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跟知青情结告别,谈何容易 2017-07-14 09:33:29

  在那铭心刻骨的知青岁月,我们有过追求,也陷入迷惘,有过欢乐,也饱受苦难,有过梦想,也趋于幻灭。当年所发生的一切,都基于十年浩劫这一国情。如果有意无意忽略这个时代基调的国情,那么唱得风情万种,都会与时代真实有种疏离感


  老高按:今天下午,按早就定下的“历史明镜”电视节目排期,是请在美国KCG资本集团任职、也是知青研究专家的任国庆,做第三次关于知青问题的专题访谈。节目将在下午3点直播。前两次访谈,观众不算很多,各在一万人次左右,但是许多观众非常激动,除了留下大量跟帖评论,还给我来信来电,十分称赞。请有兴趣的朋友观看今天下午的节目,不吝指教!
  说起知青,我想起来,昨天辞世的刘晓波,也曾当过知青——只是,跟我一样,在农村熬炼的时间不长,就很幸运地被招工了。我是“老三届”,1968年下乡,1970年被招工。而他要晚几年。据维基百科:
  1969年,14岁的刘晓波随父母下乡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公社。1974年7月,高中毕业后,前往吉林省农安县三岗公社插队。1976年11月,被长春市建筑公司招为工人。第二年,1977年,刘晓波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
  说到他进入吉大中文系,我联想起他与王小妮、徐敬亚、吕贵品、邹进、白光、兰亚明,共七位同学组成“赤子心”诗社,自己油印了诗刊《赤子心》,与我当时所在的武大中文系七七级学生刊物《珞珈山》邮寄交流,十分频密,后来他们这一票人也很自然地就成了十三校学生社团自办文学刊物《这一代》的创办者之一。据我的同窗、也是《珞珈山》负责人之一的张桦回忆,当时刘晓波与他多次通信,至少有十几封——那时通信,没有电邮更没有微信,全靠手写,装进信封投进邮筒,即便是航空信,也要三四天之后才能到对方手上。
  说到“赤子心”诗社,我刚刚读到刘晓波的社友、八十年代在中国诗坛上名噪一时的吕贵品昨天悼念刘晓波的急就章《哭今晚走了的兄弟》,十分感人。据悉吕贵品的身体也非常不好,但没有想到刘晓波走在他的前面了。这首诗写道:

  哭今晚走了的兄弟

  兄弟!我的好兄弟
  原本以为我苟延残喘会先你而去
  可你不辞而别
  匆匆地找了一个乘凉的地方

  今年夏天酷热难耐
  我浸泡着疾病的泪水一直沸腾
  泪水的撞击让我遍体鳞伤

  在深圳,我们粉刷墙壁
  你说没有墙就没有墙的肮脏
  在北京,吃了几只螃蟹
  你说横行的兽怎么会顾及前方
  那个冬天,在侯德健家洗澡
  水花四溅如龙的鳞片作响
  那个夏天,开往八达岭的火车
  把我们载入一间小房⋯⋯

  想起历历往事我失声痛哭
  这个便宜让你得了
  你让我们为你流太多的泪水
  赤子七人我要先走了该有多好
  就不用承受如此悲伤

  我的好兄弟啊!
  为了自由你失去了自由
  你用自己的苦难
  宣告了这个世界多么荒唐
  你用自已的死
  宣判了这个恶性肿瘤的灭亡

  好兄弟!在那个地方等我
  找一块云朵帮我拧干
  等我们相见之后给我擦擦泪水
  让我笑得风清月朗

  (吕贵品2017年7月13日晚)


  博客就是网络日志,中午休息时间写日记,几个“说起……“说到……”,难免一不小心意识流就流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请读者原谅吧!
  回头还谈知青。最近读到张奥列的文章,显然不是最近的了,因为“原载共识网”,而执中国思想文化网站之牛耳的共识网,不见容于权力者,去年就被当局封掉了。张奥列这篇文章是从苏炜的《岁月甘泉——中国知青组歌》谈起的。苏炜也是好友,当年也与刘晓波一样,是七七级学生社团头面人物(他考入中山大学,但没多久就又考上了研究生)、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他与刘晓波想必有更密切的接触和交流。苏炜发表过许多好作品、发表过很多好见解,但他写的这个组歌《岁月甘泉》,虽然在中国各地上演、在全美巡演,还到了澳大利亚等,影响非常大,我一直持保留态度——不过一直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写点文字与苏炜商榷。现在读到张奥列的文章,我基本认同,转载于此,各位来品评吧。


