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感慨(往事的一页) 80年代初,也就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被单位派往福州军区参加第一代国产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工作。而该项目来头不小,是总参牵头的,具体参与人员来自有福州军区和总参通信兵部。除了负责人外,几乎都是些乳臭未干,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清一色的年轻人。整个团队里,我是唯一的北方佬。 当年给我留下的记忆已随时间淡化了许多。那些朝夕相处一年多的年青人早已不再联系,甚至在记忆中连他们的模样也变得模糊不清了。只是偶尔心底里还会涌出当时一起唱过最多的那首张明敏的《垄上行》。 记得福州夏天非常热,别人很快就度过了适应期。只有我除饱受寂寞外,还得被客观环境虐待。由于天太热,我每晚睡眠时间竟不足3小时,白天还要和其他人一样,边熟悉环境,边学习和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回家成了我梦寐以求的目标,而不是呆在那个鬼地方搞劳什子项目。 也是那年,我才真正体会到典故“家书抵万金”的内涵。一封家书往返一个月都是快的,想与外界联系更是痴人说梦。而无论何人,只要不是我天天面对的就好,哪怕是自言片语对我而言,其意义都是巨大的。那年恰好我刚恋爱,一封家书,简直堪比精神世界里的琼浆玉露,弥足珍贵。 每天吃午饭,是通信兵鸿雁传递的时候。满脸稚气的小战士会把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和报纸统统放在靠饭厅大门口的第一张桌子上。别小看那些普普通通的信件,它们承载着我们深深的寄托和期盼。 一年最后,工作告一段落,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做“逃兵”了,这无疑是一种解脱。得到被允许回家的命令后,我兴奋的几天没睡着,交接完工作没几天,我就拿到了回东北老家的车票。当火车每向北行驶一点,我的心就快乐一点,轻松一点,竟然完全没有因长途旅行而疲倦的感觉。。。。。。 一晃30多年过去了。我也由原来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历尽磨难和有了沧桑感的中年人。再次回到福州却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被朋友邀请回来。 飞机落地时,我很颇有些感慨。在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我的目光一直游离于外面的景物间,可以说没有片刻懈怠。注意力都滥用在刻意寻找和曾经的记忆相契合的东西上面了,结果我很失落,一切都显得极其陌生,没有一丝一毫能让我以曾是主人翁自居的自以为是慰籍的地方,哪怕只是形似的也好。 刚办完入酒店住的手续,微我的信息就跃然在手机上了。 “到酒店了吗?” “到了。” “好!你先休息一下,一小时后我在一楼大厅等你,我们就去用餐。” “OK。” 晚宴在一个小区的会所里,一落座,当地的朋友就告诉我们,当下福州流行“三泡”,即泡海鲜,泡茶和泡温泉。今晚我们就先泡海鲜!然后再去泡茶。 菜一上来,就不难发现源自台湾海峡的海鲜,和我过去常吃的渤海和黄海的海鲜,无论从个头还是品相来说都有着天渊之别。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以往吃过见过的都是些近海的海鲜,其特点是小而鲜,这次却是深海的,其特点是大而奇。就看尺寸,称其为“生猛“一点也不为过,让人吃起来波澜壮阔,叹为观止。 接下来的活动,不像北方那样去歌厅或洗浴中心里消遣。而是去高级会馆里“泡茶”。同样令我耳目一新是博大精深的茶道。就大红袍一种,也是五花八门。外加什么岩茶,熟茶,红茶,半熟,金俊眉,普洱等,对我尚且是天方夜谭般的地方文化,在茶室美眉的嘴里娓娓道来,简直如数家珍般轻松。 据介绍,福州人多是大红袍之类的红茶和岩茶控。在我还没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时,已经在茶小姐周到的服务下先入为主的喝成了茶饱。 回到酒店,兴奋的大脑穿越纵横,两眼闭上睁开,睁开闭上地为夜色背书,好不殷勤。如此辗转反侧的折腾了一夜。 第二天聚会时,眼皮还在打架。但没影响到的情绪。下午朋友又去了鼓山俯瞰福州全貌,接下来就是去郊外泡温泉。那里的温泉馆虽然不小,但与其它泡温泉的场所相比,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没泡过却一定会留遗憾! 体验过"三泡" ,算不算是对福州地方文化特色有了些微的了解,已无从考证,但当我回首往事,可穿越的记忆空间却越来越小。而最清晰的记忆竟然是离开福州时还身穿T-恤,下飞机后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更衣间里,翻箱倒柜的拿出冬装,然后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再像传送带上的行李一样,在世俗的轨道上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