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大宗師的博客  
大宗師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523/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大宗師
註冊日期: 2006-12-24
訪問總量: 1,984,219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我家的金陵十二釵
· 2024丁香節
· 2024春櫻花開放
· 我看三體所引起的一些爭論
· 烏克蘭的敗象使習帝武統有了信心
· 突然發現身邊華人混血的人數暴增
· 了解了歷史的真相後對現實實在是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少年小林女性的記憶(小說)】
· 少年小林女性的記憶(1) 引子
【於曉倩家暴班見聞(微小說)】
【追憶】
· 每個人的繁花
· 早年與火箭軍的一次小小的邂逅
· 我經歷過的地震
· 小時候冬天怎麼過的
· 網上尋祖
· 武漢在近代歷來是是非之地
· 聖誕瑪雅行
· 天津老炮的傳說
· 咱們是高科技老炮
· 懷念二舅
【娛樂】
· 大家都變老了
· 昨天看了《無依之地》
· 《慶餘年》不會是人工智能產品吧
· 2019聖誕,燈火闌珊
· 看昆汀·塔倫蒂諾的新作《好萊塢
· 婦人之仁及芯片控制思想
· Benjamin Button VS Forest Gump
· 2018復活節華盛頓櫻花行
· 看了幾部奧斯卡提名的電影
· 聖誕瑪雅行
【社會】
· 我看三體所引起的一些爭論
· 突然發現身邊華人混血的人數暴增
· 了解了歷史的真相後對現實實在是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倫敦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法國Etreta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漢堡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一
· 繁花又是一部紅樓夢或金瓶梅
· 帶貨主播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 前現代與後現代化社會交錯鬥爭的
【文化】
· 我看三體所引起的一些爭論
· 突然發現身邊華人混血的人數暴增
· 了解了歷史的真相後對現實實在是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一
· 繁花又是一部紅樓夢或金瓶梅
· 中共朝與漢朝的政治或有一比
· 關於女權的一些隨想
· 每個人大概都有過歧視、被歧視的
· 大家都變老了
· 說夢
【哲學】
· 人工智能 vs 人類智慧
· 四柱八字的偽科學讀書筆記
· 真正的中醫,得有些基本的功夫,
· 從武漢疫情看中產陷阱
· 歷史為什麼會反覆重演
· 高以翔之死與哲學
· 中國大概正處在巨變的前夜
· 信息科技的功過是非
· 一定要去除中國文化中對生命的輕
· Benjamin Button VS Forest Gump
【攝影】
· 我家的金陵十二釵
· 2024丁香節
· 2024春櫻花開放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倫敦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法國Etreta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漢堡
· 2024春假倫敦郵輪行之一
· 幾張秋日的小景色·2023
· Dune(沙丘)
· 後院Gladiolus情·2023
【新思想】
· 我看三體所引起的一些爭論
· 烏克蘭的敗象使習帝武統有了信心
· 了解了歷史的真相後對現實實在是
· 繁花又是一部紅樓夢或金瓶梅
· 中共朝與漢朝的政治或有一比
· 前現代與後現代化社會交錯鬥爭的
· 馬祖大仙居然是個白右
· 關於女權的一些隨想
· 人工智能 vs 人類智慧
· 四柱八字的偽科學讀書筆記
【兩口子的爭吵(小小說)】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小說)】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八,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七)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六)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五)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四)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三)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二)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一)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三十)
· 海歸紀事—真愛兩千年(二十九)
【大宗師政論】
· 烏克蘭的敗象使習帝武統有了信心
· 普金可能得把老習給賣了
· 以色列與阿拉伯鄰居和平相處的前
· 李克強之死陰謀論的邏輯
· 前現代與後現代化社會交錯鬥爭的
· 外國首腦一來中國參加運動會就要
· 馬祖大仙居然是個白右
· 習帝根本不把經濟當回事,新三反
· 習帝政策的內在邏輯—武統是來真
· 早就覺着郭文貴是共諜
存檔目錄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1/01/2009 - 11/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10/01/2008 - 10/31/2008
09/01/2008 - 09/30/2008
08/01/2008 - 08/31/2008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5/01/2008 - 05/31/2008
04/01/2008 - 04/30/2008
03/01/2008 - 03/31/2008
02/01/2008 - 02/29/2008
01/01/2008 - 01/31/2008
12/01/2007 - 12/31/2007
11/01/2007 - 11/30/2007
10/01/2007 - 10/31/2007
09/01/2007 - 09/30/2007
05/01/2007 - 05/31/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3/01/2007 - 03/31/2007
02/01/2007 - 02/28/2007
01/01/2007 - 01/31/2007
12/01/2006 - 12/31/2006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ZT)資本可以無限增殖,但生產力有其自然界限——界限下的中國和出路
   

資本可以無限增殖,但生產力有其自然界限——界限下的中國和出路


作者:鍾慶(愚蠢小豬)foolishsmallpig@hotmail.com


按:此文借鑑了網友蘇拉密,邋遢道人文章的一些內容。

奧運會後,中國經濟會減速,甚至面臨危機,這大概是眾望所歸吧,目前看到的各路預測,大體都這結果。


隨着改*開*的深入,與國際接軌,中國經濟已經與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緊密結合在一起了。看中國經濟的走勢,不得不考察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的運行趨勢。眾所周知的是,美國已經陷入次貸危機,還遠沒有看到擺脫危機的跡象。反而越演越烈,比如\"二房\"事件。受美國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依靠美國市場的日本經濟出現了收縮,由於新車販賣不振,豐田的業績向下方修正,這是多年未有的情況。整個世界經濟在減速,作為中國經濟支柱之一的出口,也一樣受到拖累。

 


一. IT革命趨緩


那麼現在的經濟危機是暫時的還是長遠的? 我的看法是長遠的,美國經濟會出現70,80年代的滯脹局面。所謂的經濟增長,從長的時間跨度看,是由於技術的進步推動的。所謂的制度變革並不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美國的經濟制度與7,80年代也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從90年代初起卻持續的經濟擴張。而這次經濟擴張,實際正好與90年代初興起的IT革命相吻合。實際是IT技術革命是本次經濟擴張的內在動力。


但是,現在IT革命快20年了,從技術角度看,IT革命已經到達了一個發展界限。論述這個界限需要一些專業知識。這裡只是舉身近的例子。幾年前,購買一台頂級的個人電腦,不到半年就會過時,Intel公司很快會推出更新更高主頻的CPU。即便是對電腦一竅不通的普通人,也知道用主頻衡量電腦的性能。於是奸商投其所好,有意把電腦的CPU主頻配得很高,而其它部分卻配得很差,降低成本,矇騙消費者,獲取利潤。但現在,這種CPU主頻你追我趕的局面看不到了,開始炒做\"雙核\"甚至多核的概念了。這實際體現了CPU技術已經到達了一個界限。


CPU向更高技術邁進遇到了界限,那麼現在多核CPU設計,則是利用半導體精細加工技術暫時沒有到達極限提高性能。利用半導體精細加工技術,在一個芯片上集成更多的CPU。加工越精細,可以在同樣的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越精細的晶體管功耗越低,速度也越快,於是性能也越高。但是,半導體精細加工技術也趨近了極限,隨着加工線寬的縮小,漏電急劇增加,90nm反而比130nm功耗更大,需要高絕緣的High-K材料。對於普通普通消費者,一樣搞不清High-K是什麼涵義,但它會跟CPU的主頻一樣流行開來,以後的常用語可能是你的電腦\"high\"了沒有。即便如此,根據Intel公司的預測,到2018年每18個月半導體集成度翻一番的摩爾定理會到其物理的極限。


