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是清明时节吗?
北宋张择端(不知为什么,俺小时候总把他看成是“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是赫赫有名的。它像现代的照相机一样,截取了某一时刻,北宋首都汴京的街景。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不过,那架相机是分若干次曝光的,然后再用软件衔接在一起的长轴照片。
几乎所有的书本都断定画中表达的是清明时节。
真是这样吗?
《百家讲坛》里,云南大学的苏升乾先生对这幅著名的画作了很好的讲解,虽然他在公众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太强。他提出来画中表达的季节是秋天,而不是春天时分。他提出的证据有三条,都是不可辩驳的:一是酒家的幌子上写着“新酒”。这是秋天才会有的招牌。新谷才能酿新酒,陈谷不会的。春天里挂着“新酒”的幌子,骗人也没有那种骗法的。二是街上在卖甘蔗。这一定是秋天时分。甘蔗在当时断然不会存储在春天时分。三是郊外的一队驴子正驮着着木炭往城里走。这是秋天时分为过冬取暖作准备的。
善于认歪理的人会说:怎么知道是木炭,而不是煤炭?北宋时代城市里是烧煤炭的。驴子背篓里运的是木炭,而不会是煤炭。其原因要费很多口舌,就免了。证据要形成一个链条,彼此间要“协调”,这是一个受过教育人的基本功。扯得太细,那是对正常人智力的侮辱。
这和清明节毫无关系的。
那么,画名中“清明”二字作何解?注意:这是皇帝宋徽宗给题的名字。“政治清明”,字意很明显的。皇帝善于吹嘘自己治下的辉煌,宋徽宗能例外吗?至于“上河”何意?是取“上中下”之意吗?我个人觉得不太像。北宋汴京城里的几条河流,是北宋京城经济的大动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皇帝善于用吉利的字眼,“上等、上乘”等意思就非常合理了。
有人发现,郊外往城里来的轿子,那是去扫坟归来的队伍,轿子外还插有花朵。这是清明时节的习俗。这是先定下“清明”季节后得到的结论。怎么能断定这一定是去扫坟?当官的轿子到处抬的,轿子的女主人喜欢把轿子外部插上几朵花,宋朝也是有记载的习俗之一。
这幅画是用写实的手法,表达汴京社会一天的生活场景。
最后一点,俺这里扯的《清明上河图》,指故宫博物院藏的有木质虹桥的那个版本,不是指明代人画的,还有清代人画的那些伪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