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幼河的博客  
在美国混日子。  
https://blog.creaders.net/u/3328/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日本入侵中国的讨论 2015-01-11 23:46:29

日本入侵中国的讨论

 

    看了冲绳岛战役的资料后,对日军战斗意志顽强印象深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以战斗意志顽强著称,士兵单兵作战素质高。在中国战场上,蒋介石先生甚至认为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需要5倍于对方的兵力才能抵挡得住。我一直在想,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败于美国,经济实力差距太大是重要原因。美国在珍珠港被袭击后,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生产出大量武器,战舰、飞机源源不断地上了战场;生产量远高于损失量。而日本战舰和飞机的生产明显落后于美国,损失量高于生产量。至此,日本军人再有武士道精神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其实日本军界对此是有认识的。可日本为什么在1937年大举入侵中国4年后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军为什么不先倾全国之力灭亡中国,然后再与美国开战?对这样的问题,网上有讨论。现在先来看看都有什么样的看法。

 

    (一)日军没有能力占领中国这样的大国

 

    日军在军事上虽已占领了半个中国,但要占领全中国需要大量增兵,当时日军在中国有近200万人;这远远不够,至少需要增兵200万左右。这主要是需要有大量兵力保护漫长补及线,这对当时只有7000多万人口日本基本不可能,就算找出这么多人来,也没有足够的物资来进行装备(日本当时的经济实力不行);因为中国不是一个工业国,对中国的占领无助于提高日本军事工业的能力,这跟德国占领法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事实上,日本当时的困难要比想象中的大,在1938年武汉会战时,日军已经竭尽全力。

……………………………………………………

    同意上述说法,但日本经济实力和兵员有限只是未能迅速灭亡中国的原因之一。

 

    (二)日军被迫进攻美国

   

    美国在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后坚持孤立政策,且不断加大对亚洲被侵略国家的援助;美国还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资源封锁。由此日美矛盾不断升级,双方的谈判无法达成共识,日本挑起战争。

    美国在1937年实行中立法案:“在美洲以外存在战争状态,就禁止向交战国出口武器弹药;经总统指定可以出售的某些物资,在从美国出口前必须把款付清,并必须用外国船只运载;交战国向美国购买所有其他商品都必须现金交易,但可以用美船只运载。此外,该法案还禁止美国公民乘交战国船只旅行,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

    当时东南亚是英美的地盘,在这一政策下,日本的黄金储备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国内经济困难,钢铁、橡胶的战略物资难以得到补充。当时日军估计美国已经开始与日本敌对,于是进行提前防范,偷袭了珍珠港,希望把美国太平洋战力一锅端,阻碍美国干涉日本南太平洋事务的进程。

    其实日本意图建立东亚霸权(征服中国)本身就意味着最终要同美国开战。日本不断地扩大在亚洲的战争范围,不但侵害老牌帝国主义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于是有了1941年的一系列日美谈判。美国要日本停战、撤退,不兼并中国土地(但是承认满洲国独立),不索取战争赔偿,门户开放等等,这些条件日本根本不能答应。

………………………………………………

    这的确是日本不得不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因素之一。

 

    (三)日本没想立即灭亡中国

   

    日本其实并不缺乏战略家,例如石原莞尔,曾组织修订《国防国策修订大纲》。此大纲虽然没有实现,但对日本军界有很大影响。那个《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日本当时对苏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媒、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这些全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手里,所以不能和美国人翻脸。

    大纲中对华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可以这样说,大纲设计,在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的同时,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如果日本人止步东北巩固满洲,蚕食中国,中国当时的局势可谓艰难。苏联无力东顾,英美又要安抚远东,这两者都为日本慢慢蚕食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据说在抗战早期,日本政府并没想立即灭亡中国,更没有把征服中国当作一个战略目标。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只是日本的一种勒索手段。虽然军部和民众有所谓“惩膺暴支” 的论调,但按其文官们的想法,日本只需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控制住中国,并保持蒙满“独立”的现状即可。即使到了卢沟桥事变和后来的淞沪会战,近卫内阁也一直在鼓吹“不扩大方针”,并通过亲信和蒋介石、宋子文等人频繁地保持联络;而在日本陆军参谋部,也一直存在把战事限制在黄河以北的主张。不过随着战事的升级,近卫内阁的权力被军部的强硬派逐渐架空,最后竟被迫辞职。至此日本政府无法控制其陆军的冒进。

    另一方面,随着几场会战势如破竹的胜利,尤其是对南京的占领,助长了日本陆军的骄纵之气,错误地低估了中国长期战争的潜力;蒋介石即便在正面战场上输得再惨,也死咬着坚决抵抗,并且越来越强硬,彻底断绝了日本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控制中国的余地,使得这场战争不受控制地扩大。

