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2-01 20:44:09 |
|
|
大谢司马和Newjoy的讨论,我忍着没有来向二位拜年呢!认真拜读各位的高见,发现其实大家的观点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学到了不少。今天收拾了一下心情,写了第十部分,刚发出来,不对之处,请多多指教。祝二位新年快乐,马到成功!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2-01 12:41:02 |
|
|
赞同newjoy 兄对吴三桂及明末这段历史的分析,从历史文化背景看我以为确是如此。当然写小说可以有些加工:)。期待博主对大战的描写。
更为赞同老兄对华人文化中不自反省,避重就轻,以至恶性循环的分析与批判。这是我们民族的病症所在!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31 16:25:47 |
|
|
另我赞同司马兄的观点,把历史的悲剧主要归罪于外因是可悲的,这样的民族也是不会有希望和未来的。从明末清初的悲剧来说,把江山沦丧主因归于满清入侵、吴三桂开关、关外“汉奸”被动或主动参战,而不更多去批判昏聩无能的明廷崇祯、无雄才大略但很能折腾的李自成、浑浑噩噩的关内汉人,就是一个例子。同理,天天把南京大屠杀挂在嘴上、把东京大屠杀作为梦想,而忽视了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的无能、中共及军阀格局的掣肘、当时中国人的小富即安醉生梦死,不去深刻反思,同样是无法确保类似悲剧未来永不重演的。一个国家民族自身有病且不去检视、发现、治疗,一旦外患爆发,甚至在外患大爆发之前,出现本民族的奸细那是几乎不可避免的,甚至很多“奸人”的出现根本不是自觉自愿,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的(吴三桂就有这样一点味道)。反观一些强大的国家民族,很少听到内部天天查奸细、防叛变的,比如古代的汉唐、罗马希腊以及今天的美国等。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31 16:13:50 |
|
|
顺便再就吴三桂之为人与沐岚博商榷。虽然历代文人多称其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也是为诸多女性津津乐道甚至认为是吴为人中唯一可取之处的,但其实真实性不大。吴之所以对李自成降而复叛,关键还是看透了李绝非能成大器之开国君王,本质还是个草贼流寇,而在封建时代,如果你自己不能挑头造反称王称帝,跟对人是很重要的。李能进北京逼死崇祯,原本已使自己头上笼罩了天命所归的光环,可悲的是他却对前朝归附的官僚(按中共后来的逻辑,这些人确属革命目标对象,应该彻底铲除不留后患的,但可惜无论从中国古代还是现代政治的逻辑,都是不能这么玩的。如果政治只有铲除异己,只有革命杀戮而无和平妥协变革,那就是原始蒙昧时代了)大肆追赃拷打、对北京居民搜掠肆虐,在最短时间内暴露了自己的流寇本性,也自然失去了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基础(特别是当时所谓精英阶层或相当于如今中产阶级的支持)。试想一个即将贵有天下的人,怎么会对一个城池里的钱财资源如此贪婪压榨攫取、索求无度呢?!(当然李也可能是以为自己当时定都西安,而且早晚是要衣锦还乡的,北京无非是一个终将被抛弃的废都,不抢白不抢吧) 在北京的表现决定了李自成最后的失败,也造成山海关之战后,大顺军或许并未元气丧尽(至少历史记载中没有丢掉几个大将的性命),但满清入关后却能一路长驱直入,对李自成政权屡战屡胜。即便在民族生存危机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李曾经占领统治的地区也没有几个人拥戴他挑头抗击清兵,而是纷纷叛变,或降于清兵或复投南明了。连李的老根据地陕西也是毫无悬念快速易手。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吴三桂其实是一个颇有政治眼光和远见的人物(至少比他此前降李的同僚如唐通等高明许多),而决不是一介鲁莽武夫或什么儿女情长之辈,其政客素质或许要高出想招降他的李自成呢。(其实应该就是,毕竟吴的出身和成长环境在那里摆着) 当然,吴的引狼入室导致了一个外族对中国的最后征服,也给关内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难免遭到后世唾骂。但去除民族成见的话,吴的所为反而符合古人的所谓良禽良臣之论,无可指摘了。假设满清原本是一个关外割据的汉人政权的话,吴的最终选择除了对不起曾经重用他的崇祯及明朝朝廷,根本不会被后世如此反复评说的。但事实上,即使是汉人之间的政权更迭或内部战争,也是充满血腥杀戮,看看古代的汉末三国时代和近代的太平天国就可以知道了。无论如何,受害的都是无辜的百姓人民,而导致他们受害的所谓领袖人物如崇祯、李自成、多尔衮之流反而留名历史,不乏后世的崇拜追随者,更近的例子还有蒋介石、毛泽东。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31 15:46:40 |
