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反抗壓迫手記  
面對壓迫,我們別無選擇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高天闊海
來自: 來處
註冊日期: 2008-11-13
訪問總量: 1,536,206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歡迎轉載!請註明作者與首發網站。
最新發布
· 閒說中國文學——讀阿城《閒話閒
· “傷痕文學”的高度——讀韓江的
· 塵埃落定之後的反思——再評美國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論美國大
· Erasing History與法西斯主義的
· 螞蟻還是蚱蜢?——讀《螞蟻與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與記憶的
友好鏈接
· 椰子:椰風陣陣,思緒如河
分類目錄
【隨筆】
· 閒說中國文學——讀阿城《閒話閒
· “傷痕文學”的高度——讀韓江的
· 塵埃落定之後的反思——再評美國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論美國大
· Erasing History與法西斯主義的
· 螞蟻還是蚱蜢?——讀《螞蟻與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與記憶的
· 21世紀如何反獨裁——讀Autocrac
· 台灣的戈巴契夫——讀《蔣經國傳
· 天涼好個秋——再讀《圍城》
【中國歷史】
· 閒說中國文學——讀阿城《閒話閒
· “傷痕文學”的高度——讀韓江的
· 塵埃落定之後的反思——再評美國
· Erasing History與法西斯主義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與記憶的
· 21世紀如何反獨裁——讀Autocrac
· 台灣的戈巴契夫——讀《蔣經國傳
· 天涼好個秋——再讀《圍城》
· 是左還是右——讀《大辯論》
· 自由主義vs.極權主義——讀《丘
【讀書】
· 閒說中國文學——讀阿城《閒話閒
· “傷痕文學”的高度——讀韓江的
· Erasing History與法西斯主義的
· 螞蟻還是蚱蜢?——讀《螞蟻與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與記憶的
· 21世紀如何反獨裁——讀Autocrac
· 台灣的戈巴契夫——讀《蔣經國傳
· 天涼好個秋——再讀《圍城》
· 我們手裡的未來——讀赫拉利新作
· 是左還是右——讀《大辯論》
【北美社會】
· 塵埃落定之後的反思——再評美國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論美國大
· Erasing History與法西斯主義的
· 螞蟻還是蚱蜢?——讀《螞蟻與蚱
· 21世紀如何反獨裁——讀Autocrac
· 我們手裡的未來——讀赫拉利新作
· 是左還是右——讀《大辯論》
· 自由主義vs.極權主義——讀《丘
· 讀 By Grand Central Station I
· 普世價值與私利——讀《民主的黃
【詩】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詩漢譯)
· 走向2024
· 再讀北島
· 談論海子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鍾情正在我輩——讀《納蘭詞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爾赫斯詩三首
【翻譯】
· 諾獎得主批評西方國家的挺哈運動
· 柿子(英詩漢譯)
· 博爾赫斯詩三首
· 坐九路車到紅海灘
· 譯詩:而死亡必無力統御
· 譯詩:某夜我出門
· 譯詩:三個朋友的寓言和輪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國朋友們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專家細論俄
· 焦慮六論
【第三視點】
· 諾獎得主批評西方國家的挺哈運動
· 當胡適遇上哈馬斯
· 以巴衝突與有思考的立場
· 安息吧,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
· 孤獨之病——觀《伊尼舍林的女妖
· 鴉片戰爭: 一個神話
· 普京:一個瘋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國朋友們
· 兩種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對照
· 非理死釘主義
【反壓迫】
· 自由主義vs.極權主義——讀《丘
· 國家的敵人?——《天安門流亡者
· 諾獎得主批評西方國家的挺哈運動
· 局內人的視角——讀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紀念
· 言論自由的烈士——讀《儲安平與
· 以筆為刀——讀Knife
· 永不熄滅的星火——讀Sparks
· 毛主義的幽靈——我看美國挺哈學
· 落葉要歸根,誰說的?
【中國社會】
· 閒說中國文學——讀阿城《閒話閒
· “傷痕文學”的高度——讀韓江的
· 塵埃落定之後的反思——再評美國
· Erasing History與法西斯主義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與記憶的
· 21世紀如何反獨裁——讀Autocrac
· 台灣的戈巴契夫——讀《蔣經國傳
· 天涼好個秋——再讀《圍城》
· 是左還是右——讀《大辯論》
· 文學反攻大陸?——《擊壤歌》讀
存檔目錄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階級差異的致命後果
   




