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赫鲁晓夫 读了比较政策的博客"关于莫洛托夫和苏联的兴亡"。忽然想起前苏联领导人,也是莫洛托夫政治生命的终结者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熟悉的人物,一个矮胖看上去活力十足的老人。曾经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站在一起接受中国人的欢呼。又从六十年代开始,他被定性为馬列主义叛徒的代表。在几乎所有中国的媒体上,在大至北京人大会堂的党政大会,小到我们这些大学生的政治学习小组会上,受到中国人的深恶痛绝连篇累牍的口株笔伐。 即使在一九六四年他被赶出苏联领导阶层,从那时起不再在苏联和世界政冶舞台起作用的时候,仍被中国三首名为"某公三哭"的词兴灾乐禍地讥讽一番(三哭指哭赫氏自己被赶下台,哭当时被暗杀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和病死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后二者被认为是赫鲁晓夫反华的盟友。)词的作者是赵朴初先生,一位受到毛泽东赏识的佛教居士。我至今还记得当时中国中央广播电台播送这三首词的缓慢高亢的语调,蔑视刻薄的语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厌恶最痛恨的人,不是他经常挂在口上的蒋介石,也不是美国的领导人,而是赫鲁晓夫。他运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力,从党内到党外,国内到国际,从理论到组织,无孔不入地批判和孤立赫鲁晓夫。他把当时所有能搜罗到的罪名,比如:"挂着馬列主招牌的修正主义者",“野心家”,“阴谋家”,“个人独裁”,“对同老搞突然袭击”,"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等等,都安到赫鲁晓夫身上,他把那时中共党内自己的敌人,从髙岗到彭德怀都和赫鲁晓夫连在一起,直到文化大革命中,他仍不忘在他要打倒的刘少奇身上,贴上"睡在我们身旁的赫鲁晓夫"的标簽。 赫鲁晓夫开罪于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首先源于一九五六年深夜在苏共二十大一次秘密会议上,时仼苏共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在会上做的一个令世界石破天惊的秘密报告。它第一次揭露了斯大林利用各种阴谋手段在苏联搞大淸洗残杀了几百万苏联干部和党员,制造大饥荒饿死上千万苏联人的事实。这个秘密报告如一颗炸弹在此前崇髙圣洁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外壳上炸开了一个缺口,暴露了它内部的罪恶和黑暗。 但这个狡猾勇敢的乌克兰人没有意识到,他对生前被奉为共产党的世界革命导师的斯大林的揭露,使世界上一些组织和一些人,其中就包括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陷入很尷尬甚至于有合法性和道德危机的境地,因为如果長期把一亇残杀生灵无数的暴君作为革命导师,很难证明自身的淸白和行動的正当。毛泽东就曾经抱怨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事前没有和他商量,对斯大林没有以肯定为主,埋怨他丢掉斯大林这把馬列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刀子。 然而赫鲁晓夫还进一步看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弊病,他开始在苏联政治和经济上进行改革,比如在农村中容许自留地和私人雇工等个休经济存在,在企业中发展多劳多得等资本主义的因素,从重奌发展重工业和軍事工业转变为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在国际上则不主張在西方社会实行暴力革命,主張和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让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都是和毛泽东的不断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全世界胜利的主張背道而馳的,自然受到毛的强烈反对和谴责。赫鲁晓夫则以减小对中国经济援助,撒走苏联专家回击,造成了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然而赫鲁晓夫最使毛泽东痛恨的是他作为当时中共的第一盟友,却不支持甚至公开批评毛泽东在中国主导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等创举,严重地刺痛了毛泽东的软肋。尤其当时在中共内部,己经出现批评毛的声音和违反毛的路线的行動,给毛很大的内外夾攻的压力。毛担忧身后会象斯大林一样受到否定和批判,他开始警惕中共出现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直至文化大革命打倒了被他称做中国赫鲁晓夫的刘少奇。 今天,社会主义理念己经发生很大变化,改革已经成为很多共产党人的共识,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赫鲁晓夫说成邓小平改革的先行者。但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很多措施,确实和当年赫鲁晓夫的做法相同。不同的仅是邓走得更远做的更彻底。有趣的是,六十年代领导写作批判赫鲁晓夫这些改革措施的(即"九评")正是当时中共总书记邓小平。 从改革的结果来说,邓小平是胜利者,赫鲁晓夫是失败者。原因除了赫氏缺乏邓的政治经验,政治智慧和政治韬略之外,也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客观政治环境不同有关。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发生在文革后中国政治和经济濒临破产的时代,当时不管在领导层或是民间,有着强烈的改革开放的共识,改革有深厚社会基础。而赫鲁晓夫推行改革的五,六十年代,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型态仍牢固地控制着大多数人的头脑,能看到這个体系的弊病,和他的改革意愿共识的人仅是凤毛麟角。他要时时受到来自如莫洛托夫之类守旧派的袭击甚至颠复性的打击,也要遭受他提拔和依赖的新型权贵官僚集团的反叛。而且他还受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和其它共产党人的反对和批判。作为当时和西方国家冷战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子,他也不可能象邓小平一样实行开放政策,韬光养晦,争取到一亇有利改革的国际环境。 所以尽管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一些成绩,给苏联人民帯来某些好处。但在内外强大压力的胁迫下,他的改革只能一瘸一拐前进。而且他的鲁莽冲動使他犯了很多错误(一九六二年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一亇例子)给他的对手很多攻击他的政策的机会。终于一九六四年,他在内外夾攻,众叛亲离下,被迫离开前苏联的政治舞台,他倡导和主持的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也夭折了。苏联从此经历了将近三十年停滯,最后在九二年解体。赫氏本人,则在屈辱和失落中默默走完自己的晚年,在一九七二年去世。 据说他的儿子和曾孙女现在都定居美国。人们还记着,在一九五九年他和当时的美国付总统尼克松那场著名的㕑房辯论中,他曾断定不管是他的后代,还是尼克松的后代,一定会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不会生话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今天若是他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这就是赫鲁晓夫,出生在乌克兰一个矿工家庭,当过矿工,后来投身上世纪初俄国的那场社会主义革命。凭着他对共产党的忠诚,狡猾和善变,逐步挤身于苏联最髙领导层。斯大林死后,他先后勇敢机智地击败了贝利亚,莫洛托夫,馬林科夫等对手,从一九五三年开始,将近十年期间掌握着苏联的最髙领导权。由于他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型态外,还保持部份人类的良知和共同的价值观,所以他不象莫洛托夫等顽固的保守派,认为为了自己的意识型态和政权的生存,可以不择手段,残害人类。他第一个揭露了斯大林为首的前苏共领导灭绝人类的罪恶,同时他也看到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的弊病,推動旨在增加社会主义活力和人民福利的改革。 然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善和改进他青年时期献身的意识型态和制度,他始终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所以在改革中他仍然沿袭旧制度,这不可避免地使他常常自相矛盾,言行不一。他反对个人崇拜,但允许对自已的个人崇拜;他揭露斯大林破坏民主法制的罪行,又多次利用阴谋手段对付自己党内的对手;他要实行和西方的和平共处,却偷偷把有核弹头的导弹运进古巴威胁美国 。他在政治舞台上始终是一亇处境尴尬的两面政冶家。 但他不会是历史上匆匆而去的过客,当人们回顾近百年来人类发展史上的曲折和迷茫,谎言和骗局,光荣和罪恶时,就会记起他揭露的历史眞实,他对未来的警戒以及他勇敢的历史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