IT技術本身的升級在減弱。更重要的是需求在減弱。以前一台新電腦半年過時,使用壽命不超過3年。不是因為電腦損壞,而是microsoft公司推出新的windows和新的軟件,把電腦拖得不堪重負,如蝸牛爬行,或者乾脆就不滿足軟件運行的最底配置要求。microsoft與Intel狼狽為奸,交替升級,謀殺用戶錢包,逼迫用戶疲於奔命升級升級再升級。不升級還不行,新軟件的功能令人神往。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我的電腦已經用了6年,裝的是當年最新的WindowsXP。現在還沒有什麼軟件不能用,可以寫字,上網,發郵件,打網絡電話,看網絡電視,我所要的功能它都有了。估計還會繼續用下去直到它壞為止。即使是買新機器,很多還是安裝XP,而不是新的VISTA。VISTA帶來的新功能,並沒有什麼革命性變化,也不再令人神往,用舊的足夠了。於是,我們可以看到,microsoft的股價下跌,Bill Gates從世界首富的位置上掉下來了。


美國引領IT革命,從90年代初開始持續繁榮。日本則是由於泡沫經濟崩潰後失去的十年。但由於IT革命的帶動,使日本傳統的家電產業重新煥發了生機。新三種神器,數字平板電視,數字錄像機,數字相機。數字技術使傳統家電發生了質的飛躍。數字電視沒有了雪花,占用空間小,還省電,不傷眼睛; 數字相機則不用擔心浪費膠捲隨意拍攝,馬上看到拍攝效果; 數字錄像機可以保證記錄的圖像質量不劣化,存儲介質價格便宜可以長期保存。數字技術激發了猛烈的需求,使日本從失去的十年中逐步恢復,開始了戰後最長的經濟增長。


但是,雖然數字技術依然前行,超過100寸的屏幕,不到1cm的厚度,更高清晰度更高亮度更高響應速度的電視出現了,數字相機的相素突破了1000萬,數字錄像機里安裝更大的硬盤和更新的藍光。但這些都不是革命性的變化,也喚起不了更多的需求。本次北京奧運會,本來期望有奧運會特需,結果並沒有出現。

 


二. IT革命引起的社會變革


再看看IT革命是怎麼影響中國發展的。中國的改*開*大致可以分兩個階段,一個是80年代,主要是依靠自力發展。另一個就是90年代出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標誌的以外國投資為主的發展。80年代的自力發展最後實際以失敗告終。87-88年猛烈的通貨膨脹,直接導致了89年的動亂,其後是數年的徘徊,中國向何處去? 僅有制度變革,並不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80年代的經濟增長並沒有伴隨技術進步。打破大鍋飯,要人民起早貪黑拼命工作,但人的沖天幹勁和熱情有其自然的界限。


鄧小平敏銳覺察出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動向,果斷的開闢了中國經濟新的發展道路,積極利用外資,你發財,我發展。中國開始了長達至今的持續經濟增長。中國自身道路選擇雖然功不可沒,但如果沒有IT革命提供的物質基礎,是不可能出現大規模外國投資和經濟全球化的,也就不會有90年代開始的持續經濟繁榮。


藉助計算機網絡,生產據點可以全球最優配置降低成本。跨國公司可以迅速準確向全球的生產據點下達生產計劃,並及時得到反饋。市場信息,加工圖樣,設計數據等等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迅速準確傳播。在這之前,雖然有電話傳真之類的模擬通信手段,但費用高速度慢不便於管理容易出差錯。


更重要的是,IT革命使傳統產業的生產管理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使大規模跨國投資最終成為可能。傳統產業哪怕是加工一顆螺絲釘,實際都是高科技。生產螺絲釘需要鑄鍛焊車磨銑刨熱處理等等工序,這些工序都需要恰當掌握火侯分寸,非熟練技術工人不能完成。熟練技術工人的養成需要漫長的時間,還需要師徒之間的傳幫帶。


IT革命使這一切發生了深刻變化,雖然依舊是這些工序,但電腦是人腦的延伸和複製。熟練技術工人的加工過程,工藝參數等等都可以記錄在電腦里,再由電腦控制機器自動加工。現在好了,即便是傻瓜按電鈕就可以完成以前需要熟練技術工人才能完成的任務。於是,即便是在毫無工業基礎的國家和農村設立工廠,都不愁招收人手。於是我們可以看到,IT革命的90年代之前,跨國投資主要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因為需要熟練技術工人。IT革命,使所謂的高技術產業也變成了低技術產業,降低了工業的進入門坎,跨國投資主要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了。比如Apple的ipod是高科技產品,卻是深圳富士康的打工妹生產的。


電腦取代熟練技術工人,還帶來了管理上的革命。如何監督管理技術工人是個老大難的問題。能夠達到多少生產效率,達到多少精度,完全憑技術工人的心情。心情好的時候多干,心情不好時少干,作為管理者還沒有辦法監督。技術工人干滿8小時走人,也沒有辦法要人多干,除非加錢。工人處於強勢地位,於是各種調動積極性,監督的辦法層出不窮。什麼承包,計件,獎金刺激等等不一而足。80年代的改革就是在這種工人強勢地位下進行的,自然皆大歡喜。但導致的副產物是,技術私有化了,再不可能傳幫帶了,教會了徒弟會餓死了師傅,技術進步停止了。最終導致了80年代改革的失敗。


現在好了,由於IT革命,使只按一下電鈕就能生產。那麼就按照機器的節拍來定額生產,監督管理一目了然,跟不上機器節拍的可以走人,另招一個人也不花什麼代價,轉移到其它國家也不是很困難的事。兩條腿的哈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則多的是。IT革命又為嚴格管理提供了物質條件,監視器打卡機,工作狀況生產效率,甚至連上廁所的次數和時間都能記錄在案。現在甚至還出現了自動分析面部表情的監視系統,能夠通過電腦自動分析員工面部表情,就可以知道員工是否打磕睡,工作是否專心,還能給出量化評價。IT革命導致監督加強的另一面,則是技術的傳承只需要電腦的拷貝就行了,不需要傳幫帶的師徒組織。過去師傅有很高的威信,作為工廠的最基層的師徒組織團結有很強的戰鬥力,能夠和管理層抗衡。IT革命導致師徒組織瓦解,工人成為一盤散沙,沒有了力量。90年代中期後,中國出現了大規模下崗潮,大量的熟練工人下崗,工人淪為弱勢群體。取而代之的是能夠一天與機器賽跑10餘小時的體力充沛的農民工。這實際是IT革命引起的社會革命。


同樣的社會革命也發生在日本等發達國家。由於產業被大規模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社會不再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狀,而是中間層被消滅的M形的格差社會。前不久日本秋葉原電器街發生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則是這種M型社會的反映。事件的主角自技校畢業後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而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派遣社員。事件發生前,有傳聞所在會社要裁員,這次肯定又輪到自己,自己長這麼大,女朋友都沒有,人生失敗。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誰敢跟啊。他驅車上百公里從靜崗縣到東京的秋葉原,一路之上不斷用手機向BBS發信息,講述自己的經歷和心路歷程,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要殺人,殺誰都可以!!!


