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何看待早慧儿童?
中国人把历史、小说和民间传闻混合一起,想象出一个诸葛亮,把他说成是智慧的化身,聪明人的代名词。把诸葛亮塑造成这样的一个形象,并且不容许任何对此质疑。这是中国自古就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见证。
我个人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权臣,只是会耍小聪明。大智慧没有。只会用拍马之人,唯唯诺诺之辈。刻薄对待别人,又很会装作是好人。诸葛亮是小事清楚,大事不明白。善于耍阴谋,根本不会识人。识人,这本是一个政治家的基本素养。连易中天先生都对诸葛亮赞扬有加,但对于诸葛亮为什么在蜀地没有发掘出一个像样的人才,他则保持沉默,也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解释。易先生说诸葛亮北伐是不得不为之,为了镇压益州集团势力。他又说诸葛亮把李严和廖立等四川本土势力完全清清除出去是法制;又说四川哪里有人才!把骄横的刘备打得一败涂地的陆逊,就是江东的士族中一位书生。易中天先生最后老实承认:蜀汉政权一直没有得到益州士族的支持。一个无法得到当地地头蛇支持的政治家,只能是土匪头子水平而已。一个国家必须穷兵黩武,别无选择,直到灭亡。这种论调真是闻所未闻,千古奇谈。这样的人能叫做杰出的政治家!这样的逻辑,我真是搞不懂的。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会出现的结论。
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经常通信的。刘备是否时刻防备着他为东吴作间谍活动,不得而知的。他一次在信中对诸葛瑾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他说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八岁时就显示早慧,他担心将来成不了大器。
后来的历史是怎样的呢?诸葛瞻尚公主,是刘禅的女婿。诸葛瞻和儿子守绵竹。这里是成都的北大门。邓艾轻装的军队以到,根本没有给养的。这样冒险挺进的军队,诸葛瞻父子都无法抵挡,根本没有守住关口。诸葛瞻父子均战死。他那些四川兵根本不想死战,那是很明显的。诸葛瞻的无能是显然的。诸葛亮把益州本土势力都打压下去,报应在他自己的儿孙身上体现出来。当然,诸葛瞻父子自己可以设法改变此点的,但他们没有办到。诸葛亮当年预言他成不了大器,好像说对了。
当然,诸葛亮说这话的意思,仅特指自己的儿子,并没有指“凡早慧的儿童,长大后都无法成为大人物”这样的全称判断。中国文言文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描述句子曾存在过。那样的话,属于歪曲人家的意思。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也是早慧。“恪少有才名,发澡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诸葛瑾的脸很长,一日孙权大会群臣时,让人牵一头驴来,上面挂一个牌子,写着:“诸葛瑾”。诸葛恪在场,请求孙权让他加二个字。得到允许后,他持笔在牌子上加上“之驴”。孙权大笑。诸葛瑾以小孩子的身份,巧妙为其父解了围。孙权遂把那头驴赐给了诸葛瑾。
“瑾子恪,名盛当世,权器异之;然瑾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显然,诸葛瑾没有采取诸葛亮的观点。他没有判断这个儿子将来是否能成大器,但认为他将来无足够的智慧,无法保家。这好像也让诸葛瑾说中了。孙权在临死前,诸葛瑾是托孤之臣。他后来成为了太傅,封侯。督东吴的整个军事。他成为东吴显赫一时的人物,这似乎不符合诸葛亮观点的外推。他对外发动战争,苛刻对待部下,到处树敌。最后被军事政变推翻,他被灭三族。诸葛瑾家族在江南被杀绝了。
诸葛亮的观点,我把它改成为:有的早慧的人,长大后,不成器;而有的可能成为一个人物。从逻辑上讲,这样的判断,又似乎是废话,没有任何意义的。置信度为1的判断,本质上讲是一句废话的,一个空集。
和这有点相关的事情是;在奥林匹克数学大赛中拿大奖的人,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人,好像非常少。他们中,甚至从事和数学研究相关的人,都不是太多。这如何解,我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