|
|
司马兄既如此豁达,我也就不好过于计较一时的误会了。借沐岚博宝地,祝博主、司马兄和思羽博春节快乐,马年吉祥吧。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31 14:57:03 |
|
|
再次感谢沐岚博主给了我们这个探讨的空间。我确也想同思羽博主提一下可否开发她关于汉奸一文的评论 :)。一篇好文章,不光本身精彩,所引起的思考,反省,及讨论也是有益的。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31 14:34:19 |
|
|
又正如我与寡言博主讨论的,汉奸之罪恶,不能盖过外族之凶残。满蒙八旗及朝鲜兵对汉人的罪行是当首先谴责的。但汉人的自我反省更为重要。过度强调外敌和汉奸的作用,是历代中华(汉)统治者麻醉奴化百姓的精神鸦片。我对寡言博本人并无不敬,可他详尽地引证历史之有意无意指向满人不过明之内族的观点确极有害,是当代党廷所用来麻醉草民的高级精神鸦片。一切血腥皆在所谓祖国统一之下化为乌有,且我大中华有是自古至今皆伟大了,那怕汉人几被屠尽,我大蒙元还是第一大帝国啊。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历史,不可以现时的局面而随意修改历史。
我有朋友是满人,我对她没有仇恨,因他们与那个时代无关。但若提及那段历史,我亦不会去修改讨好。我对现在的日本人也一样,那怕他坚持日本正义,我只会同他论证,而非仇恨。有罪的都已死了。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31 14:04:32 |
|
|
很高兴看到newjoy先生的详尽而精彩的分析,促人思考。我先前留言若有情绪,也是对事的。深与先生有同感,中华/汉民族自身的懦弱,无能,奴性,自残等是第一位的。自身强大又岂惧外敌。我汉人男子须大大反省自己的奇耻大辱,才不会重复历史的悲剧!至于我从汉奸切入讨论,一是与博主的文章相映,二亦是觉得吴三桂乃是后人为明末汉人的不堪及众多其他大小汉奸,内奸掩盖的替罪羊。从这点看,思羽博主的文章同先生之观点似是一致的。不然何以会提到刘晓波等反内贼的血性男儿呢?同样先生的观点也会大大刺痛奴才们以及被奴化洗脑的人们,可若不痛又何以清醒。但凡还有一点血性的汉家男儿应会赞同思羽和先生的文章的。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30 12:15:17 |
|
|
从司马兄的回复看,比原来要理性很多,至少承认“草民”与当权者的不同了。 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要以人为本,不要以官为本,也不要以空洞的概念口号为本,忽视了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人性很复杂,有善有恶,我们当然要崇善贬恶,但也不要以圣人自居居高临下地评判别人。 从被满清裹挟入关的汉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原罪,更不能因为他们生活在沦陷区而被征入伍就被视为汉奸。就像不幸被俘甚至因为弹尽粮绝而不得不缴枪求生的军人不应被视为叛徒一样。否则就是无视人性了。但是,他们中有些人后来杀戮成性,失去了为人的基本慈悲心,自当受到谴责,或也就当得起一个“奸”字了。 至于你和思羽博对当前国内多数人“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也很赞同。但是我认为与其认为这些人是天生愚昧软弱,无可救药,横加斥骂,还不如想办法启发开导他们,相信他们一旦觉醒也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包括改变社会的力量。与其把中国的未来寄望在少数改革派、“精英”身上,不如寄望于人民。而且如果人民不明白不清醒,即便中共下台、改朝换代,中国还会陷入暴力加腐败的恶性循环怪圈,永远不会真正走向民主富强。 由此反溯到明清之交,按司马兄的逻辑推演,我觉得与其去责骂随满人进关的汉人(前明朝子民)汉奸背叛,不如责骂关内的汉人们浑浑噩噩不知大难将至。