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一直在研究環境問題,越研究心裡越不安。這個問題許多年前就接觸過,當時就得出結論,人類前景不妙,而中國的前景可能更不妙,不發展沒有出路,而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將會很嚴重。主要的問題是人口基數太大。 大家都感受到了,全球環境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了,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等已經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甚至人類的生存,到了非重視不可的時候。解決的方法無非是三“R”,REDUCE、REUSE、RECYCLE。可是,人們養成的消費習慣要改變實在是很難的,開慣了大車的美國人換成節能小車會覺得不舒服,發展中國家先富起來的人群盯着發達國家的消費模式。在中國,城市裡先富起來的一族個個希望擁有私家車,以顯示自己的身份。 過去二十年中,中國各種機動車總數增加了90倍,據中國汽車製造業協會的報告稱,2010年全國汽車銷售量比2009年增加了34%, 比2008年增加了46%。汽車急劇增加帶來了燃油消耗的急劇增加,空氣污染加重。 有跡象顯示,中國正在重複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先污染,後治理。以汽車工業帶動國民消費,刺激經濟。甚至打算把汽車工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相當不明智。 中國近些年在發展清潔能源方面的確作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利用太陽能發電、供熱等,去年12月5日,中國“太陽能之王”黃鳴等還因此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替代獎”。但是,畢竟是杯水車薪。由於汽車工業迅猛發展,環境仍在進一步惡化。以北京為例,據報道,在2010年,平均每天大約有兩千輛新車加入汽車洪流,一年新增七十多萬輛新車,三年內便翻了一番。僅2010年十一月就新增汽車95,100輛。目前北京已經成為和墨西哥城並列的世界交通最擁堵的城市了。政府不得不採取單雙號交替上路許可,仍不能解決問題。前不久北京由於空氣污染嚴重,連日濃霧瀰漫,數百航班停飛,引發公眾對自身健康的擔憂,口罩銷量大幅上升。美國駐華使館發布的北京PM2.5監測數據顯示指數為522,超過了最高污染空氣污染指數。照此發展下去,前景堪憂。 一些發展中國家以經濟發展為優先考慮,往往拒絕接受發達國家根據自身經驗教訓作出的建議,甚至批評發達國家作為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轉而成為環境保護的提倡者,是虛偽的表現。這種思維很要不得。保護環境,首先是為了自己的好處,而不是為了別人,環境污染受害者首先是自己的國民,對他人的影響反倒在其次。這麼淺顯的道理應該不難明白。增加排放並不占什麼便宜。 前一段還有一件很轟動的環境熱點問題,就是加拿大在南非德班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因而成為“眾矢之的”。加拿大為什麼敢犯眾怒,給氣候談判開一個“壞先例”?加拿大政府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加拿大根本做不到氣候協議規則所要求的,CO2氣體排放不僅未減,反而顯著增加,按照規則規定,要課以數額巨大的罰款。這樣下去,加拿大的國家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加拿大環境部長彼得•肯特公開表示,當時簽署京都議定書是加拿大政府“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因此,儘管被指責為私利當先, “破罐破摔”,“無恥”,“膽怯”,“破壞者”,“美國的跟屁蟲”等等,但是,以務實為要務的加拿大保守黨政府仍一意孤行,不願再當“冤大頭”,斷然退出京都協議。 京都議定書人類歷史上第一份有關氣候的全球性協議,於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過,2005年2月16日開始強制生效。目前共有183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有人認為,該協議具有明顯的先天不足,營養不良、發育困難,約束髮達國家、放縱新興國家,既漏洞百出、又極不公平。該協議把主要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巴西等置身“協議”的約束之外,等於一邊在減排,一邊在增排,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京都議定書》通過至今,只有歐盟和俄國勉強完成或接近完成減排目標,但全球溫室氣體仍然比1997年上升了三成。而在碳排放大國中,美國上升了16%,日本上升了10%,印度上升了93%,中國則上升了160%。 世界各國一直在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之間艱難取捨。而目前世界經濟處於衰退狀況,發達國家擔心被捆住手腳,動彈不得,因此表現得比以往更加吝嗇,紛紛開出條件。歐盟在減排方面做得比較好,但也表示,只有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才願意作出進一步承諾,其條件就是美國必須作出相應減排承諾,而發展中大國也要做出相應的自主減排努力。但美國也提出了自己減排承諾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中國承認自己已經是發達國家,也作出相應承諾。 這似乎形成了一個死循環,癥結是發展中國家如何做。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顯然不願意作出這樣的承諾。解振華在德班氣候會議上大發脾氣,“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要發展,我們要消除貧困,我們要保護環境,該做的我們都做了,我們已經做了,你們還沒有做到,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講這些道理給我?” 但西方國家充耳不聞,顯然,不願再玩下去了。 加拿大地廣人稀,環境優美,空氣質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空氣質量標準,加拿大城市的每立方米空氣中飄浮污染微粒含量平均僅為13微克,都屬於空氣乾淨的城市。加拿大政府一直重視環保,政府補貼居民更換暖氣爐、空調、門窗等,每年進行汽車尾氣檢測等,對於大氣保護都起到了顯著作用。但由於阿爾伯塔油田等工業發展的消耗,要完成《京都議定書》中所規定的減排指標幾乎不可能。按照目前趨勢,到2012年底,加拿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將比1990年上升30%以上,排放量將“超標”超過八億噸。因此,加拿大覺這個遊戲代價太大,玩不起,不玩了,並建議“另起爐灶”,制定能對地球環境真正有幫助的協議。 最近也有一些陰謀論出來,有人說,歐美國家正醞釀陰謀,玩弄新興經濟體;但也有人說,西方完全陷進十年前中國預設的圈套,現在幡然醒悟,因此緊咬中國不放。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但目前的發展趨勢似乎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不利。 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