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傅佩荣:这个世界需要淑世精神 |
| 傅佩荣,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这个世界需要淑世精神 读书人必须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用个人的努力来改善这个世界。 梁漱溟先生晚年,接受一位美国学者的访谈,内容集结成书,书名是《这个世界会好吗?》可以说,这个书名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的共同愿望,即希望以个人的努力来改善世界,这叫做“淑世精神”,而孔子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孔子辞了鲁国的大官之后,走到一条河边,找不到渡口,就让子路去向农民问路,结果这个农民反问子路,你是谁呢?子路说,我是孔子的学生。这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天下大乱,到处都一样,谁能去改变它呢?你跟着逃避坏人的孔丘,还不如跟着我这逃避坏世界的人呢!说完,继续耕田,不再理他。子路回去,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我们没有办法与飞禽走兽一起生活,如果不同人群相处又要同谁相处呢?天下若是上轨道,我就不会带你们去试图改变了。这句话充分表达出儒家的 “淑世精神”,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明知道理想不能实现,还要做,为什么?因为逃避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大家全都归隐山林,求得个人自在,那这个社会要怎么办?天下无道,更需要知识分子出来努力改善,即使知道力量有限,再怎么做也无法达到世界大同的境界,但还是不肯放弃,若不如此,则无法心安。所以,儒家不是解脱的智慧。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