正是他们对昏聩腐败朝廷的高度容忍和沉默不语,才使好好的江山易手,自己也从小康富贵的生活中坠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相比之下,关外先被征服掳掠的汉人反倒没有什么可以被责怪的。阁下之所以不能原谅他们,无非是觉得满汉之别有如天壤,这些人“背叛祖先”所以罪大恶极。其实满清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在内,这些“汉奸”无非是历史大势中的一些小棋子而已。满清进关的大军也包括朝鲜、蒙古等属国贡献的部队,这些部队在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会比所谓“汉奸”部队小,对汉人屠杀可能还更加残酷无情,为何不去狠狠批判谴责这些外族刽子手呢?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9 21:18:43 |
|
|
再加记句。new joy 先生的思路亦可变一变,皇帝或政府无能,百姓并非只有主动或被动地为外族奴役一条路。岂不闻陈涉之豪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来听思羽侠女心目中的英雄项羽所言,彼可取而代之!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9 20:13:52 |
|
|
和newjoy先生一样借博主宝地来商讨,多谢。首先请不必生气,文章应对关点不对人。且看来先生的关点于思羽批驳的并不想同。我很赞同你的许多论点,如满清之残暴,明及其他时代政府之无能,之对百姓之摧残。亡国是有内外许多因素的。我以为此处的侧重不同。
当然我与先生分岐在于,我同意草民们无可选择的悲哀,但无论做设么,都有结果要承担。有些汉奸是无奈为之,或可原谅的,但仍是汉奸。某种程度上,我以为汪精卫愿赴沦陷区,是有些勇气的。他也确为沦陷区的人民做了些好事。不过从大局看,汪投敌的影响是极大的,为日军巩固统治起了作用。同样从龙入关的汉人,由无奈起,到后来为满人残杀汉人,是不可退卸责任的, 符合汉奸的定义。若我是其中之一,那我便是汉奸,无可狡辩。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29 14:30:24 |
|
|
再看思羽博的文章,隐隐感到了她逻辑出问题的根源,还是党妈党爸教育洗脑几十年之功,潜意识中毒了啊。 无论从“华老爷子”和华家一大家子人之比,还是从汪精卫“背叛国民政府”的表述,都不难看出,思羽博潜意识中皇上/朝廷/政府(党)就是国家、就代表着广大人民的认知有多么深厚。她的视角,无一不是从“官方”的角度切入。因为可能在她成长的关键年代里,一直受到的教育就是:人民离开了官家就成了迷途羔羊,连如何爱自己的国、捍卫自己的利益都不懂也不会了嘛!这样的家长、政府再不争气,也是不能反的,反了就破坏了人民的基本价值观,于是催生大批的汉奸,给“国家”“民族”带来灭顶之灾。 而我从来认为,人民不需要什么代表,更不存在什么不可背叛的代表。有人民才有国家,没有人民,国家顶个屁(不就是块地皮嘛!),更不要说什么政党和政府了。满清灭明,其实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在明朝廷眼里屁也不是可以弃若鄙履的人民,到了满清治下就成了发达兴旺的资本。而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有多腐败多不争气暂且不提,如果不是其坚持抗日之举得到了多数人民的认同支持(包括沦陷区人民),其下场也未必就比汪精卫投靠日本后重组的南京政府能好到哪里去,更不能保证历史一定会沿着现在我们所知的轨迹前进(也就是说,日本重演满清灭明的故事也未必就是天方夜谭)。 我不知道中国人或汉人是否天生就是软骨头,为了一口饭吃可以毫无原则,这是需要科学家从人类基因学角度考证的大问题。但我确实知道,中国历朝历代的皇上或政府包括今天的在内,一直在培养人民成为这样的货色,而且一直在给人民灌输“你们就是这种货色”的理念。从思羽博逻辑混乱的文章看,他们做得确实很成功。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29 14:01:48 |
|
|
