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我们说了阮籍这人挺酷,其实呢,他爹更酷。 他爹何人呢? 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瑀。 阮瑀师从名门,他的老师就是东汉末年极负盛名的旷世逸才蔡邕。蔡邕既通经史,又善辞赋,还精于书法,于乐理,天文, 数术都有很深的涉略。 他的赋情辞俱佳,且极富血性, 他的诗高简浑朴,通脱直率;他的书体笔力遒劲,骨气洞达;他的音乐造诣深厚,在仓皇避祸江南期间,居然还从寓居的房东手中抢出烧掉一半的尚好桐木制作了世间罕见的珍宝“焦尾琴”(此琴尾部有烧焦的痕迹, 故名)。 可惜,因跟错主公董卓, 而受牵连,被貂蝉的养父王允囚死于监狱。王允干了件好事,杀了董卓,干了件大坏事, 囚死蔡邕, 否则,蔡邕以他文史雄霸天下之才完成《后汉记》定然是一部可与《史记》《汉书》比肩的宏伟巨著。 蔡邕不仅自己才高八斗,还生了个大才女,她就是可以和七子相颉颃,写出《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的蔡文姬。 文姬博闻多才,自小与父亲合修汉书, 怎奈命运多桀,受父亲连累,被胡所掳,在塞外漂泊多年。十二年后, 幸亏曹操念及老友(曹操与蔡邕可谓亦师亦友)的旧情和文姬的才学,以金璧赎回老友的孤女,使我们的大才女最终能南归桑梓, 上演了《文姬归汉》荡气回肠的历史剧。 曹操是个爱书的人,文姬归汉后,他想起老友家四千多卷古书和蔡邕的文稿,便问文姬书的下落, 听到文姬说全部毁于战乱,曹操痛惜不已,但文姬又说她记得其中的四百篇,又把曹操高兴得手舞足蹈,马上要派人帮助文姬录下,文姬只要了些纸笔,便将这四百篇文章凭记忆默写下来,竟是一气呵成,“文无遗漏”, 曹操赞叹不已。 我在想,这文姬的脑袋是怎么长的,十几年呀,四百篇文章,怎么记得? 这十几年还是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生活。这大才女之名真的当之无愧。我如若穿越过去,无论如何,要随其左右,沾染点墨香。相信很多人都在庆幸曹操做了这么一件可以留垂青史的雅事, 使我国文学史上气象恢宏的汉魏风骨建安文学里除三曹,建安七子之外,又加了一个大才女蔡琰。 好了回来说阮瑀。 阮瑀既有蔡邕这样的老师,自然不会差。何况他还被老师誉为“奇才”呐。 这样的才子,曹操当然不会放过,曹操既是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不仅“外定武功”,还要“内定文学”以达“天下归心”。曹操本人是建安文学清峻通脱之风的始创人,而且心中渴慕贤才。其实我还蛮推崇曹操,他的文才武略可谓帝王中的翘楚。 他自己聪明,也欣赏别人聪明,在我看来,这是真正的自信。 正因为曹操求贤若渴,广集各方文士为其麾下,才形成建安“彬彬之盛,大备于时” 的文学盛世。 (话外,这到让我想起某人,把才高节高的文人,气盛艺强的武人,统统杀掉或赶到监狱里不见天日,世上只留他一人的诗文,他大门一关,带领国人自娱自乐,逼迫文人堕落, 一时间,漫天飞扬着歌功颂德他的谀词媚语, 以及山呼万岁的荒谬。他倒是很想自比曹操,哎,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曹操爱才,希望收揽阮瑀, 几次求见,阮瑀呢,又是个恃才傲物的(魏晋名士没有不傲的,骄傲是他们的标签。),不见。跑到山里躲起来了。听起来挺酷吧,这不,遇到一个蛮的, 曹操什么人呐,曹阿瞒(蛮,玩笑。)呀, 就阮瑀这点傲慢,根本不在话下,“烧山, 看你出来不。”,曹操下了命令, 放了一把火,要把整个山给烧了, 阮瑀一看,“咦,还真是个阿蛮”,没主意了,想想,总不能被烧死吧,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 阮瑀是酷,但也算是个识时务的,酷的总玩不过蛮的嘛, 乖乖下了山。