  知青:文革产物仍招摇

  张奥列,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原载共识网

  摘要:知青这一代人,论资质,论虔诚,可以专注做事业,可以出很多博士,但几千万知青风华正茂之时,正是上大学深造的大好时机,如果不是上山下乡,他们之中应该出很多科学、经济、实业人才,出很多中国制造的“XX之父”,但现在却只是盛产官员。

  近两年,“知青”忽然热乎起来,知青剧集,知青组歌,知青专访,知青晚会,连我微信上的几个老知青群,都常有知青话题。似乎国家的一号、二号人物出道于知青,已寿终正寝的“上山下乡”又死灰复燃,恍如进入了“后知青时代”。要知道,上山下乡是文革“十年浩劫”中的产物,知青也是文革的牺牲品。而文革已终结40年,中共中央宣判文革死刑也有30多年,“上山下乡”及“知青”还以诸如“无悔”、“感恩”之类的正面形象堂而皇之招摇于市,真有点莫名其妙。
  我本身也是一位知青,随着岁月流逝,新的社会、新的生活之改变,知青身份于我是渐行渐远了,只埋藏于心底。首次将我这个深层记忆再次翻抖出来的,却是前两年的《岁月甘泉——中国知青组歌》。

在海外唱知青组歌《岁月甘泉》  2014年3月1日,达拉斯布莱诺圣安德鲁大教堂,超过170名歌唱演员及70名交响乐队乐手联合演出《岁月甘泉》,合唱、重唱、独唱、伴唱,台下座无虚席。

  激情,还是悲情?