再读一遍思羽博的文章,还发现有趣的一点,就是她把刘晓波、许志永等人士称许为当今之世少有的有血性的汉人,而其他汉人则都是无骨气无节操的庸碌小人。换言之,如果放到清兵入关时,刘许等必将坚贞不屈,决不投降,其他人就难免做汉奸或做汉奸同情者了。 问题是,刘许等所反的并非入侵的外族,而是同文同种、独裁暴政、奴役自己人民的本国政府。而那些对坏政府沉默忍耐的孬种们,在什么钓鱼岛、南海之争乃至一旦提到美帝的“和平颠覆”阴谋时,很多反倒表现得义愤填膺、忍无可忍,至少口头上屡屡表示不惜“决一死战”的。这就让我不懂了,按思羽博的标准,到底何为汉奸、何为爱国呢?又或者和平时代,反政府抗暴政者就是义士,一旦有外患,即便是暴君也当誓死捍卫才算爱国呢? 在尚存这些逻辑问题没有理清之前,就发表雄文,以手握真理的自信对别人进行道德审判,对广大汉人定性分类,是否有点操之过急了呢?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29 13:39:16 |
|
|
要不是今天细读留言跟帖,要没有博主善意提醒,还真不知道有位思羽女士就我的前一条有关“汉奸”的留言大发了一通感慨,义正词严地驳斥了一番。走访她的博客,却发现不允许留言,或许属于骂了白骂无须负责的心态吧,只好回来借博主宝地再发表下我的见解。 思羽女士包括这边留言的司马兄都拿汪精卫来说事,说如果当年跟随满清进关的汉人不算汉奸,则汪也可不算,抗战时沦陷区所有的汉奸伪军也可不算。真不知这是什么样的逻辑推理。我在短短的留言里说的很清楚,沦陷区的人民迫于无奈被裹挟入伍做了炮灰,而他们曾经的政府却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这样的人民就值得同情原谅,反而是这样的政府可耻应该垮台灭亡。汪精卫就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权贵,而且是一个老牌政客,他也不是身处沦陷区无力无助的人民之一分子,而是从重庆的显赫位置上辗转潜逃,投靠日本的。这样的人当然是汉奸,但和当年被满清编入八旗部队被迫入关的东北汉人有得比么?比得了么?从这个逻辑上说,洪承畴、吴三桂等该如何定性,也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从历史上说,满清的统治尤其在其兴起之初,有很强的奴隶社会色彩,汉人的城市村庄一旦被攻取,往往是老弱尽屠,只留下工匠妇女和孩童,妇孺被充作婢妾奴仆,男人被充作劳役士卒,何其悲惨。除了一些刚烈不屈当时就自尽或因反抗不从而被屠杀的,剩下的除了认命又能如何?客观上他们确实为日后满清的进一步强大兴起直至入关灭明奴役全体汉人做出了“贡献”,但这是他们心甘情愿做的么?他们或许因此在满清统治中国后取得了更高一点的社会地位,有的还获得了世袭爵位,难道这就是不可饶恕的汉奸了?如果真如此,当年把这些“人才”“人力资源”轻松奉献给满清主子的明朝朝廷、官员、军队算得什么?反而是民族英雄了? 要说后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沦陷区的统治,也比不上满清时代的野蛮粗暴,至少你如果不愿意真心投靠当汉奸,还是有得选择的。梅兰芳不肯为日本人唱戏,不也就是蓄了个须停演而已,有性命之虞或奴役之苦么?所以拿抗战时代和满清时代的沦陷区人民作比,不是故意装傻,就是不懂历史。 最后要说的是,有些人就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他人,完全不顾及历史真相,也不会把自己放进别人的处境好好想想。如果思羽博、司马兄不是此等人物,而是真有血性的奇男奇女,则我只好合理推想你们如果生活在明末清初,肯定是一个不甘受辱寻思自尽,一个操起农具与满夷拼命死在乱刀之下的了。不过即便如此,我虽然觉得你们是值得尊敬的,从命运来说也未见得比那些被迫入关的从龙汉奸好到哪里去,都是一样悲惨凄凉。作为一个理性的后人,我也决不会认为你们非要走这条死路不可。要怪的话,我只会怪你们生不逢时,活在了那样一个乱世,更悲催地是摊上了那么一个不负责任的混账朝廷政府。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28 22:10:27 |
|
|
女士来写这个题材还真是不太容易,期待后续,拭目以待吧。 李自成确实非雄才大略的开国之主,否则不应该连吴三桂这样一个丧家犬、墙头草都笼络不住。也是合该满清崛起,汉人受难了。 关宁军战斗力没有那么强,但李自成杀来时已无退路,决死一战,前期也勉强打个平手。但后半程渐显不支时,八旗铁骑杀入战场,李自成就崩溃了。说明李也未充分考虑战略大势,对吴早早投降满清引敌入关夹击自己准备不足,连预备队都没有留足,焉能不败。 其实清兵虽然入关,但对能否站住脚坐稳江山也是心中无数,随时准备撤回关外的。可是汉人这边却是南明小朝廷、农民军、地方割据势力个怀鬼胎,内斗不止,遂使清人可以从容地各个击破、逐一收拾。要说这中间的教训,比山海关大战还要更加值得玩味记取了。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8 17:20:37 |
|
|
