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幼河的博客  
在美国混日子。  
https://blog.creaders.net/u/3328/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的“分裂” 2018-10-04 00:44:00

美国的“分裂”

 

  网上看到今年四月份有关美中贸易战分析的文章“美国人眼中的中美贸易战是什么样的”;其中有些统计数字让我感兴趣。首先是川普总统的支持率。那时是40.8%,现在也差不多。别看美国媒体总是负面的报道川普“丑陋”的言行,但他在倾向共和党的选民中仍有大量的铁杆粉丝。“这些‘死忠粉’,比起民意调查中的民主党员、摇摆选民和独立人士,对于投票意向的忠诚度和投票参与度更高”。

  那时关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三个民调显示,共和党支持者和民主党支持者呈现尖锐的分歧。《华盛顿审查者报》在4月9日发布了伦茨国际伙伴所做的研调,显示接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支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民调中,62%的美国人同意关税是为获得更好贸易安排值得冒的风险。其中88%是共和党人(相对于34%的民主党人)。

  《华盛顿审查者报》大概是略微偏向共和党人的立场的,但是它也说明了支持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群众基础,正是2016年总统大选中挺特朗普的同一群体。这些选民不仅不怕关税可能威胁工作的“恐惧因素”,反而同意特朗普的关税是“必要”的,甚至是“迟到”的。

  民调显示,党派分歧在对关税的看法上强烈。虽然有27%的美国选民担心贸易战的负面效果;但共和党人担心者的比例仅为12%,而民主党人为59%。大约三分之二(65%)的共和党支持者相信特朗普的行动最终会获得回报,而所有民主党支持者中只有23%认为强加关税是值得的。

  相对中立的奎尼匹克大学民意调查(4月11日发布)则发现,美国选民在提高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方面存在势均力敌的分歧:44%支持关税,45%反对。其中74%的共和党人支持关税,15%反对;民主党人中72%反对关税,19%支持。

  用另一个方式问美国人对贸易战的看法,68%受访的美国人认为中美贸易战是件坏事,22%认为是好事。共和党人中43%认为是坏事,38%认为是好事。90%的民主党人认为中美贸易战是坏事,8%认为是好事。

  当询问选民如果这些关税增加商品价格,是否仍支持关税时,44%表示支持,47%反对。其中75%的共和党人支持,18%反对;而76%的民主党人反对,18%支持。

  以教育水准来区分,有大学文凭的白人中48%反对关税,41%支持。而54%没有大学文凭的白人支持关税,37%反对。这和特朗普政策向来诉诸蓝领白人心理诉求的倾向一致。

  从年龄来说,似乎越年轻的阶段越反对对中国加以关税:接近退休的50到64岁族群中,有46%支持关税,47%反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35岁到49岁的族群中,38%支持,53%反对。18岁到34岁之间的千禧一代:34%支持,61%反对关税。

  数据显示,共和党支持者和民主党支持者在关税的态度上形成对称性的对比。

  《经济学人》和YouGov的民调(3月25-27日)结果显示:7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可能会对美国施加关税进行报复。特朗普中国关税政策得到三分之一美国人的支持,而大约相同的百分比反对这些关税。多数共和党人支持关税(62%赞成;18%反对),而民主党人以几乎完全相同的对比反对关税(62%反对;17%赞成)。

  以上数据显示美国社会的“分裂”;“左派”和“右派”的分裂。在美国,政治观点“左派”者通常是指社会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倾向的人;他们多是民主党观点。相对于“右派”,多是用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他们当然大体上是共和党的支持者。

  不过民主党的各种主张并非一边倒的“左”,而共和党的“右”也一样。由于美国历史的发展路径,共和党有左倾的意识形态,民主党也有右倾的意识形态——这主要是指其社会政策层面。美国最大的两个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政策倾向都颇为矛盾。共和党一方面在经济政策上反对政府管制,追求传统的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在社会政策上很多时候却保守的可笑,恨不得政府立各种各样的法律规范人类按照上帝的旨意来行事;民主党在经济政策上相对而言更支持政府的参与和规范;在社会政策上却比较开放,认为政府不该对个人行为指手画脚。

  民主党在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后很是风光。罗斯福的新政拯救了美国经济进退两难的局面,但同时也打破了从经济到政治的一系列传统。政府开始干涉经济的运转,以往强调效率,那时开始重视福利。在新政以前,美国的各项政策可以说是亲商业的。而自新政以后,商人发现这世道变了,也就是从这时候起,美国社会中坚信小政府、支持长期经济增长、低税和商业的人士开始自称“保守派”(conservative);他们可以说是共和党的支持者。罗斯福新政帮助了当时大量的失业人员和少数群体——包括黑人和女性。所以南方原本因废奴传统而支持共和党的黑人开始转而支持民主党。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兴起。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得以通过。这项法案保障了弱势群体——包括黑人、女性、不同宗教信仰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得受到歧视。然而美国南部保守白人(所谓“红脖子”)很不待见这项法案,他们在之后的选举中便倒向了共和党。由于民权运动以及后来越战带来的反战情绪,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挑战以往保守的宗教传统。在这些社会转折的变化中,民主党基本都站在了打破传统的一方。

