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非常的精彩,对于柴女士以个人之力,谈苍穹之害,表示非常的佩服。
其实,《穹顶之下》这个片子拍的还是非常温和的,片中讲的雾霾现象,工业污染,这些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是一定会发生的,正如片中所指出的那样,当年的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也许还要厉害。
但是,问题是,关键的关键是什么?中国雾霾之害,影响范围之广,之深,人们从中需要思考什么?
我觉得,整个中国近十年二十年才发生的这个雾霾之害,问题的核心是突显了政府角色的缺失。不仅仅政府在整个工业化的过程中,对这个雾霾的认识不足,对雾霾的危害的认识不足。在雾霾发生这么久之后,没有丝毫的对策。勉强的通过的一些法律,却没有相应的执行机关。
《穹顶之下》中可以看出来,柴女士采访了不少对于雾霾有研究的人士,包括一些大学里的研究人员,她这个工作做得很细。其实从技术上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如果政府真的有心去做,真的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去管理,去控制这个雾霾,控制这个工业污染,那是一定有办法的。
问题是,在过去二十年,在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下,整个中国以GDP为唯一标准,唯一目标。而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则完全不在政府考虑范围内。所以全民大搞经济发展。而且中国的发展是在低水平的发展,连烧的煤也是那种低水平的煤。整个华北地区,如果从上空往下看,到处都是烟囱。
而在北京等大城市,在过去的大力发展汽车业的指导思想下,全国所有大城市,家庭汽车拥有量在很短的几年内,急速提高。在城市道路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汽车量,则飞速发展。所以中国的大城市的规模是世界第一的。当然,污染也是世界第一的。而在出现雾霾问题的时候,政府却不见了。
其实,对雾霾而言,不是政府束手无策,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想管。其实,假如他们想管的话,还是可以管的。比如说在奥运会的时候,在前不久北京APEC的时候,北京的天空就蓝了许多。
为什么政府不想管?因为那样会影响发展经济,会影响经济速度,会影响“硬道理”。
现在经济危机要来了,房地产危机要来了,制造业萎缩要来了,从雾霾这个角度看,其实是好事。经济放缓,人们可以静下来,好好思考过去这二十年来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我说雾霾之害都是政府角色的缺失,那么过去二十年政府在做什么呢?都在拼呢,拼硬道理,拼经济,拼GDP,拼房地产。政府官员呢?也在拼,拼卖地,拼捞钱,拼着命的贪污,甚至拼着命的搞女人。
而一切影响这个“拼”字的,则都被作为不稳定因素。所以政府在拼GDP以外,另外一个角色,就是“维稳”。柴静女士在两会前夕推出这个《穹顶之下》,引起轰动。我对她是非常担忧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片子的串红,大大影响了当局两会的既定议程。当局到底会用开放式的态度对待《穹顶之下》,坦然面对在雾霾过程中政府角色的缺失呢?还是采用老办法,即对柴女士进行维稳?这个咱们得拭目以待。
其实,雾霾在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过,中国现在等于在走人家过去的老路。政府如果有心的话,是应该从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过去工业化过程中学到很多的。问题是中国政府根本就没有这个心向人家学习,没有这个心要控制雾霾,没有这个心照顾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看到网络上人们对柴静女士的这个片子的反应,一片狂欢之声,据说是沸腾了。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这个片子之后,应该是冷静思考的时候。我想,如果《穹顶之下》只换来一时之沸腾,一时之热闹,沸腾过后,依然我行我素,各归各位,雾霾还是雾霾,污染还是污染,GDP还是GDP,拼还是照样那个拼,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说,中国雾霾与中国人口众多有关,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众多。这些其实都是帮政府找借口。中国污染严重最关键的还是政府角色的缺失,这里包括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所谓不作为是该管的没管,该投入的没投入。所谓的乱作为,是指政府本身一直在参与经济市场中,从裁判员的角色变成踢球的角色,正是这种政府角色的混乱,使的政府应该管排污的没有管,而许多政府企业则刚刚好成为了最大的排污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