谢老度博的详细分析。我同意其中许多,但我以为若野战,八旗要厉害得多。关宁军基本是守宁远而战的,都不太敢救援被围的锦州。努尔哈赤死于攻城,非被关宁军击毙于野战中。其实三桂的关宁军已比袁公时差远了,在洪某人被俘的松山之战中,三桂的关宁军是不战而大溃逃的军队之一。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8 17:00:31 |
|
|
很喜欢看两位对军事有深度研究的大侠讨论,我是插不上话的,只是学习学习。两位的留言已经对我写后面的大战有帮助了,在此一并感谢。我想说的,老度博关于这两场战争成为战争史典范的评价非常好,研究军事的应该摒弃政治和思想的因素,哪怕从纯技术的角度去分析,都应该有好处, 可惜这个从理论上说来如此容易的事,对咱们中国人来说竟会是天方夜谭。希望现世和将来的人们能够真正做到思想和人格上的独立,视官方宣传为粪土,更多一点逆反心理。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为何作为独立的人,要人云亦云,特别是听那些别有用心的官方宣传? |
|
|
|
作者:老度 |
|
留言时间:2014-01-28 15:16:14 |
|
|
沐岚你好: 能写这场战役, 本身就不简单. 我说的这两次战役, 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各种原因, 真相大部分被隐藏了起来, 各种有关文献都充满了谎言, 欺骗和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方面的误导. 连轮廓都掩盖在云烟雾霭之中, 难见庐山真面目. 但这两次战役都是军事史上的光辉典范, 无法完全抹去, 待到更遥远的将来,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消退, 人们会在历史的灰烬中, 重新再把它们的真相挖掘出来. |
|
|
|
作者:老度 |
|
留言时间:2014-01-28 15:02:29 |
|
|
司马懿的看法是对的, 作欧洲史的历史学都认为由孥尔蛤哧率领的满州八旗军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陆军. 这是不错的. 但袁崇涣的关宁铁骑在跟满州八旗兵长期的战争中, 一直互有胜负, 基本战成平手, 特别是在一次战役中还打死了八旗兵的主帅孥尔蛤哧. 所以即使满清八旗也承认, 关宁军的素质决不亚于他们. 在我们所看到的各次战役中, 似乎八旗更能打野战和运动战, 我想这原因跟军队无关而跟主帅有关. 孥尔蛤哧是军人和武将, 而袁崇涣是书生和文人, 所以作战方式会有不同. 如果是由岳飞这种武功超卓的武将来领军, 关宁军的全部野战特色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在一片石战役中, 五万关宁军抵住了李自成的三十万虎狼之师, 而且丝毫不落下风, 清军是在战役的后期才加入的, 这一战李自成损失惨重, 兵败如山倒, 大败到西安都立不住脚.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7 20:01:27 |
|
|
第一流野战军应是满八旗吧,关宁铁骑一直避免与其野战的。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7 18:19:38 |
|
|
谢老度博关于这场战争的叙述。国内那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不了解。之所以写这场山海关战,实际上就是因为这样一场孤立的,偶发的局部小战竟然导致了改朝换代,完全shocked,才引发了把它写出来的奇想。
关于“一片石”之战,据说只是唐通他们的一场小仗,主战场实际上在石河西,“一片石”上是“石河西”之误。 :)
查了不少东西,才知道关于这场大战的说法太多了,几乎没有个可值得信赖的说法,有说李自成大军七八万,十五万,二十万,三十万。有说吴三桂三千,四五万关宁军等等。我只好按自己编故事的需要去选择了。
我最近因为儿子毕业了,突然有个工作来找儿子,要帮他处理些事情,只好放下了笔。但是写战争,对我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不知能不能写好,我心里没有底呢。 |
|
|
|
作者:老度 |
|
留言时间:2014-01-27 16:49:23 |
|
|
至于胜负的原因可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如果从纯军事角度来看, 我认为是双方军队的军事素质不对等, 李自成的三十余万军队虽然号称是虎狼之师, 但一碰到关宁铁骑就不行了.
