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转眼过了两千年。 某城几坛。 谚云:号大才,蠢如猪。称毛派,欧美居。一身正气无羞耻,书香坛主频爆粗。里面说的频爆粗者,五口道人也。 书香坛主吾,号不读书人,江湖上人称五口道人,本为某城书香人家坛主,因不务正业、经营不善,书坛门庭冷落,除一只人人喊打的老鼠在该处转悠来转悠去,无人光顾。五口道人不甘寂寞,退而求其次,屈尊到几坛给老生打下手,久而久之,沦落成几坛跟贴,以团伙悍将扬名立万,书香坛主身份反倒不为人知。该团伙各色真男假女,老生好吹爱华(以及读书过千及大才),老邪好祭人品,厉鬼峻言,游魂缩首,咏蝇划腿,各司其职,信口雌黄者有之,颠倒黑白者有之,一本正经者有之,阴阳怪气者有之,谈经说道唱颂歌时均人模狗样,摆出一副正人君子面目;及进行人身攻击,则穷凶极恶,出口伤人,谩骂诋毁,甚至辱及先人、问候他人母亲 ,无所不用其极。五口道人好论德,倡导德第一,矢言“骂人的话一文不值”,攻击人时义正辞严,一根拂尘左右飞舞,打得噼啪作响,然口不出污言秽语。即便论道落败,道人也不外喃喃自语“道可道非常道”数次悻悻退下。也是,好歹混了个书香坛主,总得装装门面,岂能像患先天性性功能障碍丧失命根的道友田淹那样下三滥。 不料父亲节那天,道人非常道念得太多,走火入魔,现出本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自云“有一点悲天悯人之心”的五口道人修完“非形式逻辑谬误”,手持拂尘来到几坛,与华府采菊人不期而遇,一语不合,历来反对“滥用人性”的道人即非人性大发,气急败坏,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出口成脏,问候他人母亲之语不绝于耳。南来客见状,急忙打出一个?意为:何出此言,旋即九泉之下的母亲也被问候。五口道人年过花甲,丧心病狂,频频爆粗,斯文扫地矣。 一鸣惊人,不同凡响,几坛震动,上下哗然。五口道人“自甘禽兽,辱骂他人母亲自我满足之际,也即暴露其人性之时”,待回过神来,发现有异,已半化作禽兽,大惊,拔脚飞奔意见区负荆请罪,听候发落。 冒出几个同道中人。 平时口口声声“骂人足见人品”及“人品第一”,这时都不提了。 老生为之求情:吾是书香坛版主,贡献颇大,一贯温尔文雅(原文如此),一身正气,一时之怒,知错必改。 有言煞有介事:不要断章取义。 阿游考据:你妈的X中的X可以是任何字,比如好字。阿游毕竟说过:骂人足见人品。设法给道友洗脱“骂名”才是上策。 书香坛主爆粗骂娘,岂不滑天下之大稽?是可骂,孰不可骂?还“温尔文雅”“一身正气”?亏大才老生说得出口。道人一时之怒,失态忘形传递出的信息是:本性大暴露。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必须剥去。道貌岸然、“温尔文雅”之士剥去伪装,原形毕露,就一泼皮牛二。 知错必改?道人可曾有片言只语表示歉意? 断章取义?非阿游莫属。五口道人自己都承认骂人-也算敢作敢为有担当,他人就不要自作聪明对其非常道另作他解了。阿游若喜欢那个X,不妨收藏转赠令堂。 数人为之辩,皆不得要领,南来客唾面自干,且为一身正气贡献颇多官拜书香之家版主的国骂人士一辩如下: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加尊者。 其实辩护纯属多余。没看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没看见曹孟德以发代首,也没看见杨六郎辕门斩子。 幕后转出五口道人,不顾口中余臭尚在,若无其事地指点江山。 道人面皮毋乃太厚?纵然有恃无恐,为廉耻计,也该低调些吧。 还不如干脆说,“我骂人了吗?” 南来客评曰:老道,“你出淤泥而不染啦,真为你掐把汗。” 后记: 引号内皆五口老道夫子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