事件發生後,日本又發生多起類似的無差別殺人事件。主角都是一般的命運。受日本秋葉原事件的啟發,中國上海發生了襲警案。區別在於,中國的襲警案還可以算冤有頭債有主的報復殺人,在網絡言論中有稱呼其為\"大俠\"就不奇怪了。日本則完全是無差別殺人,自己認真努力工作,但生活苦難怪誰呢? 怪政府?! 日本政府為下崗再就業花了不少力氣,既有失業救濟,又有免費職業培訓,還積極介紹工作,政府工作人員還和顏悅色。怪資本家殘酷剝削壓迫?! 現在是想被剝削而不可得。那只有報復社會了。就是這麼個毫無人性的事件主角,一樣在日本的網絡中受到了英雄般的歡呼,認為他幫大家向這黑暗的社會出了口鳥氣。


對於網絡中毫無人性的言論,中日兩國的精英階層表現出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中國的精英是譴責網絡暴民,要教育這些暴民,使這些暴民能有普世的人性。日本精英則要修改相應的派遣法規,禁止短期派遣,並討論反思引起這事件的深層次原因,如何避免今後發生。主觀想改善底層的生活狀況,並不能實際改變IT革命後社會變革,禁止短期派遣反而招致更多的失業和收入下降。你日本這裡管嚴了,我到別處去,這是場沒有底線的競爭。於是現在又有聲音呼籲改回來。這事件早些時候,日本NHK放送了一個專題節目\"working poor\",揭露了日本社會的現實,很多人拼命工作,卻收入微薄,看不起病供不起孩子讀書,下一代還是working poor。在這個連續幾級的專題節目中,還介紹了美國韓國類似的故事。節目的主旨很明確,原因直指全球化和市場原理過頭。中國精英和媒體給出的原因是中國開放和市場化不夠,需要進一步開放,進一步市場化。


中國的開放和市場化程度,是世界其它國家不能比擬的。以前中國封閉不搞市場經濟,對外交往時都矮三分。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的銀行想在美國開分店被拒絕,中國人可以理直氣壯指責美國不按照市場經濟辦事,會遭到經濟規律的懲罰。前不久一英國投資公司想收購日本一家企業,被日本政府拒絕。這英國投資公司的亞洲代表好象是個中國人,他在日本電視上能夠理直氣壯批評日本政府不搞市場經濟,不按照市場原則辦事會受懲罰的。開放和市場經濟,使中國人腰杆子硬了,無論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可以指責IT革命引起社會不公正,但不可否認這種新的社會結構極大降低了工業化的門坎,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中國憑藉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環境,積極吸收外國投資,承接西方產業轉移,一躍成為世界工廠。但是,這世界工廠一樣遇到了發展界限。如果說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遭遇的是技術界限,那麼中國的發展遭遇的是自然界限。其實,IT革命使生產力的大爆發,使全球的經濟發展都遭遇了自然界限。最近在日本北海道舉行的G8峰會,會議的主題是地球溫暖化,削減CO2的排放。生產力的發展已經使地球不堪重負。

 


三. 自然界限


我們可以不去管全球的界限,只要使中國在有限的自然界限里占有更多的份額就行了。但是中國卻遭遇了比全球界限深刻得多的自然界限。


要回答這個界限,需要回顧中國改*開*的歷程。為什麼IT革命後,中國能承接西方的產業轉移,而不是其它國家。當然,可以說是由於中國改*開*,但其它國家一直是改*開*的啊。中國在哪裡與眾不同,具備競爭優勢,得到西方產業資本的青睞。


作為對比,可以比較一下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前不久日本NHK放送了一個關於印度的專題節目。也是講全球化下,印度的迅速發展,也一樣導致印度貧富差距擴大。其中一節講到印度農村,以種棉花的農民為例。由於棉花的貿易自由化,使棉花的價格下落,農民收入減少生活困難。為了擺脫困境,有組織想要農民改種新品種的棉花來克服危機。還給農民印發了如何種新棉花的小冊子,推廣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是,農民是文盲,看不懂培訓材料。即便能看懂,新品種棉花需要大量的水,還沒有辦法灌溉。農村正在搞轟轟烈烈的選舉,候選人甚至可以向農民派彩電,但是無論誰上台,教育和水利問題無法解決。大家都知道問題所在,就是沒有辦法解決。


IT革命雖然極大降低了對勞動者的要求,複雜的數學物理化學公式可以封裝在電腦里自動運行。但是,基本的操作說明書應該能看懂,先按哪個按鈕再按哪一個。中國農民基本掃除了文盲,這是中國農民一個極大的競爭優勢。


中國農民有文化素質,並不能表明他能夠脫離農田去工廠做工,需要有剩餘勞動力才行。我們可以說由於改革,解散了人民公社,使農民自由了擺脫了土地的束縛。但是,其它國家並沒有人民公社,從來就沒有束縛,即便是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農村也沒有多少剩餘勞動力。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印度人思想不夠解放,想不到外出打工。


這裡討論自然界限,拋開政策層面,只討論農民能夠成為剩餘勞動力的自然原因。人首先要吃飯,要吃飯就得種地,種地就需要水,需要灌溉。婦孺皆知的“鋤禾日當午”可以描述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農業,若要問農民為什麼要冒着炎炎烈日終日鋤禾不止? 通俗的回答是“除草”。實際上,除草只是較為淺顯的原因之一,鋤地的核心是“鬆土保墒”。\"保墒\"通俗的解釋就是保水。《齊民要術》就特別強調:“鋤不厭數,勿以無草而中綴” ;就是說,鋤地是不論次數的,沒有草也要鋤下去。這是為什麼呢?近代土壤學揭示,土壤在過水後會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細管,還會在縮水過程中開裂;“鬆土”,就是切斷毛細管,堵塞裂縫;從而“保墒”---抑制水分沿毛細管上行至地表蒸發和直接經裂縫蒸發。中國傳統的個體農業,缺少興修水利工程的能力,只有通過勤鋤地,來保養水份,實現變相灌溉。中國農業的特徵是\"中耕\"農業,在播種和收穫之間需要\"耕\",苗與苗之間的空地也要\"耕\"。這種\"中耕\"農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漢字裡的\"男\"意思是\"田\"里的勞\"力\"。


但是,中國發生了革命,中國農民被組織起來了,或者說被束縛了,於是具備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能力,使中國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止“五五計劃”結束時的1979年,全國擁有有效灌溉面積7。3億畝,占世界灌溉面積的1/4,居世界首位;人均灌溉面積超過了世界人均水平。把灌溉密度(灌溉面積占實際耕作面積的比例)提高到了46%,處世界領先地位(美國目前灌溉密度僅為13%)。同時還完成2。6億畝的除澇和6200萬畝的鹽鹼地治理。其間,共建成大、中、小(10萬m3以上)型水庫8。6萬座,數百萬座被民間稱作“水庫”的塘壩(10萬m3以下)不在統計之列。總庫容4千多億m3。人工河渠總延長300多萬公里,已配套機井220萬眼,各類堤防總長16。5萬公里。巨大的工程不僅是灌溉面積的數倍增加,也是灌溉結構的戰略調整。灌溉要解決的是天然降水與作物的需水矛盾,這個矛盾在降水豐富的南方遠沒有北方尖銳。雖然受水源短缺的限制,在乾旱地區實施灌溉要比濕潤地區困難得多,但增產效果卻更為強烈。因此,在新中國新的灌溉面積中,有2/3增加在北方。比如,華北平原的灌溉密度就一躍提高到了74%。籍此,中國一舉扭轉了“南糧北調”的被動局面,徹底圓解了用7%的土地養活24%人口的千年夢想;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由於灌溉系統的支持,中國農民再也不需要“鋤禾日當午”了。此外,中國的自主工業能夠生產大量的化肥和除草劑,不用積肥和除草了,中國現代農業變成了只管種和收的\"懶漢農業\"。由於農業革命,使\"男\"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中解放出來,老少婦孺都可以勝任農田勞動,於是產生了大量剩餘勞動力。而其它國家,沒有水利工程和化肥農藥,雖然一直有很好的改*開*政策,就是產生不了如此豐富的剩餘勞動力。也就不可能承接西方大規模產業轉移。


