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的特性(1)
美国的葛雷克·派克是研究狮子的权威。他著有一部通俗的书《走进非洲》。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避免枯燥,他把关于狮子的理论部分,都分散在书中的各个章节中。为了能抓住关于狮子的主要特性,我必须作和他写书时相反的工作:把关于狮子的理论部分抽出来,归纳到一起。我尽量采用他的原文,但有时为了叙述的方便,或上下文的衔接,我把句子作了适当的调整。
首先,狮子是有严格领地概念的。狮子是群居的动物。一个狮子群控制一块领地。领地的大小和狮子群的控制能力密切相关。能力大,领地要大;反之,领地要小。
一个好的领地,应当有下列资源:固定的食物来源、水源、池畔丘岩、最好有几棵树木,那里能为狮子提供阴凉的的地方,以及能为小狮子提供隐蔽的场所。
狮群的组成包括母狮、未成年的幼狮及一组外来的公狮。它们的领地隶属母狮,在母女之间代代相传。公狮山以团体的方式加入这个群体。不仅替母狮带来下一代,也保护它们免遭流窜的公狮群的骚扰。每隔数年,狮群中的公狮就会来次大换血,改用另一群公狮群替代。尽管交配的对象一改再改,母系间的传承却始终不变。
雄狮的个体比雌狮要大。雌狮的寿命比雄狮长。雄狮能获到十二岁就算幸运的。雌狮最长能活18岁。15岁之前仍有生育能力。雄狮在10岁左右,是生育的巅峰期。
每只母狮一次可生二至四只,每个狮群一年可生产数十只小狮。
公狮通常在二到四岁间离开出生的狮群,有些公狮自此展开多年的流浪生活。
出生在同一狮群的公狮,自幼便结成一党,终生不分离。它们会协力打入新的狮群,并击退其他的公狮团体,以捍卫既得的江山。公狮群愈大,愈容易击败其他小团体,繁衍下一代的机率也大为提高。六、七头公狮便可繁衍出四十只以上的幼狮。
然而,在公狮群中,每一头都是自私自利的,它们会独自霸占一头母狮,直到它丧失了生育能力为止。求偶的公狮会一连四、五天待在母狮咫尺范围内,每小时它交配数次。公狮会变得极富攻击性,不断警告它的同伴别太靠近它的伴侣。而它的同伴畏惧于其强而有力的牙和爪,都不敢轻举妄动。正因为这个缘故,一般极少见到公狮群内激烈的打斗。
但交配的优先权是建立在“先到先得”的原则上。
占有母狮的公狮群绝对不容许外来者闯入。
单个的公狮绝对没有机会入主母狮群的。虽然狮子不怕其他动物的侵袭,但它会痛苦地拖过几个月,然后慢慢地饿死。对于大多数狮子而言,死亡都是缓慢而悲惨的,其中以形单影只者最先丧命。
不论公狮还是母狮,都具有极强的领地观念。公狮不断地巡逻,防止其他公狮入侵他的狮群。母狮也是完全不允许外来的母狮闯入自己的领地。如果大狮群遇到小狮群,数目多的一方会将对方逐出,并咬死任何一只到手的狮子。
狮群就像个大家庭,母狮之间不是母女、堂表姐妹,就是姨婶甥,外婆外孙女。这些母狮生的公狮一起长大,结为一伙。这类公狮群,最多可达九只之多。
并非所有的公狮都有近亲关系。如果一个狮群生的公狮很少,等它被迫离开出生的狮群时,这只公狮是无力打入另一狮群的,而注定要过几年流浪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落单的公狮便会伙同其它无亲无故的二、三头公狮,共同攻占母狮群。这类组合极其普遍,大约三分之二的狮组合,或半数的三狮组合,皆是无血缘关系的组合。
落单的狮子往往只结成二狮组,或顶多是三狮组,绝少见四狮结伴而行的情形。为什么没有七十五只公狮联合起来,把大面积的母狮尽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呢?
科学家检查狮子的DNA发现,狮子成对结伙可以各得到一半的交配机率。如果公狮群太大,只有少数公狮能获得交配权。所以,非血缘关系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各方面皆有平等机会传宗接代的机会上的。
雄狮子之间的合作,看不出血缘关系的影响。落单的雄狮,过着孤独又担惊受怕的生活,在多年挣扎求生的困境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一旦与某只雄狮结为伙伴,彼此便产生出亲密的情感。我们绝对无法由外在的行为判断它们的血缘关系到底有多远。
雄狮的日常行为是长期互赖关系的一部分。保住友伴随如此的重要,以致于雄狮会用尽各种方法来挽留对方,找机会与对方合作,并加以保护。由于驱逐敌对共狮群是它们共同的目的,今天若有一方不愿协助友伴,致使友伴陷入敌方掌中,那么明天便轮到自己独自面对敌人。就算它在下一回合侥幸捡回一命,也会受到驱逐,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母狮群。伙伴是生存关键。眼前做出不利他人的事情,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深山兰注:狮群的这样道德,在海外的某些华人中间,有时都很少具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