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范例哲学双重发展观:物质与思维 |
| 范例哲学双重发展观:物质与思维
物质是在发展变化的,人类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如太阳每天东起西落,种子长成大树,人类有生老病死,等。这些变化,从范例哲学的观点看,叫作一个范例(Instance),“物质完成自身的功能”。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人的思维也是这样的一个运动过程。
最早提出“思维运动”的思想的哲学家叫“巴门尼德”,那是在大约两千五百年的古希腊,他用自己的诗歌(论自然)表达了这一想法。严格地说,巴氏只是指出了“思维与世界的一致性”的观点。因为物质世界是运动的,所以他的思想蕴含了思维的世界也是运动的想法,所以我将“第一提出思维运动的人”的桂冠,赠给古希腊这位哲学家。
对思维的运动本质开始研究的第一位哲学家,是法国的笛卡尔。因为他明确地提出思维作为一种“物质”,他称为“心灵物质”,来与其他的物质对立。而且,笛氏特别指出了,心灵物质没有其他物质的“广延性”,意思是其他物质必须最少具有“空间性”,而对思维来说,他感觉不到他的心灵是具有,间断性或广延,性质的。由此,笛氏完成了研究思维运动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对思维的运动性质进行刻画的下一个主要哲学家,是德国的康德。康德提出了“心灵的十二个先天范畴”,如质,量,关系,范式,及其附属范畴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康德的这些思想看为,“思维运动的成果”。当然康德本人并没有提出思维/心灵运动的概念。但事实上,康德明确了哲学范畴的来源,出自心灵。所以康德的范畴观,比起亚里士德等前辈哲学家的哲学范畴思想,还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真正探讨思维的这种运动的本质,就不得不涉及人的心灵的其他方面,这另外二个方面,范例哲学称为,是“意识和心理”。所以,范例哲学认为笛氏发现的“心灵物质”,可以分为“意识,心理和思维”三个方面。在前两方面,研究者有德国的三个哲学家,克尔郭凯尔,叔本华,尼采,等为代表;在后一方面,以黑格尔为代表。我这里只注重谈黑氏的“思维运动学”。
黑格尔的基本思想,是将思维看成一个“绝对精神”。这个绝对精神,黑氏告诉世人,是运动的。唯有精神的这个运动过程的完成,世界的真理才能被人类认识到。这些思想体现在他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百科全书”,中。这个过程的完成,黑氏认为,要经过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意识的阶段。他认为,真理的自我揭示的过程,就是精神的这个“自然运动的过程”。唯有完成了这一过程,真理的真正面目才展现于世人。黑格尔辨证逻辑运动三阶段的思想核心,肯定-否定-再否定,就是这个运动规律的集中体现。
后人不难看出,对黑格尔的辨证体系的评价,是“好坏参半”。好的是,他天才地看到了“思维成果的本质”,是运动的结果;坏的地方在于,他不但夸大了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辨证运用范围,而且杜撰了“运动发展三阶段”的思想(不是运动本身)。范例哲学,对黑氏的“精神(思维)运动”的思想,作了大幅度的修正。当然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其对错 - 如果范例哲学是真理的话。
有了上述背景,我就可以从范例哲学的角度,谈谈“思维运动”是怎么一回事,它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它们是:
1感觉 - 人/动物
2思想 - 仪式/传说
3体系 - 宗教/文学
4结晶 - 哲学/多样化
(待续)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