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西葫芦
俺在后院里开出二三十平方米大小的菜地。俺首先种下几垄的韭菜。
一是韭菜很难存放太长的时间,故当你想购买时,经常遇到的是缺货。而自己种,就减少了对商店的依赖。
在早春里,鲜绿的韭菜,味道鲜美。它又是难得的调味菜。韭菜的味道是和春天的气息连在一起的。有了韭菜,春天是闻到的,不是看到的。另一个因素是:韭菜在早春里就萌芽而出。在荒凉枯草的映衬下,它那略带淡红色的叶子给人以春天正在来临的气息。
在某种意义上讲,韭菜是春天的象征!
剩下的地方,领导要种别的蔬菜。领导心血来潮地要种西葫芦。西葫芦,俺只吃过,植物长的什么样,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领导要种,就随便了。
按照俺的猜测,像西葫芦一类的植物,应当是在盆中先种,待小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移栽到院中。那是很麻烦的事,领导就决定直接种到地里。
领导要在每株的地方,仅种一个籽。俺说,那是绝对不行的。必须种几粒种子才行。领导就决定每株的地方种三到四粒种子。
待种子种到地里后,俺根本不关心它能否出土的:爱活不活的,谁稀罕!
那知一段时间后,种子从地里顽强地窜了出来。首先是两个瓣谦虚地低着头,从地下拱了出来。最先出来的是弯成弓背形的部分,而两个叶瓣跟着后面溜了出来。其实这是精心设计的结果。茎部弯成弓背状,在土中受到的阻力最小。而它的最重要的器官——两个叶瓣受到了精心的保护。那是它出土后,是存储营养材料的库房,同时是要进行最初的光合作用的器官。一旦受损,整个植物几乎必定死亡。
小苗出土后,长到一定的高度时,俺告诉领导:应当间苗了。领导似乎不想间苗,都留着。俺告诉领导:对小苗的吝惜,就是对后来植株的残酷。它们谁也长不好,并且是什么也结不出来的。间苗的方法就是选择强壮的留下,其余的一律拔掉。领导问:两颗一样的强壮的,怎么办?俺答到:随机地拔掉一颗。谁能活下来,看它们自己的运气了。人不能像在两堆同样的草垛间,无法做出决定而饿死的那头驴子!这个球星上生命的法则就是:大量的浪费,只有很小部分是幸运的。
西葫芦是北美南部的产品,大概就是热带的植物。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方的葫芦。它实际上属于葫芦科南瓜属。中国人又觉得它好像不是葫芦,故有的地方把西葫芦最后的那个“芦”变声调,以示它不是真正的葫芦的。这大概是非拼音文字试图利用“变格”,把同样的字来表达不同的含义的一种尝试。
小苗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很弱小的。俺根本不关心它的命运。俺只是偶然的机会里,给它施了些氮肥。看它的那个样子,估计它也不会自己制造氮肥的。至于其他的磷和钾肥,你愿够不够的,俺不感兴趣的。
在俺根本不注意的时候,西葫芦悄然长得开花了。俺仔细一观察一下。这几株西葫芦是矮生,只有一个主蔓。单叶,互生。雌雄同株。每个叶腋生出一朵雌花。看来,它要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见缝插雌花。雌花的出现顺序是从根部的叶腋开始,逐步往前推进。它的叶子有数,必须利用好每个也腋。而雄花则可以利用靠近根部的老叶腋,随时冒出来的。决定它能够留下种子的是雌花的数量,而不是雄花的数量,看来它心里明白。在计算人类某个种群的数量变动时,仅考虑女人的参数,对于男人的参数,根本忽略不计。这种方法,西葫芦似乎也会。
植物雌雄同株,每次雌花和雄花各随机地取一半基因,然后再互相组合,试图最大可能地利用变异,占据有利地位。并且,自己携带了雌雄两种花,无需依赖周围其它植株的存在。
有的雌花凋谢了后不久,小瓜就发黄,然后就脱落了。这是否是未经授粉而导致的结果呢?我不知道。植物书上说,西葫芦的单子结实率低。
这种西葫芦植株上有几个小瓜。但它好像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把养分专门供应最靠近根部的那个瓜,其它的瓜先处于休眠状态。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瓜的生长简直有点发疯的味道。早上,瓜还不大;晚上回来后检查,发现瓜已明显地增大了。有的瓜在晚上时,尺寸还小,早上再检查,瓜突增了许多。看来,晚上,叶子中存储的能量拼命地供给瓜,以试图让它赶快长大,结实。
这种西葫芦可长到二三十厘米长,仍然很嫩,不是那种瓜很小就老了的品种。当我把适当大的瓜摘下后,植株就立即把能量供给邻近的下一个瓜。
随着瓜蔓的生长,一株植物竟然盖住了大约两三个平方米大小的地方!这有点吓人。它那庞大而密集的叶子把它的领地盖得严严实实,底下任何植物休想生长。
几株植物,结出的西葫芦,连绵不断。无奈,只好摘下后,把它们送给邻居。
西葫芦,发了疯式地想结实长大,好成熟种子。俺当机立断,及时摘下瓜,想成熟种子,没门!俺供应你肥料和水分,你就得付出代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