    实际上日本是打算把中国吓投降。他们最想要的是东北,当年策划占领东北的石原也是非常反对1937年入关的。中国的占领区对日本来讲实在是个大付担,没有工业,无法为日本军队装备,收点税吧,光是养汪精卫就够吃力了,别说补贴日本了,还占用了大量军队,要知道日本军队主力都是产业工人,扩大军队对日本工业生产影响非常大,这些产能又在中国得不到补充。

    另外,在抗日战争后,中国没有按日军所设想的那样投降。中日国力客观情况决定,一是中国打不过日本,二是日本没有足够实力迅速灭亡中国。日本人开启战争的第一天就等着中国人投降。最初的计划就是迅速攻占中国首都南京,迫使中国政府屈服,日本的资源、国力是注定无法维持一场长期战争的。蒋介石先生在二战中最大的功劳就是没有投降;因为他知道投降就要成千古罪人,于是硬撑。太平洋战争开始于1941年底,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已经两年,日本肯定不会认为占领中国全境如同探囊取物,并且早已开始对中国的政治分化与政治谈判。

    当时在日本外交上还有原因。日本同轴心国结盟,德国希望日本在东方有更大的动作,牵制盟军、苏军。日军在外蒙被苏联人诺门坎打败后,只能南下扩张,欺负欺负落后的小殖民地,掠夺资源。这样分散了日军的兵力。

…………………………………………………………

    “日本没想立即灭亡中国”这个推论恐怕很多人不同意。因为抗日战争之初日军就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不过我认为以上分析并非凭空臆断。

   

    (四)当时的日本政府无法有效控制军队

   

    其实日本从三十年代起面临了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政治动荡。政府与军队的种种争端下,先后有三名首相遭到刺杀。所以在三十年代日本的对话政策是相当不稳定和充满内部冲突的。包括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均是前线派遣军主导,日本政府被动接受。

    日本陆军认为:陆军是最强的,日本要成为大陆国家就必须进攻中国与东南亚,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本海军认为:海军是最强的,日本要成为海洋国家就必须掌握制海权,保卫海上生命线。结果便倾向于自行其是。

…………………………………………………………

    上述说法有一定道理,可以算是原因之一。

   

    个人认为,上述种种因素都是相辅相成的。以往我们面对“日军为什么不先倾全国之力灭亡中国,然后再与美国开战”这样的疑问,会马上说“日军低估了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其实问题绝非如此简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应该觉得中国人会很快屈服。抗战之前四十多年前的甲午战争,日军轻易取胜,当时腐朽懦弱的清王朝不但不堪一击,也毫无抵抗意志,丧权辱国地割让台湾,还赔了两亿两白银。当时中国民众都是目不识丁,一个个任人宰割的表情,惨得顺民都当不成。

    日本就是靠着这笔战争赔款发家的。日本人大概没想到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居然有了抵抗的意志。很多目不识丁的中国老百姓要抗日了。日本人或许也没看透蒋介石先生,他原来是个很有意志力的中国人。

    不过,我认为日军在中国军队抵抗面前仍然觉得中国政府会很快投降。6年前的“918”事变中,日本关东军两万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占领了整个东北(包括现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和河北省一部分)。中国的东北军30万众奉命不抵抗进了关。1937年中国人就要抵抗了吗?日军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狠狠地给不堪一击的中国军队连续的打击,他们就会投降。或许正是由于日军的狂妄,他们没有集中日军全部的力量进攻中国。在此后一直暗中诱降蒋介石先生为首的中国政府。日本人的诱降是有成果的,1940年,原国民党政要汪精卫及其同伙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了伪政权。然而他们最终也没有成功。到了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作战的主要方向是东南亚和西太平洋。中国战场处于相对相持状态。此时日军因中国战场兵力抽调太平洋战场,已谈不上迅速灭亡中国。

    人们在讨论日军入侵中国时,多指日军在战略方向上失误。这是说如果日军主力沿华北南下进攻,国民党部队很难抵挡,只能且战且退。日军打过黄河和长江,会势如破竹般地占领中国南方,国民党军队将丧失生存空间,退到无足轻重的边远地区。然而国民党军将战场引到了上海,使日军战略进攻方向沿长江进行。这样分散了日军的军力,中国军队在长江南北都存在很多生存空间。对此我认为这不能是日军未能迅速占领全中国的原因。

    1944年,日本由于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便决定在中国大陆进行“大陆打通作战”战役(中国方面称为豫湘桂会战),以确保中国战场日军和东南亚日军的联络。这是日军于19444月至12月期间对河南、湖南和广西贯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攻势;中国军队一败涂地。8个月中,中国军队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在美空军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国民党军竟发生豫湘桂大溃败,这是不是说明日军可以集中全力迅速占领中国呢?