关宁铁骑是袁崇焕亲自组建, 亲自训练和亲自指挥的一支野战军, 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陆军. |
|
|
|
作者:老度 |
|
留言时间:2014-01-27 16:22:54 |
|
|
既然楼主够胆写这次战役, 那么我也想从纯军事角度来谈一谈这次的战争. 下面是战役的概貌:
"一片石(今河北抚宁县北七十里的九門口)在山海關附近,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位於遼寧與河北省的分界處,被譽為“京東首關”.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陰曆四月十三日,剛攻陷北京約一個月的李自成、劉宗敏親自統率大軍往山海關,李自成另派明降將唐通率兵兩萬從山海關北一片石出長城,夾擊吳三桂;隨行的被押人质有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吳三桂父親吳襄等人,以期在阵前给吴三桂造成最大的政治压力和心理压力。 清兵自四月初九出發,四月二十日,清兵抵連山(今葫芦岛市连山区)。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三十余万大軍與吳三桂的五万军队於一片石、西羅城,东羅城和北翼城进入激战....." 。
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 有两次战役被思想和政治的云烟雾霭所笼罩, 国共两党的所有政治和历史文献中, 对此均充满了谎言, 欺骗和不实之词。 但这两次战役都太重要, 战役的胜负直接导致了改朝换代的结果, 因而无法被政治文宣所一笔抹杀, 所以都蒙上了极其神秘的色彩. (1) 这就是1644年的一片石战役(李自成的三十万大军对吴三桂的五万关宁军)。 (2) 1946年的四平战役(林彪的三十万大军对孙立人的新一军(约八万))。 这两次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以李自成和林彪的惨败而告终。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6 23:20:24 |
|
|
谢谢小思博美评,这是拜互联网之赐啊,否则不知要做多少笔头功夫了。 |
|
|
|
作者:小思 |
|
留言时间:2014-01-26 20:15:11 |
|
|
沐岚MM,你懂得真多。要记住很多名字和性格不容易。写得好。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5 20:39:37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5 20:14:07 |
|
|
司马先生,写博有个好处,就是整理自己的思路,当然如果么有动笔的欲望也不可勉强。:)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5 20:12:37 |
|
|
太高兴了,有万沐先生跟读。我目前休博几天,过几天开始写打仗场面,对我来说有点难度,恐怕不能写得很详细。 |
|
|
|
作者:万沐 |
|
留言时间:2014-01-25 16:07:48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5 15:53:19 |
|
|
博主的最后一句正道出了我的情型,更适用于某也 :)。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5 15:38:18 |
|
|
司马先生,读了你的跟帖,发现先生对历史的研究不但深而且有非常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很佩服!我刚在思羽博那里留言,很期待先生自己开博,大家互动起来更加方便,更易于系统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自己也是比较有逆向思维的,只是难以形成系统,故只能在别人的好博文后跟帖表述一下。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5 15:35:01 |
|
|
谢谢newjoy留言,谢谢你的跟读。这篇小习作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讨论,使我非常高兴。看到思羽博特别为你的留言写了一篇文章,很期待你也参与讨论,很喜欢网友间思想的互动。再谢!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5 15:32:03 |
