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經常看到這樣一句話,“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施以全禮”。老實講,這既是一句聽起來無可挑剔的實話,也是一句挑戰天子權威的假話。一個全副武裝的將軍,能騎得馬,坐得下,怎麼就不能跪地給皇帝磕頭呢?藐視君上、不畏權貴的將軍向來拿這句話做推辭。此語,出自西漢條侯周亞夫。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次子,其軍事才幹不在其父之下。周勃智勇雙全,屢立軍功,封侯拜相;周亞夫同樣有勇有謀,戰功赫赫,封侯拜相。西漢前期,這對父子前仆後繼,揮灑心血,為社稷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他們的結局都不好,周勃因“謀反”被免職鬱鬱而終,周亞夫也因“謀反”被下獄吐血而死。沒辦法,臣屬不服管教,歷來是當權者忌諱的事。 周亞夫一生,有兩大功績,一是文帝時,駐軍細柳,防備匈奴進犯;二是景帝時,受命危難,平滅七國之亂。這兩件事,周亞夫都幹得相當漂亮。由於治軍甚嚴,用兵有方,匈奴不戰而退,七國一敗塗地。戰果很圓滿,但在過程中,過於耿直的周亞夫先後得罪過文帝和景帝。文帝寬厚仁慈,見周亞夫只是拱手作揖,還說“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沒當回事;景帝心胸狹隘,見周亞夫“不奉詔,堅壁不出”,不出兵救梁王劉武,他心裡能不存下事兒嗎? 梁王是景帝的同胞弟弟,關係好得很,景帝甚至一度要傳位給梁王。七國之亂時,梁王受到叛軍的嚴重威脅,請求支援,景帝也急了,下令讓周亞夫火速救援梁王。周亞夫沒有直接向梁國進發,而是按兵不動,伺機斷了叛軍的糧道,叛軍大亂,最終被擊潰,梁國也化險為夷。戰爭,需要全盤考慮,景帝不懂軍事,只是顧及手足之情瞎指揮,周亞夫則來了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由於不奉詔,且沒有做出直接救援梁王的動作,梁王生氣了,景帝能不心存芥蒂嗎? 然而,周亞夫的功勞太大了,數十萬叛軍僅三個月就被他平滅了。說實在的,沒有周亞夫,西漢就亂套了。後來,周亞夫由太尉升為丞相,但兵權被剝奪了。筆者認為,這是典型的明升暗降。一個常年領兵打仗的將軍,軍事方面那是小菜一碟,但讓他輔佐皇帝、總領朝政,這就有點難了。當年,周勃任丞相時,就鬧出不少笑話;如今,周亞夫當丞相,也惹出不少麻煩。總之,周亞夫丞相沒幹幾年,皇帝、太后、皇后、梁王等一干高層權貴,都讓口直心快的周亞夫給得罪了。無奈,周亞夫只能稱病回家了,丞相之職也被理所當然得免去。 少了周亞夫,景帝的耳朵確實清淨了不少,但軍事問題怎麼辦?年少的太子劉徹將來誰來輔佐?思前想後,景帝還是決定重新起用忠貞不渝的周亞夫。不久,景帝召見周亞夫,並擺上了酒宴,“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讓周亞夫吃下去。這麼一大塊肉,既沒有切碎,又沒給筷子,可怎麼吃啊?很明顯,這是景帝故意設的局,有刁難的意思,更多的是在試探。周亞夫不了解景帝的心思,心中不滿,臉上也帶出了情緒,扭頭命人去拿一雙筷子,口氣很硬。 “此非不足君所乎?”試探完了,景帝說出了這麼一句驚心動魄的話,這些還不能滿足你周亞夫嗎?言外之意,你周亞夫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此話一出,如同晴天霹靂,周亞夫驚出一身冷汗,趕緊摘下帽子跪地謝罪。當年,他身穿重甲沒給文帝磕頭,現在卻不得不在景帝面前乖乖地低下那顆倔強的腦袋。然而,一切都無濟於事了。景帝看都沒看伏在地上的周亞夫,便用起身的動作下了逐客令。“此人心懷不滿,不是日後新帝之順臣”,這是景帝對周亞夫的最終評價。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周亞夫向來就是個敢說敢為、敢於碰硬的漢子,是個始終保持自己脾氣性格的性情中人,五十多年來始終不渝。可惜,他偏偏遇上了這個小心眼的景帝。一雙筷子,讓景帝看到了周亞夫藐視強權、我行我素的真實個性;同樣是一雙筷子,讓景帝徹底對周亞夫失去了耐心和好感,該拋棄了。 平心而論,周亞夫是忠臣,是能臣,但不是順臣。這樣的人,如果被將來即位的太子起用,恐怕難以制伏,猜忌心極重的景帝能留下他嗎?後來,景帝抓過周亞夫的一個把柄,以“謀反”罪關進廷尉監獄。可憐一代名將,在絕食五天后,吐血而死。周亞夫性格剛毅,威嚴莊重,堅忍不拔,謹守節操,可惜不懂得恭敬順從,在皇帝面前不懂得低頭服軟,竟落得如此下場,悲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