  朋友苏炜随美国合唱团来悉尼,他们要在悉尼歌剧院上演“中国知青组歌”。苏炜邀我们去观赏,因为他是该组歌的歌词作者,更因为我俩都有海南军垦的知青经历,曾是农友,也是文友,同移居海外。客观地说,演出是精彩成功的,美澳同台,华洋共唱,效果当然很好。据说,这个知青组歌,曾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激昂而带点温馨的旋律,响彻音乐殿堂,也回荡在南十字星空下,让我回到了当年背朝青天,泪洒黄土,屯垦戌边,穿梭胶林的难忘岁月。应该说,这个《岁月甘泉》组歌是颇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感染力源自于对一种情怀的捕捉和表达。无论是当年开山辟地的豪情,思念家人的亲情,贴心工农的温情,重返乡土的欢情,都演绎得很到位。如果从纯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可以令我陶醉,但我毕竟是个过来人,对知青所处的年代有切肤之痛,所以尽管组歌情感饱满,但我仍感到欠缺一种情,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情,那就是国情,是知青所处的文革时期的那种民族灾难、国家濒危的社会悲情。
  是的,在那铭心刻骨的知青岁月,我们有过追求,也陷入迷惘,有过欢乐,也饱受苦难,有过梦想,也趋于幻灭,有过汗水凝结的硕果,也有过鲜活生命的付出。无论你怎样理解知青时代,感受知青生活,当年所发生的一切,都基于十年浩劫这一国情。如果有意无意忽略这个时代基调的国情,那么,哪怕你唱得风情万种,都会与时代真实有种疏离感。
  我问苏炜兄,知青题材很敏感,最近有部电视剧《知青》在中国热播,但也招来骂声。你这组歌又如何?他说,我们在世界各地巡演,反响不错,骂声当然也有,但还不多。知青是个特殊产物,但唱歌总不能弄得悲悲切切呀。
  说的也是,听音乐,是一种欣赏,一种陶醉,而不是一场控诉,一场教育。艺术表达一种情感,也不能所有情感面面俱到。当晚演出中,一对洋人青年男女,牵手轻唱月夜胶林情歌,特别逗,招来了暴风般的掌声。我也和全场观众一道尖叫喝彩。不过,此时的我,并没有把这一刻与知青联想——纯粹是一种娱乐。他们唱得再过瘾,毕竟与我当年所经历的月夜下的橡胶林大异其趣。我的意思是说,知青组歌是一种有意味的艺术情调、艺术角度,但不能看作是知青生活深刻而准确的映照。它确实调动了当年场面的记忆,但却把当年复杂难言的情感表面化、单一化,甚至虚拟化了。
  当晚的观众,应该有不少老知青,大家都会在艺术欣赏中寻找难忘的记忆。对于当年的生活场面,大家的记忆应该是差不多的,但对于那段时光的评价,也许会各有不同。悉尼的一位知青朋友,就在互联网上与中国的知青农友为知青岁月的是非功过、价值评判争论不休。我想,恐怕也是这代人挥之不去的心结吧!
  知青生活,到底是颂歌,还是悲歌?知青年代,究竟是激情,还是悲情?的确是一个颇值深思的问题。
  知识青年,可以说是社会毁掉的一代,但同时也是时代造就的一代。在他们该好好读书,汲取知识的时候,被领袖巨手一挥,赶到了农村、边疆。他们被毁掉了中国千年的文化传统,毁掉了眩目真诚的理想追求;但他们呼吸了大地的气息,延续了工农的血脉,在逆境生存中,熔铸了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对大多数知青及其家长来说,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一场噩梦,只不过,在这场噩梦中,被激情燃烧的知青们,并没有沉沦,而是在挣扎中奋进,在磨难中走向成熟。
  在回首知青岁月,张扬知青精神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忘掉特殊年代的社会悲剧、时代悲情。如果一味放歌一时的激情,而忽略深藏的悲情,那么,这种激情与悲情还有可能发生在下一代身上。难道老知青还愿意自己的孩子重走“上山下乡”之路吗?
  当年在海南岛,我也受命写过点宣传小品,当时笔下的基调当然是激情。哪怕心里阴沉,也只会歌颂朝阳。今天我若执笔,还会有那样的激情吗?当年身在其中,社会只有一种声音,一道光芒,愚忠遮目,有激情,也是虚无、扭曲和变态的。那是一种崇拜领袖的盲目激情,实质上,是一种迷失自我的无奈悲情。我们曾有过真诚,有过激情,但在荒诞的年代,这种真情也变得有点荒诞。所以,激情是表层的,是与世隔绝、封闭愚昧所产生的虚无情感;而悲情却是深层的,是历史倒退、人性毁灭,而你又身陷其中却无力自拔的悲哀情感。
  不管是当年告别知青生涯,还是今天回首青春岁月,我们都有某种抑制不住的感伤,为什么?因为我们明明白白意识到,我们并不希望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群体,特殊的际遇重现。虽然当年的青春岁月和人间真情,包括对年轻人的磨练,与工农的友情,永远记怀,但那个浩劫的年代不值得歌颂,那场毁掉一代人求学追求的运动不值得唱赞歌,那种培养年青人喊口号、表忠心的愚昧不值得自豪。如果还要说“青春无悔”,无悔的不是当年的付出,当年的愚忠,而应该是付出之后、淬打之后的浴火重生。
  我并无意去评说知青组歌,只是因听歌而引发对“知青”的记忆,对历史的思考。对于知青的颂歌,也许不必太多指责,那是一代人的历史印痕;对于知青的奋取精神,我们也要延续,还要张扬,那是血泪的凝聚;但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生悲剧、社会悲情,我们更要正视,决不容许下一代重蹈我们当年“上山下乡”之覆辙。那是人类历史的一场大灾难!

  特殊,还是非正常?