|
|
雨露MM谬赞!回复晚了对不起。前一段发疯了似的写了一通,这几天因故远离网络几天。谢谢MM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你还有其他姐妹们也是我喜欢万维的主要原因之一。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5 15:29:30 |
|
|
山泉水MM好!这几天戒网回复晚了。谢谢MM的鼓励和喜欢。你的画我都跟着看了,越来越画得好了,特别喜欢你上一篇里儿子的那副,和这幅蜗牛的画,当时想进去叫声好,可惜MM关闭了评论呢。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5 00:25:22 |
|
|
举个更近的,国民政府失地里的于日本合作的都不是汉奸了?你政府把人扔下了嘛!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5 00:18:55 |
|
|
虽有不得以处,可实际上的行为是。不然吴三桂也不是了。随满人入关杀汉人,助满人统治汉人,不是汉奸的定义? |
|
|
|
作者:newjoy |
|
留言时间:2014-01-24 11:55:54 |
|
|
为何随满清入关的就是汉奸?原本是大明子民,可朝廷皇帝不争气,丧土弃民,难道人民反而要为此负责?可笑的逻辑。被异族征服的人民,有选择是否“从龙入伍”的权力么?如果不想当“汉奸”,就该去自杀不成? |
|
|
|
作者:雨露 |
|
留言时间:2014-01-23 17:14:15 |
|
|
沐岚,
历史小说还能原创,真是服了你了!用词和文字也给人带来一种历史感。非常佩服!你真是当之无愧的才女! |
|
|
|
作者:山泉水 |
|
留言时间:2014-01-21 23:43:26 |
|
|
沐岚的小说写得很引人入胜。连我这个不太喜欢冲杀的人,也看下来了。开博两年下来,写了这么多文字,不容易。应当庆贺!注意休息!我们不急,你慢慢写!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1 23:17:29 |
|
|
海天MM好。我开博到后天整整两年,之前几乎没写过任何东西,对创作方面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常常为一些小事纠结不清,去年写那些音乐方面的文章时,也是搞不清楚究竟是不是原创,还问了一些朋友,哈哈。
你关于历史的比喻非常形象,很喜欢! :) 我打算休息一,二天,再开始写打仗,这中间还有吴三桂连夜出城去亲自求多尔衮,多尔衮迫降他也是重头部分,不知我能不能写出吴三桂的心理。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1 23:09:52 |
|
|
北雁MM好,太谢谢了。我今天take a break, 确实很耗心神,和写博文太不一样了。估计明天也会休息一天,lol。我觉得写游记也非常耗心神,每每看到雨露,冬儿和华蓥她们详尽地写游记,觉得非常了不起,我自己就做不到,常常偷懒贴几张图片完事。 我觉得自己开始同情吴三桂了,他一个月之内命运的变化简直是好莱坞电影都编不出来。 |
|
|
|
作者:海天 |
|
留言时间:2014-01-21 21:24:14 |
|
|
沐岚:你这个当然是原创!我们讨论历史,所习惯的时间尺度都很长,所以历史中的人和事都像被压缩在相片里了。你这样的作品,是在时间中zoom in,叙事件与细节,还人物以血肉,还不是创作吗? |
|
|
|
作者:北雁高飞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9:00:57 |
|
|
很赞同沐岚这段话“我还是不会把吴三桂描绘成坏人,也不会是好人,就是一个平常人在危境中,凭智慧凭本能求生存的过程。”从这个点出发,写出来的人物才会“立”得起来。
沐岚要注意作息有规律啊。写小说,尤其是写大篇幅是很耗神的。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过他写那部长篇时的心路历程,“呕心沥血”这四个字还不足以描述他当时的状态。写小说真不件容易的事。
顺致海天,谢谢你的留言。我会在你以后的贴出的博文里回复。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8:03:18 |
|
|
