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的背影 作者:謝盛友 作家高蓓明把她的藏書之一,蘇青(1914年-1982年)的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贈送給我,令我再次看到了蘇青的背影。其實,在文化方面,我是一位保守主義者。我希望保存中國古老文化,2010年我為與張愛玲同輩的女作家蘇青(馮允莊)的故居寧波馮家大院請命,希望能夠保留作家的故居,協助在台北的徐芳敏教授(蘇青的外甥女)、在歐洲的高麗娟女士等,通過寧波日報、中國大陸幾家網站等媒體呼籲兩會關注老房子的保護,2010年3月底寧波市政府決定:不拆除蘇青故居。一個老作家的老房子得到保留。 霍夫曼的正面 寧波市的一所中學與我們班貝格(Bamberg)市的霍夫曼高級文理中學是友好姊妹學校,去年夏天,我陪同來自寧波的那些孩子們參觀霍夫曼故居。在路上,我說:“你們寧波人,應該為蘇青感到自豪!” “蘇青?”三十幾個高一年級的寧波小孩,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蘇青是誰。 進入霍夫曼故居,他們驚訝地尖叫:“這房子很舊了,還保留它幹嘛呢?”聽到他們的驚訝,我感到十分驚訝。在驚訝中,我再帶領他們參觀霍夫曼劇院、霍夫曼大街、霍夫曼專賣店,等等。一路上我跟他們說,班貝格市沒有人不知道霍夫曼,沒有人不為霍夫曼而自豪,沒有人不利用霍夫曼這個“近水樓台”資源而“先得月”、而發財。 在飢餓中爬滾的浪漫主義作家霍夫曼(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1776 – 1822) 1816年獲得靈感,完成了童話故事《胡桃夾子與老鼠王》。這個故事,後來被俄羅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譜寫成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而名揚天下,它是聖誕節的傳統節目,老少皆宜,而且常演不衰。 德國班貝格市,僅七萬人口,居民對老房子的保護做得非常好,整個老城區1993年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不一定是名人的故居,才列為保護的對象,任何房子,只要房齡超過100年,均列為文物保護對象,被列為保護對象的房子,若沒有錢維護,本市會通過所有媒體(報紙雜誌、網絡、廣播台、電視台)公布“危房”(缺錢維護的老房子)的名單,動員社會上有錢有意者贊助。被列為文物保護的老房子,其維護費用個人出大頭,市政府州政府都有補貼或給予稅收優惠待遇。 班貝格大學的文物保護專業是國際一流水平,國內蘇州大學也曾派來專業人員在這裡接受進修培訓,也有人在這裡攻讀文物古蹟保護專業博士學位,但是文物保護,尤其是老房子的維護,除了政府的法律法規和補助外,還要有公民意識才能做得到。 蘇青的背影 送走寧波中學的那些小孩,我看到了蘇青的背影。 寧波市馮家村的蘇青故居將拆,海內外人士呼籲,希望能手下留情。海內外文友聽說蘇青故居將被拆的消息後,在網絡和紙媒上撰文呼籲,希望能保留這位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與張愛玲齊名的“海派”女作家的故居。 寧波日報記者湯丹文在熱心村民的引領下,來到了馮家的金房。記者幸運,遇到了一位四五十歲的 馮女士,她倒是麻利地說出蘇青的故事。她說,村頭的浣錦橋尚在,蘇青最著名的散文集《浣錦集》就取自故鄉的地名。記者在採訪中還得知,馮家不只出了蘇青一個名人,像世界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先後取得牛津劍橋兩所名校博士學位的黃衍也是馮家的後人,蘇青的外甥。 蘇青故居是拆是保其實是村鎮建設與文化保護的一種博弈。拆與不拆,不拆後如何保護,保護後如何發揮其作用都是個問題,就看當事各方的智慧,做出怎樣的取捨。 筆者認為,首先應該讓居民懂得蘇青故居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其次,要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環境,讓他們感受到保護的好處。居民有了自豪感,才會有保護的自覺性;自身利益得到了維護,居民們才會積極參與保護。 望着蘇青的背影,我想,哪天寧波市也出現蘇青中學、蘇青劇院、蘇青大街、蘇青專賣店? 鏈接 :蘇青其人 蘇青(1914年-1982年),早年發表作品時署名馮和儀,後以蘇青為筆名。她創作的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是中國女性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她的散文結集為《浣錦集》、《濤》、《飲食男女》、《逝水集》。其中《浣錦集》一版再版,風行海上。作為出版家,蘇青曾在上海主辦《天地》雜誌。 蘇青與張愛玲一起被稱為上海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女性作家的“雙璧”。心高氣傲的張愛玲曾有名言“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甘心情願的。” 1949年以後,蘇青留居上海,擔任越劇團專職編劇。曾編寫《江山遺恨》、《賣油郎》、《屈原》、《寶玉與黛玉》、《李娃傳》等劇目。其中1954年《寶玉與黛玉》演出連滿300多場。文革中因牽涉胡風問題多次受批鬥,併入獄,後平反。1982年冬天病逝。 寫於2012年2月24日, 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