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馋师的博客  
馋师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839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馋师五代
来自: 北京
注册日期: 2014-04-07
访问总量: 1,423,32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先睹为快——http://blog.sina.co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卖书啦!
最新发布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衣食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济州岛偶遇一件让座的小事儿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逻辑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逻辑的力量】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逻辑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矛盾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同一
· 判断、命题和逻辑三铁律——判断
· 概念、分类和定义——中国传统学
· 概念、分类和定义——如何定义?
· 概念、分类和定义——什么是定义
· 语言、文字和逻辑——汉字是如何
· 语言、文字和逻辑——汉字、汉语
· 语言、文字和逻辑——语言和文字
【风花雪夜】
· 武汉风景速写(正史)---同时,
· 第二时间的性侵举报,真实性或可
· CCTV之荒谬广告——都是大碗,但
· 离婚和爱国
· 谁是当今世界老大?一个搞笑版本
· 春游云居寺
· 一只可怜的小壁虎
· 愿意和你在一起
· 武汉速写(正史)—最好的武汉游记
· 2015年的第二场雪,北京
【经济帝国】
·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只鸬鹚
· 为什么中国人短视?一个生产方式
· 我对中国GDP的几点看法
· 为什么旅行?一个人类学考察
· 芯片技术和原子弹,哪一个更厉害
· 中国的实用主义及其消极影响
· 白居易陪爱迪生看京剧——中国知
· 日本人真的爱国吗?明治维新时期
· 刘云枫卖书啦!
· 我理解的朋友
【古国采风】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衣食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转发
· 中国的规矩,西方的规则——
· 让座与让位
· 公天下、小集体和个人主义
· 再看“四大发明”
【青春记忆】
· 中央美术学院之2006年
· 农民之歌
· 假如
【樱花散落】
· 日本的“职人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 日本料理中的八项主义
· 中日之别备忘录
· 影响日本历史走向的三个伟大人物
· 日本人心目中的大英雄是谁?
· 日本为什么行?——日本松下电工
· 中国茶,日本道
· 日本的集体主义是如何炼成的?
· 日本是集体主义国家?
· 日本的厕所
【福尔摩萨】
· 海城威尼斯和城邦自治——中西城
· 台湾第六日——在路上,花莲至恒
· 台湾十日谈之二:宫崎骏动画里的
· 第四日 士林官邸(2014年3月21日
· 第三日 阳明书院、诚品书店(201
· 第二日 九份、台湾大学
· 台湾十日谈之一,故宫博物院和淡
【传统批判】
· “一体化”是中式思维的一大弊端
· 你绝对想不到清末士大夫有多愚蠢
· 华人十大陋习——全文呈现
· 华人十大陋习之八——欺弱
· 中国人十大陋习之九——媚上
· 华人十大陋习之八——排外
· 华人十大陋习之六——从众
· 华人十大陋习之五——好面子
· 华人十大陋习之四——自大
· 华人十大陋习之三——自我
【随感杂谈】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20世纪70年代太行山区之食衣住行
· 济州岛偶遇一件让座的小事儿
· “好人”?还是坏人?经济学视角
· 某大国男足为什么一衰再衰、一败
· 回归常态—2024年新年献词
· 绝代双书——推荐鄙人的两本书以
· 中国人闹分钱,欧洲人要分权——
· 为什么美国大学不评选“三好学生
· 里程碑时刻:百万记录——无内容
【汉字演绎】
· 绝代双书正式上线,欢迎大陆顾客
· 国家的秘密——从“掠”字来解析
· 你会“说”话吗?禅师解释你意想
· 中国对抗世界:象形文字 VS 拼音
· 美人如玉——玉和德行,有关系吗
· 人民是什么?且看“群”之内涵
· 规则之形成靠哪两只手?
· 追问儒家和孔子的前世
· 知识越多越“癡”呆——“癡”之
· “玩”儿是一种资格——趣解“玩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11/01/2019 - 11/30/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蒙古人为什么住蒙古包?
   

