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568,50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京都,京都!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京都,京都!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中国历史】
· 京都,京都!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读书】
· 京都,京都!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北美社会】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诗】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中国社会】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存档目录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艾未来:反抗的艺术与艺术的反抗
   

8月17日,星期六。早早起来,直奔安省美术馆。中国一人、世界罕有的艺术家艾未来(英文:Ai Weiwei)的艺术展《凭什么》在多伦多今日开展。


从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地铁站出来,沿着登打士西街(Dundas Street West)往西走数百米,就看到挂在一根柱子上的艾未来照片和他的名言“Everything is art. Everything is politics. (艺术随处可见。政治无处不在。)” 这句话让人想起女权主义名言“凡是个人的,都是政治的(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艾未来艺术展的展厅在美术馆的二楼。刚上到二楼,只见一条绿色的蟒蛇盘踞于白色屋顶上方。这条大蟒蛇,居高临下、无声无息、在沉默中充满威慑。仔细一看,这条蟒蛇是背包组成,据说艾未来在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捡到小学生的书包,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艺术品的构想。立身馆中,仰视头顶扭曲的巨蟒,感受无声的威压和凝重,那气氛一下子把我带回多灾多难的故国。


检票进入展厅,首先见到的是一条走廊。走廊两边墙上是汶川地震的一系列大幅照片,在观众的视线高度上,左右两边一字儿排开的是两排电子显示屏,在滚动播放着录像。比视野还开阔的大照片和不停滚动着的电子屏幕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


在走廊的尽头,左手边是又一幅大照片,画面上(被拳打脚踢之后的)艾未来在用手机给自己拍照,他的身边紧挨着几个穿制服的人(公安?)。右手边,是白色的监视录像设施雕塑。当国家机器动用监视录像监视、用武力对付艾未来之际;艾未来以一己之力,用手机和艺术见证国家机器的暴行。这一比照看似平淡,却内蕴深意,我不由自主停下来,在左与右之间徘徊。一边是机器的雕塑,死气沉沉、无声无息;一边是一个鲜活的艺术家举起手机摁亮闪光灯的瞬间;在那一瞬间,艺术家和个体公民艾未来的活力与力量毕露无遗。面对暴行,艾未来选择了艺术的反抗。


在走廊的尽头是一个大放映厅,占据了一整面墙的大屏幕上放着关于艾未来和汶川地震的录像;录像里充满了艾未来与中共当局斗智斗勇的各种细节;有些对话让人忍俊不禁,有些场景让人唏嘘不已。荒诞的中国政治现实与悲惨的大地震之间似乎也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张力。


和大屏幕形成对照的是放映厅右手边一个不大的玻璃柜;柜内有一双精致的木制手铐。我在手铐前驻足良久。曾有人说,艺术是戴着镣铐在跳舞。艾未来的艺术一直就是如此,在充满了政治压迫、艺术审查的中国,在万马齐喑的中国艺术界,艾未来个人的不妥协、不合作以及大胆表达与创作,让人警醒和震撼。


展出中著名的“竖中指”和“砸掉汉代文物”的系列照片,都表明了艾未来的政治态度和艺术态度。破旧立新、藐视权威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在艺术范畴都是极为重要的。艺术家要追求艺术之独立,创作之自由,必须要破旧立新,必须要藐视权威。艾未来以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态度,恰恰说明了中国社会在艺术领域和政治层面上的压迫之深之重。


整个展出最让我震撼的,却是一面大墙。一面整齐、干净、素白的墙;上面整整齐齐用黑色汉字书写着数千个汶川地震死难者的名字。这份名单,是在中共当局把地震伤亡人数当作国家机密三箴其口之际,艾未来发起的公民调查收集到的。


这是一面让人无法忽视、不得不仰视的墙!在纯净的白色与肃穆的黑色之间,浮现出的是一个中国式悲剧,凸显的是一个艺术家倔强的灵魂。黑与白的张力、艺术与政治的对决、中国公民与中共当局的斗争在这一简单、干净的形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艾未来说的好,“we have to say something, or we are part of it (我们必须说点什么,否则我们就是它(现存秩序)的一部分。” 艾未来用艺术来表达、来表现、来演说、来战斗。把艺术与政治合为一体,彻底击溃了中共几十年来宣传的所谓“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陈词滥调。在艾未来这里,艺术就是政治,政治就是艺术。他个人的艺术就是中国的政治,而中国的政治就是他个人艺术的主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艾未来也许真的是中共当局名单上“最危险的人物”。


艾未来艺术展,正如其反问句式的标题一样,凸显的是艺术家个体的政治和艺术姿态:决不妥协。张力贯穿《凭什么》多伦多艺术展的始终,其中个人反抗(不义的)国家、艺术反抗政治带来的矛盾一直是该展览的主线。观看展览的过程中,我的身体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各种艺术元素的内在张力对抗着、相互排斥、相互吸引,艾未来个人的遭遇和体验与中国的政治状况和压迫现实,以及四川的灾难性地震交相缠绕、难分难解。


艾未来以他独特的、反抗的艺术实践着对中共当局艺术的反抗。中国和世界都需要更多的艾未来。


{本文首发:独立新闻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