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中日釣魚島爭端和朝鮮核危機,讓我想起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中日戰爭 - 甲午戰爭。那場戰爭既有海戰,也有陸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割地賠款。至此,大清朝就沒有進入了倒數。 明年就是甲午戰爭發生一百二十年了,現在看來,那個時候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必然的,毫無懸念的。除了客觀原因,比如說那個時候有中法大戰,最主要的原因,我看是當時大清當局,包括李鴻章,翁同禾這些權臣的判斷失誤,主要是對日本的判斷失誤。 甲午戰爭就是因為朝鮮而起的,中日在朝鮮的利益衝突是導火索。但是當年大清當局對日本的戰略意圖估計不足,對朝鮮國內的政治力量對比也估計不足,同時對中日兩國的實力對比估計不足。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北洋水師了,過低的估計了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同時對大清朝自身的問題也是估計不足。說白了,那個時候的大清,雖然分主戰派主和派,但無論是李鴻章還是翁同禾等等,都不是戰略家,對當時的世界格局,對當時的日本,甚至對大清朝自身,都沒有什麼真正的認識。 甲午戰爭失敗之後,各種分析,事後諸葛亮都有,有的純粹在北洋水師的硬實力上做文章,也有的把李鴻章當成賣國賊,因為是他簽署了《馬關條約》,也有的把矛頭指向了慈禧太后,認為她把國庫里的前拿去修建頤和園了,等等在這些具體的事務上做文章。 呵呵,現在一百二十年過去了,朝鮮半島又是危機四起,中日之間又是戰雲密布。看現在的中國當局,同樣有主戰主和。在朝鮮問題上是一籌莫展,進退失據。在釣魚島問題上呢,則蠢蠢欲動,認為中國已經有航空母艦了,不得了了,再加上經濟勢力世界老二了,呵呵,拿下釣魚島已經不在話下了。 呵呵,其實甲午戰爭那會兒,大清的GDP也是世界頂尖的,絕對超過日本呢,北洋水師就艦隊數量,重炮大炮數量,艦艇排水量等等,也不輸於日本呢,可是那場戰爭,大清還是敗了,而且一敗塗地。 現在的中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居然還有的人是自己編造故事哄自己開心,說什麼“日本十分害怕中國構築反華陣線”了,等等,這就如同當年甲午戰爭前夕,在朝鮮對日本戰略意圖的輕視如出一轍。 呵呵,一百二十年過去了,如果再來一次中日戰爭,中國到底有多少勝算?明年又到了甲午年了。 這一百多年裡,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科技日新月異,除了海軍有了航空母艦了,還多了空軍,多了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殺傷性極強的武器。然而,我在進步,敵人也在進步;敵人在進步,而我卻在腐敗,現在中國的腐敗,與大清朝相比,可能是有過之而無不極。 不要小瞧腐敗,甲午戰爭的時候,我們的戰艦是非常厲害的,重炮大炮也不錯,都是買來的,質量很好,可是很多時候打出來的彈卻是啞彈,爆不開的,因為那是我們國家自己造的,裡面摻了泥沙。現在我們的飛機大炮航空母艦看起來也不錯,真正打起來,怎麼樣,國內流行造假,不知道軍工企業裡面的假到底怎麼樣。 另外,過去有英俄協調,今日有美國維持世界秩序,人家還是日本的盟國。再說,現在的中國,敵人到底是誰,還是日本嗎?還是美國?甚至是朝鮮?呵呵,那些喊打喊殺的國人們,也許並不那麼清楚呢。 呵呵,中國人又活了兩個甲子,又到了甲午之年,又不知道是戰是和,手足無措了。 呵呵,有的人對眼前危機視而不見,還死抱着意識形態思維看世界呢。 在我看來,現在的釣魚島危機應該和朝鮮半島的危機聯繫起來考慮。中國對這些危機的應對應該採取主動,而不是窮於應付,尤其是對朝鮮半島的危機,中國應該有戰略上的思考。 呵呵,對於當年那場甲午戰爭,歷史學家陳寅恪的祖父陳寶箴和父親陳三立的思考與眾不同。他們父子在馬關條約簽定後,曾經致電張之洞,呼籲聯合全國的督撫,請求將李鴻章斬首。但是他們所持的理由卻不是因為他代表清廷簽訂《馬關條約》,而是認為,李鴻章作為大清重臣,沒有盡到拼死力諫的責任。他們認為李鴻章應該以自己的生死去就,說服慈禧和光緒改變主意,阻止這場明知打不贏的戰爭。陳寶箴說 - 勛舊大臣如李公,首當其難,極知不堪戰,當投闋瀝血自陳,爭以死生去就,如是,十可七八回聖聽。今猥塞責,望謗議,舉中國之大,宗社之重,懸孤注,戲付一擲,大臣均休戚,所自處寧有是耶? 黃秋岳有一段評論:“蓋義寧父子,對合肥之責難,不在於不當和而和,而在於不當戰而戰。以合肥之地位,於國力軍力知之綦審,明燭其不堪一戰,而上迫於毒後仇外之淫威,下刦於書生貪功之高調,忍以國家為孤注,用塞群昏之口,不能以死生爭。義寧之責,雖今起合肥於九泉,亦無以自解也。” 呵呵,不是不當和而和,而是不當戰而戰。現在的釣魚之島與朝鮮半島,又到了不知道是當和還是當戰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