女王,我着实也纠结了一小会儿,历史故事毕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到底是不是原创,我也搞不太懂,只是看到大家对自己独立写的都标有“原创”,便照着办了。谢谢女王鼓励!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7:59:35 |
|
|
啊,司马说得太对了,一个是清朝如何开始,一个是清朝如何终结,很有意思。 |
|
|
|
作者:queen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7:33:26 |
|
|
你自己写的当然是原创了,佩服你的功力、笔力和毅力。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7:00:22 |
|
|
这里是开始,思羽博写的是终结。汉人在清末有了些血性。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1:58:09 |
|
|
谢谢西木再回来留言。千万别当真,我这是游戏之作,试着揣摩人物心理,也不知对也不对。
现在买火车票要证件,好像是2012年规定的实名制才兴起的吧。我们买从杭州至上海的票都要看护照, 坐汽车就没有这个要求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1:53:41 |
|
|
谢谢思羽,提到陈园园,我才想到应该在吴三桂的心理活动里再描上一笔。写三方的博弈和斗智写得兴起,把个圆圆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一节是我自己最不满意的,因为写的时候不在状态,没有精心去谋篇布局,而是随性所写。等有空的时候再修改一下。刚去妹妹那里留了言,不知为何最近几天心里总是在把李兆鸣和吴三桂作比较。 |
|
|
|
作者:西木子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1:49:06 |
|
|
过去只知道吴三桂引狼入室,没细想过他当时的处境和心理活动。在你这里补课了。
再,谢谢你的回覆。我2011年6月回去时买火车票不要证件,没这方面的经验。现在懂了。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1:48:06 |
|
|
敬丘新年好!妹妹终于回来了,昨晚到你的院子里拜读了新博文,生动有趣,妹妹真是有心之人,能看到别人不注意的地方。谢谢妹妹来访并留言,我这是游戏之作,见笑了。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1 11:45:40 |
|
|
七郎新年好,到哪里修炼去了,最近一段曾总不见人。七郎谬赞,我是一时兴起的涂鸦,见笑了,呵呵。 |
|
|
|
作者:思羽 |
|
留言时间:2014-01-21 07:10:47 |
|
|
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紧张情绪渲染得非常浓烈啊。三方的斗智,推手也写得脉络,层次分明,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处境。 上一个回复写到岚姐这篇小说没有一个女人,其实是不确切的,陈圆圆不是女人么,虽然只是在幕后,但她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并且令人浮想联翩。 |
|
|
|
作者:敬丘 |
|
留言时间:2014-01-21 01:56:47 |
|
|
沐岚: 你真是才女啊!写历史小说,很佩服,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是不敢动笔的。加油。。。 |
|
|
|
作者:七郎 |
|
留言时间:2014-01-20 23:30:04 |
|
|
果然是E女侠的文笔,出手不凡!吴三桂可不是一个好描绘的历史人物。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0 23:14:42 |
|
|
谢谢女王姐。不知道吔,自己写的历史小说算不算原创。 |
|
|
|
作者:沐岚 |
|
留言时间:2014-01-20 23:11:33 |
|
|
谢谢司马跟读,不写那些汉奸了。没料到一下子写了这么长,我自己都不耐烦了,哈哈。 |
|
|
|
作者:queen |
|
留言时间:2014-01-20 22:15:28 |
|
|
|
作者:司马懿 |
|
留言时间:2014-01-20 22:05:42 |
|
|
人物心情写的贴切。不要忘了汉军旗等所谓“从龙入关”的铁杆汉奸们,包括曹雪芹的祖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