卫立煌为何取下策(中
【转:错读的历史】
· ZT:远去的民国 (双十节)
· ZT:林彪的四野中有多少日本关东
· ZT:不敢相信的历史真相 让数据
· ZT:林彪的四野中有多少日本关东
· ZT:中国首次承认“韩国战争为朝
· 陈立夫:抗战八年,教育方面的投
· ZT:眼看我党夺取革命领导权,反
· ZT:遇罗克的《出身论》说了什么
· ZT:照片為證!武之璋:國府接收
· ZT:国民党的二二八论述在哪里?
【转:健康养生】
·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我们能做些什
· ZT:种了这些植物,蚊子一个夏天
· ZT:胆固醇有益无害,不再分好坏
· 纽约时报:动物油背黑锅多年,植
· 脊椎健康與酸痛預防,鄭雲龍老師
· ZT:糖尿病有救了且很容易做到
· 缺它比钙严重万倍:中风、痴呆……
· ZT:这些野菜你吃过几种?
· ZT:科学家发现:一味中药48小时
· ZT:醒来第一件事竟该是…神了!1
【转:抗日的故事】
· ZT:1895年-1945年世界强国大日
· ZT:大写的李庄,叹惋的李庄
· 国史馆:字字泣血|60位将军用生
· 曹小藩:国家记忆——抗战中的国际
· 老兵回家:为了给他下跪,一个家
· ZT:抗日“驼峰航线”上唯一女护士
· ZT:美国国家档案馆里的国军前线
· 飞天:那些插上翅膀美丽的民国女
·    ZT:你可以不
· ZT:国军少校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
【转:笑一笑】
· ZT:揭秘朋友圈照片真相,看完我
· 来自微信:后宫三千,雨露均沾——
· 网转:经典小小说:《转业》
· ZT:开心小集
· 笑话:大数据
· 地道成都话看了肚子都笑痛了
· 微信笑话: 猪事儿1.0-7.0
· 圣诞老人的车祸
· 雾霾版四大名著 周末一笑
· 中国式雷人标语,笑掉大牙不怪我
【转载文章】
· 李承鹏:某江某河某特征 2020-07
· 也也: 几种死或生不如死
· 将爷: 写给正在离开上海的人:怀
· 转:1978,已是43年前 simahenna
· 大橙子在欧洲:《 没有名字的纪
· 李承鹏: 写在5.12的爱国帖 李大
· 无依之域:灌输这样洞穿底线的价
· 五月笔墨志|长歌当哭,一位青年
· 将爷: 活着被送殡仪馆的福利院老
· 李承鹏: 上海是预示未来100年的
存档目录
2023-05-08 - 2023-05-08
2023-02-01 - 2023-02-01
2023-01-13 - 2023-01-13
2022-12-24 - 2022-12-24
2022-11-26 - 2022-11-26
2022-05-02 - 2022-05-22
2022-04-02 - 2022-04-21
2022-03-04 - 2022-03-28
2022-02-09 - 2022-02-25
2020-03-03 - 2020-03-28
2020-02-01 - 2020-02-24
2017-12-03 - 2017-12-14
2017-11-02 - 2017-11-30
2017-10-09 - 2017-10-16
2017-09-01 - 2017-09-23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1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1 - 2017-04-30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1 - 2017-02-28
2017-01-01 - 2017-01-24
2016-12-02 - 2016-12-29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1 - 2016-10-31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3 - 2016-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