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万维10周年有奖征文  
庆祝万维读者网创建10周年(1998、4、17~2008、4、17)  
https://blog.creaders.net/u/1337/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万维10周年有奖征文
注册日期: 2008-02-23
访问总量: 1,415,01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评委名单(共10人)
万维读者网十周年有奖征文启事
最新发布
· 万维读者网十周年有奖征文评选结
· 【万维征文】故乡
· 【万维征文】安息地
· 【万维征文】賀新郎(3·22之夜
· 【万维征文】一个“自讨苦吃”的
· 【万维征文】林忠祥和他的小餐館
· 【万维征文】凡人的烦恼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征文启事】
· 万维读者网十周年有奖征文
【评选结果】
· 万维读者网十周年有奖征文评选结
【议论2】
· 放养老公,你准备好了吗?
· 放养老公,孩子怎么办?
· 听听海归老公怎么说
· 【万维征文】心灵的归宿
· 【万维征文】澳洲的苍蝇
【诗词2】
· 【万维征文】賀新郎(3·22之夜
· 【万维征文】选择
· 【万维征文】蓝色的爱
· 【万维征文】短歌 腊梅 (外四首)
· 【万维征文】海外忆江南
【摄影录像】
· 【万维征文】摄影3 张
【小说戏剧】
· 【万维征文】铁塔下的油菜花儿
· 【万维博客】网恋-上网来最荒唐
· 【万维征文】爱情是王八蛋(电视
· 【万维征文】出轨的中年女人
· 【万维征文】豆腐的天空(剧本+剧
· 【万维征文】中国的月亮
【诗词】
· 【万维征文】相见欢
· 【万维征文】秋日
· 【万维征文】移民十年谋生记
· 【万维征文】丁亥丢车记
· 【万维征文】人生的班车 班车的
· 【万维征文】思乡曲 (外五首)
· 【万维征文】追寻的唯一 (外三
· 【万维征文】愤怒的干净(外三首
【议论】
· 【万维征文】自信是这样找来的吗
· 【万维征文】情有独钟
· 【万维征文】学会抗孤独
· 【万维征文】身在北美: 从做手工
· 【万维征文】小论衣装打扮
· 【万维征文】西人谈‘色-戒’
· 【万维征文】归去来兮
· 【万维征文】移民的既得利益 VS
【散文随笔14】
· 【万维征文】安息地
· 【万维征文】一个“自讨苦吃”的
【散文随笔13】
· 【万维征文】林忠祥和他的小餐館
· 【万维征文】凡人的烦恼
· 【万维征文】燕情
· 【万维征文】我的门特老道
· 【万维征文】在美国入选陪审团的
· 【万维征文 】心灵巧克力
· 【万维征文】芝加哥铲雪趣闻
【散文随笔12】
· 【万维征文】有梦最美 美梦成真
· 【万维征文】出入签证
· 【万维征文】 “吃醋记”
· 【万维征文】山下有面叶子湖
· 【万维征文】来自大自然中的噪音
· 【万维征文】那家餐馆的变迁
· 【万维征文】南半球的植物
· 【万维征文】白云和蓝天
【散文随笔11】
· 【万维征文】故乡
· 【万维征文】侯先生,侯太太
· 【万维征文】天涯何处
· 【万维征文】成功魔方 + 幸运彩
· 【万维征文】重回洛杉矶
· 【万维征文】十年一瞬间
· 【万维征文】我的美国妈妈
· 【万维征文】红河谷
【散文随笔10】
· 【万维征文】离开家乡最后的日子
