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蘋果
1/11/2012
以前在北京住的時候,我們樓下的那家有個比我大幾歲的小伙子。有一陣子他對手風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每天下班回家時,就能聽見他的琴聲。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時間他拉的一首叫《小蘋果》的俄國手風琴練習曲。
曲子是首很簡單的練習曲,可以清楚地聽到從旋律開始,加上和聲,然後在不同的八度上跳動,慢慢地又加上左手的節奏,左右手的交替演奏,變奏,最後把所有的技巧合在一起,成了一首短小、輕快、悠揚,有着濃郁俄羅斯風格的手風琴曲。
小伙子練得挺刻苦,每天都可以聽出他的進步。當然有時候,也能聽出來他那天手指頭掰不開鑷子,從一樓到三樓,反反覆覆地就是那幾小節,還總在同一個地方卡殼。但不管他練哪段,總能很清楚地聽到那個簡明、輕快的旋律。時間長了,每天一進樓道,好像就能“聽”見那隻紅紅的,散發着一股清香的小蘋果。
手風琴是件比較簡單的樂器,表現力也有限,可是在六、七十年代,手風琴在中國卻是件很流行的樂器。文革期間全民唱語錄歌,跳忠字舞的時候,無論是街頭巷尾的露天演出,還是大劇場內的專業表演,手風琴幾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偶爾還能聽到手風琴獨奏。聽了太多的語錄歌后,猛然聽到《小蘋果》,才發現這件簡單的樂器還表現令人如此愉快的感覺。
我手頭沒有《小蘋果》的錄音,也不想找了,怕再聽到的時候反而破壞了心中的美好印象。另外挑一支手風琴曲來放吧。
俄羅斯作曲家裡姆斯基・柯薩科夫(Rimsky-Korsakov,1844-1908),在他所作的歌劇 《薩旦王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場中,有一小段由管弦樂演奏的插曲。現在這首風格詼諧的管弦樂小曲,已脫離原歌劇,成為音樂會中經常演奏的通俗名曲《野蜂飛舞》(Flight of the Bumblebee )。很多演奏家用不同的樂器演奏過着這曲子,常見的有鋼琴,小提琴,黑管等,我還聽過有人用傳統中國二胡演奏過。各種演奏各有特色,可我覺得,哪個也比不上用手風琴演奏的這支《野蜂飛舞》。
Bayan: Evgeny Grekhov,
Kalinka - Red Star Red Army Chorus, Teldec,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