  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美国经济政策上是不同的。民主党在经济政策上更支持政府干涉和帮助弱势群体,体现在对高收入群体征收高税率、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比如Obamacare)、讲究教育平等。正是因为如此,在民主党总统克林顿时期居然解决了联邦政府一贯的赤字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民主党税收方面的一贯倾向。

  原来美国没有全国强制的社保政策,很多穷人买不起保险,而奥巴马上台后主打的社保政策,就采取了强制要求购买医保(不买就罚款)、付不起的会得到州政府的资助(其实是要求州政府提供“可支付的”医保方案)、以及加强对私有保险企业的监管。

  教育平等方面原本就有上个世纪60年代的Affirmative Action,包括(但不局限于)大学录取时要照顾到少数族裔,必须录取一定的比例等等。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是对少数族裔在历史上饱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一种补偿。

  民主党在社会层面的政策倾向则比较宽容和走自由主义路线。因此民主党尽管在经济政策上左倾,但社会政策上并非如此。这其中主要集中一下几个方面:1. 反对歧视,强调机会平等。2. 不反对堕胎(Pro-choice)。3. LGBT平权。4. 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5. 枪支管制。

  共和党在经济政策上支持小政府,反对政府插手经济。共和党支持减税,也反对对高收入群体高征税。

  共和党在社会政策上比较保守;这使得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南部的“红脖子”们都将选票踊跃投给共和党。他们对民主党政策的批判有以下五点:

  1. 认为过度关照弱势群体是对努力工作人的不公平。尽管不排除有些人是真的这样想,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看少数族裔不爽、但又因为政治正确的问题不能明说而搞出来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种人以南部“红脖子”居多。

  2. 反对堕胎(Pro-life)。理由很多,但最终理由还是因为保守和宗教原因。

  3. 反对同性恋婚姻。理由很多,但最终理由还是因为保守和宗教原因。

  4. 胚胎干细胞研究。理由很多,但最终理由还是因为保守和宗教原因。

  5. 反对枪支管制。这倒不是因为宗教原因,主要是不能放弃持枪自卫,捍卫自由的权利。

  有人说民主党的热情支持者是“无知少女”。

  无:无产者。民主党支持高福利、对富人征高税,无产者自然支持。

  知:知识分子。美国的知识分子大多偏左,自然支持民主党(不过很多富有者知识水平也很高,他们是共和党支持者)。

  少:少数族裔。民主党向来支持对少数族裔的优惠政策,少数族裔自然支持(但拉美裔并没有明显支持民主党)。

  女:女性。除了收入最高的那一部分女性,其余的全部支持民主党。

  不过我认为这样归纳民主党的选民基础有点绝对;因为知识分子、少数族裔和女性中只是投民主党票的人相对多而已。应该说美国大都市和各个大学城(多是青年学生)的人们倾向于投民主党的票;而贫困者、少数族裔和知识分子大都在大都市中。

  相对于共和党的选民基础,自然大都是中小城镇者。他们的收入恐怕不及大都市的工薪阶层,但思想往往相对传统,整体文化水平也相对低些。他们大都是白人蓝领(所以被称为“红脖子”)。在美国夕阳工业的城镇里,白人蓝领更是共和党的支持者。从总统选举地图上一看,哇,“农村包围城市”,共和党的“地盘”可真大。

2016年美国大选.jpg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选民分布图(红色为共和党,蓝色为民主党)

 

  更简单的划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群众基础,也可这样划分:民主党得到少数白人,多数少数族裔的支持;大部分白人则支持共和党。

 

  从政治上讲,民主党更强调民主,共和党则强调自由。民主的基础是平等,自由的基础是责任。

  典型的民主党选民的理念是:公民有义务为国家尽责(交税),以支付其享受到的教育、医疗、安全、养老等政府服务/福利。国家应当帮助困难群体,应当给予穷人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政府应当维护每个个体的发展机会的公平分布,尤其支持教育,认为每个个体不论贫富都应受到质量有保证的教育。政府应当通过福利来改善社会不平等,维护社会稳定,减少治安事件。政府也应当鼓励弱势产业等等。

  典型的共和党选民的理念是:经济上主张低税低福利,减少立法,多给企业和市场自由,来促进经济多样发展。经济政策方面,认为政府干预正常的市场行为,会使市场“无形的手”失效。民生方面,政府应进行较多干预,比如反对流产,反对同性恋等。