  当我把“激情,还是悲情?”这个观点写成文章发表,并有朋友贴上知青网站上时,有人点赞,有人沉默,也有人批驳。这种不同“反响”,恰恰说明这段关乎一代人青春的历史,关乎国家命运的历史,很值得研究,很需要有正确而又具体的评价。上山下乡,只是文革遗产的一部分,而巴金提出建立“文革纪念馆”的构想,至死未能实现,至今也无太多人关注,正正说明文革后遗症仍然深重。
  我写文章一般比较温和,留有余地,大家商讨。如果实话实说,上山下乡运动,就是对世界文明的挑战。领袖利用完青年学生挑起内乱,打倒政治对手,就统统放逐到乡下,免打乱其政治布局。领袖每次动作,都有漂亮的口号,这次是“到广阔天地炼红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荒废学业,上山下乡,对国家而言,是一场政治欺骗,对青少年来说,又是一次上当受骗。不错,大部分人挺了过来,熬了出来,也有“根正苗红”子弟利用政策,或利用关系进了军队、机关,上了清华、北大,今天还掌了权。但是,这个以青春博得的既得利益,是以一代人的青春殉葬为代价的。
  虽然“知青组歌”也很有观赏性,但它不是抽象艺术,可以自由想象、任意解读。它是有明确所指,有明白的歌词,有具象的台景,有打着富于历史含义的“知青”旗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艺术的本质是表现美,你可以表现知青的人性、人情美,知青的奋进、抗争、觉醒美,但你不能以艳阳欢歌美化荒诞年代,以皎月柔情美化时代悲情,把那种欺骗性的假大空政治口号,也作为知青的进取精神来美化,来歌颂。
  谁说悲剧就不能用艺术美来表现?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就是四大悲剧,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正与邪较量的美,这是永恒的艺术美。难道表现二战中受难的犹太人,也要用浪漫激昂的美调子,美化时代悲情?
  如果我们的后代,或若干年后来听知青组歌,就有可能被误导:噢,知青生活还是挺浪漫的,虽说辛苦点,也是一种活法,文革情景,也不过如此而已,也能找乐。
  那些激情演唱知青颂歌者,那些盲目的所谓的“青春无悔”者,请扪心自问:今天你果真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子女弃读中学,弃考大学,再度将他们投入“上山下乡”吗?
  偏偏那些当年从“上山下乡”中争相蜂拥“回城”的知青,今天一方面忙于将自己的儿孙赶进名校,输送出国深造,另一方面,又热衷于大唱知青颂歌,怀旧当年。前不久,我回中国时,刚好有一台晚会,知青朋友送票邀我观赏。当得知晚会的下半场又是“知青组歌”时,我便放弃了。无独有偶,近期又有知青朋友用微信向我推荐了两个知青音乐会,一个是北方的,一个是南方的。我打开一看,还是我们几十年前的朗诵词、演唱词,还是那种虚无的激情,那种假大空的豪言壮语,我第一感觉是,怎么还没长大呢?恍如时光倒流,起鸡皮疙瘩。要说当年无知,那么现在呢?
  南北两台演出,台词唱词都少不了“迎朝阳”这一句。我们这代人当年都常激情满怀地大喊这一句。但真的是“迎朝阳”吗?学业荒废,生产荒废,人性荒废,人道荒废,只有口号漫天飞,“朝阳”下,大地疮痍,人心麻木。如今听到这一句,说不出的万般滋味涌上心头。还有一句更值得玩味。无论哪场音乐会,一拉开帷幕就会声情并茂来这么一段: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一群,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欢乐。好像这个“特殊”,挺有味道,挺理直气壮似的。但仔细想想,什么“特殊”?为什么“特殊”?这正是知青情感中的一种两难尴尬。
  一方面,国家的动乱浩劫不堪回首,另一方面,个人的青春年华,有血有肉有情感终身难忘。这是事实,但你总不能这样说:浩劫的年代,革命的一群,磨难的经历,理想的欢乐——这是悖反。更不能说:伟大的年代,伟大的一群,伟大的经历,伟大的欢乐——这是歪曲。所以我们就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用“特殊”去修饰。
  特殊,其实是我们在政治与情感冲突中的一种选择性的自我安慰。特殊,用官方在政治敏感问题上的标准用语就是“非正常”。如果说白了就是:非正常的年代,非正常的一群,非正常的经历,非正常的欢乐。但这样一来,那种崇高感、使命感就全没了。“无悔”者当然不干了。于是,就用“特殊”定位,该含糊的含糊,该突出的突出。这就是中文所具有的“模糊”特性的魅力。不过我还是心虚,瞒天过海呀!
  当然,我在某种时候也会借用“特殊”这个词,但决不是得意洋洋的显摆,而是言论环境下的一种修饰,表达自由度受限的一种无奈。

