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中国私有企业家的日子难过:想借钱发展生产,却很难借到利息优惠的银行资金,于是,大家就只好自谋生路,通过借高利贷来混日子。事实恐怕远不是那么简单:中国国内银行家们面对这些私有企业家的日子,恐怕会更为难过。中国很多私有企业家也不是什么善头,有不少的人将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怎么样实现骗贷上面,这样的例子,即使是已经公开的,似乎也是太多了点。 下面这家企业的“智慧”颇有代表性,也很能够代表这个时代。 对于这类现象的设防,恐怕只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同时进行,但同时也很难做出成效来。 在供给方面,加大来自银行的“监管”力度,让可能的欺诈尽可能压低到最小的范围。而要实现这点,在银行主要由国家控制,作为国家权力一部分的情况下,恐怕是万难做到。这和中国不可能杜绝腐败,算是属于同一类性质。 其二,是加强对违规者的打击和惩罚力度,也就是让欺诈得逞者最终尝尝“得不偿失”的滋味。这一点,恐怕也很难做到,因为,现在的中国还有太多的“非盟友”,甚至是敌人。他们对于保护来自中国的“罪犯”,还有着很高的积极性。 这样一来,中国能够做的,恐怕主要就是加大对私有企业贷款的审核力度,增加难度,甚至是停止贷款! 再者,按照目前这样的势头看,中国银行的内在风险,恐怕是远高于我们目前已经看到的,如果这个判断是事实的话,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恐怕会更大。中国银行非常喜爱的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来发展自己的模式,在一度程度上已经在暗示这点:他们通过自己的利润累积,无法实现健康的发展。虽然表面上看他们的利润很高。 而且,在银行大面积出现坏账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最终恐怕也还是会采用已经使用过的,“很有效”的一手:让百姓来为此买单,通过间接加税来弥补银行自己因为腐败、贪婪和愚昧而造成的贷款损失。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继续累积民愤了。 连接: 精明的企业家,还是唯利是图的小人? 中国企业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经营的逻辑与兰世立的“智慧” 中国企业家画像之一:孙汉本 骄雄、赌徒、愚昧,还是天才的企业家 具有犹太商人素质的企业家? 附录:江苏无锡一企业老板携全家潜逃澳洲 欠债10余亿 2012年02月13日 中广网 中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近来,钢价持续走低,钢材贸易价格倒挂,钢贸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于是在钢贸领域也开始出现老板跑路的现象,钢贸企业贷款风险随之加大。 不久前,钢材贸易重镇——江苏无锡的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于春节前夕合家潜逃,债权人对李国清提起债权诉讼。据债权人和知情人说,李国清和妻子陈元元已经逃到了澳大利亚。李国清跑路以后,留下的债务高达10个亿以上,而他的公司目前总的资产也只有1.5亿元而已。 工商局的资料显示,李国清的无锡一洲集团成立于2009年11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李国清的公司就欠债高达10多亿,不少人质疑这样庞大的资金是如何融来的。据知情人介绍,李国清融资有一个特殊的方式,这个特殊的方式跟钢材贸易本身的特性相关。钢铁贸易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钢材本身的高价值、易保存、长久不坏的特性有一个货币的特点,也是银行信贷抵押或者质押的对象。 利用钢材骗取银行贷款 在李国清案中,他们也熟练地利用了钢材这一特点,他们的办案模式有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李国清成立了一个钢材交易市场,让商户搬进去,而搬进去的商户多是李国清的老乡,他们互相知根知底,能够呵成一气。商户搬进去以后,开始向钢厂购进钢材,这些钢材库存在李国清自己或者是预先摆好的仓库里面;第二步,李国清唆使这些商户用钢材向银行质押,获取质押贷款,在获得银行的贷款之后,李国清以事先成立好的担保公司从事基金受托服务,将银行贷款集中起来汇集到一个池子里面,然后从事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比如放高利贷、房地产投资等等。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李国清还可以利用仓库监管的漏洞来放大质押贷款的幅度,实现贷款的杠杆化。杠杆化的操作方法是首先拿这个杠杆向其它银行贷款,然后用同一笔钢材以银行贷款,所以银行之间的质押信息不是互通的。结果成了一票多押的情况,可以多次质押把贷款额放大至多倍。