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中国梦 作者:谢盛友 蒋介石十分赞同学习日耳曼民族所具有的“认真、勤俭、遵纪、执着”的民族精神,认为这是针对旧中国贫穷、散漫、落后的国情,医治社会痼疾的良方。 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 1848年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后,德意志人民选择小德意志方案,排除奥地利建立一个统一的日耳曼民族国家。普鲁士威廉一世与以自由派为主的议会发生冲突,就军事预算有相当歧异,于是在1862年任命奥托·冯·俾斯麦为普鲁士首相,并强行通过军事预算,由他主导普鲁士改革及建军政策。普鲁士在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于1864年普丹战争及1866年普奥战争获得胜利,并成立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完成统一德意志的大业,并俘虏了皇帝拿破仑三世。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登基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 1871年4月16日颁布的帝国宪法,是按普鲁士宪法基础而成的,加入了有关帝国的新内容,它明确规定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由22个邦、3个自由市和1个直辖区组成。各邦把军事、外交、海关立法、银行立法、间接税、刑法等权力交给帝国政府,只保留教育、卫生和地方行政等权力,同时保留自己的君主政府和议会。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王国的国王就是德国的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任免帝国各级官吏。普鲁士王国的首相是德国的首相,由皇帝任免,向皇帝负责。 1914年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经济陷入萧条。1918年11月23日,政治人物艾伯特要求最高陆军指挥镇压柏林的兵变,令社民党与共产党正式分裂。士兵抓到柏林市的指挥官,并把人民代表议会的所在地德国总理官邸(Reichskanzlei)封闭。国防军血腥镇压事变,导致左派以社民党变成反动派为由,正式决裂。在仅仅七个星期之后,独立社民党就退出了人民代表议会。12月,包括独立社民党左翼分子与斯巴达克同盟的数个左派团体组成了德国共产党。 1919年1月,柏林的工人企图以更激进、血腥的方法实现评议会共产主义,却受到由志愿军人组成的半军事组织自由军团镇压。其中,著名革命义士罗莎·卢森堡与卡尔·李卜克内西在1月15日被杀。后来,在艾伯特的批准之下,凶手只是交由军事法庭惩办,而非民事法庭,故此刑罚较轻,当然也没有令左派更接受艾伯特。1月19日,德国举行国民议会大选。包括独立社民党与共产党的左派政党都是组织松散,结果让温和派夺得大多数议席。议会代表为了避免会议受到柏林的暴力事件影响,改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德意志帝国魏玛宪法共和的非正式国名也由此而来。魏玛宪法创造了一个半总统制的共和国,并设置了由比例代表制选出的议会。 《魏玛宪法》(Weimarer Verfassung)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年—1933年)的宪法,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实现民主制度的宪法。它建立了一个议会民主制、联邦制的共和国。现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德国基本法》仍保留着魏玛宪法的许多条文。 宪法学里,魏玛宪法是一部近代史上重要的宪法,它有以下的几个特点,其中或多或少被后来的他国宪法继受: 首部具有半总统制风格的宪法,总统可自由任免总理;国会除可对总理不信任投票外,也能提案罢免总统交付公民投票;不过总统亦可依相关规定解散国会。 总统有相当大的权限,特别是可以依规定宣布停止适用宪法部分条文的紧急状态权力,而且任期达七年之多。 明文规定公民投票制度的宪法。 国会的选举选举制度是基于比例代表制(如果一个政党得到了百分之20的选票那么此政党同样在议会中得到百分之20的席位) 德国公民在20岁以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保障司法独立、引进违宪审查的概念,但联邦最高法院仅受理联邦与各邦、各邦之间非私法的合宪性争议。 落实社会国原则的理念于宪法条文,保障人民所享有的社会福利及基本权。 率先将基本国策入宪。 1911至1941年间,中国和德国之间合作,蒋介石认为德国历史有许多地方值得中国仿效,即德国统一可以成为蒋介石本身统一中国的范本。因此中国认为德国将是其“国际化发展”的首选支援。 1927年后,中国方面与苏俄的关系就彻底断绝了,所以苏联方面撤走了所有的顾问,因急于寻找新的国际力量来填补苏联顾问的位置,蒋介石把目光转向了德国。当然这个时候的德国也正因为条约限制了国内的军队人数,许多人才都没办法留在军中,所以输出别国当顾问也是德国最好的选择。 在国民政府时期,孔祥熙担任行政院的副院长、财政部的部长,他受到邀请到德国,并与希特勒进行过会谈。谈论的问题主要是:望能得到希特勒的支持,对华提供帮助。另外在武器方面能够与华合作,甚至想说服希特勒放弃与日本的合作,反过来支持中国。他想与德国建立起合作关系,推动中国的发展。 希特勒希望日本与中国可以友好合作,不要发生冲突。若是发生冲突,他愿意进行调解。针对希特勒说的话,孔祥熙说他也十分想与德国合作,渴望得到德国的武器及装备。 对蒋介石而言,或许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1930年代中德合作时期更符合他“国际性协作”发展现代化中国的理想。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德国失去了它在中国的所有殖民地,以致德国并不关心中国的政治,而却需要中国的原材料。那个时代中外关系大都是其他国家对中国怀有某种帝国主义野心,而中德合作则是基于平等基础上、互惠互利条件下的经济合作。中国迫切地需要发展现代工业,以便抵御日本随时可能的侵略,也是促成中德合作的重要原因。此外,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阴影中迅速崛起,以及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意识形态也让一部分中国人看到了统一中国洗刷近代耻辱的希望。 但是1938年1月至9月,中德关系随着德国采取一系列弃华联日的政策之后,已经跌入低谷。9月12日,德国与满洲国签订了《德满贸易协定》,将在华经济重心从国民政府控制区转到了满洲。 德国在远东由“亲华政策”转向“亲日政策”的调整,第一次毁灭了蒋中正的中国梦。德国逐渐转向日本,其中前期中德合作的德国顾问有些被日本收买,向日本泄露大量中国军事情报。1939年蒋介石的德国炮兵顾问韦伯将重庆的情报发给日军,造成重庆大轰炸中的巨大损失,同时还参与日本伞兵密谋空降活捉蒋中正的计划,对中国造成巨大损失。 蒋介石分成两步走,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德国经验,第一步学习俾斯麦统一中国,第二步学习魏玛立宪。 1928年,国民政府完成北伐,达成全中国名义上的统一后,蒋介石公布并施行《训政纲领》,而且成立立法院。但其时的立法委员并未直接选举,而是由国民政府指派,任期两年。名额则由初期的49名增加到抗日战争前的194名。而1934年遴选出来的194名立法委员任期则因二战原因,延至二战后的1947年。 1947年中华民国国大代表选举中,蒋介石以一般中华民国国民身份投票,并选出化学家陈裕光为南京选区国大代表。 1947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为中华民国建国以来首次举行的国会议员选举,各省分别于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举行。该次选举原定与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同时在10月进行,但国共内战致使铁路破坏,交通不便,使得选举推迟,最终国民大会代表普选略微提前于立法委员普选而在11月首先举行。本次直选和立法委员直选使得中国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了4.61亿人民直接授权产生的代议机构,从而使得中华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由于国共内战,蒋介石失败,第二次毁灭了蒋中正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