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話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說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貪玩,讀書不用功,學無所成,後來有一天,偶然看見一個老太太在小溪邊上磨鐵棒,覺得奇怪,問老太太要幹什麼。老太太回答說:要把鐵棒磨成針。李白覺得驚奇,問:能行嗎?老太太就說了上面那句話。這話後來就成了人們用來勵志的名言。李白據說就是聽了老太太這句話後,忽然開竅,覺悟到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的世間真理,從此發奮讀書,才成了一代詩仙的。 但我覺得這故事是編出來忽悠人的。一根縫補衣裳的針,又不是什麼稀罕寶物,誰家找不出幾根來?萬一需要用時手邊沒有,找街坊鄰居借一根來用想必也不是什麼難事,有何必要用鐵棒去磨成針呢?吃飯時發現沒有碗筷,是不是也要進山伐樹,削製成筷;挖土建窯,燒制瓷碗呢?再說在石頭上磨鐵棒,莫說可能根本磨不成針,就算能磨成,需要多少時光呢?那老太太有那麼多時光消費嗎?只怕是鐵棒尚未磨成針,老太太先成木乃伊了吧。 用鐵棒磨針,既無必要,也不現實,那老太太若非患了老年痴呆,應不至於犯傻為之。我想那故事是李大詩人穿鑿附會編出來的,也許人家老太太只是在磨一把不怎麼銳利了的錐子之類的,李白撞見,發揮“白髮三千丈”之想象力,錐子就變成了鐵棒吧。 李白自己是否真的因為這個很可能是杜撰出來的故事而一朝幡然醒悟,發奮努力,成為詩仙的,姑且不論,他讓這故事流傳出來,也許是要讓人們明白 “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說得簡單點就是要勵志。只是拿一個誇大其詞經不起推敲的虛假故事去勵志,未免太忽悠。人生短暫,將有限的生命耗費在既無必要,又不現實的事情上,一意孤行不回頭,那不叫“有志”,那叫“有病”。對於病人而言,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治病,而非其他。 編勵志故事忽悠人的愛好並非只是古人才有,現在也有許多人喜歡與人分享他們的勵志故事。前一陣看到一篇舊文,叫做《青年“瓜瓜”說——薄瓜瓜北京大學做客記》,說薄瓜瓜獲得首屆英國“十大傑出華人青年”頭銜後去北大演講,“暢談他的海外傳奇經歷,與各位北大同學及各界人士交流分享他的求學感悟與成功心得”,他告訴北大學子們:“實力,汗水-------如何打造成為你夢想的航船”。薄瓜瓜的實力的確呱呱叫。他爹曾經滿臉誠懇地告訴世人:瓜瓜在外生活,學習,靠的全是自己的獎學金。可是他的獎學金好像長江之水滾滾來,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可以隨意用來購名車,置豪宅,想必用來打造幾艘“夢想的航船”也不會是什麼難事。可這種瓜瓜式的“傳奇”,瓜瓜式的“成功”是“各位同學及各界人士”分享得了的嗎?這種瓜瓜式的航船是什麼人都能夠打造得起的嗎? 無獨有偶,還有一位據說是中國電力市場“一姐”的中國電力國際發展公司首席執行官李某人也很樂意與人分享她是如何“從最初的技術員,工程師,科長,副處長,處長,副總裁,到總裁”的傳奇故事。她說:“我的成長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的成果,能力以外的資本等於零。”(來源於人民網《環球人物》 李某之女李小某:能力以外的資本等於零)。當有人質疑她的高位是否與她的特殊家庭背景(其父李某曾先後擔任過電力工業部部長及國務院總理)有關時,她說:“如果沒有自己的努力,即便給了你這個位置,你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李一姐”閃爍其詞,無非是想說她有能力,所以她不是“扶不起的阿斗”。我們姑且相信她有能力,是扶得起的阿斗,但難道不正因為她是“阿斗”,才有人扶,才被“給了”“這個位置”的嗎?她如果不是“阿斗”,而是阿貓阿狗,再有能力,有人扶她,有人給她“這個位置”嗎?他的胞兄在山西,政績不出,狀況不斷,不也有人扶,先給副省長,後給代省長的位置了嗎?可見“能力以外的資本”才是資本,“阿斗”的身份才是最大的資本。只要有了這個資本,有能力也罷,沒能力也罷;扶得起也罷,扶不起也罷,都會有人扶,都會“給你這個位置”的。所以,“李一姐”所言“能力以外的資本等於零”實在應當改為“阿斗”“以外的資本等於零”對她及胞兄而言才是恰如其分的吧。 古人有的勵志故事雖有忽悠之處,其本意倒確實是要勵志;現在人的有些勵志故事說是勵志,其實不過是塗脂抹粉往自己臉上貼金,勵的不是志,勵的是特權及由特權衍生出的利益與財富,如此而已。 真要勵志,方法其實多得很。比如讓身居高位的人民公僕少搞特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還之於民,使“阿斗”以外的普通人也都能享受與“阿斗”一樣的機會與資源,對芸芸眾生而言不就是很好的勵志嗎?何需有的沒的搞些勵志故事,顯擺自己,忽悠別人,貽笑大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