但是,\"懶漢農業\"遭遇了它的自然界限。由於化肥農藥的普遍使用,使土地板結,地力下降,需要投入更多的化肥農藥才能維持產量,形成惡性循環。於是,包產到戶雖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但這種積極性不可能有持久增產效果。85年後,中國農業處於長期徘徊,其間化肥農藥的使用卻急劇上升。化肥農藥是靠不可再生的石油生產的,於是現代農業又叫石油農業。但現在,已經開始討論\"石油峰值\"了,因為地球石油有限,再怎麼大的需求,再怎麼大的投入,都不可能增加石油產量,石油產量會逐步下降,即現在已經到了,甚至過了石油產量的最高峰。近年石油價格暴漲,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發生的,雖然最近有所回落,但上漲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受石油高漲的影響,石油農業種出的糧食價格也暴漲,在很多國家引發了搶米騷亂。在有限的自然界限下,有人多了必有人少了。\"石油峰值\"對農業的影響,可以參照朝鮮的饑荒。當然,對於宣揚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制度學派,會認為朝鮮是由於制度不好導致的。


雖然石油有峰值,但如果中國多打工,多掙外匯,可以換回更多的石油,占更多的石油份額。這樣不顧其它國家死活也行。但是,中國的水資源枯竭了。黃河乾涸了,年間入海水量自80年代以來急速減少。同時黃河流域的地下水位,從70年代末的大約3米,下降到17米,我們把子孫的水也給喝了。其間,黃河流域的降水量並沒有顯著減少。為了保證北京奧運會順利召開,很多地方被強令節水,禁止種植耗水作物。最近有研究(《蘇拉密:“制度性乾旱”--論中國北方惡性水源危機的社會成因》)表明,是中國的這種依賴灌溉和化肥的\"懶漢農業\"導致的水資源枯竭,而不是城市化引起的。由於不再鋤地保墒,再加上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使土地板結,導致農田的水蒸騰急劇增加,即抽幹了地表徑流,也抽幹了地下水。本來是造福當代,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現在卻變成了斷子絕孫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不知道是遠見還是巧合,中國啟動改*開*進程的時候,同時啟動了計劃生育。因為改革後的中國農業不再可能承載那麼多人口。計劃生育成果顯著,少生了3億人。使中國農業即便長期徘徊,還能免除饑荒,豐富了餐桌,不再為每月只有幾斤肉的定量而罵娘了。但是歲月不饒人,在錯批一個人誤增3億人時代出生的豐富廉價的剩餘勞動力不可避免地會老去,再也不可能與自動機器賽跑了。前不久日本NHK放送的有關越南的專題節目中,越南已經成為日本對外投資的首選地,而幾年前是中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越南人口的一半低於30歲。


依靠外商投資生產出口換匯,這實際也是\"懶漢工業\"發展模式,它不是沒有代價的。直接後果是中國的資源枯竭了,環境污染了。現在還不可能找到什麼辦法打破宇宙的\"物質守恆,能量守恆\"的界限。即便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完善市場經濟,法制社會也不能夠。中國大發展的20年,耗費了200年的資源,大量的資源需要依靠進口,於是物價飛漲與國際接軌,中國喪失了成本優勢,外資開始向其它國家轉移。在IT時代,這種轉移會格外迅速。


每個中國人似乎都覺察到了未來的不安,雖然不清楚這不安來自何方。總工程師的孫子入了外國籍,在電視裡經常化拋頭露面的所謂名角,多數也入了外國籍。大量的官員\"裸體做官\",老婆孩子都在海外。即便是代表知識分子良心的智囊學者,子女也多數在國外。而普通中國人沒有入外國籍的能力,卻也選擇了不生或者少生孩子,不讓孩子未來不安,實際也是生不起養不起,支付不起養育孩子的醫療教育費用。因為中國的飛速發展吃掉了子孫飯。於是中國自90年代中期以來,小學入學人數急速下降。他們可是民族的未來! 但未來沒有了。


中國面臨兩難的選擇,沒有了勞動力,外資撤離是必然的。現在已經有聲音呼籲取消計劃生育。即便取消計劃生育,甚至象日本一樣鼓勵生育,在哪裡籌集這養活新增\"口\"的\"水\"呢? 難道趕走外資?! 新增的\"口\"要成為勞動力,要等20年後了。

 


四. 人與人的界限


中國意識到了原有的改*開*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但卻並不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未來應該如何發展。於是\"科學發展觀\"顯得異常模糊,什麼是科學發展觀,怎麼才算科學發展,都不清楚。既然有\"科學\"二字,那就與自然科學有關,那就\"自主創新\"吧。多少沾了中國結症的邊。中國經濟不能自主,因為中國沒有技術,需要依賴外資。外資又消耗中國的資源,消耗資源實際是消耗中國的人口,斷送民族的未來。


自主創新進行了幾年,在大張旗鼓宣傳的自主創新的案例中,有把從國外買來的高速列車重新刷漆的\"恥辱號\"。另一個自主創新的典範是支線客機ARJ,據說是因為外商不提供發動機的接口協議和飛行控制軟件,只有趴窩了。


很顯然,中國的自主創新也遇到的界限。這是一道什麼樣界限? 我們先來做對比。在經濟瀕臨崩潰,閉關鎖國,政治高壓,知識分子靠邊站蹲牛棚,四人幫干擾破壞的70年代,中國自主研製了大型噴氣客機Y10。在1980年實現了首飛。比現在的支線客機ARJ高了一個層次。現在中國經濟騰飛了,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院士教授專家博士碩士滿街走了,並對外開放了,能夠獲得世界最新的技術了,ARJ卻飛不起來了。


有消息說,Y10不是自主創新的,據說曾經有架巴基斯坦的B707在中國新疆墜毀,中國派人測繪,於是Y10很象B707,甚至還使用了B707殘骸上的零件,連發動機都是用B707的。就算如此吧,相比之下ARJ應該有更好的條件。在開放的中國,天上有萬國牌飛機在飛,都可以仿製測繪。如果說完整的飛機很多地方不好測繪,在中國摔掉的波音空客也不少。中國還曾經通過來圖來樣來料生產過美國的麥道飛機。於是ARJ長得很象麥道。但據說美國的供應商不提供發動機數據ARJ就不能飛。Y10雖然使用了B707的發動機,卻不能指望美國提供數據,但還是飛起來了。


類似的事例發生在方方面面。除去自己下馬的項目,自己想干的也幹不成。我們渴望外國的先進技術,並為此打開國門,與外資合資獨資,以市場換技術,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改*開*。但實際結果是市場換出去了,技術卻沒有得到。這是為什麼? 這裡的討論依然拋開政策層面,而只討論自然界限。