· 【万维征文】老张
· 【万维征文】逛赌城
· 【万维征文】失约
· 【万维征文】疯狂高尔夫-急诊室
· 【万维征文】纽约急诊散记
· 【万维征文】母亲的水仙花
【散文随笔9】
· 【万维征文】梦见回家
· 【万维征文】快乐的“感恩节”
· 【万维征文】牵狗窈窕女-房客故
· 【万维征文】留学众生相
· 【万维征文】我的劳力士梦
· 【万维征文】多用途的女人月经垫
· 【万维征文】我的一个特殊的洋学
【散文随笔8】
· 【万维征文】父子灵犀
· 【万维征文】移民感悟
· 【万维征文】洋邻居
· 【万维征文】从要不要付小费说开
· 【万维征文】今天就拥抱
· 【万维征文】眷念
· 【万维征文】澳洲老板
· 【万维征文】我的第一份工作
【散文随笔7】
· 【万维征文】纽约姑苏情
· 【万维征文】房客G8
· 【万维征文】创业有成-房客故事
· 【万维征文】清真寺记事
· 【万维征文】加拿大的烦恼
· 【万维征文】圣地亚哥, La Jolla
· 【万维征文】英吉利小伙子--房客
· 【万维征文】我所认识的德国人
【散文随笔6】
· 【万维征文】跑堂轶事
· 【万维征文】锲而不舍的精神
· 【万维征文】美国的汽车文化
· 【万维征文】当一回国际顾客
· 【万维征文】独有游子,偏惊刷卡
· 【万维征文】海一样博大的温情,
· 【万维征文】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
· 【万维征文】禁烟记
【散文随笔5】
· 【万维征文】赌场人生
· 【万维征文】头顶的晴空
· 【万维征文】一次面试小记
· 【万维征文】大奶二奶闯荡美国:
· 【万维征文】我的家庭主妇生活
· 【万维征文】逝去的浪花
· 【万维征文】美国-体育造就的国
· 【万维征文】球场人生感悟─在美
【散文随笔4】
· 【万维征文】又是情人节
· 【万维征文】远离尘嚣的七天 --
· 【万维征文】百尝美国梦 (1-10)
· 【万维征文】“自留地” 随想
· 【万维征文】多元文化节见闻
· 【万维征文】小儿拔牙
· 【万维征文】狗权的差异
· 【万维博客】爱的方式
【散文随笔3】
· 【万维征文】说“外嫁”太沉重
· 【万维征文】瘪掉的梦想
· 【万维征文】记忆打工生活
· 【万维征文】在多伦多的周璇纪念
· 【万维征文】上庭见法官记
· 【万维征文】我爱雪佛兰 也爱酷
· 【万维征文】母女情深
· 【万维征文】老友已进天国去 新
【散文随笔2】
· 【万维征文】恶梦醒来是早晨
· 【万维征文】在爱立信总部做客
· 【万维征文】风花雪夜的那顿晚餐
· 【万维征文】成功和失落的归结
· 【万维征文】享受温暖的美好
· 【万维征文】足球运-我的世界杯
· 【万维征文】丹麦炒票记
· 【万维征文】宝马与大发-丹麦买
【散文随笔1】
· 【万维征文】没有美国梦的硅谷生
· 【万维征文】游子抒怀
· 【万维征文】一次交通事故
· 【万维征文】游子·天堂·地狱
· 【万维征文】桥牌博士
· 【万维征文】在美国读书/教书的
· 【万维征文】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万维征文】忆苦思甜会
存档目录
04/01/2008 - 04/30/2008
03/01/2008 - 03/31/2008
02/01/2008 - 02/29/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听听海归老公怎么说
   

