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重大的值得纪念的日子,可以定为“中国科学日”(待商榷)。强力地震震惊万里长城,一石巨浪浪卷千条江河。皆因为,8旬老太中国女中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终于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她是本土培养,本土研究,从未留过学,没有博士学位,也不戴一官半职,更不是两院院士。她因为青蒿素的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了医学与生理学炸药奖的一半奖金,另一半被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摘取,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但是不少人将此次获奖归功于文革,还有人将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当作毛主席英明领导的结果,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辉煌胜利。而且认为正是因为文革创造了中国科学的创造力。其动力是为了抗美援越(士兵在丛林被咬得要命-打摆子),其组织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国家集体,其项目也是有带队的团体项目,其主要贡献人是课题组长屠呦呦。当然屠呦呦是否该得奖也有争议,因为当年搞科研,都是群体项目,而且多多少少也凝聚了众人的智慧和辛劳的成果。 无独有偶,众所周知,中国科学家还有一,二项最有资格获诺贝尔奖的成果是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其发明也是完成于文革时期,当时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不鼓励个人奋斗,成果是多单位,大团队合作的结晶。同理,青蒿素就是多个单位多名人员共同研究的集体成果。最后的得奖证书没有印上个人的名字。 无可否认文革时期,在毛泽东的统治下中国作出了一些成果,还包括原子弹和氢弹,宇宙飞船等。但是,更重要的是文革和毛泽东控制的中国永远也得不到诺贝尔科学奖,甚至文学奖也不可能得到。因为文革我们是与世界作对,与西方作对的文革,中国是与诺贝尔奖作对的国家。西方人要把钱给熟人,亲戚,盟友或朋友们。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中国是集体运作。除了诺贝尔和平奖,其他奖金不授予集体。在中国,找不到哪一个是领头者和发明者。第三,中国人不发表国际论文,中文人家看不懂,那时洋人根本不知道中国还在作科研,也不知道干了啥。第四,中国是一个独立王国,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没有信息流通。由于中国不开放,即使是成果一大堆,满山遍野,车载船装,人家不晓得,也不能得奖。第五,没有人拉票,实际上任何有人的社会没人帮忙都成不了事。屠呦呦的得奖与疟疾专家Xinzhuan Su博士在CELL发综述介绍,并且推荐LASKAR大奖(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有关。此外,屠呦呦炸药还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第六,老毛可能会坚决地拒绝西方的臭钱,包括炸药包,它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即使文革以后。尽管可以个人功绩衡量成就,但是窝里斗的劣行,让国人不能也不愿选出一个统领全军的人物。如果这里有了一个领头羊,另一个单位的人就不服气。这样,由于北大和中科院上海分院的明争暗斗,上海生化所王应睐(所长涅)因发明(合成)胰岛素的本来可能得到的诺贝尔奖,正是文革的原因,直到死去他(们)的功劳也没有得到承认。 所以青蒿素的诺贝尔医学奖,只有改革开放以后才可能。如果有人想把中国重新引向毛泽东时代,文革岁月,那就是革命再度受挫,人民吃第二遍苦。亲爱的朋友们,童学们千万不能答应哟! 这儿产生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文革后三十年来没有产生诺贝尔奖?我认为,不是没有是时机未到。中国开放初期还基本没有钱投入,以个人为中心的科研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中国政府认为我们没有能力与国际竞争,在国计民生方面,在应用科学方面投资更多。最近5年来,更重视基础科学的投入。但比起西方我们还远远不如。真正引进科学大师高手(如施一公等)还不到十年,他已经作出了较大成果,有人认为可以与诺贝尔奖成果比肩了。我亦同意,尽管没有获奖的,但是苗头还是有的,小禾才露尖尖角嘛。成果的承认需要时日,过去的玉米夫人(BARBARA MCINTOCK)在40年代发现基因转座因子,足足等待四十多年后也是八旬老妪才得诺贝尔奖。 要获得中国原创的诺贝尔奖,必须作出自己的东西,有特色的东西,我们科学家要静下心来,沉住气,查找一些竞争不激烈但兴趣使然的领域。因为诺贝尔奖的宗旨很明显,奖励最早的引路人,所谓原创科学家。不是奖励最后大幅度提高了某个技术的人,也不是那些发表了一大堆高影响因子论文的人,是奖给那个在凡人们还不醒事的时候他/她就知道了问题实质的那个原始发明者。尽管很多人参加了青蒿素的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化学纯化法的提出和改进,功绩非屠呦呦莫属,她是当之无愧的那个发明者。 科学需要想像力,甚至是荒谬的理论或技术,但必须是崭新的东西,决不是仿制品,大路货。许多科学大发现得益于无意之中的观察,甚至蓦然回首,那物却在灯火阑珊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比如日本科学家发明蛋白汽化技术,也只是一个电化学家作蛋白质的临时怪主意,当时受人奚落。他没有博士文凭,终身不做官,也没有什么像样英文论文。凭着那篇短短的英文摘要打了时间差,而获得炸药奖,而辛辛苦苦奋斗多年把蛋白组学质谱测定仪发明推广者们,连一点火药的气味也闻不到,大叫冤枉。 中国的科研必须从娃娃抓起,注重人才培养,思路培养,而且有限的钱要花到洽切的地方,不能一味跟风。那样可以发好文章,但绝对拿不到奖。比如蛋白泛素化的研究者曾经在最冷门的领域70年代末期在红细胞上作出的。而当时的大科学家是热衷于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是时的大热门货。结果他们一行三人,20多年后一举捧回炸药包。 所以我们以青蒿素为例,必须看到自己的长处,在一些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或者是人类文明有用的方面用功夫,就会功到自然成。而且好的科学大抵不是热门,是独辟蹊径,潜心苦读,深入钻研。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必须明白,之所以青蒿素得奖是中国国力上升,西方不得不买账结果。所以不出意外,中国照此发展不久的将来,会得到由文革后研究出来的本土科学家做出的诺贝尔奖,而且不止一个。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