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了两篇老田的文章,都涉及到文革问题、精英问题,现将《关于劳动价值、劳动积累和劳动致富的思考》一文置顶,期待广大有志于典立劳动者社会的朋友为未来的“劳动者宣言”奉献自己的才识和努力。关于精英问题、文革问题,本博将连续贴出“学与思”朋友的长篇巨论《我的文革》,根据文章内容,我将文章题目改为:学与思:毛主席时代的那27年。在每段连载的前面,我将尽力谈一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将学与思关于刘青山、张子善、高岗这两段文字一起贴出,目的是指出劳动者社会,还真的只能请精英们走开,刘青山、张子善三十几岁就混到了高级干部,无疑是战争年代的模范、骨干、精英,高岗更是精英中的精英,骨干中的骨干,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暴露的正是精英们的本性:高人一等,为所欲为,为保住“高人一等,为所欲为”这点私利不惜拉帮结伙,残酷斗争,绝不手软。
新中国诞生前夕,有朋友担心中共也会象李自成那样很快腐败。毛主席说,我们有人民民主这个法宝,我们不会腐败。但是在毛主席心中对腐败的担心其实与那位朋友一样沉重。正因为此,在中共中央机关进北京时,毛主席严肃地对周恩来说,这是“进京赶考”,并且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进入北京“考试”就开始了,从此毛主席就一直处于“考试”状态,直至他生命的终点。尽管国事千头万绪,“考试”始终是毛主席心中的头等大事。文革就是他的“考卷”的最后一页。
三反运动与刘青山、张子善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建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之后,本来就很落后的中国经济在十一、二年的战争中遭到进一步的破坏,人民亦陷入极度的贫困。在这个烂摊子上建立的新中国,除了拥有几亿饥寒交迫的人民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几乎一无所有。就是在这种极度的困难中,新中国的建设起步了。
为了尽快地,最大限度地调动一起可以调动的力量,新中国立即在全国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使得亿万贫困的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由于土改是从四八年的解放区开始的,所以五零年时已经初见成效。
在城市里则抛弃了苏联剥夺全部资本家,直接实现公有制的政策,仅仅剥夺了大的官僚资本和买办资本,而鼓励中、小资本家在保障工人的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尽快恢复生产,为快速恢复国民经济而作出贡献。这种务实的,温和的政策既实现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又避免了经济过大的动乱。所以,短短几个月,工业经济也开始恢复运转。
与此同时,中苏友好条约于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签订。条约中约定苏联将向中国提供长期经济援助。
如果能够按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可以预计,不出两三年,中国的经济就可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可是就是在这个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
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时,曾经被日本占领的朝鲜被苏联和美国一分为二,分别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北朝鲜和资本主义的南韩。苏联在短短四、五年之间,把朝鲜人民军武装成一个拥有10个师, 5个警备旅,一个装甲旅,600门火炮,180架飞机,总兵力约13.5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相比之下,南韩军队大约只有朝鲜人民军一半的武装。苏联和朝鲜的领导人看到这种有利的军事形势,以为可以武力统一朝鲜全国,于是在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人民军越过了三八线,长达三年的战争爆发了。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开始很顺利,可是当美国人采取了“抄后路”战略时,败退开始了。朝鲜人民军兵败如山倒,一路溃败;美国人则实现了“在鸭绿江洗刺刀”的计划。金日成向毛主席求救,斯大林促中共出兵……
毛主席陷入两难困境。
一方面,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急需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头号帝国主义的大军兵临城下,唇亡齿寒!不仅如此,就连中共党内高层的多数都对战胜美军没有信心。这也不难理解。美军是刚刚打赢了不可一世的德军和日军的胜利之师,他们不仅拥有海、空的绝对优势,不仅拥有数倍,乃至十倍于我们的陆军单位火力,他们还拥有绝对优势的后勤保障。
应当说,我们的最大弱点是后勤保障。一方面朝鲜的狭长地形使得美军比较容易截断我们的后勤供应线,另一方面我国薄弱的经济实在难以支撑对抗强大的美军所需的战争消耗。
打还是不打?如果放弃朝鲜,让美国人的“大炮”架设在鸭绿江边,那么中国的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就完全暴露在美帝的“炮口”之下;那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随时可能被美帝的炮火打断。作为一个一心要为中华民族找到一条复兴之路的毛主席绝对不能容忍这种局面的出现,于是他力排众议,任命彭大将军挂帅出征!