美国德州休斯敦《人间指南》报  《三剑客论坛》栏目

论剑人:剑客,马云,童钢,李祥光

 

十年,或者二十年前,我们来到美国,为的是寻求希望。十年二十年后回国探亲时,恍如梦境,中国,家乡,已经变得“对面相逢不相识”,甚至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于是,有人海归了。然而梦境毕竟是梦境,在陌生的楼群和陌生的价值观面前,我们成了外人。海归的有感慨,更多的尚未海归者,有疑惑。上两期《三剑客论坛》连续从太太(婚姻)和孩子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海归话题,这一期,我们请到了已经海归的马峻先生、童钢博士,和决定不海归的李祥光教授,与我们一起谈谈海归话题。

 

海归知多少

 

剑客:我来美国十年了。十年前很少听说有人海归,在国内报上见过,但是在生活中很少听说,至少我没听说多少。十年中,陆续看到过海归的人,但是很少见到在美国功成名就的人回去,即使没有功成名就,就我走过的密歇根、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密苏里、华盛顿特区、芝加哥,在我生活的留学生圈子里,拿到美国学位的很少有回国的,尤其是拿到美国博士学位的。前前后后,有美国学位的海归者,我见过五位。一位是与全中国人都认识的掌权者有姻亲关系的电子工程博士,回国后自有天梯,而且他的太太坚持要在中国生活,太太在美国拿到硕士学位后已经回国了。第二位,是一位三十多岁的重情义但是非常不漂亮的女数学博士,丈夫在中国,是某著名大学的博导,好像还有行政官职,那个丈夫非常英俊,坚决不来美国,据说给这位女博士下了“如果不回国就离婚”的通牒,她在美国没有找到工作,同时考虑到婚姻,于是留着泪离开了美国。第三位是个男化学博士,十一年游学加拿大和美国,收获是一个博士学位(毕业时还没发表过一篇论文),离了一次婚,后来又谈了一次没有希望的恋爱,毕业后也没有找到工作,他以加拿大公民的身份回了中国。第四位,是被送出来进修的教育学女硕士,工作自然很难找,而老公在国内是学界名流,在一流大学做教授,享受部长级待遇,她回去了,因为丈夫要她回去生孩子。最后一位,是个学MBA的小伙子,毕业没有找到工作,到处找零工,毕业后一年,用完了实习的OPT签证,回国了。其它回去的人,我认识的,都是公派访问学者,他们多有如下特点:或者单位公派委培(一般付给单位押金十几万),或者英语不好、年龄偏大(四十岁左右),或者没有美国学位,或者在国内有相当好的职位,或者供职军界。即使是访问学者,留下来的还是相当多,至少一半以上。

 

我想引用一个统计数字。据侨胞报道,2007年中国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近日公布,中国28年来最新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率为25.77%,超过七成留学人员滞留海外。自1978年到2006年底,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约有106.7万人,学成后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约有27.5万余人(其中包括公派访问学者),仍然在外的留学人员约有79.2万人,其中,20余万人在海外工作并已获外国永久居留权或已加入外国国籍;另外还有因配偶、子女探亲或移民等事由出境并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后留在当地工作的约30多万人。

 

童钢:简单地说,目前美国的华人,在海归问题上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不愿意回去的。比如在这里开了公司有很好的生意,或者在学术界功成名就拿了终身教授的,或者在美国找了工作、买了房子、有了绿卡甚至入了美国国籍,安心于悠闲生活的。还有一种人坚决不回去,他在美国生活得不如在中国好,也坚决不回去,这种人可能是家里历史上受过政治迫害,或者本人原来在中国受过委屈,恨共产党,或者政治上对中国政府有看法,他打死也不愿意回去。我谈的是普通人,不包括搞政治的。第二种是想回却回不去的,比如婚姻、孩子的羁绊,比如自己觉得在美国没混出个样儿来,无颜见江东父老。可能在公司或学校工作的人,也有想回去的,但是回国拿不到满意的职位,出国时间太长,国内的很多关系都断了,十多年,过去的老同学、老同事都在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他在国外时间太长,反而是美国的关系更多,事业上,他已经不具备回去发展的条件,回去反而不划算。中国是个非常讲究关系的国家,其实美国也讲关系,不像中国这么厉害就是了,对于要回国发展的人来说,不能不考虑。第三种人,就是坚决要回去的,为了一个梦想,为了抱负,为了畅快地喘气,坚信自己回国会有更多的机会,而且也在中国找到了机会,于是坚决回国。第四种,不得不回国的。比如中国国内有各种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牵制,比如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或者签证、移民解决不了,再比如离婚,遇到天灾人祸等等,伤心至极,回国。

 

我承认剑客的分析有一定道理,很多人回国是出于现实的考虑,至少在留学生、访问学者这个圈子是这样的,我甚至承认,回国创业的人真正干成大事的非常少,回去后成功的人也不如想象的多。但是我必须说的是,坚决回去的人是有勇气和梦想的人,是有抱负的人。就像我太太说的,我回国,带有梦幻色彩,是怀着创建事业的梦想回到中国的,中国有更多的机会,中国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回国的,不都是在美国的失败者,其中有不少是理想主义者。

 

男人活的是一份感觉

 

马云:男人为什么要回国和女人为什么不愿回国,其实答案都是天经地义的。男人说是为了家庭,女人也说为了家庭。只不过男人的家庭是动态的,自己功成名就,全家跟着沪指进入上升通道;而女人的家庭是静态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全家买入CD跟上通货膨胀就行。回国与不回国,对于一个在中国有发展机会的男人和一个回中国会受到职业歧视的女人来讲同样是不公平的。在我所接触的朋友中,有的老公已经找到不错的机会,只是因为太太竭力反对,只能为了家庭和睦留在美国。也有不少老婆跟着老公回国后,发现中年女人在中国能拿到的薪资只是美国的一个零头,45岁的人就开始考虑退休了,变得在国内无所事事。我认为这些事情并不存在一个是非标准,全看每个家庭的共识了。在我接触的海归家庭中,多数太太是在男人回国后2-3年全家搬回的,也有一些是立马卖房卖车举家搬迁的。

          

男人回国的理由通常是比较统一的:追求事业上的发展和摆脱美国单调的生活。在实现了有房有车的美国梦之后,过着早八晚五的男人发现生活已经没了一个奔头。我想像不出有多少男人会对周末割草、洗车和shopping乐此不疲,喊着“融入主流社会”却不知道“主流社会”是否愿意你融入。反过来,今天中国所能提供的机会实在要比在美国多很多,因为我们就是主流社会,整个960万平方公里都是Chinatown.