在IT革命前,技術的載體是有形的實物。既然是實物就可以測繪,只要不是太笨,肯花工夫,就可以把原理琢磨逆推出來,然後自己就可以依葫蘆畫瓢製造出來。雖然測繪有誤差,自己的材料,工藝和元件與原來有差距,做出來的東西與原來有差別,但可以通過吃透原理自己調整相關參數,自己改進。於是交白卷上大學的工農兵大學生都可以把Y10製造出來。美國不提供發動機參數怎麼辦,發動機擺在那裡,通過測繪試驗可以逆推出來,或者乾脆把發動機也仿製出來了,並裝在B707上試飛了。


IT革命後,雖然依然有有形的實物可以測繪,但測繪出來的只是一堆廢鐵,並不包含原理算法,它們都被封裝在電腦軟件里了。我們可以買到發動機,但如果發動機里的電腦接口不提供,就無法使用。即便提供了電腦接口,想仿製發動機也是不可能,因為發動機的控制參數算法都在電腦里,除非仿製的發動機與原來的發動機一模一樣。但那是不可能的,外國原廠也辦不到。即便能夠如此,還要求電腦及電腦軟件是沒有加密可以複製的。。。


於是,由於IT革命,即便改*開*後購買了大量實物近在眼前,但技術實際遠在天邊。而過去,雖然實物可能遠在天邊,需要遠赴新疆的戈壁荒灘,但技術其實近在眼前。於是,現在即便是滿街的院士教授專家博士碩士也沒有辦法要ARJ飛起來。實際從開始的規劃,ARJ就是個殼,因為殼可以測繪仿製,裡面的發動機,飛行控制,液壓等等電腦控制的子系統都需要全球採購。美其名曰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最優配置資源,實際卻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閉關鎖國時代的中國技術引進,比如50年代的從蘇聯引進的156項重點工程,70年代初大規模從西方引進化肥纖維鋼鐵等生產線,由於當時沒有電腦這種無形的技術載體,技術提供方都需要手把手教中國人如何做,導致了技術泄露,使中國人能夠在閉關鎖國的環境中很快掌握並複製了這些現代生產技術。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一直以來,發達國家對中國設置了種種出口限制。中國一直想購買B707而不可得,只能去抄殘骸,從殘骸中獲得靈感。IT時代,技術天然封閉,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大部分取消了,因為不再需要,中國才可能改*開*,但開放的中國再也不可能引進技術了。這也使得跨國公司敢於大規模向中國投資,不用擔心技術泄露了。


IT革命之前,技術開放,只要有心就可以自己對設備改造升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甚至用幾十年還不落後於時代,即節約費用又是對自己的鍛煉提高。於是外觀上看起來技術進步不快,實際自己的技術進步神速。而IT時代技術非常封閉,外表看起來技術更新很快,隔三差五就版本升級,1.0,2.0......並不是真的有什麼技術進步,而是變着法圈錢,每一次升級就圈一次錢。由於封閉信息不對稱,用上了就被套牢了,只能伸出脖子挨宰了。Wintel聯盟狼狽為奸每一次升級,都導致用戶一次大放血。作為個人用戶,實在跟不上了,可以選擇不跟,無非就是慢一點,忍一忍就過去了。於是我還在用6年前的電腦,還用WindowsXP,用Windows2K的也大有人在。不過,對於生產設備,微小的速度和質量差異就可能導致市場競爭的生死存亡,於是不得不跟。可以想象一下ARJ飛不起來的背後劇本,開始可能以優惠價格購買了發動機並附帶了接口數據。但現在因為種種原因,版本升級了,需要另外交一筆錢,反正被套牢了。相比較而言,自主創新的CRH列車就很有遠見,自己做是不行的,乾脆整車購買重新刷油漆,能很快投入使用,創造GDP。但是,自主創新的CRH半路拋錨,需要外國人不遠萬里來修。一樣也跑不掉!


不能仿製,難道就不能甩開參照自主研製嗎? 先不說這麼做政治上不正確,閉門造車,拒絕外國的先進技術等等大帽子接踵而來。而是現實中的界線突破不了。IT時代,雖然使社會中層陷落淪為底層,帶來了管理上的便利和革命,甚至可以監督到上廁所的次數和時間,極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極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由於電腦成為了技術的載體,卻很難對技術開發的難度風險工期進度投資等等進行監督控制。由於信息不對稱,技術者相對成為強勢群體。可以想象一下看醫生的場景,自己完全不懂,具體是什麼病怎麼檢查怎麼治療費用多少,完全憑醫生的良心。在這個良心不古的時代,醫生首先問的不是你哪裡不舒服,而是你有多少錢。那還不被醫生宰啊,無論你是多麼強勢的財主,君不見醫院開出了500萬元的天價醫療費嗎。


對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資方往往是技術出身,有很長的技術歷史,自然對技術內在的規律有認識,對技術者有一定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此外,由於傳統文化,美國有基督教倫理帶來的信託責任,日本有武士道精神帶來的\"忠誠\",資方可以比較放心對技術項目投資,而不擔心被騙。但傳統並不一定能抵抗IT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日本的技術雜誌《Design Wave》登載了這麼一幅漫畫, 描述了所謂的現代管理, 題目叫《敵對的買收》。上司和經營陣很關心有能的技術者,一起吃飯,席間上司問技術者,有沒有女朋友,回答是還沒有,那麼我的女兒怎麼樣? 於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收買了,成為自己人。


而中國的資方,要麼是巧取豪奪MBO而來,要麼是經營血汗工廠,對技術一竅不通,完全沒有對技術的駕馭能力。中國沒有基督教和武士道的傳統,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投資嗎? 招為女婿也算一招,但是中國的現實是即便是親兒子在關鍵時刻都可能先跑,還能指望女婿?!


於是我們很少能看到中國的資方投資技術,即便投資,多數也是失敗被騙了。而且這種被騙還沒有地方訴說。過去,我的投資變成的廠房設備,即便失敗,那些東西還在,還可以通過法律收回。IT時代就不一樣了,投資的結果就是幾台不值錢的破電腦,愛要拿去好了。這種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比較大的,比如TCL收購法國的彩電和手機,以為能買到技術,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


如果再廣義一點,其實經營企業本身也是高技術,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經營,不是書本上可以學到,即便企業是巧取豪奪是血汗工廠。作為創業者,他是有能力駕馭手下的經理人,成就了他的事業。但是,他會老去,可能犯晚年錯誤跟不上時代,而且一定會死去。那麼,那個時候,他的兒子甚至自己還能夠駕馭那些經理人嗎? 自己是在商場這個戰場中槍林彈雨中拼出來的,閱人無數,了解人性。但兒子呢,錦衣玉食,溫室里長大,顯然不具備那種能力和魄力。企業傳給兒子還不是象冰棍一樣化了。古語有云\"富不過三代\"是長期經驗的總結。國家財產都能夠被合法MBO掉,自己的企業更能夠被MBO了。企業放在自己手裡遲早會化了,那還不如趁早變現走人。比如匯源果汁就被賣了,這是非常好的結果,更多的企業想被外國人高價買收而不可得。


中國改*開*已經30年了,已經有一代人的時間,新階層正好處於新老交替階段。老子們發現,兒子們顯然是阿斗不具備守業的能力。學劉備白帝城託孤,但諸葛亮不常有,多的是司馬昭之心。就算有諸葛亮,底下的人都是不省油的燈,必須事必恭親,那還不給累死,遲早還得完完。再說了,之所以有諸葛亮,是因為自己是皇叔有大義名份,諸葛亮才大義。否則,你曹家能MBO,我司馬家也能MBO。相對而言,兼併經營土地則是不需要動腦的,不需要技術的,只要囤着吃租就可以了,土地天然壟斷收益穩定。即便是經營房地產也需要技術,就說自家裝修吧,稍微照應不到就會偷工減料,何況是蓋房子。於是我們可以發現目前中國土地私有化勢不可擋。土地私有化說明了中國的資方已經對產業升級,甚至對產業經營也完全斷了念頭。至於說土地流轉集中能提高農業生產力,那是不可能的。農業其實也是高技術,如何水利灌溉,如何耕種收穫,如何施肥培育種子,除非自己是行家裡手,那還不給人騙了。於是歷史上的地主從來都是出租土地吃阻,是按資分配的典範。這體現了古代中國是經典資本主義。地主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集約經營土地。