彭德怀与几十万人民子弟兵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很快美军被赶回了三八线。由于战线拉长,由于美军吸取了教训,由于我们的军力毕竟远不及美军,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相持不下的战争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那时政府财政支出的约一半用于维持朝鲜战争。如何尽可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了争取苏联的更多的经济援助以外,增产节约是唯一可行的手段。于是,一个由周恩来提出,毛主席支持的增产节约运动开始了。
要节约就要查漏洞、堵漏洞,这一查问题就出来了!全国各地纷纷发现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地方竟然已经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不仅是地方,就连军队与中央机关,一些贪污、浪费几十万、上百万(折合现在的人民币)的大案都不乏其人。必须把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开展起来,否则增产节约的计划只能化为泡影。
于是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毛主席向全党、全国发出命令,立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三反”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清查、处理党内各级干部中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分子,这被称为“打老虎”。天津地委两任书记刘青山和张子善成为“大老虎”的典型。
此二人都涉及上百万的贪污与挥霍,尽管二人都是革命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尽管他都是十分短缺的三十几岁的高级干部,可是为了制止党的官员的腐败,必须杀一警百!毛主席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就具体处理办法上,中央广泛征求了党内外的意见,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主张枪毙他们。一九五二年二月四日,枪决被执行。
这枪声震慑了刚刚走上“管理者”岗位的党员干部们,有效遏制了贪污、浪费之风。不过,“三反”运动对克服官僚主义的作用不大,特别是对党的高层干部似乎没有多少触动。
“三反”运动和枪毙刘、张是毛主席力保中国共产党不变色的考卷的第一页。
高饶事件
上面说“三反”运动对党内高层触动不大,是指53年至54年期间发生的“高饶反党事件”。这件事本身与毛主席的反修防变的大事关系不大,但是对党内政治斗争的走向却影响深远。故此需要做个简单叙述。
高饶事件的主角是高岗。这个人的情况大致如下:
高岗原是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的一个大队政委(大约相当于营教导员)。
高岗在与林彪配合搞东北解放区时开始崛起。林彪入关后,高岗成了东北三省的最高领导,有“东北王”之称。在而后的三年朝鲜战争期间,他领导的东北解放区对朝鲜战争的支持力度最大,连以待人严厉著称的彭德怀都表示赞许,当然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青睐。1949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高岗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以政治局委员加中央政府副主席的身份位列朱德、刘少奇之后。52年高岗奉调入京,组建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接管了周恩来领导的政务院的几乎一半部委,主管全国经济工作。陈云、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林彪、饶漱石、彭真、薄一波、邓子恢、李富春、习仲勋、李先念均成为其下属。
我猜,按照原先的打算,毛主席本打算用刘少奇和周恩来搭档来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经济。可是解放初期刘少奇表现出来的右倾思想(在后面将具体叙述)让毛主席开始对刘少奇不放心。而高岗在东北解放区恢复经济的工作做得相当出色,特别是高岗在东北解放区及时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深得毛主席嘉许。所以,毛主席调高岗入京抓经济工作,八成是为了抵消一下刘少奇的右倾影响。
可惜的是,高岗是个权力欲太过的人。几年之间的“飞黄腾达”使得他飘飘然,以为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指日可待!更何况就在这个时期,刘少奇的右倾思想一再受到毛主席的批评,周恩来也受到牵连,扳倒刘少奇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于是乎,高岗开始了倒刘少奇的“非组织活动”。
他先后拜访在军内有崇高威望的彭德怀、林彪,约谈了陈云、饶漱石、邓小平等人;暗示“一荣俱荣”。彭德怀暗示了对高岗的支持——彭德怀历来瞧不上刘少奇,林彪则只是“打哈哈”,不置可否。时任组织部长的饶漱石投靠了高岗,而邓小平向毛主席揭发了高岗的拉帮倒刘。从此,彭德怀在刘少奇眼中成为最危险的人物,而邓小平为刘少奇战胜高岗立下了头功,成为刘少奇的“铁哥们”。
尽管毛主席很欣赏高岗的经济工作能力,可是他对党内的拉帮结派行为深恶痛绝,处理起来绝不容情。于是高岗、饶漱石倒台了。不仅是倒台,而且是“反党”的罪名!
1955年3月31日,毛主席在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就“高饶反党联盟”定性讲话,除了“在党内玩弄阴谋,进行密谋活动,在同志背后进行挑拨离间”,以及“骄傲情绪”、“逞英雄”等等,居然完全看不清楚“高饶反党联盟”在政治上、在路线上、在大政方针上如何反党。
看来“在党内玩弄阴谋,进行密谋活动,在同志背后进行挑拨离间”,是高饶的“反党”内容,在政治路线上、在大政方针上他们并未反党。
1954年8月高岗自杀身亡,经济计划委员会随着高岗的自杀撤销。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经济计划委员会确实是为了让高岗接管国家经济管理大权而专门组建的。从此,政归刘、周、邓。
【下面摘录《高饶事件始末》中的一段文字:
彻夜工作的毛泽东刚刚准备休息,叶子龙风风火火地进来报告:“主席,高岗出事了,他自杀了!”
“哦?”毛泽东一怔。
“刚才总理来电话,说他和彭德怀先去看现场,详细情况等一会儿再报告。”
“人死了么?”毛泽东问。他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能像上一次,也是自杀未遂。
“死了。”
“怎么死的?”
“可能是服安眠药,正在检查。”
毛泽东不再提问,沉默良久,喃喃道:“遗憾,终于留不住他……他这个人,斗争性太强,性格过于刚烈。”
“高岗这不是自绝于党么?”叶子龙问。
“话是那样讲,但党内斗争死了人,总是不好。”毛泽东神情有些黯然,“高岗的死,我也有责任,就是时间延误了。对高岗不是彻底打倒,还要让他继续工作,让他当个省委副书记。我本来想同习仲勋谈,我与他约了。目的就是同习讲,高岗想去陕北,我们想保留他的党籍,还想保留他的中央委员,让他回延安去工作,他也愿意。可是迟了一步,我还没来得及讲……如此结局,我也觉得遗憾。这事怪我啊!” 】
“对高岗不是彻底打倒,还要让他继续工作,让他当个省委副书记。……我们想保留他的党籍,还想保留他的中央委员” !
邓小平“改革”之初,胡耀邦在邓的授意下为许多历史上犯了错误的人平了反,可是不包括高岗。可见刘、邓是绝对不能容忍高岗继续工作的!
高岗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刘少奇与邓小平在政治路线上的接盟。在高岗事件之前,刘、邓交往并不多,而且二人在党内不在一个层次上。正是高岗事件,使得刘少奇与邓小平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政治搭档,正是高岗事件打开了邓小平的快速上升的政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