    日军投入了41万名的士兵、800辆战车和将近7万匹马,于2400公里的战线发动攻击,这也是有史以来日军在中国动员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给予中国人力与物质上极大的损失。不过最终还是因为兵力不足而无法扩张战果。或许我们可以把此次战役看成是日军对中国军队的最后一次打击,但迅速地灭亡中国是更加不可能的。

……………………………………………………

    我不是专门搞历史的。对日军是否有能力迅速灭亡中国的探讨虽然关注,但未必能很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我认为,抗日战争胜利虽然过去将近70年了,但有关这种论题的讨论仍十分有必要。这主要是中国人中普遍地存在一种盲目蔑视日本的倾向,对日本民族不尊重,甚至诬蔑之。这是多么十足的阿Q精神。对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我们一天都不能忘记;然而现在对于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是让这种战争悲剧再也不要在中国发生;也就是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强大。为此,我们中国人应该仔细研究日本这个民族。

    日本1860年明治维新前可以说是个一文不名的岛国,可二十几年后就把貌似巨人的清王朝打得丢盔卸甲,不得不请降,并割地赔款。10年后日本在中国东北与沙俄开战,又把俄国人打败。日本人随后对中国咄咄逼人地进行经济侵略,更在1931年肢解了中国的东北建立“满洲国”。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攻势总是势如破竹,让苦战的中国军队守则人地两亡,退则一溃千里。中国当时太落后啊!

    就现在而言,中国大陆在技术水平上也比不上日本。在民族性格上,日本人也有许多中国人值得学习的地方。相对于中国人的散漫,日本人是世界上“最不怕麻烦的民族”,有时遵纪守法,不妨碍他人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日本大和民族在中国唐朝时师从中国,在明治维新时师从西方列强,这个民族是极其善于学习的。了解了日本“菊与剑”特色的耻文化就不会嘲笑“他们都是武大郎”了。让我们多一些思考吧。

 

浏览(3981) (3) 评论(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中国喜剧 留言时间:2015-01-13 06:15:44
这个写得真不怎么样。 现在中国的学者出书讨论这个历史的也比较多了, 找两本看看先。
回复 | 0
作者:guitarmanzw 留言时间:2015-01-12 22:07:55
幼河博好文!
回复 | 0
作者:大厂 留言时间:2015-01-12 18:30:29
日本的战略失败之处在于全面侵华,因而引起了美国的制裁,而资源匮乏的日本式经不起制裁的。从而开始了注定失败的挑战美英的战争。而在这之前日美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美国能容忍日本占据满洲,日占满洲多年美国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

以满洲为基础,配合盟国德国北上苏联是上策。据守满洲静观其变次之。南下挑战美英为下策。
回复 | 0
作者:远方的孤独 留言时间:2015-01-12 12:23:13
幼河冲绳岛战役和这个研究系列很棒!

文中列的因素都是当时考量的variable。 我认为还要加上日本天皇的意志。 我认为日本天皇的矛盾或者说暗中倾向陆军是关键点。 是种calculated侥幸,最后由于后勤跟不上而失败。

