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古怪而惊骇的故事
《宋史》记载了一个故事。北宋时期,一个叫郑仅的人在庆州为官。“诸军多杀老弱,持首要赏。仅下令非强壮而能生致者,赏半之。有内附羌追寇,得老人,不忍杀,擒之,乃其父也。相持哭,一军感动。时诸路争进讨奏捷,仅独保境不生事,寇亦不犯。”
这个故事真是古怪而令人惊骇。
北宋和周围的许多民族进行战争。从这个故事来看,当时的战争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政治目的。要求士兵把敌方的脑袋拿来领赏。士兵们就把敌方老弱百姓的头砍了,来领赏。这在客观上是对敌方进行种族灭绝。
这里的“种族”是指文化意义上,不是生物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分别“华夷”,从来都不是指生物意义上,而是指文化意义上讲的。他们把番分为“生番”和“熟番”。所谓的“生番”就是没有接受汉文化的,不归属汉人统治的其他民族;而“熟番”就是接受了汉文化,或者被汉人统治的其他民族的人。熟番时间长了,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就变成了汉人啦。古代就是这样认识“民族”的。不过,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今天,那些认为自己是“纯汉人”的人,也许都是生番演变而来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个过程发生时,距今有多远?
宋和羌人或者西夏人进行战争。宋兵中有其他民族的人服役。他们就被视为“熟番”。宋对羌人进行种族灭绝,杀百姓头领赏。唯独这个郑仅下令对老弱生擒,赏减少为一半。这样的命令不还是鼓励人把老弱杀了吗?如果赏加倍,那有鼓励不杀老弱的意思。一个为宋服务的羌人,发现敌方的一个老人,不忍心杀害,活捉了。一看是自己的父亲。父子二人抱头痛哭。书上说:“一军感动。”我实在不明白这里的“感动”是什么意义。郑仅的命令,丝毫没有鼓励活捉敌方百姓的意义。这个羌兵仅仅是自己不忍心杀害一个年老的百姓,最后发现他就是自己的父亲。如果他为了多得赏钱,那就先砍下脑袋再说。宋军根本就是杀百姓来领赏的,难道这个故事让他们恢复了良知?那种可能不大的。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方式的混乱。
是不是其他民族就只杀敌方的士兵的呢?根本不是的。和宋交战的契丹、西夏和金人基本都是这样干的:实行种族灭绝。当然,干的方式可能有某种程度上的差别。
其实,在三个民族中,辽(契丹)人是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他们把汉人掳走。放到专门的地方,让他们为契丹人作奴隶或种地。是契丹人使中国的东北及北方很多地方的农业有了决定性的发展。辽军中,汉兵的比例大概是宋军以外中最高的,汉兵的人数有可能超过契丹兵。他们的一个传统是把俘虏(可能是士兵,也可能包括百姓)“射鬼箭”,就是把活人作靶子,练习射箭。这是多么残忍的行为。
所以,当时交战的各方,基本是彼此彼此的。那时可没有《日内瓦公约》的条款约束双方的。
那时,宋和其他民族比较,仅指战场上的表现而言,看不出来谁更文明。
这里不包括早期的蒙古人的所为。他们是空前的野蛮。这是没有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