  其实由此而产生的美国选民的“分裂”太正常不过了。各种思潮相互竞争是一个健康社会的表现。从思想取向层面来看,美国两大政党分别代表两种差别极大的政治哲学:民主党--自由主义;共和党--保守主义。一般说来,美国当代的自由主义理论推崇革新、容忍与社会平等,主张观念、制度和法律应随社会环境之改变而变迁;而保守主义思想则强调文化延续性,注重传统价值、社会稳定与宗教作用。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最大分歧莫过于“大政府”与“小政府”之争。保守主义理论从维护个人自由这个基点出发,坚信政府权力之扩大即意味着个人自由之缩小。这种理论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社会问题的涉入必定会危及美国文明的根基-个人自由。更有甚者,保守主义理论还认为联邦政府的社会福利、高开支、高税收、及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等政策均不同程度的造成或深化了美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生产率下降,通货膨胀,中上阶级收入减少,商企业界投资热情不高,懒人依赖政府救济等等。

  与此相反,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导致了严重的贫富不均、高失业与一系列其它问题,而高度发达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并没有明显改变美国社会不平等现象,如种族歧视,妇女权益得不到足够保护等。因此,自由主义理论深信,美国社会的急迫问题不是个人权利受到侵犯,而是社会不平等没有得到纠正。同时,自由主义理论还认为,美国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如此之严重,如此之深刻,非得政府出面参与解决不可。

  我在美国几十年了。觉的以上分歧没什么,社会就是在竞争中成长的。美国自建国以来不就是“吵来吵去”过来的嘛。美国的历史就是在“吵闹”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向,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老百姓早就习以为常了。

  其实美国社会,有一种“分裂”相当可怕,那就是贫富差别的拉大。近几十年美国有这种倾向。贫富差别的拉大使国民的核心价值观分裂。这对一个社会来说是致命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倾向民主党的观点。

  最后需提及一点的是,其实在民主党和共和党各种选举中,还是“中间派”居多。也就是说,大多数美国人还是根据自己的切身利益投票,并没有明显的政党倾向。至于否定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人们称,此制度虚伪,实质是钱说话。呵呵,别说的那么绝对;当然,这种现象相当严重的存在;但我仍支持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制度。怎么说呢?我则强调此制度最关键的是没有任何人有绝对的权力;人性有假恶丑的一面,当权者有了绝对的权力就会无恶不作。


浏览(2723) (17) 评论(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_5000 留言时间:2018-10-05 05:09:46

不同意楼下的 观点。

美国是基督教新教、清教徒建立的 国家。 独立宣言: “人被(上帝)造,而平等”!

白左是欧洲外来无神论者、意识形态之上疯子、福利蛆虫、性变态、吸毒者的精神集合、外来物种, 根本与美国立国精神水火不容。

不是分裂, 而是侵蚀。

回复 | 3
作者:西北角 留言时间:2018-10-04 15:13:07

说的不错。。两党之争不是对错之争,而是不允许一种声音独大,压制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只有争下去,美国的将来就有保证,如果是产生了绝对正确的政党/政客/政治主张,美国就走到头了。