还有一个操作方法是,在AB方成立钢材市场之后,再去CD方成立钢材市场,让AB的同一级商户搬进CD级的钢材市场,同一批商户、同一批钢材通过修改仓单或者把钢材转移到仓库,归根结底就是骗取银行贷款。而这些资金最终会流向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像高利贷,房地产投资等等。 “跑路”加剧银行整体授信风险 如果是真正从事钢材贸易的话,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而李国清之所以弄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是因为他一开始并不是以从事钢材贸易为目的,他只是利用钢材骗取银行的贷款,然后从事高回报的投资,因此他的资金运动并不遵循钢材贸易行业本身的特点,它也不会考虑钢材贸易价格下跌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价格投资,当投资出现失败,资金无法正常周转时,便会出现毁灭性危机。 据顾问律师介绍,该公司目前的资产只有1.5亿元,而公司和李国清个人的债务初步统计在10亿元以上。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公司进入破产程序,然后债权人通过诉讼,以司法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公司债务中属于银行的债务多达5、6亿元,他们享有优先设厂的权利,因此债权人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其实,最近关于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老板“人间蒸发”的传闻相当多,李国清的这个案子只是冰山一角。目前,李国清是既欠私人的钱,也欠银行的钱。钢贸企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一些银行的贷款和承兑汇票业务“大户”,这种企业一旦出现状况,必然加剧银行的整体授信风险。 现在,上海的一些银行已经拿出了一些对钢贸类贷款进行风险防控的对策。原来在钢贸企业贷款中普遍运用的联保、互保类贷款模式,在很多银行已经行不通了。据了解,至少有两家国有大银行已经在上海停止了联保类业务和民营担保公司业务。 为民间借贷敲响警钟 像李国清这样的人跑路,除了给银行带来风险,还会涉及到许多的个人借贷者。银行的贷款至少还有担保物和担保人,不至于真的就打了水漂。但是,借钱给这些跑路钢企老板的人,他们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来看另一个疑似“潜逃”的钢企老板黄某的例子。据知情人士透露,黄某去年(2011年)12月份的时候就被发现已经全家失踪,他在银行的几百万贷款最后由联保单位凑数还上了。但是曾经借钱给黄某的民间债主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只能跑到一些知名网络论坛上,发帖子来“人肉”搜索黄某。 但是这种搜索的效果可想而知。据了解,黄某原籍在福建南平建阳市,去年的8月份,这里就曾经发生过一起“传销式”高利贷案。当时,有人编造骗局,以高利息向别人借贷,而借来的资金有层层转贷,致使利率节节攀高,直到资金链断裂,最终造成一名参与者自杀身亡。现在,长三角的钢企老板们跑路,再次为民间借贷敲响了警钟。 其实,长期以来民间借贷的行为都非常普遍,一般来说,民间资金拆借大多是企业、个人的应急之举。但是随着民间借贷利率越来越高、回报越来越丰厚,资金的流向已经变质。到了最后,甚至已经没有人关心钱流向了哪里,而只在乎高额利息能否到手。 专家指出,由于当前信贷紧缩,旺盛的资金需求推动民间借贷利率不断走高,导致各种资金纠纷和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间借贷行为急需纳入法制化监管轨道,以降低潜藏的信用风险,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稳定。 现在老板跑路的风潮开始向钢贸领域蔓延,财经评论员袁元表示,这是由于用钢材抵押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容易,所以不少人利用这一点来恶意诈骗银行。 袁元:钢贸行业现在已经被纳为“类金融化”的产品,已经不是纯粹买钢材来回倒腾这么简单,在目前的民营钢贸行业里,都存在着程度化不一的“类金融化”现象。就像温州的炒房团,把房屋作为了“类金融化”的产品,钢贸产品也是一样,因为对于银行来说,房屋也罢、钢材也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抵押品或者说是担保品,银行对房屋的抵押或者钢材的抵押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认为这种贷款的风险比较低。这就导致很多人利用了银行的心理恶意地去诈骗银行。 连接: 精明的企业家,还是唯利是图的小人? 中国企业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经营的逻辑与兰世立的“智慧” 中国企业家画像之一:孙汉本 骄雄、赌徒、愚昧,还是天才的企业家 具有犹太商人素质的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