  “八百秀才”是知青?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但并非人人都在进步,有些过来人,对事过境迁似有失忆,仍滞留过去;有些没有亲历者,却想当然盲目迷信过去。如果因实体物质的改变而忘记当年精神灵魂所孕育的感受和认知,缺少自省与反思,历史难保不会重演。
  老知青尚且对自身经历都混淆不清,是非难分,那新一代就更不用说了,常常对知青问题一头雾水,甚至张冠李戴。
  近日读报,偶尔翻到广东某报一篇关于英德茶场的报道,因用“知青情浓”作标题,故而引起我的兴趣。作为当年的知青,对那段磨难的经历,那种无奈的记忆,确实有种“情结”。但是什么情结呢?是怀念、自豪?抑或自省、慨叹?肯定会因人而异,不尽相同。
  我要说的是,这篇出自年轻记者之手笔的报道,把“上山下乡”与“五七干校”的历史背景混为一谈,显然是一种误读和误导。如果有人说,散文大家秦牧、粤剧泰斗红线女是知青,你会相信吗?但这篇报道确实如此称谓,不啻令人悲哀。
  报道中说,当年5000知青到广东英德种茶制茶,这没错,但又说,这批知青还包括秦牧、红线女等省市报社、省文化单位的“八百秀才”,这就有点张冠李戴了。要知道,知青,是指当时还未参加工作的中学生、大学生,被领袖一挥手,卷入“上山下乡”的浪潮,他们大都是十来二十岁的年青人。而那“八百秀才”,却是在职的记者、编辑、作家、画家、艺术家等文化人士,他们大多是有社会阅历的中年人,也有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人,更有中共建政前就在解放区和国统区工作的老前辈。他们到英德茶场,并非“上山下乡”,而是在“最高指示”下,被军宣队、工宣队驱赶到“五七干校”。
  上山下乡与五七干校有同也有异。同者,都是国家强制性驱赶,都是以革命的名义,是被教育对象,被劳动锻炼,被思想改造。异者,知青只是被遗弃、被放养的一群;而五七干校则还有政治审查、身份甄别、清理队伍、重新分配的性质。那些年,许多家庭,父母去干校,子女上山下乡,家里空巢,有的甚至被逼迁。这是现代社会反文明的奇特现象。
  报道中提及的秦牧、红线女等那批文化名人,我曾与他们中的一些人共事,也听他们谈及过到英德种茶、劳动、受审查的往事,但从没看出一种高兴的心情,或欣赏的态度,只是深深地舒了口气,每个人都庆幸自己终于走出干校,重返工作岗位。顺境者,只当作人生的一段荒诞插曲;逆境者,则是一段不堪回首万劫不复的生活教训。这一辈人,已有相当一部分人陆续离世,健在者,肯定对这段奇特而野蛮的历史有深切的体会、深刻的认识。
  我无意责怪报道者,因为他们都是生活在当下的年青人,对历史可能不知情,下笔或有误解。但我悲哀的是,上山下乡和五七干校都是所谓“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而文革距今才四十多年,上山下乡和五七干校的亲历者仍大有人在,而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社会就出现健忘症,对非正常年代的史实混淆不清。倘若这辈人都走了,这段历史留下的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的后人又会怎样去书写呢?
  我惊讶的是,报道以欣赏的态度来谈及“八百秀才”往事,无疑是以历史的伤痛作商机。我不反对以“八百秀才”作英德红茶的品牌,这些人、这段历史应该铭记。但把“八百秀才”与历史作错误嫁接,作为“感恩知情、纪念知青、延续知青精神的品牌符号”,委实是对历史的无知与曲解吧。

  为何仍乐道于“无悔”“感恩”?