回复 | 7
作者:telehe 留言时间:2018-10-04 13:32:36

美国人的老毛病是为难总统--总统在台上得不着好儿,下台或死后倒有人念他的好。

中国人的老毛病是趋炎附势--看着在中国左比右好,就都争着骂别人右;以为在美国右比左好,就死命骂不同意见者是“左”。趋附权势则一也。

回复 | 5
我的名片
幼河
注册日期: 2010-01-13
访问总量: 11,592,38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大神于敏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分类目录
【小说】
· 我的约翰
· “我怎么会后悔呢?”
· 回顾与情感
· 聊斋新编
· 爱的传递
· 面子
· 哭的孩子有奶吃
· 自尊
· 感情
· 嘿嘿,“法治 ”
【随感杂谈】
· 那时的什刹海……
· 美墨边境墙
· 反光
· 请根据常识判断……
· 川普被“翻篇”之前
· 川普的竞选策略
· 麦凯恩的风度
· 洋“芝麻酱”
· 新冠肺炎疫情简述
· 侃“正人君子”
【摘编文章】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大神于敏
· 美国是民主国家
· 女知青和农民丈夫
· 生死之痕
· 撒谎成性的川普
· 你怎么想?
· 川普心理分析
· “华川粉”白描
· 美国华人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外
【旅游】
· 糟糕天气的旅游
· 马蹄湾
· 犹他州南部的三个国家公园
· 象海豹
· 加州的红杉树
· 太浩湖和优胜美地
· 从陡峭点到大苏尔
· 彩色海滩
· 墨西哥城逛街
· 观赏帝王蝶
【纪实】
· 进了急诊室
· 欺诈之都(下)
· 欺诈之都(上)
· 是诸葛亮也没用
· Liz是个小狮子狗
· 罗将军
· 农场轶事
·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变迁
· 母亲在“文革”之初
· 针对华人的盗贼
【散文】
· 老北京的景儿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最后的告别
· 渐渐远去
· 多想相聚在梦中
· 我不懂养狗之道
· 我是个普通人
· 老北京有特色的景儿
· 自斟自酌
· 回忆像陈年老酒
【转贴文章】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 ZT:太平军残部没到过智利
· ZT:“英国辛德勒”尼古拉斯.温顿
· ZT:世界上最伟大的骗局
· ZT:民国不是个美好时代,也没男
· ZT:美国的分裂正在加剧
【随手一拍】
· 反光
· 下羚羊谷
· 等待
· 向着太阳唱起歌
· 小海湾里的鲱鱼群
· “丑小鸭”
· 珊瑚虫和海葵
· 海湾边的白鹭
· 野果子
· 梦幻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存档目录
2022-04-11 - 2022-04-11
2022-01-23 - 2022-01-23
2021-11-03 - 2021-11-22
2021-10-21 - 2021-10-21
2021-09-01 - 2021-09-30
2021-08-27 - 2021-08-27
2021-07-08 - 2021-07-31
2021-06-12 - 2021-06-12
2021-05-05 - 2021-05-11
2021-04-06 - 2021-04-30
2021-03-03 - 2021-03-27
2021-02-01 - 2021-02-16
2021-01-15 - 2021-01-30
2020-12-10 - 2020-12-28
2020-11-03 - 2020-11-29
2020-10-01 - 2020-10-31
2020-09-04 - 2020-09-28
2020-08-01 - 2020-08-31
2020-07-01 - 2020-07-30
2020-06-01 - 2020-06-27
2020-05-01 - 2020-05-27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1
2020-02-20 - 2020-02-29
2020-01-17 - 2020-01-17
2019-12-02 - 2019-12-18
2019-11-03 - 2019-11-27
2019-10-01 - 2019-10-31
2019-09-02 - 2019-09-30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01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1 - 2019-05-30
2019-04-01 - 2019-04-29
2019-03-20 - 2019-03-29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2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31
2018-09-03 - 2018-09-30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1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30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1 - 2018-04-30
2018-03-02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9 - 2018-01-31
2017-11-01 - 2017-11-02
2017-10-01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9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2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29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2 - 2017-04-30
2017-03-01 - 2017-03-31
2017-02-01 - 2017-02-28
2017-01-01 - 2017-01-30
2016-12-01 - 2016-12-22
2016-11-02 - 2016-11-30
2016-10-23 - 2016-10-31
2016-09-01 - 2016-09-27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01 - 2016-07-31
2016-06-01 - 2016-06-30
2016-05-01 - 2016-05-31
2016-04-01 - 2016-04-30
2016-03-01 - 2016-03-30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5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25
2015-11-08 - 2015-11-30
2015-09-01 - 2015-09-26
2015-08-01 - 2015-08-31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2 - 2015-05-31
2015-04-01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2 - 2015-02-13
2015-01-01 - 2015-01-31
2014-12-02 - 2014-12-31
2014-11-01 - 2014-11-30
2014-10-17 - 2014-10-31
2014-09-09 - 2014-09-25
2014-08-01 - 2014-08-30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1 - 2014-06-30
2014-05-01 - 2014-05-31
2014-04-01 - 2014-04-30
2014-03-01 - 2014-03-31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2 - 2014-01-31
2013-12-09 - 2013-12-25
2013-11-01 - 2013-11-26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1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31
2013-07-01 - 2013-07-31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1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30
2013-03-12 - 2013-03-31
2013-02-02 - 2013-02-07
2013-01-01 - 2013-01-31
2012-12-01 - 2012-12-21
2012-11-04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29
2012-09-01 - 2012-09-29
2012-08-01 - 2012-08-30
2012-07-09 - 2012-07-30
2012-06-01 - 2012-06-28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1 - 2012-03-31
2012-02-01 - 2012-02-29
2012-01-01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1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31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4 - 2011-08-31
2011-07-29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21
2011-05-03 - 2011-05-29
2011-04-08 - 2011-04-30
2011-03-12 - 2011-03-26
2011-02-03 - 2011-02-25
2011-01-02 - 2011-01-26
2010-12-08 - 2010-12-28
2010-11-08 - 2010-11-21
2010-10-06 - 2010-10-28
2010-09-01 - 2010-09-24
2010-08-02 - 2010-08-19
2010-07-03 - 2010-07-09
2010-06-02 - 2010-06-29
2010-05-04 - 2010-05-22
2010-04-01 - 2010-04-28
2010-03-02 - 2010-03-27
2010-02-02 - 2010-02-28
2010-01-14 - 2010-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