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孩子们 Ming Cheng 封网回忆自己6,7岁就做家务煮粥, 让我想起了我们村里的孩子们。 我们村里的孩子们,这么小是不会让煮粥的。 因为我们那里用的是大锅煮粥。 一家人一天喝的粥全在这一锅了。 所以那锅非常的大。 是那种敞口的锅, 模样象平常炒菜的锅一样,只是特别大。锅口直径大的估计有一米。 所以6,7岁的孩子是矮小了一点。 搅拌什么的手都不够长。 我们那里是妇女天没有亮就起来煮粥做家务的,所以妇女比男人要辛苦的多。 村民们有时也喜欢说一些荤色的笑话。 比如,有人清晨听见某家的妇女说,"还做不做?不做就起身煮粥"。 就是我们村里流行的笑话。 这句话,在我们的方言里面是到是很押韵的。 那孩子们做什么事呢?印象最深的是大一点的孩子带小一点孩子。所谓大一点小一点都是相对而言。 常见到5,6岁的孩子背着2,3岁的孩子。 那是大人们下地之前用专门的背孩子的背带给背上去的。 5,6岁的孩子,在城里可能自己还要让父母背着抱着吧? 在村里就要自己背弟弟妹妹了。 看着他们摇摇晃晃的背着哄着更小的弟弟妹妹,很可爱懂事的样子。 但有时累了,背不动了, 或者是摔了,磕了, 大的小的两个一起大哭,让人看了很是一阵心酸。 孩子们大一点了,就要上学。 村里有两间土坯的教室,有窗口没有玻璃, 冬天那北风直往里灌。 但还是村民们不知忍痛卖了多少口大猪才修起来的。还要供老师。村民们不管怎么穷,咬牙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们认字。 这也算是中国的传统吧。 全体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6年级,全在一个班。 初中就要到大队去上了。 高中要到更远的镇上才有。 一般孩子就很少有这个机会了。 现在很多地方的孩子们,还是这样的混班。 现在有些钱了,主要是没有老师, 要回去教书的老海华们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呢? 农忙时期, 孩子们要到地里帮忙干活。 但是只计一半工分。 太小的干不动, 就跟在后面,拾遗落的稻穗或花生,红薯等等。 秋收的时候,地里后面跟着一群群的孩子。许多背上还背着更小的孩子。 那些拾遗,都归自己,拾到一个大点的红暑,孩子们都会欢天喜地, 秋收,那就是村里的节日。 平时也有一些孩子可以做的活,比如放牛是常见的孩子活,通常有一两个老农带着。 傍晚放牛回来,老农牵着牛,孩子们骑在牛背上,一起唱着山歌, 夕阳炊烟, 牧童老牛。 如果有文人雅士在一旁看见,,一定会摇头晃脑,哼出一首优美的田园诗词的。 到了16岁,孩子们多数就跟成人一样干活了。 这些小青年,跟我们年纪相仿,最喜欢跟知青们混在一起。 没事时候就混在我们知青屋里,跟我们一样,也向往着有回城或进城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