  当我把“八百秀才是知青?”的感触写成文刊于报上后,有知青朋友问我:我们的社会,对知青问题还这么盲目;我们的许多老知青,明明知道当年不是情愿的,不是合理的选择,现在却还在津津乐道于“无悔”,喋喋不休谈“感恩”;为什么?我以为,深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态度,一是个人心理。
  国家虽然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以党的决议对文革十年定性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对上山下乡从未有过具体定性。所以为此洒过血汗的知青仍存有幻想,社会、媒体也可以无禁忌正面谈论上山下乡。何况上山下乡是领袖杰作,毛还是国家旗帜,不是说“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吗?所以官方从未对上山下乡作明确否定。国人早已被驯服得有“紧跟”的惯性。如象文革,因已用中央决议的方式给否定了,即使当年一些受益者,如参军、进工厂、工农兵学员,进革委会领导班子的人,对文革没有恶感的人,也不会出来大谈自己在文革中的“光荣史”。又如红卫兵,也早已被断定为 “打砸抢”分子,扰乱社会秩序的劣行。即使其中许多人当年也只是怀着“跟随领袖闹革命”的纯真,现在也不可能出来为自己申辩。因为有了国家的态度,也就形成了社会的共识。
  现在已没人敢象邓小平当年那样明确否定毛的东西,所以对上山下乡问题很暧昧,理论上是文革产物,但具体上没定性,给了一些人有幻觉。
  就是文革问题,现在也变得很敏感,虽然被否定了,但在宣传上不能随便探讨,媒体、出版都有一些避忌,比起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伤痕文学时期,是大大倒退了。当年邓小平必须否定毛的一些做法,才能打破铁幕,开放改革,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现在不同了,柏林墙一夜之间倒塌,苏联东欧瞬间解体,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受到冲击,同一阵营的幸存者中国,必须再打出毛老人家的旗帜来自保。对文革如果一深谈,一追究,就牵涉到领袖,牵涉到对党史的否定,所以对文革只能是抽象的否定,具体的不谈。
  就知青本人而言,虽然当年绝大多数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但毕竟付出过,留下了情感,留下了终身的记忆,既然没有反面的定性,自己也不容易否定自己,那就作为正面的经历留存,也是一种自恋、自慰吧。就象夫妻盲婚,并非自愿,也非真爱,但长期生活在一起,有了共同经历,有了一定情感,更有了小孩,知道不可能时光倒流,再找真爱,也就认命了,还会向小孩自夸:看,你父母如何如何……
  至于有不少人其实心里明白,但也要唱好,就是在一种社会思潮下的两难心态。这也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缺乏的西方文化里那种忏悔意识,自省意识之使然。如果中央明确表态,社会形成共识,那人们的狂热就会马上幻灭,如同面对文革问题、红卫兵问题一样。
  知青这一代人,论资质,论虔诚,可以专注做事业,可以出很多博士,但几千万知青风华正茂之时,正是上大学深造的大好时机,如果不是上山下乡,他们之中应该出很多科学、经济、实业人才,出很多中国制造的“XX之父”,但现在却只是盛产官员。好在当今决策者已经明白,应该让子女去读清华、北大,去读哈佛、剑桥,而不是上武夷山种茶,到延安挖窑洞。今天国人更是明白,现在高唱的不是上山下乡之歌,而是上天之歌,上太空之歌,只有这歌声才真正响彻云霄。
  其实,如果你心有不甘仍想唱知青颂歌的话,那就歌颂知青在苦难中不甘沉沦,挣扎中成长,在国家动乱之时,与农民、军工患难与共,结下伙伴情谊。我和许多知青朋友,也时有回忆上山下乡生活,这是一种集体记忆。如果说,知青也是一首歌,那就是患难与共,自我进取的励志歌。我们虽然受蒙蔽,还自强不息,虽然很傻逼,还一脸真诚,虽然很惘然,仍互相鼓励,寻求出路。那是一种人性美,人情美,但绝不是对上山下乡唱赞歌。曾记否?当我们披星戴月,汗洒骄阳,“杯杯胶水献给党”的时候,正是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还以为给共和国添砖加瓦,实质正被引向挖墙脚的绝路。好在这个事实,已被邓小平写进党的文献中。如果你翻看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文革十年的判决,你还能唱出激昂“无悔”的颂歌吗?那是共和国耻辱的悲歌啊!知青是悲歌中的一个音符,若还想唱气冲云霄的最强音,我只能无言。
  上山下乡,一言以蔽之:对国家来说,是历史的创伤;对世界来说,是反文明的人类悲剧;对后代来说,是莫名其妙的映像;对红太阳来说,是日食无光的一刻;知青在知识上是被荒废的一代,在精神上是被强奸了的一代,在意志上是磨难中锻炼成长的一代。回首当年,我们的激情我们自己来消化,我们的苦乐我们自己来担当,可不要误导后代,再让他们成傻逼。
  时间流逝改变着空间,历史的实体及物质已不复存在,但历史的精神和灵魂永远不灭。让我们及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共和国的“文革耻辱史”!

  高看(每日一图,与文无关。本月图片主题:神明)

1500049720109863.jpg

  基督教信仰在德国许多地方深入社会各阶层,深入人心。这是在巴伐利亞的奧伯斯陶芬(Oberstauffen)小镇上,普通民居外墙所见。


  近期图文:

  一个殉难者的出现能否改变民族的灵魂  
  
如果中国沿着文革的道路阔步迈进  
  
在又一场恶梦中怀念前一场文革恶梦  
  
采访一位差点当上高考状元的朋友  
  
知青历史不过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缩影  
  
知青上山下乡是否真给农村带去了文明?