從技術者角度看,說技術者是強勢群體那是天大的冤枉。這年頭什麼都要錢,房子老婆孩子,教育醫療養老。什麼都要靠自己,女人不可靠,男人不可靠,組織不可靠,老闆就更不可靠了。這個宣揚普適價值的社會沒有愛,愛的範圍不會超過血緣。一個30多歲的母親為了給兒子看病還在奧運賽場上拼命,讓國人感動不已,說明這種血緣之愛在現實中已經大打了折扣。中國有兒子拋棄母親而先跑踐行普適價值。他踐行普適價值成了烈士,卻沒有看到同樣信仰普適價值的同志伸出援助之手。早幾年,有位筆名叫西郭先生的大學經濟學教授,為新階層鼓與呼,後來得重病卻無錢醫治,新階層也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在這個冷冰冰金錢的社會裡,技術者實際孤苦零丁。在IT時代,知識更新迅速,自己很快會跟不上時代,吃的是青春飯,形同小姐。看看自己的身邊,人老珠黃掃沒有利用價值被地出門的有之,過勞死的有之,自殺的有之。這些苦還沒有地方訴。比較一下反右文革迫害知識分子,所謂的受迫害還管飯,還補發工資,還是日後飛黃騰達的資本。即便是迫害致死或自殺,那也青史留名,那是反抗暴政爭取自由的英雄,名字時不時被人傳誦。今天的我們呢,為的只是自己的一日三餐,沒有大義名份自然不會驚天地泣鬼神,掙不到只能怪自己無能。你可知道最近一個過勞死或者跳樓自殺的程序員或大學生姓氏名誰? 無人知曉,也沒有人想知道,這種事太多了,早麻木了,只是祈禱自己不要淪落到這般田地。


在這樣的社會中,那還不是能撈則撈,沒有人對國家負責,更沒有人為老闆負責,自己做老闆才是正道。於是,即便是中國國立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遍地都是老闆,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小作坊是常態,很難完成10人年以上的科技項目的開發。直接的後果是中國喪失了工程能力,於是即便是科學的春天,尊重知識分子,知識分子都是老闆了,但30年來卻拿不出可以稱頌的成果。於是我們看到,四川大地震時需要租用俄羅斯的MI26直升機救災,自己的東海油氣田需要與日本合作開採。所有的對外談判都以自己腿軟讓步收場,實在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否則改*開*的成果會毀於一旦,引進的所謂先進技術頃刻間會變為廢鐵。相比之下,GDP只有中國幾分之一的俄羅斯就敢愛敢恨,老子就敢打了,WTO沒有好處老子就不參加了,於是西方反而求俄羅斯了。因為俄羅斯有技術經濟能自立,中國則不能。


如果說技術者對國家多少還有點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私人老闆就完全沒有感情了,那還不直接痛宰啊。於是我們能夠在媒體上看到新階層拼命鼓吹土地私有化,鼓吹瓜分最後的國有產業,但就是沒有鼓吹瓜分民營化北大清華等科研機構。新階層清楚,那些機構里都是一群豺狼虎豹,完全監督控制不了,惹不起的。


改*開*,導入市場經濟,人與人之間完全用金錢聯繫,使新階層與技術者,技術者與技術者,或者說人與人之間形成了難以逾越的界限,完全缺乏相互信任。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斷絕了中國產生任何產業升級,技術自立的可能性。如果考察更長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自秦以後實際已經實行了的市場經濟,這是中國產生不了近代科學技術的根本原因。中國剛從封建進入市場經濟時,還處於青銅時代,手工業技術還不足以產生近代科學技術。四大發明完全出現的宋代,中國已經具備了產生近代科學技術的物質基礎,但此時的市場經濟已經成了中國的文化。人與人之間幾乎完全是金錢關係,即便是動物都具備的血緣關係都很淡薄了,所謂\"窮在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阿Q想姓趙都沒有資格,因為沒錢。


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需要人不計結果的付出,需要人的相互協作,需要的是傳承,而不是交換。因為近代科學技術的風險投入進度結果無法估計,需要一步步積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可以10年寒窗考取功名。因為風險收益可以計算,而不可能花10年甚至更長時間研究自然。中國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也是傳兒不傳女,教會徒弟會餓死師傅。如果有比較效益更高的行業,會毫不猶豫轉行。發了財最後都是以買田置地告終,於是中國很少有世家,技術沒有繼承性。這與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中的中國新階層非常相似。歐美日本的市場經濟歷史很短,在19世紀才進入市場經濟,有強大的基督教和武士道的傳統,人可以研究自然,人可以相互信任合作,於是它們能現代化。我們迫切想現代化,並不惜與國際接軌,在不斷的拋棄傳統創新過程中,突然發現我們回到了古代中國。如果重讀《水滸傳》《紅樓夢》,就會發現,如果除去近代科技帶來的變化,裡面描述的社會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和現代中國市場經濟一模一樣。


其實預測在界限約束下的中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研究中國古代經濟史就一目了然了。

 


五. 界限下的繁榮


中國近代失敗,自己文化的主導權喪失了,很多概念都是長期以來西方話語體系規定成什麼就是什麼了。比如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其實資本主義就是市場經濟,就是經濟的主體活動是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模式,這與是農業經濟還是大機器生產沒關係。


在人類歷史上,只有中國經歷幾千年的市場經濟。中國自秦以來一直是資源,包括生產資料——土地,生產工具,生活用品都主要依靠市場交換的經濟體。西方人也就是十九世紀開始才進入這個階段,西方的進入這個階段的原因在於基於市場交換的大機器生產創造財富的能力超過了農業,市場經濟才占據主體。


因此,要認清當今世界經濟在自然界限約束下究竟會發生什麼,市場經濟發育過程究竟是什麼樣子,其實還只能從中國古代市場經濟的研究和認識中得到啟發。因為模式的內容可以發生變化,但模式本身的規則往往不變化。


由於沒有發生工業革命,中國古代市場經濟始終被自然界限約束。中國古代市場經濟主要是這樣幾個要素組成:生產資料——土地;產品——農副產品;市場進入者——小農和地主(往往兼商人)。產品是市場參與者通過市場互相交換的,土地也是市場參與者在市場交換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疆土的土,不是耕地的土)。中國在任何王朝中前期都是以小農經濟,也就是中農和下中農為主的經濟。財產權和所有權清晰的很,遠不是有些人擔心的那樣。整個交換活動基本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與現在沒什麼兩樣。


