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从父母有了朋友圈,基本意味着励志贴、养生知识、心灵鸡汤和谣言都跟着来了,经常看的我们不仅“醉了”、同时给“跪了”。 1.步调一致的鸡汤大队 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或者朋友抱怨,“我妈发的朋友圈,那绝对是教科书级的,从吃饭到做人,条条正能量”。可是,嬉笑怒骂的网络环境下,许多人对“鸡汤文”存在抗拒心理。而父母对“鸡汤文”的钟爱,也是这一代人使用朋友圈的真实写照。根据腾讯公布的一组大数据,微信用户分类方面,“90后”爱看娱乐八卦,“80后”喜欢国家大事,而“60后”最热衷的便是“鸡汤文化”。 2.不甘示弱的谣言大队 《紧急通知:竟然是癌白菜,千万别再吃了!》、《速看!这条微信能救你命!》《再晚点开就删了》……相信血多朋友都有被类似这样的文章或字眼“辣眼睛”,许多朋友开玩笑说:网上有什么最新谣言,只要看看爸妈的微信朋友圈立马知道。 专家指出,微信朋友圈里一些看上去贴近生活、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往往被许多人分享给朋友和家人。因为很多人有从众心理,人们往往把亲近人的信任,转化为对信息的信任,造成不实信息不经过核实就流传开来。 3.注重健康的养生大队 随着微信朋友圈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养生资讯逐渐成为父母朋友圈中转发的“主力军”。知乎网站上曾有网友说:“父母的世界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让我们发现一个全新的科普世界,一边默默地为他们俩挨条点赞,一边‘承认’自己懂得太少。”《三伏天,如果不……直接减寿十年》《最有效的养生方法,竟然全部免费!》《夏天到,告诉你身体上的这些毛千万不能拔》等等的文章每天都在父母的朋友圈重复上演。
4.关心子女的“侦察”大队 如果说“鸡汤文”和养生帖带来的只是刷屏的“烦恼”,那么父母对子女每条朋友圈状态的“过度关心”,让不少年轻人大呼“想要屏蔽”。只要一发状态,父母必会评论、甚至引来一些猜测。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朋友圈本是用来晒心情、晒旅游、晒状态的,但现在为了避免父母的“打扰”或者被“监视”,他们开始屏蔽、拉黑父母;此外,不同年代人之间的代沟和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及观念,让朋友圈里的“鸿沟”越来越长,也让父母和子女彼此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02 长辈们接触网络通常比较晚,对网上的一些内容也缺乏辨别能力和专业的判断,不管真假,转出去再说,于是就成了谣言的“无意识传播者”。他们仅仅以“为家人朋友好”为出发点,那么,这些善良的老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传播网络谣言呢? 1.与他们的成长背景有关 50年代、60年代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年轻的时候把心思和精力花在填饱肚子上,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人生或者爱情,他们的世界观是简单的,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是标签化的,那一代大部分都是饿着肚子的,他们的饥饿感却并没有因为得到了事物而消失,所以我们会看到他们不会消褪的囤积欲,财产,旧物,回忆不管有用没用,留着总没错。 2.一种特殊的用户需求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经历了世事起伏、人间沧桑,拥有了一定生活经历,已经步入中年甚至老年的父母,会在这样显而易见的谣言或者鸡汤之下,变得毫无防备而束手就擒?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话语权渐渐消退了。所以走过了冲动的青年时代,熬过了上有老、下有小紧迫中年的50、60后产生了一种特殊用户需求——他们缺乏自信,极度希望通过鸡汤文来获得心灵的慰藉。 3.只为引起儿女的关注 其实,任何一碗“鸡汤”后面都有一个不善于表达的家长想要对子女表示关心与爱意、想和子女聊聊天。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玩微信的老人从心态上来说是不服老的,他们愿意接纳新鲜事物,去跟随时代脚步;他们希望被关注,重视健康,又渴望保护子女、关心子女,这也是他们喜欢刷这类消息的原因。有多少人屏蔽了了自己的父母? 03 在网络世界信息泛滥、谣言四起的今天,拯救“爸妈的朋友圈”理应成为儿女们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好不容易教爸妈学会用微信,朋友圈里不间断的谣言、假消息,却让父母成了受害者:他们没经验,容易轻信假话;他们善良,却不小心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那么,如何帮助深陷朋友圈“毒鸡汤”和谣言的父母,让他们不再转发呢?那就是两个字——陪伴。 1.讲述事实,对父母少点责备 陪伴可以只讲述事实,但切记一味责备。在与父母的沟通过程中千万不要用“看您,又转发这些东西”或者用更苛责的语言对待父母,这样会使父母内心更加失落。此时的沟通技巧就是,实事求是,“妈妈,我看您今天转发的那个文章,其实……”,这样即表达出对父母的关注,又委婉地讲清了事实。此时,如果我们再把流言里的内容给父母重复一遍,她自己就会觉得荒唐或者可笑。 2.少点埋怨,把父母请进我们的朋友圈 自从爸妈群体进驻微信平台,一些子女为此开始烦恼。不少年轻人在吐槽自己的朋友圈每天都被爸妈刷屏,在朋友圈中你屏蔽你的父母了吗? 在我看来,父母主动进入子女的“朋友圈”,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多了一个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和平台。一些我们当着父母的面无法说出的话,无法表达的感情,可以在这里向父母倾诉出来,进而完成和父母在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大家觉得父母在朋友圈的刷屏对自己造成了困扰,那么也应该和父母好好沟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拉黑”父母。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我们不但不应该把进入我们朋友圈的父母屏蔽“拉黑”,反而应该教会那些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机的父母学会使用手机和微信,并且主动把他们拉进我们的朋友圈。 3.多份关爱,记得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简简单单的歌词,却蕴含着父母心中对子女那抹小小的期待,期待子女可以常回家陪陪他们。当然,陪伴也不一定是天天见面,而是让父母从感情上觉得你是惦记着他们的。多点交流、多份关爱、多次陪伴,让父母不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