二战给军事战略家们最大的lesson就是后勤,也就是总体国力和动员力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 德军和日军的战斗力不是吹出来的,是望风丧胆的, 但是还是没赢。从那以后, 小国再也不敢随便发动战争了。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幼河
注册日期: 2010-01-13
访问总量: 11,592,35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大神于敏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分类目录
【小说】
· 我的约翰
· “我怎么会后悔呢?”
· 回顾与情感
· 聊斋新编
· 爱的传递
· 面子
· 哭的孩子有奶吃
· 自尊
· 感情
· 嘿嘿,“法治 ”
【随感杂谈】
· 那时的什刹海……
· 美墨边境墙
· 反光
· 请根据常识判断……
· 川普被“翻篇”之前
· 川普的竞选策略
· 麦凯恩的风度
· 洋“芝麻酱”
· 新冠肺炎疫情简述
· 侃“正人君子”
【摘编文章】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大神于敏
· 美国是民主国家
· 女知青和农民丈夫
· 生死之痕
· 撒谎成性的川普
· 你怎么想?
· 川普心理分析
· “华川粉”白描
· 美国华人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外
【旅游】
· 糟糕天气的旅游
· 马蹄湾
· 犹他州南部的三个国家公园
· 象海豹
· 加州的红杉树
· 太浩湖和优胜美地
· 从陡峭点到大苏尔
· 彩色海滩
· 墨西哥城逛街
· 观赏帝王蝶
【纪实】
· 进了急诊室
· 欺诈之都(下)
· 欺诈之都(上)
· 是诸葛亮也没用
· Liz是个小狮子狗
· 罗将军
· 农场轶事
·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变迁
· 母亲在“文革”之初
· 针对华人的盗贼
【散文】
· 老北京的景儿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最后的告别
· 渐渐远去
· 多想相聚在梦中
· 我不懂养狗之道
· 我是个普通人
· 老北京有特色的景儿
· 自斟自酌
· 回忆像陈年老酒
【转贴文章】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 ZT:太平军残部没到过智利
· ZT:“英国辛德勒”尼古拉斯.温顿
· ZT:世界上最伟大的骗局
· ZT:民国不是个美好时代,也没男
· ZT:美国的分裂正在加剧
【随手一拍】
· 反光
· 下羚羊谷
· 等待
· 向着太阳唱起歌
· 小海湾里的鲱鱼群
· “丑小鸭”
· 珊瑚虫和海葵
· 海湾边的白鹭
· 野果子
· 梦幻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存档目录
2022-04-11 - 2022-04-11
2022-01-23 - 2022-01-23
2021-11-03 - 2021-11-22
2021-10-21 - 2021-10-21
2021-09-01 - 2021-09-30
2021-08-27 - 2021-08-27
2021-07-08 - 2021-07-31
2021-06-12 - 2021-06-12
2021-05-05 - 2021-05-11
2021-04-06 - 2021-04-30
2021-03-03 - 2021-03-27
2021-02-01 - 2021-02-16
2021-01-15 - 2021-01-30
2020-12-10 - 2020-12-28
2020-11-03 - 2020-11-29
2020-10-01 - 2020-10-31
2020-09-04 - 2020-09-28
2020-08-01 - 2020-08-31
2020-07-01 - 2020-07-30
2020-06-01 - 2020-06-27
2020-05-01 - 2020-05-27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1
2020-02-20 - 2020-02-29
2020-01-17 - 2020-01-17
2019-12-02 - 2019-12-18
2019-11-03 - 2019-11-27
2019-10-01 - 2019-10-31
2019-09-02 - 2019-09-30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01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1 - 2019-05-30
2019-04-01 - 2019-04-29
2019-03-20 - 2019-03-29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2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31
2018-09-03 - 2018-09-30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1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30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1 - 2018-04-30
2018-03-02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9 - 2018-01-31
2017-11-01 - 2017-11-02
2017-10-01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9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2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29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2 - 2017-04-30
2017-03-01 - 2017-03-31
2017-02-01 - 2017-02-28
2017-01-01 - 2017-01-30
2016-12-01 - 2016-12-22
2016-11-02 - 2016-11-30
2016-10-23 - 2016-10-31
2016-09-01 - 2016-09-27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01 - 2016-07-31
2016-06-01 - 2016-06-30
2016-05-01 - 2016-05-31
2016-04-01 - 2016-04-30
2016-03-01 - 2016-03-30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5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25
2015-11-08 - 2015-11-30
2015-09-01 - 2015-09-26
2015-08-01 - 2015-08-31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2 - 2015-05-31
2015-04-01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2 - 2015-02-13
2015-01-01 - 2015-01-31
2014-12-02 - 2014-12-31
2014-11-01 - 2014-11-30
2014-10-17 - 2014-10-31
2014-09-09 - 2014-09-25
2014-08-01 - 2014-08-30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1 - 2014-06-30
2014-05-01 - 2014-05-31
2014-04-01 - 2014-04-30
2014-03-01 - 2014-03-31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2 - 2014-01-31
2013-12-09 - 2013-12-25
2013-11-01 - 2013-11-26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1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31
2013-07-01 - 2013-07-31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1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30
2013-03-12 - 2013-03-31
2013-02-02 - 2013-02-07
2013-01-01 - 2013-01-31
2012-12-01 - 2012-12-21
2012-11-04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29
2012-09-01 - 2012-09-29
2012-08-01 - 2012-08-30
2012-07-09 - 2012-07-30
2012-06-01 - 2012-06-28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1 - 2012-03-31
2012-02-01 - 2012-02-29
2012-01-01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1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31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4 - 2011-08-31
2011-07-29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21
2011-05-03 - 2011-05-29
2011-04-08 - 2011-04-30
2011-03-12 - 2011-03-26
2011-02-03 - 2011-02-25
2011-01-02 - 2011-01-26
2010-12-08 - 2010-12-28
2010-11-08 - 2010-11-21
2010-10-06 - 2010-10-28
2010-09-01 - 2010-09-24
2010-08-02 - 2010-08-19
2010-07-03 - 2010-07-09
2010-06-02 - 2010-06-29
2010-05-04 - 2010-05-22
2010-04-01 - 2010-04-28
2010-03-02 - 2010-03-27
2010-02-02 - 2010-02-28
2010-01-14 - 2010-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