王朝初期,由於剛從戰亂恢復,這個時期是:地價低,糧價高。因為社會動盪,投資土地不僅風險大,而且動亂本身也使農業生產收到破壞,誰有糧食誰活命。同時人口少,土地相對還廣闊無邊。比如宋朝初年糧價大約每擔(約118斤)600文左右,地價約1-2兩銀子(1000文)1畝。小農經濟雖然是財富最重要的創造者,但又是一種最不穩定的經濟形態。小農經濟同時生產同樣的東西並且同時賣,四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市場競爭極度激烈。家庭經濟很單薄,隨便一個天災人禍,再配合上高利貸(中國歷史上借貸利息一直很高,基本在年息25%以上,因為王安石的青苗法政府農業貸款利息還有這麼高),所以破產並賣掉耕地的情況頻繁發生。同時小農又視土地為根本,只要有點錢第一選擇就是買地。因此土地交易會頻繁發生。在這個時期,地主和商人買地主要是為了通過收取地租取得投資回報。中國古代大約1畝地產1擔多一點(59公斤)糧食(到解放初期,我國穀物單位面積產量也就70公斤左右)。這是中國長期以來的自然界限。如果投資2兩銀子買地,收價值300文的穀物地租(按600文1擔,四六或五五分成),年投資回報率15%,還是合算的。


土地是畢竟有限資源,隨着人口增長,大自然的土地供給會達到限度,生產力達到了自然的界限。任何有限資源都具備炒作功能,價格都是在逐漸上升的。因此我們會看到,王朝初年土地價格在1-2兩一畝,會在中期很快達到20兩左右一畝。而糧食是再生資源,供給能力影響價格,價格雖然也漲,但大約在700文左右1擔。這個時候地主商人以吃地租為目的投資土地就有些不合算了。因為還按五五分成,即使糧食單產提高點,也無非能收400文錢,投資回報率就只有2%了。但是,為什麼這個時候還有那麼多地主在買賣土地呢?因為地價總是持續在漲,王朝後期能漲到50兩,甚至100兩一畝。漲到50兩1畝,年投資回報率只有0。8%,漲到100兩1畝,只有0。5%。在資金利息達到25%以上時投資土地,不是傻瓜嗎?地主就是資本家,他們怎麼會傻?他們是把土地當作股票、期貨等賭具來賭博了。由於中國自然災害頻繁程度和災害程度世界第一(聯合國統計近50年世界50大自然災害中中國占了26個),因此小農破產賣地和豐年買地很頻繁,換句話說“短線”有波動。土地作為有限資源長期一定漲,也即是說是長線投資好東西。因此,中國才有“千年田換八百主”的頻繁土地交易活動。地主商人(一般還都兼高利貸者)是把土地這種重要生產資料作為賭具來玩,從中賺錢,才造成地價不斷上升,超出土地作為生產資料本身的投資品了。


這樣看來,市場經濟的最高階段,或者說發展到一定階段,經濟活動的內容將變成以賭博為主,也就是進入一個賭博經濟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市場經濟的最後階段,因為發展下去,這個社會只有崩潰。炒賣土地並不是論月的,是論年甚至幾年才一個輪迴的。雖然大商人地主通過炒賣土地賺錢,但隨着土地作為生產資料的投資收益逐步降低,必然驅使地主提高地租。這就是為什麼王朝初年地租遠比王朝中後期低的主要原因。假定一個4口之家的自耕農本來耕種10畝地可以吃飽(每畝養活0.4個人)——。如果失去土地去租一個四六分成的土地(地主四),大約需要租用15畝地可以吃個半飽(每畝養活0.27個人)。如果地租改為五五分成,不租種16、7畝就不能活了(每畝地養活0.2個人),可到了倒四六,就要租種20畝地才能活。狠的還有三七分呢!


資本是不斷增殖的,而生產力卻有自然的界限。中國古代是資本主義社會自然是按資分配,在有限的空間裡按資分配,於是人的所得越來越少。但是人口還在自然增長,每畝實際能養活的農民卻越來越少,大量農民擺脫了土地的束縛自由了,可以到城市打工了,經濟空前繁榮。地主按資分配得到地租,地租並不會消失,地主也不可能吃掉那麼多地租,這些地租又通過各種途徑回到了市場上。包二奶,看家護院的保安業,繁榮娼盛的服務業,春風十里楊州路。大興土木帶動手工業蓬勃發展。第三產業空前發展,政府的稅收暴漲。《清明上河圖》就描繪了這繁榮的盛世,但卻是在北宋滅亡前不久完成的。後來的民族英雄岳飛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他家本來還算家道殷實的自耕農,後淪為佃農,再後來成為保安,再後來就吃糧當兵了。正好符合了這市場經濟運行的軌跡,先是擺脫了土地的束縛進入第三產業,再然後是擺脫束縛的農民越來越多,競爭激烈他失業了失去了生活來源。


有意思的是,每當這個時候,“信用危機”就成為催化劑。當年農民忍受地主商人的盤剝沒有造反,因為他們信任皇帝,信任官府,而且官府、皇帝、文人都在罵奸商和兼併者,他們把怨恨都對着製造自然災害的老天或者命。而政府也確實做了利國利民的實事,把這些流民召集起來當兵。政府大興土木,搞花石綱,搞赤字財政又何嘗不是刺激經濟拉動經濟促進就業的措施呢。但到了很多人沒辦法活的時候,他們發現皇帝並不保護他們。皇帝、官府、文人都沒了信用。信用體系一崩潰,世界就亂了。繁榮的大宋在北方的衝擊下頃刻土崩瓦解,岳飛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總結了這麼句話\"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 但這是不可能的,愛錢是市場經濟環境下普世人性,不可能要求當官的不具備人性。怕死更是如此了,有錢沒命享也是白搭,金軍還沒有打過來就先跑了。當我們謳歌范跑跑踐行普世價值的時候,可曾想到過大約1000年前,普世價值就已經深入人心了,正是這普世價值直接導致了國破家亡。同樣的故事發生在明末,發生在清末,發生在民國。當代中國又重新走上市場經濟光輝大道,又謳歌普世價值就不奇怪了。


如果把現代中國市場經濟下的房奴替換上面的農民,實際就是現代的描述。如果土地私有化了,演變的樣子就會完全一樣了。人們受現實的資本壓迫,於是對新政充滿了幻想,讚頌學者的良心,跟歷史上也一模一樣。但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現在良心的光環已經不在了,對新政也沒有期望了。繁榮的背後可以感覺到火山在積蓄能量。


這是市場經濟跳不出的周期率。每一次動盪,固然導致人口和生產力極大破壞,但破壞更嚴重的卻是資本,資本被重新清盤了,社會才得以開始新的景氣循環。王朝之初生產力有發展空間又開始新的盛世。資本有天然的擴張趨勢,每年增長百分之多少。但現實的生產力卻有自然的界限,不可能這麼無限制的增長。生產力發展遇到了極限,資本在有限的空間裡卻無限增殖,壓迫人的生存空間。於是由盛轉衰,革命重新洗牌白茫茫一片乾淨,再開始新一輪的資本增殖。這就是中國歷史獨特的周期率,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


19世紀西方進入市場經濟後,也出現了相似的周期率。區別是出現了工業革命,可以比較低成本的對外擴張,而沒有發生很大的國內革命。先是瓜分殖民地,瓜分完畢後遇到邊界了就用戰爭突破邊界。戰爭促進了科技突飛猛進,科技擴張了生產力的自然界限,資本在新的界限下繼續擴張。科技停滯了資本遇到邊界了再發動新的戰爭,開始新一輪擴張循環。但是,現在的生產力已經遇到地球的邊界了,強大的武器威懾下,大規模戰爭成了不可能,新的科技在可以遇見的未來不會有什麼突破,突破不了現有的物質和能量的界限。現在,已經能夠看到石油,糧食,環境的界限了。有了界限,正好便於資本炒做增殖,誰也不會炒做無限供給的陽光。世界範圍的石油糧食暴漲,原來可以無限排放的環境,都開始炒賣CO2的排放權了。基礎生產已經不可能再增長了,即使有很大的需求,而資本還在擴張,那只有重新分配了,資本把很多人壓到生存線之下,那只有爆發了。於是很多國家出現了搶米騷亂,中國一些地方也發生了暴動,發達國家比如日本還發生了大罷工。