 

当然,我并不主张男人仅仅凭着“向往”就一股脑的往回闯。应该对国内的市场和自己所在的行业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记得五年前曾经去过一家猎头公司,自以为凭自己在金融方面的经验和学历可以谋到一个不错的职位。不料那位猎头小姐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把我问倒了:“你平时主要看中国哪份财经报纸或上哪个专业网站?”从此以后,我的脑子里就一直想这样一个问题:“how much do I know about China?” 一直提醒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我现在的工作有非常大的益处。从我的观察来看,今天的职场上最稀缺的就是那些懂得双语双文化又在两国有着实实在在工作经验的人才。常常有媒体拿“海龟”和“海待”来炒作,其实月收入3000元和30万元人民币的海归比比皆是,就看你的含金量了。如果说十年以前还有人担心去中国后再回美国找工作会非常困难的话,今天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了,“中国经验”可能是你的敲门砖。

 

童钢:我们一家人在美国可以说衣食无忧地生活,我们买了房子,有绿卡,我在大学里做研究员,但是我不喜欢在这里看老板脸色的生活。我希望自己支个摊子,实现我自己的科研想法,而不是唯老板之命是从。人活着,为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有一份收入,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高级打工仔,尤其是男人。男人活的是一份感觉,一份顶天立地的感觉,一种豪迈。人活着,是需要一些精神的。我不屑于过那种打工仔的生活,那比农民养的牲口强不了多少,我不愿意在这里做二等公民。回到中国,我喘气都比在美国舒坦,我比在中国的外国人有语言和文化优势,我比中国人有专业优势,在我自己的国家,我觉得自己活得是个人样儿。在美国,我更无法忍受的是,今天就看到老年生活的这种生活状态,我还年轻,中年正是有经验、有体力、出成绩的时候,我不能才到中年就停止了奋斗。在美国,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限制,我很难把自己的才华完全发挥出来,虽然作为自然科学家,我接触的多是实验室工作,语言文化的障碍比社会学科、文科要少得多,但还是不行。而中国今非昔比,科研条件比过去好多了,生活条件,我回去拿到博导、教授的位置,工资也不低,不比这里差多少,从相对水平上说,可能花起钱来更松快。

 

中国好像是一个大铁球,它动起来了,虽然现在缓慢,但会越来越快,谁也阻挡不了。它会影响世界!在这个时候回国,我觉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不仅自己回去,还鼓动别人回去,学自然科学的要回去,学文科、社会学科、经济的,更要回去,咱不说爱国的话,单说个人机会,中国的天地很大,机会比这里多很多,为什么要歪歪倒倒地赖在这里?回自己的国家,咋就那么不愿意?美国今天是很好,再过二十年,说不定怎么回事呢!中国这一、二十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很多外国人都往中国涌,我有一种感觉,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和美国就一样了,至少是城市,没什么差别,看看上海,看看北京,太惊人了!当然农村是另一回事,中美差距还很大,可是咱们谁会到农村去生活呢?你们现在不回去,将来真的就回不去了。

 