其实心里也有些许感动,古人还是比较在意知遇之恩的, 再说,曹操本人的才望也是阮瑀不能低看的, 被一个才高的人看重毕竟是令人愉悦的事。 阮瑀虽说被曹操从山里赶下来了,但仍是端着不合作态度。曹操也不急,有一次,曹操大宴宾客,阮瑀混在人群中,继续耍酷,别人对曹操挺毕恭毕敬,他呢,依旧摆出傲视一切的派头, 曹操又耍起了小机智,想作弄一下阮瑀,“恶作剧嘛,那可是我强项。你不是傲吗,好,我偏偏把你放在技人的位置来杀杀你的傲气”。 这边阮瑀想了,“哈,你以为这样就能难住我了,不震一下你们,你们不知我阮瑀何人”, 于是,他泰然自若,竞自抚琴,高歌一曲,音声殊妙, 获得满场喝彩。曹操龙心大悦, 自此,两人诚心相待。阮瑀随曹操左右,为他篆书檄文, 阮瑀的檄文据说从来都是一气呵成,纵横驰骋。 还往往在马背上顷刻拟就,曹操常常发现,这种匆匆草就的居然不用删添一字。 我要检讨一下, 上面的论述很多是我添油加醋演绎来的,尤其是曹操和阮瑀几次交锋时的玩闹心态。 因为史书上太简单。 这次穿越过去,我得证实我对曹操顽皮性格上的猜测。我说曹操顽皮可不完全是无中生有。曹操这个人,我觉得后人对他有很多误解,这当然跟山寨版史书《三国演义》有关,其实曹操这人很爱玩,从年少的时候就淘气, 我举一例。 曹操和袁绍是发小(尽管后来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虽家境不同,两人却很要好,有点臭味相投,都喜欢玩点古时被称为游侠的游戏,游侠翻译成白话就是恶作剧。有一天,他们去看人家结婚,酒足饭饱之后,偷偷地溜进主人的房间里,呆到半夜,突然大叫,“有小偷呀”, 房里的人都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曹操便拔出刀来,窜到新房,抓起新娘就跑,袁绍也跟着出来,跑到树丛中,袁绍有点笨,陷在荆棘中动不了了, 曹操不帮忙也就罢了,还使坏,大喊“小偷在此”, 吓得袁绍噌的就窜出来了,撒丫子狂奔,比兔子还快。 后来两人都成功脱险了。 当一个人少年时淘气,大了多多少少还是会保留一些。因为少年人的性情是天性本性,既是本性,就不可能完全泯灭, 这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其实我觉得只有象曹操这种少年淘气包性格的人才会有这种创意。 就象他能干出烧山逼阮瑀就范一样。这种既有点鬼机灵,又有点恶作剧的点子也就是曹操能想的出。 可惜象这样的故事我们知道的太少,史书对这种故事是不太感兴趣的,而我恰恰对此情有独钟,因为我觉得这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 所以,我如若能见到少年曹操,一定帮着挖掘一下这样的轶事。(话外: 焚山求才俊这点子是出于晋文公求介子推,曹操连求贤都用典故,多有创意, 多有心眼,万一阮瑀烧死了,还可以怪罪到古人身上,曹操太狡黠,太鬼了。 别急,后面会讲到曹操干的浑事,比如杀孔融。) 好了回来说阮瑀。阮瑀不仅辞赋卓越, 音乐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擅长琴和筝,更难得的是,他还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他撰写了《筝论》,《琴歌》, 至今仍是人们研究古乐器的参考资料。阮家可能有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阮瑀善弹琴和筝, 阮籍呢,弹琴复长啸,还有一个音乐天才,那就是阮瑀的孙子,阮籍的侄子,同为竹林的任达不拘的阮咸。 (我好像又是帮某人扛着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