我們往往指責古人重農輕商,抑制兼併,不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這實際是古人長期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積累的智慧。“重農輕商,抑制兼併”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發展生產,節制資本。只有這樣才能推遲生產力邊界的到來,在生產力的界限下延長市場經濟的崩潰周期,使一個王朝可以延續2-3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現在的中國完全拋棄了古人的智慧,政府放手推動市場經濟,為市場經濟保架護航,以至於達到了可以藐視美國日本市場經濟的高度,中國已形成人類歷史上的最好制度(張五常語)。但這只是資本增殖的最好制度,於是創造了連續高速增長30年的奇蹟。但作為生產力根本的人口和技術,這30年交了白卷,完全吃過去的老本。吃老本的結果,就是使中國的自然界限早於全球提前到來。沒有人口和技術,中國也就沒有可能在全球的界限下占有更多的份額,在越來越少的空間裡資本還無限增殖,只能使中國爆發得更慘烈。中國經濟實際幾年前就遇到了自然界限,房地產高漲就是這遇到邊界的表徵。資本在幾乎所有的行業里發展到界限了,於是到房地產里豪賭。現在房地產也到了界限,土地私有化迫在眉睫,因為資本需要新的擴張空間。


在這種最好的制度驅動下中國崩潰會異常迅速。

 


六. 中國的出路——重建信用


現在談論宏觀政策調整實際已經為時已晚,人口和技術,並由此帶來的水利、資源、環境等發展自然界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是相對好解決的人口問題,至少也需要20年時間。眼前能夠做的就只有節制資本。或者,現在提出要調整宏觀政策,會引人發笑。中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還可以再高速增長30年,需要堅持不動搖,進一步放縱資本。對中國經濟的現狀和將來的評價,可以用冰火兩重天形容,好得很和糟得很,就看屁股坐哪了。對中國經濟現狀沒有共識,就談不上什麼宏觀政策調整了。


即使在節制資本上取得了共識,中國還沒有力量進行宏觀政策調整。古代中國,皇帝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為政策的結果負責,有權殺大臣的頭,或者給大臣平反昭雪,終止或推行某項政策。當然,他是否有膽識和能力另說。現在俄羅斯的普京可以滅寡頭,甚至追殺到國外,重要行業重新國有化,退出WTO談判,因為他有民意的授權。中國則是集體領導,或者說是黨內民主。在這種利益相關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自己節制自己的,只能按照原來的慣性前行。


知道是說也白說,但還是說一下應該如何調整宏觀政策。這裡實際也不談應該具體實行什麼宏觀政策,先來看看一個網絡投票。


鳳凰網投票結果:


對胡星斗等14位專家學者聯名建議全國人大將12月18日確立為“改*開*紀念日”,你如何看待? 總票數(12655)


選 項 比 例 票 數
1) 反對,這種做法有點譁眾取寵 73.5% 9307
2) 同意,改*開*的不朽功績不能遺忘 26.5% 3348


請記住,這裡是73.5%比26.5%,質疑的是絕對多數。


以至於力圖捍衛改*開*的胡星斗不得不評論說:中國人民進入了“反改*開*”時代。


雖然投票的樣本不多,但鑑於鳳凰網的一貫立場,卻很能給人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 先不問改*開*是否正確,而是現實中的人們普遍有受騙的感覺。原先的承諾與後來的結果大相徑庭。在普通人的眼裡,這場改革怎麼看都是一次厚黑學實踐。引起普遍反感就不奇怪了。政府無信,什麼政策都會推行不了,以至於要\"殺開一條血路\"。


堅持改革不動搖也好,暫停改革先爭論也好,或者向後轉開倒車也好,甚至即使真的不幸遭遇了經濟危機,需要人民同舟共濟共度難關。首先要做的宏觀政策調整是政府要重建信用。當年商殃變法之前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信於民。改革之初為什麼那麼順利,因為當時的人民無限相信政府。聽到官員學者在文革中受迫害,人民傷心落淚,於是有了不朽的傷痕文學。因為人民愛政府,自然也愛政府的成員。但現在呢,出現了這樣的民謠\"挨個槍斃......\"


重建信用有很簡單易於操作的辦法。中國的歷史,尤其是市場經濟歷史源遠流長,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還是看看古人的智慧吧。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前有強敵,後方又糧草不濟,只有剋扣軍糧。於是,軍心浮動,怨聲載道。在這危急關頭,曹操借運糧官的人頭示眾,重新建立信用,穩定軍心。現在改革的處境與曹操一模一樣,前有強敵(說實話,我還不知道強敵到底是誰),年年都是改革的攻關年,但久攻不克。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人民普遍有被剝奪感,怨聲載道。不管是因為改革的失誤,還是因為象曹操一樣迫不得已,剝奪人民是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總之要有人頭承擔責任。


如果此時的曹操不借人頭承擔責任,而是對士兵們說後退沒有出路,或者憶苦思甜想想你們當兵前沒有飯吃,現在有吃的就不錯了,恐怕官渡之戰的歷史就會改寫了。什麼叫後退沒有出路?! 現在早已經不是封建社會了,我們之間人格平等,不存在人身依附,我們不是你的家臣食客,到哪還不一樣吃糧當兵。這不,我們已經寫好了投降袁紹的文書了。不就是你曹操一個人不能後退,不能投降嗎。


問題就在這裡了,因為曹操不能後退不能投降,他的身家性命與官渡之戰的結果緊密相連,於是他才能想到借人頭並有魄力付諸實施。現在中國改革,則沒有了曹操。誰都可以跑,誰都可以投降。發現苗頭不對,揣上外國護照,記住瑞士銀行的密碼,跑了先。老婆孩子早就在海外了。於是回過頭去可以發現所有的改革都是輕佻不負責任的,教育醫療住房計劃生育這些大的改革就不說了,就是小的什麼禁放煙花爆竹,夏令時等等都是一時拍腦袋,事後沒有人承擔責任。


出了問題就說是體制問題,都30年了還體制問題?!體制裡面不就是你們這些人嗎。說體制責任就是撇清具體人的責任。如果什麼具體的人有責任,那就是毛澤東,一個已經作古32年的死人。所有的活人都沒有卵子,不敢承擔責任,我死後哪管洪水淘天。這樣的改革,大概和歷史上太監當政時代可以比擬,因為太監不用承擔責任,也不用擔心遭報應。但古代中國最終還有個皇帝承擔責任,崇禎不是上吊死了嗎。現在的中國誰承擔責任呢?!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傳來了三鹿奶粉的嬰兒腎結石事件,再就是中國奶粉行業全軍覆沒。這樣的事件讓人震驚,但並不意外。就在這奶粉事件爆發的早幾天,日本則爆發了工業用米當作食用米轉賣事件,涉及數百家企業學校和養老院,資本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敢上絞刑架。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情況卻是上上下下推卸責任,把責任推卸到奶農的身上。三鹿的職工奶農及其家屬會有數十萬人,為了他們的前途和三鹿將來的重建,經營陣應該勇敢地站出來謝罪,承擔責任自裁。整個行業淪陷,應該有主管官員出來承擔責任!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