李祥光:男人有不同,男人的活法也有不同。奋斗是一种活法,闲云野鹤、尽享天伦也是一种活法,我不觉得哪一个更高尚,个人价值取向不同而已。中国充满机会,也充满邪恶,道德的滑坡,社会文明的落后,空气污浊,官僚横行,腐败遍野,贫富差别大得举世瞩目,这是阻止我回国的最大力量。不错,人活着是需要一些精神的,正是为了这个精神,为着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我不愿意回去。海归的人,一般不会处于社会底层,有些人还会爬上社会上层,会享有更多的资源,会享有更多的自由、民主权利,你也许可以感觉你混得不错,和一些“高级”人士平等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人样儿。但是你自己上去了,别人还在底下,很多人还没有民主和自由、平等的权利。一个真正讲精神的人,不会只关心小我,他会关注社会,关注那些社会弱势群体,会全面地看社会,只看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只在乎自己是不是从社会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自我陶醉于比别人“高”、“成功”,这种人,是不是太“小”了一点?这种“精神”,要和不要差别不大,说到底也就是小市民哲学,不见得高于骡子和马,不过是骡子和马从农夫那里捞得吃食,这种人从比农夫“高级”的人和国家机器那里寻得赏赐。把这种“精神”提到那么高的位置,实在难副其实。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忍受不了虚伪、肮脏的社会环境,我喜欢和睦恬静的田园生活。割草洗车怎么了?不顶天立地怎么了?依我看,顶着污浊的天,在污泥浊水中混迹,远不如在亲人的爱和相对干净的社会中生活有境界。我不贬低别人的生活选择,我主张一人一个活法,个人enjoy自己的life

 

社会需要反思,政府需要反思,每一个人都需要反思。反思什么?反思历史,从49年开始的运动历史。不面对历史就无法理解历史和今天,无法找出错误,更无法改正。现在领导者不愿意大家反思历史,他们愿意大家忘记历史,于是全民患了遗忘症,社会体制得以维持下去,但是现实问题很多,火药桶一样,随时会有激烈冲突爆发。这样的社会不是文明的社会,不是未来的希望之所在。我为中国难过!我不回去,也不让我的孩子回去。

 

剑客: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回国。做为喜欢用汉语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人,中国的语言环境对我来说肯定如鱼得水,但是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体制,却使任何一个自由思想者举步维艰,使任何一个追求完美、有心过纯洁生活的人“艰于呼吸视听”。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所有具华裔血统的人,只占美国人口比例的0。9%,全体亚裔人口只占美国总人口的4%,华文写作者的生存空间非常之小,只能偏安于几乎被忽略的一隅。这一点,在我来美国之前就知道,但我还是选择了来美国,来到一个没有我的位置的国家,永远地留下来。这是我的悲哀!我知道我不是鲁迅,我没有他的才华和勇气。我没有丝毫政治抱负,甚至对政治极其冷漠,但是对社会我会关注,对自己我有责任心。鲁迅先生奔走呼号了一生,他一针见血的分析还响在耳畔,然而中国的现状还是令人扼腕。面对这种酱缸文化和难堪局面,我选择逃避,眼不见心为净。我宁可什么都没有,我要心净。这与别人无关,只与我的道德观有关。我不能改变社会,但我能独善其身。我佩服那些可以回国适应环境的人,也佩服那些可以对这一切视而不见的人。我做不到,我性格中刚性的东西太多,天马行空,嫉恶如仇。我不排除有一天回国定居,比如中央电视台再也不睁眼说瞎话、废话、当喉舌了,比如中国人从上到下崇尚诚实了,比如中国人、中国政府容纳异己了,我会高高兴兴地回去,虽然我不是什么人物。

 

回国的感受

 

童钢:回国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中国变化太大了。首先是国内的建筑比雨后春笋还快,一夜之间出来一大片,上海的浦东相当漂亮,比美国洛杉矶、纽约差不到哪儿去,再就是国内的高速公路像小孩子画画儿似的,轻轻松松就建起来了,我们出国的时候哪有这么多高速公路啊,国内的高速公路不仅多,而且很漂亮,唯一的不好就是收费比较多。第二个感受是国内现在物资极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很便宜,尤其是饭店吃饭,好吃,便宜,服务也好。第三,就是我觉着自己很土,国内的很多事看不明白,新鲜玩艺儿咱没见过。第四呢,我觉得咱挺穷的,活得也没国内滋润。过去和咱差不多的人,老同学,都买了车,收拾得人模狗样,花钱手脚很大。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体会是,国内的海归现在也不吃香了,回国的太多了,没真本事在国内也不好混,可以说海归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我算是赶了末班车。以后的工作,还得玩儿命才行,不然真要被淘汰。当然也不是没有叫人焦虑的地方,比如人际关系就很叫我不安,我回去,一切从头开始,要打进关系网中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是两三年不出成绩,我已经取得的位置就会受到威胁。我多想不管这些关系,只埋头科研,有时间指导几个学生。喜欢奋斗,不意味喜欢斗,不意味着喜欢搞关系。作为一个科学家,我更喜欢把精力投入在科研上。但是在中国你不搞关系,就拿不到经费,没有经费,科研就没办法开展。如果做不成事,我抛家舍业回到中国,就大大贬值了。毕竟美国有许多中国无法企及的东西,我也喜欢美国。回国就是为了酬壮志。

