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 徐才厚怪罪世界杯
-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老几 2014.7.5
先说个笑话供周末一乐。
徐才厚被抓,住高干监。无事,独自看世界杯。有狱卒路过,赶紧叫过来看。
卒问:“我还有几个同事,能不能过来一起看?”
徐连忙说:“赶紧叫来吧。”
卒问说:“您一个人安静欣赏球赛多好,不嫌我来打扰?人越多打搅您似乎越高兴?”
徐说:“你不知道。我才发现,与其我一个人看,不如与你一起看;我们俩看,不如与大家一起看。”
卒说:“您这是孟子说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呀?”
徐心想:“这个孟子是干什么的?可惜我没早认识他。”
当官时间长了爱面子,不好意思问,不懂装懂。只是嘴上骂骂咧咧着说:“都怪tnnd世界杯开始得太晚了,早知道哪个什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把手里的钱分给手下弟兄们,大家富了我更富,大家乐了我更乐,老子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笑话当然是编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却是真的,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这里说的王是指齐宣王,此人虽然远不如春秋霸主齐桓公有名,治国水平也很一般,却对华夏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大功。与雅典学院齐名的稷下学宫,虽然是齐桓公创建的,却是在齐宣王手上使它到达鼎盛。稷下学宫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阴阳、农、杂各学派的大家学者,如孟子长住稷下30多年;荀卿15岁就来齐国,最后成为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导师,号称集成百家。
据说稷下学宫由政府给提供最好的居住条件,生活待遇,和荣誉。不论是一般的参与者和真正的大学者,有一个共同点:要么在稷下学宫,要么去外面做官,不能一身二兼。你在里边百家争鸣,就不要想着在外面做官。另外你说错,说坏,政府都不追究,随便你说。既像智库,又像是学堂,同时又是个文化沙龙,每个人人格的导向得到独立和尊重。功利和学术文化是分开的。
百家争鸣,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互相借鉴,创造出了中华灿烂的先秦文化。此后华夏再无此政治经济条件,后学只能跟着先人亦步亦趋。当然这部分原因是先秦文化在这些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难以超越。
知道这个背景,仔细分析先秦文化,就不难发现,传统文化正像有些有识之士所说,是一根多枝,相互补充,而非完全对立,互不相容。近代人理解先秦思想,多为西学出身的胡适之和冯友兰之辈所误,或以功利论,或以黑白说,对古人说的“殊途同归”全不理会。如冯说孔,不见论“礼”;胡解老,误以为避世。胡冯方法之谬,与其解老解孔之偏处可略见一二。此二人对先秦思想的认识程度,尚不足以与毛公与论,却妄称大家。传统思想精华,如何能大白于天下?
毛公以功利待传统,遗害无穷。今人不明其理,动辄论之以用,大迷是也!
“有用”小伎俩,“无用”大智慧,老子不通,多说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