  上山下乡运动不仅毁了整整一代人

浏览(3169) (10) 评论(9)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白熊的博客 留言时间:2017-07-30 15:38:37

2018年3月8日《岁月甘泉》将再次在耶鲁大学唱响。经管有些人不喜欢它,可是喜欢的人也不少啊。这就是事实。争论会依然存在下去,争论不会因为掩盖就不存在。

我要问那些说我们不代表知青的人,你说谁代表?你代表吗?你是知青吗?

回复 | 0
作者:白熊的博客 回复 beiqian2016 留言时间:2017-07-26 12:20:18

谁知你有没有过知青经历呢?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你们?不要忘了凡有过知青经历,后来又上了学,来了美国的这批人,是知青中的姣姣者,这些人不能代表知青,谁还能代表知青?

2018年的3月8日,在耶鲁大学,《岁月甘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首演之地,将再次唱响《岁月》。受到感动的所有听众会再次给与高度的评价。这场演出的伴奏乐团及指挥是耶鲁大学的乐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将通过《岁月甘泉》来认识中国文革期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近2000万年轻人被送到了边疆,农村。在他们本来该是读书的时光,却不能读书而要经历磨难。这场磨难持续了很多年,再大的磨难也是他们的青春。是青春就是美好的。除了眼泪之外,更多的是朝气蓬勃,是笑脸,是希望,是爱情。没有人因为正在经历着苦难就不在还环笑了。他们对未来寄予希望,也是一种艰难的抗争。

我们希望又更好的作品超于《岁月甘泉》,我们一直在等待,从来没有拒绝任何好的作品。《我们这一代》是很好的一首歌,但他不能与《岁月甘泉》相比,那只是一首歌。而《岁月》是组歌,是气势磅礴的大型组歌。

有些人在期待着他们认为的能代表知青的悲歌式的《悲惨世界》的作品问世,以为只有那样才能代表知青,和那段历史。那好吧,让我们等待。我怀疑这样虚无缥缈的作品根本不会出现。你们所期待的是一场梦!

回复 | 0
作者:可怜百姓 留言时间:2017-07-17 23:37:03

作为一个知青,这篇转载文章读来很有同感。我本人作为极少数幸运者考上了大学成了所谓的佼佼者,也时不时回忆自己知青的青春岁月。但对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持否定的,那场运动本质上是毁了几千万年青人的一生。

并在此为刘晓波的去世表示哀悼。

谢谢

回复 | 0
作者:beiqian2016 回复 白熊的博客 留言时间:2017-07-16 22:38:48

你们那一伙既得利益的,非但从内心深处向往“被殖民”,而且还以实际行动跑到那殖民者的地盘生活/置地置业/养儿养女/享受利益/......(这包括你们那一伙正在虚伪地批判刘晓波的人);你们太虚伪了

回复 | 1
作者:白熊的博客 回复 beiqian2016 留言时间:2017-07-15 13:54:00

显然,你是赞同刘晓波的“ 三百年殖民化 ”主张的人了?刘的更多主张说什么中国的人种不行等等,博得了西方的喝彩,因此而得到了那个炸药奖。

可惜的是,你们的想让中国300年殖民化的企图不能得逞。看看你们的殖民化中国的主张有多大的市场?有几个支持的?

你所说的那些人.......,不是少数,而是大多数。对了,这些人在中国执掌着政权,你想推翻这些人?做梦去吧!

回复 | 0
作者:Next 留言时间:2017-07-15 00:52:00

小学戴红领巾,中学戴红袖标,现在被称为坏人变老的一代。

回复 | 0
作者:beiqian2016 留言时间:2017-07-14 16:32:59

实话实说,那些会怀着激情/豪情把那苦难的知青岁月唱成辉煌的/浪漫颂歌的人,一定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在毛/共暴力革命时期得利/益,又在邓/江/现今/等时代分别又得利/益的人;他们在中国得利/益,又在西方/美国继续得利/益;那些批判刘晓波“三百年殖民”的人,一个个都在“西方/殖民者之国”享受利/益。

他们不代表知青;他们妄称基督徒;他们只代表他们的自私

回复 | 3
作者:白熊的博客 回复 巴山人 留言时间:2017-07-14 16:21:18

很好,让我们继续耐心等待你期盼的中国的莎士比亚写出的有关知青题材的“悲情巨作”。《岁月甘泉》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激情,这个激情与青春有关,青春是美丽的,不论年代如何艰苦,残酷....。这是我的看法,也欢迎不同的看法。看法是没法统一。