良好的健康,就像財富一樣,不會從經濟階梯上向下分流。

這是我們從上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1】上發表後被廣泛報道的一篇論文【2】應該得出的一個結論,儘管其中的原因可能不會馬上顯現出來。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安•科斯和最近剛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安格斯•迪頓【3】。它告訴人們一個驚人的發現:在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年白種(非西班牙裔)美國人在死亡率上出現了令人驚訝的逆轉趨勢;這在各個人群中是獨有的。在1999年至2013年間,這一人群在死亡率上出現了顯著的(先前未被察覺的)上升。

這一現象的重大程度在兩位調查者的結論中變得很明確:“這一時期觀察到的此種死亡率逆轉現象,和美國艾滋病流行高峰期的死亡率下降趨勢放緩具有某種相似性。”

根據他們的估計,如果中年白人的死亡率恰好保持在1998年的水平的話,這一時期中年白人的死亡人數會減少九萬六千人。並且,假設這一死亡率像人們預期的那樣,以歷史性的步伐持續下降的話,大約有四十八萬八千五百人或許可以免於死亡。

伴隨這一驚人的死亡現象的是總體上惡化了的健康狀況:更多的中年白人聲稱自己的健康“尚可或不佳”,有各種長期性疼痛問題,以及“嚴重的心理困擾”。大量飲酒和有異常高的肝酶(肝損傷的標誌之一)的人比例都上升了。死亡率的上升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各種“外在因素”,比如(酒精或毒品所致的) 中毒、肝病和自殺。

總之,一場人口和社會的災難已經悄然(幾乎不被察覺)地降臨美國。

但是排除階級這個重要的元素的話,這個故事是不完整的。該研究雖然為這一特定人群總體上更為激化了的痛苦提供了證據,但是死亡率整體升高的現象局限在那些受教育程度不超過高中的人口。而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限於高中的人雖然因為中毒或自殺而死亡率有所上升,但是在總體死亡率上卻依然下降了。(正如在沒有戰爭、饑荒、或重大疫情的情況下,通常來說現代社會人口死亡率總體是下降的一樣。)

由於階級導致的此種差異,就死亡率而言,在1999年,擁有高中及以下畢業文憑的人是擁有學士學位及以上文憑的人的2.6倍;在2013年,則是4.1倍。這一驟增如此顯著以致於在整體上提高了中年白人的死亡率。

科斯和迪頓的研究為一組認為階級差異導致健康狀況不平等的文獻增添了新的證據。這裡的階級差異大致是根據社會經濟指標比如收入高低和教育程度來劃分的。雖然人們早就知道階級不平等影響健康;然而數十年來超越階級的死亡率下降使得大家注意不到這一點。但是近來的研究為我們描畫了不同的圖景:隨着經濟不平等達到歷史性的高度,健康狀況的不平等也隨之水漲船高。

201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4】的一份出版物《人群預期壽命的差距因收入而日益增大》(The Growing Gap in Life Expectancy by Income )確認了早些時候公布的發現:在頂級收入與收入墊底的人口之間進行比較的話,生於六十年代的人較之生於三十年代的人在五十歲之後預期壽命上的差異上要顯著得多。這一分析受到一些假設和推論上的限制,但是其結果依然令人驚訝:儘管三十年來醫學進步了,經濟也增長了,收入墊底的那五分之一男性其壽命預期卻沒有延長;同樣收入水平的女性甚至出現了壽命預期縮短的苗頭。

日益加劇的健康狀況不平等幫助我們理解緣何在社會整體衛生措施改善的情況下某些特定人群的健康狀況卻停滯不前,或者在科斯和迪頓的研究看來的那樣,很大程度上惡化了。這一不平等狀況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國相比於其他國家在健康測量方面的落後局面。

正如健康研究人員詹姆斯•豪斯在其《超越奧巴馬醫改:生、死和社會政策》(Beyond Obamacare: Life, Death, and Social Policy)中指出的: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美國從曾經的人口健康領跑國家掉到了落後國家的位置。(繼續全文閱讀見此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