蒙古包今昔

 

我不知道蒙古包,算不算蒙古族的“族粹”,但是,它的命运却注定和“国粹”一样,彻底消失了。有人会说我瞎掰:君不见,蒙古包像星星一样散布在无边的草原上,怎么就平白无故地说其消亡了呢。

 

实际上,所有的蒙古包,都是为游客预备的;蒙古人,准确地说是牧民们(因为,有些牧民是汉人,也有蒙汉联姻的),都住在平房里。这些平房,或砖或泥,但再也见不到我们熟悉、记忆中的蒙古包了。

 

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蒙古草原,住在“假蒙古包”里。“假”,不是说“蒙古包”是假的,而是说,一方面,蒙古人已经不住蒙古包了;另一方面,游客住的“蒙古包”,和原来的蒙古包,只有几何意义上的相似,材质、内饰和构造方法,已然“改变了模样”。牧民则彻底“汉化”了,住进了北方农村最常见的“四合院”——草原地广人稀,不缺宅基地,所以,牧民的“四合院”,只有坐北朝南的一面住人,是房屋,其余三面,则是象征性的围栏以及圈养牛羊、储存饲草的土墙。

 

牧民的蒙古包,棋布星散,在广阔的草原上,最近的两个蒙古包之间,也像牛郎织女星一样,遥遥相望。彼此,都把对方看作天边的一颗星星,“鸡犬之声不闻,老死不相往来”。为游客准备的蒙古包,像一个军队方阵,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旅游点。这种模式,和牧民的居住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了解蒙古包的消失,就要知道其产生的原因?草原民族,为什么会选择蒙古包呢?

 

石头、木材和土,是先民们造房子的三种必然选择,可是,西起新疆阿尔泰、东至大兴安岭,北至贝加尔湖,南到阴山山脉方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蒙古高原上,能用什么呢?

 

第一,没有石头;只有小石子和沙子,没有大块的石头,更没有能提供建筑材料的山脉。

 

第二,没有木头;没有森林,也没有树木,只有漫无边际的青草。草原上偶尔可见的新疆大叶榆树(耐寒、耐干),牧民们是舍不得砍伐的,因为,他们是隐没在深草之中的家的唯一可能的标志。

 

第三,没有砖头;土,是有的,可是,把土烧成砖,既需要大量的燃料,也需要不少的水。这两样,在草原上,都是非常稀缺的。所以,牧民也不可能用砖盖房子,直到今天,砖房都是很奢侈的。

 

茫茫草原,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地带”。不过,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所谓“踏遍草原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最好的建筑材料,出在羊身上。毛毡、毛毯和毛绳为主,加上少许极为宝贵的木条,不用任何金属、砖瓦和水泥,一处可以仰望星空的、冬暖夏凉的蒙古包,就搭起来了。冬天,在蒙古包的四周再包上一层厚厚的毛毡,然后,用毛绳将毛毡和蒙古包紧紧地捆扎在一起,就像人系腰带一样;系上“腰带”,毛毡和蒙古包结为一体,不会被大风吹跑;夏天,更简单了,只要拆了毛毡,就凉快了,和人脱掉厚重的冬装一样。

 

蒙古包的好处,有很多,如拆装容易、轻便、易于维修,便于移动,等等,总之,它是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斗争中,所创造出来的、最适合草原环境与游牧生活的建筑形式。不过,它的坏处,也显而易见。

 

第一,空间狭小——因为没有足够高大的木材,因此,蒙古包的体量非常有限;太高,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容易被秋风所破;加上,蒙古包是用毛绳扎起来的,如果半径太大,人力难及,蒙古包就不结实,容易松懈和散架。

 

第二,没有功能区分——蒙古人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在蒙古包内进行的;生产之外,生活、生殖,吃饭穿衣睡觉,宴乐会客,All In One,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中国人一样,厨房、卧室、会客室,一个也不少,但是分时进行的;和演戏一样,蒙古包内,不同的时间,上演着不同的生活片段,变换着不同的场景。一会儿歌声大振,是一个小型的Party;入夜,万物俱寂,人也在蒙古包的穹顶下安静地睡着了。

 

第三,没有空间分隔——蒙古包是一个整体,其间没有分隔。老人和孩子,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工作,都在同一个“屋檐”下进行,相互干扰是不可避免的。

 

如此说来,蒙古包根本不是宜居之所,更不像我们在远处看到以及歌声唱的那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蒙古包”那么美好,而是严酷的自然环境围逼下的无奈之举。所以,一旦人们有机会离开蒙古包搬入更先进的四合院,蒙古包就被牧民们彻底抛弃了——这就是蒙古草原上一种最独特的风景:游客们在蒙古包里体验蒙古人的生活,蒙古人则在四合院里享受他们的新生活。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能否认蒙古包是民族的,纯民族的,可是,它是世界的吗?不是。别说全世界了,连全中国也罩不住。中国人有一个毛病,对自己喜欢的,近于崇拜并全盘接受其“理论”,不假思索;反过来,对自己不喜欢的,则一概拒绝,同样不经思考。

 

蒙古包,是否可作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著名论断的一个反证呢,是否可以作为梦想在全世界推行“孔子学术”的一个提醒呢?

 

请中国人三思,尤其请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三思。

 

2010716星期五,1111

北京,办公室

第一版完成并通过审阅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