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论词:杜甫《秋兴》八首其八赏析
【七律】《秋兴》八首其八(唐.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现代学人评论名人诗,多连篇累牍,把一首七律五十六字翻来覆去,写成长篇,以为非此则不足显己之知诗也。而古人评诗词,注释评笺而已。俺今番也学一下古人,来个快餐式的评诗,省得读者为欣赏一首诗词而看得头晕眼花。
读一首七律,先体味一下它的格律最为重要,因为格律声韵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渲染诗意,杜老此诗格律如下: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用上平四支韵,全篇合律。
(俺因习惯“迤”古韵读仄声,以为此诗首句当读:
昆吾御宿(自)逶迤
中平中仄(仄)平仄
则“自”字拗。诗友叶兄提醒曰:“迤”可两读,在“逶迤”中当读平声。余不由太息:何俺古韵功力尚不及老毛耶?老毛尚有句云:五岭逶迤腾细浪,“迤”恰读平声。)
古诗所涉及的背景往往与现今大不相同,所以熟悉背景对理解一首古诗而言,实为必要。杜老写《秋兴》之时正漂泊流离,先投靠在成都做官的朋友苏武照应,过了两年安定的日子,后来苏武死了,又漂泊到夔州,大约在重庆附近的江边上。时年55岁,而他到59岁就去世了。这首诗是《秋兴》八首的最后一首,是杜甫在困苦的现状中回忆当年在长安时的安逸岁月。
首联的“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中的“昆吾、御宿、紫阁峰、美陂”均为长安附近的地名:昆吾和御宿曾为汉武帝的御苑,到唐代成了旅游胜地,美陂则是一片湖,而紫阁峰是终南山脉中的一峰,正好映照到湖里,景色非常地美。杜甫到美陂游玩大约40岁,因进《三大礼赋》被唐玄宗赏识,命他待制集贤院。
颔联“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称赞当地物产之美,连香稻都是鹦鹉啄剩下的粒,而碧梧的枝子也曾栖息过凤凰,词句很美,可见杜老无论自己处在何等的漂泊清寒的心境中都不能影响他用笔端雅。这一联的倒装句法很有趣:
原句: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倒装: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格律: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可以看到,无论原句和倒装都符合格律,但倒装之后句子由险出奇,因奇生彩。二者对比,原句色彩就很黯淡了。大家用笔,竟神妙若此!
颈联“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则进一步描绘了当时游人往来的情景。佳人们拾取美丽的鸟羽,相遇在大好春光之中;情侣们不顾天晚,还在移舟追寻美景。“佳人、仙侣”都给画面涂满了富丽典雅的色彩。
直到写尾联时,杜老才想到了现在的自己: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出句应该回忆他的进《三大礼赋》引起朝廷赏识的情景,而对句则是:“白头、吟、望、苦”,最后无奈地“低垂”。最后这句“白头吟望苦低垂”其实是用一句悲凉的凄凉现状来对照前面七句的幸福过去,形成极大的落差来感染读者。
纵观全篇文字,伤感而不失庄重,富丽而不近奢靡。写景由远入近,笔墨细致。构思用七句对一句,让幸运和凄凉形成巨大落差,震撼读者的情感。这一首又是秋兴八首的最后一篇,是这一组诗的结论,从而借前面七首的反复感怀咏叹,更加深了总体的感染力。
伴随着风月兄[解语花]步伐,俺前两天就手跟着杜老这秋兴第八首骑了一次驴。之后,竟然被无情地遗忘在角落里了。俺介个伤心哪,肿么木一个人看涅?从而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笔力是多么地拙弱,于是仰望天空,由衷地崇拜诗圣的伟大。借这篇小文,俺又做了些许修改,并在此自我检讨一下这首拙作,供诸位诗友练习飞砖之用:
【七律】咏水仙花(步杜甫秋兴韵之八)
(曹雪葵 2013.04.15)
一瓢弱水自逶迤,玉步无尘立滟陂。
孔雀描成龙女色,剑兰插罢虎仙枝
绿看霜竹临弦静,红听腊梅吟月移。
舞罢新裙腻云亸,初联锦字黛羞垂。
盆栽水仙花是雅俗共赏的花卉,所以俺也遥望杜老的后尘,尽量多用几笔富丽的笔墨。首联之
一瓢弱水自逶迤,玉步无尘立滟陂。
强调了水仙花对爱的忠贞,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水仙花之所以为水仙,因它有水即能养植,不需土壤,这就是对句“玉步无尘立滟陂”的来历。
颔联“孔雀描成龙女色,剑兰插罢虎仙枝”既形容它的美,也夸张了一下它美的出处,这一联俺模仿了杜老的倒装句:
原句:龙女描成孔雀色,虎仙插罢剑兰枝
倒装:孔雀描成龙女色,剑兰插罢虎仙枝
颈联“绿看霜竹临弦静,红听腊梅吟月移”意在描绘水仙内心的娴雅。竹绿梅红也可映衬水仙的绿叶和红花。
尾联“舞罢新裙腻云亸,初联锦字黛羞垂”则采用拟人手法,把水仙比作少女,以形容它的清新动人。“腻云亸”是俺从柳永的词里“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