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習總邀請,安倍將於明年2月訪問中國
習總日記(2013,12,28)
2013年12月26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此舉極大地傷害了中國韓國朝鮮人民的民族感情,除了美國假惺惺地表示失望,韓國稍微指責外,唯我中
國動靜大了點。中國的大動靜有: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兩次譴責,國防部發言人耿彥生強硬威脅,王毅外長召見日本駐華大使表示憤慨,駐日大使程永華前去日本外務
省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26日在日本環境省召開的改善中國大氣污染問題相關會議,原定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的2名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館員突然缺席,以示不滿。
甚至有人擔心周日會不會發生大陸民眾發生反日遊行示威抗議。不會的。我習總近平不同意誰敢?
不但不同意,我還會擇日向安倍晉三首相發出邀請,邀請他訪問中國。
可能有人覺得匪
夷所思,接受不了。讓我來告訴你們,改善中日關係最有效的方式不是來硬的,而是來軟的。中國老祖宗有句話叫做“水滴石穿”。能明白這四個字的人,才是真正
得到中華文化精髓的,水多麼柔軟柔弱啊,可是水能把石頭“滴”穿。憑什麼水能把石頭滴穿?憑持之以恆的微小力量。
抗日,來硬的不行,因為中國弱,60多年前是那樣,今天也是這樣。60多年前是因為武力弱,打不過日本人,今天則不是因為武力弱,是因為人家只是參拜一個神社,你怎麼可以動手打人?
所以,只有用感動,用以德報怨來感動對方,使對方“知恥而退”。所以我決定邀請安倍晉三來中國訪問,化吵架為親善。這話很刺耳啊,中日親善。
這種做法不是我想出來的,前任江澤民胡錦濤總書記都是那麼做的。
這也是我常嘮叨要讀歷史,讀中國歷史黨的歷史的原因。
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後,於2001年8月13日參拜了靖國神社。時隔兩個月,2001年10月8日,應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的邀請,小泉純一郎小泉訪問中國,前往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同中國領導人江澤民朱F基就歷史問題等當前中日關係交換意見。
當
時報道稱小泉一行上午一下飛機,即前往當年打響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第一槍的地方盧溝橋參觀。隨後,他又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有抗日軍民持槍肅立的
“血肉長城”巨幅雕塑前鞠躬、獻花圈,並默哀。這是日本政府首腦第一次在這裡獻花圈,也是第一位在任的自民黨首相前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
小泉在紀念館館長的陪同下,逐一參觀了“九·一八事變”、“七·七”
事變、全民抗戰以及日軍暴行等展館,並認真聽取了紀念館館長的介紹。參觀完紀念館後,小泉在現場發表談話說:“我對因那場侵略戰爭而犧牲的中國人民表示衷
心的道歉和哀悼。”他說,日本將正視和反省過去的歷史,再不發動戰爭,並基於歷史教訓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與國際社會的協調與合作。他還強調,作為日本首
相,今後將全力以赴發展日中友好關係。日中關係不僅對日中兩國,而且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
平都十分重要。
然而小泉回去以後又怎麼樣了呢?小泉分別與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和2004年1月1日,分別參拜了靖國神社。
中國的態度又是如何的?2005年4月23日,參加亞非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印尼雅加達會見了小泉首相。然後小泉再於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兩次參拜靖國神社。
小泉擔任首相期間,從第一次參拜到最後一次參拜,中國韓國一如既往“強烈不滿”,一些國家不痛不癢“遺憾”,美國時而“屬內部事務”,時而“失望”。
此處安倍首相第一次參拜靖國神社,我習總近平認為,江澤民胡錦濤前輩可以如此這般對待一位每年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我當然理應踏着革命前輩留下的腳印,亦步亦趨向前。
因此我決定,仿照小泉先參拜後訪問的先例,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他參拜靖國神社2個月後,訪問中國。
小
泉純一郎為日本二十年來一系列短命首相中唯一一位連任三次的首相。在選民政治體制國家中,民意很多程度決定了一位政治家的命運,參拜靖國神社符合日本人民
的意願。否則無法解釋小泉為何每年參拜。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作為小泉擔任首相時期的執政黨幹事長,小泉指定參拜事業接班人,難免不會“學習小泉好榜樣”,每
年參拜靖國神社。
因此,我習總近平勸告大家,把眼光放長遠,要習慣參拜一事。這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的事情發生,習慣就好。比如對於我黨統治中國,對於我擔任黨的總書記,也有很多人不滿意。我藉此機會建議:習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