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羡慕,嫉妒,恨的出路在哪里? |
| 网友怡然在博克中转贴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写的题为“嫉妒,怨恨与愤恨”的文章。这篇文章对嫉妒愤恨的心理作了很好的分析。文章的末尾,作者认为羡慕嫉妒恨的出路在于社会正义。但我认为光有社会正义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这种心理疾病。在此写下我个人的一点补充想法,愿与其他思索人生的朋友探讨。 对这个转贴,我的理解是作者是拿自然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得出的结论也是很符合现实和人的自然心理的。作为自然人,他们的参考点是他人和社会,其价值观是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所以在发现和他人有落差时,心里就会失去平衡。当自身的能力和周围环境又使他们无法缩小这种落差时,就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心理。中国文化的内核就是自然人的文化。所以我觉得处在中国文化中的弱势群体,如果损害自己仍不能伤害到强势群体,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顺从和麻木不仁。但在基督教文化中,参考点是绝对正确的上帝,人的价值观和金钱,地位的相关性比较弱。不富的西方人不会认为挣钱少就价值低,也就不会老和别人比,每个人是和上帝比,而那个上帝没有金钱和地位,有的只有一颗对人类的爱心。所以很多西方人虽挣钱少,但帮助家人和其他人,从这些方面来体现他的价值,而且这是社会认可的价值。这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另外,基督徒认为在上帝眼里,自己是无价之宝。他人的评价跟至高无上的上帝比就不重要了。不是说西方没有极端的人。只是说大部分人不认为自己价值低,所以社会心理不会走到极端的地步。正因为大众心态比较健康,所以他们能够冷静地面对社会的不公,从而有智慧并积极地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再换个角度,因为基督教本身的价值观是上帝,富有的西方人也不认为金钱和地位能体现人生的主要价值。所以也就不会炫耀自己的富有和地位。也就不会在社会层面上让弱势群体感到在人格上被践踏和羞辱。也就不容易让弱势群体产生更消极更有破坏性的心理。所以我认为在西方文化中是有第二条路可走的。那就是跳出人的小圈子,向神看齐,改变价值观。这就是出路。无论个人的天赋如何,境遇如何,人人都能活出精彩。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