在没有等来你说的 “ 真正的知青之歌 ”之前,我们只能欣赏《岁月甘泉》了吧?有人不喜欢,那也没办法。得有人写你喜欢的。

你说你等了20年,不着急,在等20 年吧。会有的。如果它真正能发自知青心灵深处、能够触动大部分知青心弦、能够引起大部分知青共鸣、充满人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有青春萌动、有小资品味、有压抑艰辛、有渴望期盼、旋律舒展、朗朗上口、余味隽永、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也会积极接受,为它鼓掌的。

回复 | 0
作者:巴山人 留言时间:2017-07-14 10:45:26

我几年前关于岁月甘泉的对话:

白熊:

很理解你对组歌岁月甘泉的感情。毫无疑问,这个作品是包括你在内众多知青心血汗水的结晶。耗费不薄,影响不小。没有任何功利目标的推动而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庞大工程,力图为一个风起云涌时代的青年集体塑造一座音乐的丰碑,这种尝试和努力值得所有当过知青的人的称赞和钦佩。这里,当过知青的我希望与你交换一下看法。

客观的说,我认为这个作品的主题把握有较大偏差,对上山下乡这个历史事件定位不准,从而偏离客观现实。具体说,把悲情当激情、把哀歌当颂歌、把苦难当辉煌、把酸楚当豪情。组歌听到最后,仿佛觉得是在听一组灿烂辉煌、气势磅礴的伟大颂歌,充满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味道,好像知青们为这段历史骄傲自豪的不得了,而这正是它偏离客观事实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忆一下,上山下乡时的知青除了最初的一点幼稚的豪情,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热情消失后产生的困惑压抑中挣扎。从大部分知青挖空心思八仙过海地回城,直至最后数万云南知青跪地向中央代表团痛哭陈情,数百万知青越狱似地集体逃离农村,十年上山下乡烟消灰灭,整个上山下乡运动就是毛泽东一个人主导的一部荒诞不经、完全失败的社会大试验。它是给亿万国人、尤其是给青年人带来痛苦的疯狂文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整整十届高中毕业生失去了上大学深造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失去了最有创造性最具活力的宝贵青春光阴。

连绵十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需要真实准确全面的描绘。只有得到几千万知青中大部分人的内心认可,才是一个客观公允定位准确的作品。甘泉岁月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这个组歌也许可以被你我这种能够混到北美的知青们,用来在功成名就后玩味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炫耀自己如何“从奴隶到将军”的发迹史,从而获得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但须知还有更多的知青一生都在咀嚼下乡给他们带来的巨大苦果:无学历、早下岗、穷困潦倒、灰头土脸的活着。他们占了知青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不会认可岁月甘泉那些铿锵有力、豪情万丈的伟大而虚假的情怀的。

另外,从作曲的角度看,甘泉岁月的作曲者似乎没有真正掌握作曲的原理和相关技术,没有表现出多少音乐的才气,整个组歌的旋律比较平庸,没有什么亮点,难以传播,易被遗忘。

王佑贵最近出了一首新曲“我们这一代”,由他自己演唱。这首有关知青的歌不仅被唱得苍劲有力、回肠荡气,更重要的是他对上山下乡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定位把握得比较准确。我个人认为知青历史的基本色彩应该是悲壮、艰辛、压抑、渴望,再参杂些野性和浪漫。我相信未来总会有人写一组真正的知青之歌。它应该是一组发自知青心灵深处、能够触动大部分知青心弦、能够引起大部分知青共鸣、充满人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有青春萌动、有小资品味、有压抑艰辛、有渴望期盼、旋律舒展、朗朗上口、余味隽永、流传久远的歌曲。

我几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这种期盼,让我们继续耐心等待。

回复 | 3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592,05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在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 余英时先生在“祖国”“故乡”安然长
· 请告诉我哪句可原谅,哪句必须批
【识】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 以江泽民冠名的“三个代表”理论从
· 宪​法学教授眼里美国宪政
· 顾维钧和汪精卫看法相近,冯友兰
· 到美国查阅档案成了座上宾,回中
【史】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在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免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下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的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个身份:文
· 不实之词无处不在,《革命烈士诗
· 连周恩来都承认:蒋介石还算一个
【事】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 中共的公信力是怎样磨损到最终折
· 华国锋让军权落到邓小平手里,不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 现在乌克兰战事在军事上结果已经
存档目录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