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是如何起家的 东汉末年,袁绍曾经是势力相当强大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他是如何起家的? 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是汉的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由是势倾天下。” 袁绍家族是汉的几朝重臣,权倾一时。 “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其中的“太祖”是指曹操。 袁绍长得很帅,又能使士人折服,所以,许多学士文人都依附袁绍。 袁绍“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其中的“司隶”是“司隶校尉”的简称,“主察举百官犯法者”,相当于监察御史。袁绍本人的官职并不是太高,但袁家的故吏门生遍布全国,因而袁绍在政治上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是看不见的,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 当头脑简单而凶残的西域的董卓控制了京城的一切后,董想另立皇帝时,袁绍和董卓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袁绍自己一人从京城逃跑,奔向冀州。董卓自然大怒。 在这样的情况下,“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瓊、仪郎何顒等,皆名士也,卓信之。”“城门校尉”是控制京城警卫的要职,相当于今天的首都警备区司令。他们私下为袁绍讲情: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董卓认为有道理,就拜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东汉的渤海郡在今天天津以南至山东之间的《后汉书》记载,该郡公有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渤海郡在冀州的六国和三郡中是最大的一个,其它的郡国的人口都在百万以下。这实际上是给了袁绍一个有实权的地方官,虽然“司隶校尉”和地方“太守”的年工资都是“二千石”。 后来袁绍就渤海郡为基地起兵。一个百万左右的郡最多可搜罗来几万兵。和袁绍一起造反的几个太守“众各数万”。这个就是袁绍起家的基本家底。 多少家太守起兵反董卓,基本上各怀鬼胎,不久作鸟兽散。袁绍和冀州牧韩馥等人想立幽州牧皇室成员刘虞为皇帝,但遭到刘本人的拒绝。 韩馥的军队在安平被东北的公孙瓒所败。公孙瓒随后率领军队进入冀州,以讨伐董卓为名,其实想袭击韩馥。公孙瓒在东北常年和游牧民族打仗,其大部分军队都是骑兵。兵力强盛。韩馥内心恐惧,可怕自己不是公孙瓒的对手。 冀州的郡国的总人口数据《后汉书》中的数据是近六百万,不过,不知道这是那年的数据。冀州是人口众多,粮草丰富。在黄巾造反的过程中,被破坏的程度较小。幽州的公孙瓒恃其兵强马壮,虎视眈眈冀州;袁绍也打冀州的主意。 而冀州牧韩馥,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他显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对于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目标,心怀不安。另外,他是个心底善良的人。这点在下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 在此情况下,谋士荀谌对韩馥说,公孙瓒率领燕代的兵马,锐不可挡。袁绍一定不愿为将军你的部下。冀州是天下物质丰富的地方。他们二人相斗,冀州危险了。袁绍是你的旧友。今天为了你的考虑,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 “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愿将军勿疑!”馥素恇怯,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从事赵浮、程奂请以兵拒之,馥又不听。乃让绍,绍遂领冀州牧。 袁绍虽然是一个大郡的太守,他仍然是资本很小。冀州是个大州。那些谋士声称带甲百万,那是胡吹。人口共600万,那里有一百万兵?许多其他的人多次说冀州可得兵三十万,那是可信的。二十个人中有一个兵。600万中男人300万。十个男人中抓来一个兵,大概是那个时候能动员的最大兵员数。蜀汉投降时,全体人口中十个有一个兵,那是极度穷兵黩武才会有的结果。并且袁绍没有什么资源。但韩馥是个胆怯的人,他最后同意将冀州交给袁绍。 袁绍就是完全靠自己在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而获得了控制冀州的权力。 那个将冀州“禅让”给袁绍的韩馥的结果如何呢? 韩馥交出权力后,当年对他有怨恨的一个小官发兵围韩馥的家。他逃到楼上,但他的儿子被抓住了,被打断了双腿。虽然袁绍立即杀了那个家伙,但韩馥还是害怕了。他离开袁绍,去投张邈。袁绍派使臣和张邈议论什么事,韩馥在座。那个使臣和张邈耳语。韩馥大为恐惧,离开后,自杀了。 韩馥可谓是好人。在那样混乱的年代中,就算他把自己的权力交给别人,最后的下场尚且如此惨。 在那样的乱世,一个好人没有好下场。只有乱世枭雄才能生存下去。 在战乱年代,善良的人被淘汰,其基因被抹去了,只有凶狠的基因存活下来了。这大概是中国社会越往后走,坏人越多的一个原因。 袁绍仅靠政治上的影响力就获得了几乎控制大部分华北地区的资源,但最后被淘汰出局了。 袁绍起家后,如何击败了他的强硬对手公孙瓒,以后再去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