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编造的几个谎言
中国从远古开始就善于编造各种谎言,当然是出于各种目的。
编造谎言,首先要像是真的,那样的话,才会有人相信。可是,中国古代编造的谎言都是太假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司马迁把这个故事略微变化了一下:“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大概是司马迁觉得这个故事有点悬,说大禹“不敢入”,也许有点可信度。大禹治水,非常忙碌。这里的“过家门”,倒未必是就在家门口过,有时相距有一段距离,也可以这样说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禹路过时,要回趟家,应当是比较容易的。有的说大禹是新婚不久就离开家的。古代人的行事方式不是那样紧张的,大禹费点时间,回家看看久别的妻子,不会影响什么大事的。而这点对于人之常情而言,则是合理的举动。但他硬是不回去。
这实在有点背常理。
还有什么尾生讲信用的故事。《庄子·盗跖》说:“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个更荒谬了。男人和女子约定在桥下见面。女人不来,而发大水了,他不离地方,结果被淹死了。这个男人不会躲到高处?这样,他既能见过女人是否来,又根本没有失约。为什么要那么傻啊!
还有,如果仅是那个傻男人自己在那里,那么,这个故事是如何被其他人知道的?如果还有其他人在,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把拉走?到桥上望着那个女人是否来了,行不行?这能解释通吗?
还有一个多数人都知道的所谓“坐怀不乱”《荀子·大略》说:“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当然,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的。这里说,柳下惠和某个女子在一起呆在野外。因为寒冷,姓柳的和女人同衣,就是把人家抱在怀里,盖住一件衣服。问题是,既然寒冷,姓柳的不会生一堆火取暖吗?有人会辩解说:当时,下雨了,没有办法生火的。那么,为什么不找个地方避雨?为什么女人要专门坐在男人的怀里?
这个故事存在着同样的疑问:如果仅是他们二人在一起的,他们自己事后描述是一样的,那可信吗?有人会去寻找证据,证实他们二人的话?就是用今天的技术,某些情况下,人们也是无法用证据证实他们的话。看看法庭上,涉及一件案子的双方对同一事件的叙述,经常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里二人都叙述完全一样,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串通作伪证的可能性极大的。为什么要相信这个的叙述?荀子说他们的行为“而不见疑”,这扯得上吗?
当然,你可以把这个故事加上许多假设。那也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些谎言都编造得水平极低劣的,但古人却不断重复这样的谎言,要证明所谓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类胡说。说明中国从古代起,文人的思维能力就不高的。
现代更是编造了许多更荒谬、更低级的谎言。这里就不去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