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兹堡的盐巴与波希米亚的水晶
早春三月,去德国和捷克共和国旅行,十天内去了慕尼黑和布拉格,中间还特意抽出一天的时间,专程去了奥地利的萨尔兹堡。
对萨尔兹堡(Salzburg)心驰神往,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跟许多中国人、美国人一样,最初听闻奥地利北部的这个城市,是因为电影《音乐之声》。八十年代上大学时第一次看这个美丽动人的电影,还是偷偷加塞儿看的。那是在北大文史楼三楼的一个教室里,电影是英文原版,属於内部交流、教学用的,
不要票,但只放给文科学生看,我们理科生一般是没资格、也得不到通知的。那天自习后路过那里,就站在后面看,但对白只能听懂个三、四成。听英语系、西语系
那些同学的口气,好象全都听得懂、并且能随着剧情和对话笑出声来,当时觉得他们真是太幸运了、很值得羡慕。好在音乐是没有隔阂的,人人都得以欣赏。
从慕尼黑坐车南下,德国-奥地利边境的牌子在车窗外一晃而过,个把小时就到了萨尔兹堡。在《音乐之声》当年摄制的场景周围徘徊,不由得让人怀念起影
片中散发着人性纯真、善良、和勇气的氛围;在冯特拉普(Von
Trapp)家族孩子们和玛丽亚嘻戏的阶梯、花园、修道院,以及莫扎特和卡拉扬的故居附近倘佯,也算圆了一个青年时代的旧梦。
萨尔兹堡虽然以音乐闻名于世,每天夏天的音乐节也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人,但萨尔兹堡这个德语地名的本意,却是“盐巴的城市”。当年这里出产
岩盐,盐巴是当时欧洲人保存食物、尤其是肉类最重要的防腐剂。萨尔兹堡人因此赚了大钱,加上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可以泛舟又可以滑雪,壮观的皇家宫殿
和美丽的花园别墅遂拔地而起。今天,盐商的后代早已告别了各式作坊,这里没有任何污染,只有旅游的无烟工业。
从德国南下去奥地利,跟从美国北上去加拿大感觉差不多,都属于发达国家,都很干净而整齐;从德国向东去捷克,则感觉跟从美国南下去墨西哥差不多,深入国境就看得出两个世界的差别。此行没想到的是,奥地利和捷克这两个国家,从历史上看,其实渊源很深,原来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异。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西部,我们去了一个叫尼兹堡尔(Nizbor)的小城,城里有个叫茹寇水晶(Ruckl
Crystal)的公司。它是160年前由茹寇家族创立的。茹寇家族擅长玻璃制作,从瑞士搬到波希米亚开始了他们的企业。这里的水晶曾经闻名于世,上世纪
30年代在伦敦、巴黎、哥本哈根、和汉堡都可以见到他们的玻璃和水晶产品。玻璃和水晶最大的差别,就是含铅量的不同,水晶含氧化铅超过24%,就漂亮得
多、也重得多了。
但在1945年,共产政权的国有化使一切都改变了,这里还生产水晶,但用的是“波希米亚水晶”的牌子。波希米亚是中欧古地名,位于捷克的中西部地
区。1992年捷克共产党垮台之后,家族的后裔终於拿回了祖先的工厂。但拿回来的工厂缺乏投资改造、设备老旧、员工士气低下,出口客户也没了。
奥地利的萨尔兹堡和波希米亚的尼兹堡尔,一个以盐巴发财出名,一个以水晶闻名于世。在原来的奥匈帝国时期,他们都是帝国的一部分。波希米亚在捷克的
西部,罗马帝国时期来了凯尔特人,后来日耳曼人迁入,再后来斯拉夫人也迁入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散,其中一部分变成奥地利,波希米亚部分成
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省,现在它则是捷克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捷克的朋友们说,在奥匈帝国时期,捷克的波希米亚这部分甚至比奥地利的萨尔兹堡州更加发达。这里出产的水晶与萨尔兹堡的食盐相比,一个是氧化硅,
一个是氯化钠,从单体的价值到产品附加值,捷克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仅仅几十年之后,一个变成举世闻名的风景圣地,一个仍然是默默无闻的老工业小镇;而造
成两个世界差别的原因,就是共产主义的统治。
上天同样垂青的地方,人祸之烈造成社会发展分道扬镳,地利优势则跟随着颠倒了过来。天时、地利、人和之外,人们同时丢失的,还有自由企业的精神、社会文明、和人的精神状态。瑞典政府最近督促有关部门调查和公布共产主义罪行,并将其编入学校教材,此其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