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heihu2的博客  
蕙風芸窗文學網  
我的名片
heihu2
註冊日期: 2011-11-20
訪問總量: 91,810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周傳基專訪:唐吉珂德與榮譽之戰
· 巴金:愛爾克的燈光
· 陳凱歌新作《搜索》挑戰網絡暴力
· 臧棣:一首偉大的詩可以有多短
· 余云:讀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人
· 張愛玲:到底是上海人
· 張愛玲:論寫作
友好鏈接
· 天宇:天宇的空間
· 解濱:解濱
· 老冷:老冷
· 幼河:幼河的博客
· 葉子歐遊:葉子歐遊的博客
分類目錄
【小說】
· 張愛玲:創世紀
· 《白鹿原》電影 小說 閱讀筆記
· 簡楊:桂花烏龍(小說)
· 土干:茨威格小說《馬來狂人》中
· 茨威格:馬來狂人
· 土干:千年陽光千年雨(全文)
【劇本】
· 趙燮雨:破壁突圍
· 獨幕話劇 ---- 傷逝篇
【存檔】
· 周傳基專訪:唐吉珂德與榮譽之戰
· 巴金:愛爾克的燈光
· 陳凱歌新作《搜索》挑戰網絡暴力
· 余云:讀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人
· 張愛玲:到底是上海人
· 張愛玲:論寫作
· 錢鍾書:釋文盲
· ZT: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僅花費2700
· 李開周:隔圈如隔山
· 嚴歌苓:女人和小魚
【詩歌】
· 臧棣:一首偉大的詩可以有多短
· 陳義芝:當我老時(詩)
· 馮至:原野的小路;我們站立在高
· 張棗:鏡中/何人斯/深秋的故事
· 詩歌:謁草堂
【音樂】
· 楊坤:無所謂
· I Need Dollar
· IL DIVO
【自語】
· 不知道結局的事情
· 虛驚一場!
· 讀書(三)
· 讀書(二)
· 讀書(一)
· MP3掉進水裡面還能用嗎?
· 不去論壇
· 寫作的準則
· 萬維更草根一些
· 好用
【幽默】
· 幽默英語 The Email ...
· 文學城上不文學
【錄像】
· 非常靠譜 - 白先勇和他的崑曲青
·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 21-40
· 金太郎的幸福生活 11-20
· 金太郎的幸福生活 1-10
· 董瀟:《非你莫屬》男嘉賓台上嚇
· 非常靠譜 - 柴米油鹽醬醋茶 - 20
· 非常靠譜 - 潘姓很美很憋屈
· 湖南衛視:非常靠譜 - 上海貴姓
存檔目錄
01/01/2015 - 01/31/2015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梁實秋:謙讓
   
謙讓仿佛是一種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實際生活里尋一個具體的例證,卻不容易。類似謙讓的事情近來似很難得發生一次。就我個人的經驗說,在一般宴會裡,客人入席之際,我們最容易看見類似謙讓的事情。

  一群客人擠在客廳里,誰也不肯先坐,誰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漸漸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於是你推我讓,人聲鼎沸。輩份小的,官職低的,垂着手遠遠的立在屋角,聽候調遣。自以為有占首座或次座資格的人,無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過他們表現謙讓的美德的機會。有的說: “我們敘齒,你年長!”有的說:“我常來,你是稀客!”有的說:“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實固然是為讓座,但是當時的聲浪和唾沫星子卻都表示像在爭座。主人靦着一張笑臉,偶然插一兩句嘴,作鷺鷥笑。這場紛擾,要直到大家的興致均已低落,該說的話差不多都已說完,然後急轉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該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並無苦惱之象,而往往是顯着躊躇滿志顧盼自雄的樣子。

  我每次遇到這樣謙讓的場合,便首先想起聊齋上的一個故事:一伙人在熱烈的讓座,有一位扯着另一位的袖子,硬往上拉,被拉的人硬往後躲,雙方勢均力敵,突然間拉着袖子的手一松,被拉的那隻胳臂猛然向後一縮,胳臂肘尖正撞在後面站着的一位駝背朋友的兩隻特別凸出的大門牙上,喀吱一聲,雙牙落地!我每憶起這個樂極生悲的故事,為明哲保身起見,在讓座時我總躲得遠遠的。等風波過後,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並不頭暈,末座亦無妨,我也並不因此少吃一嘴。我不謙讓。

  考讓座之風之所以如此地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讓來讓去,每人總有一個位置,所以一面謙讓,一面穩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個,客人卻有十四位,那便沒有讓座之事了。第二,所讓者是個虛榮,本來無關宏旨,凡是半徑都是一般長,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圓桌)都可以享受同樣的利益。假如明文規定,凡坐過首席若干次者,在銓敘上特別有利,我想讓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從不曾看見,在長途公共汽車車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沒有木製的長柵欄,而還能夠保留一點謙讓之風!因此我發現了一般人處世的一條道理,那便是:可以無需讓的時候,則無妨謙讓一番,於人無利,於己無損;在該讓的時候,則不謙讓,以免損己;在應該不讓的時候,則必定謙讓,於己有利,於人無損。

  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一隻梨的大小,雖然是微屑不足道,但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其重要或者並不下於一個公務員之心理盤算簡、萬、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幾天也許肚皮不好,怕吃生冷,樂得謙讓一番。我不敢這樣妄加揣測。不過我們要承認,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謙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讓梨的故事,發揚光大起來,確有教育價值,可惜並未發生多少實際的效果:今之孔融,並不多見。

  謙讓做為一種儀式,並不是壞事,像天主教會選任主教時所舉行的儀式就滿有趣。就職的主教照例的當眾謙遜三回,口說 “nolocpiscopari”意即“我不要當主教”,然後照例的敦促三回終於勉為其難了。我覺得這樣的儀式比宣誓就職之後再打通電聲明固辭不獲要好得多。謙讓的儀式行久了之後,也許對於人心有潛移默化之功,使人在爭權奪利奮不顧身之際,不知不覺的也舉行起謙讓的儀式。可惜我們人類的文明史尚短,潛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猙獰面目的時候要比雍雍穆穆的舉行謙讓儀式的時候多些。我每次從公共汽車售票處殺進殺出,心裡就想先王以禮治天下,實在有理。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