 

马云:对一个海归来讲,回到中国要怀着一颗平常心,才不会太失望。有很多朋友一提到上海、北京,就把美国贬得一无是处,好像中国赶超美国指日可待。那只是一个旅游者的心态。如果你回来住上几个月甚至工作几个月,你仍然会看到满地痰迹,整个社会从医院到学校都浸透着腐败,老百姓在天天骂政府,不管骂的合理不合理。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上海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比较不错的城市,而腐败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如此一来,心境就比较平和,没有了那么多的牢骚。

 

海归还有一道坎就是本土化。说实在的,我们这些人出国十多年,要完全本土化把自己转成土鳖也是不可能的。我相信大部分《人间指南》的读者是看不懂今天一部Nokia手机的中文说明书的,因为这些中文词汇我们当年在国内都没有接触过,我要倒过来翻成英文才能理解。老同学聚会我都会发现自己插不上嘴,那就是文化差异,在很多方面大家的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念已经有相当差距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去跟上今天中国的步伐,去理解甚至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北美海归有一种习惯或成为“诟病”的是时不时抛几句英语出来并且老习惯指责“中国如何如何”,这在海归人士圈中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但非海归人士是相当反感的。所以,我也在努力提醒自己:说话要全部用中文表述。

 

海归对老婆孩子说

 

童钢:这是女人自寻烦恼。一个回国干事业的人,时间不够用,工作千头万绪,哪来这份闲心!再说回去后身份不一样了,不为别的,就为着自己的脸面,也不能碰那种事。我这个人喜欢凡是拍拍良心,凭良心,我不能对不起跟我共患难、给我带孩子的老婆,我也不能叫孩子因为父母关系问题受伤害,我更不能自毁前程,把我自己千辛万苦争取来的路断了,不能让看重我的前辈丢脸。所以我决不会做我老婆担心的那种事,在这里我愿意公开保证:老婆,你放心,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老公还是那个惹你烦的男人。

 

马云:回国已经大半年了,也好久没有给《人间指南》写东西了。听说最近三剑客又热炒海归话题,作为“相关人士”我自然对此类话题尤其关注。可惜最近713life网站在中国大陆被屏蔽了,并不清楚大家议论的到底是什么。咋一听《放养老公?》这个题目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什么时候男人成了羊?哪狼又是谁呢?莫非当今中国的单身MM都成了叼羊的狼了?好像没那么可怕吧。

 

我也知道有些海归或者是一些回国度假的人士一入国门就直奔那些腐败场所去的,国内单身的粉领也是出奇的多。不过我数数自己周围的那些朋友,婚变的也真是不多。绝大部分海归在中国的工作都要比在美国忙碌的多,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花天酒地的。当然,人和人不一样。我有两个朋友都在日本公司工作,每个礼拜要接待日本人上KTV,时间长了也麻木了,两家都是十多年老夫老妻相安无事。也听说有的男士经常上QQ聊天室,谈上了两个女朋友也离了两次婚。全看人的素质吧。

 

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相信上一期讨论一定很激烈了。我认为我们应该培养一个有弹性的孩子,1020年以后我们的孩子到底适合在哪里发展,今天的家长是无法判断的,就像我们当年出国时没想过海归。当然,美国重在教人,中国重在教书,所以中国教育出来的孩子,任何年级到美国来都可以读得好好的,但却不能倒过来。很多海归一开始都把孩子送往美国国际学校,但事后发觉自己的孩子在和毫无中国背景的外国孩子一起学中文,一个学期下来学不到几个中文字。所以现在的趋势是华人把子女送往中国人办的外语学校,例如上海中学外语附小,念的是和当地儿童同样的中文教材。也有的就索性把子女放在当地公立小学和其他孩子一样上课。说到弹性,那就要看父母在这方面的准备了。我女儿中文很好,不必担心回国后跟上跟不上的问题,那主要是因为我太太的辛劳和腾龙、华夏两个学校的成功教学。

 

结束语:远航的帆已经升起,载船的水,送船的风,浩浩荡荡,对岸是故乡。当年背井离乡,今天重回故里,为的都是一份希望,但今天却带着两点忧虑。是归,还是留守?个人算个人的帐。只要你自己觉得对,顺着路往前走,义无反顾,天下处处有芳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