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湯和糖水店
我很少在餐館吃飯。昨天聽到朋友們提到新開的一間餐館早茶很好,她們都特意去訂位。我聽了心裡也痒痒的。
喝早茶是粵菜館的“專利”。我已經記不得第一次喝早茶是在什麼時候了。住在廣州的時候,有時候會去喝早茶。因為是全城的飲食風俗, 好一些的餐館,早上去喝早茶,會需要有人提早去占位子,廣州話叫“霸位”。茶樓里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煮粥的廚師面前擺着長長的一張台,上面擺滿了各州粥料,青菜,台子旁邊掛着一條布招牌:“明火靚粥,即叫即煮”。餐館裡熱氣沸騰, 服務生推着裝滿各種茶點的小推車在餐桌間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叫賣:“鳳爪, 蝦餃,燒賣, 排骨,叉燒包 …” 這些點心的名字在粵語的叫賣聲中,聽上去,就像鄉俚小曲。開一壺茶,烏龍,菊花,香片 … 喝個早茶,吃東西倒是其次,去感受一下嶺南特有的飲食文化, 真是很有風味。
在粵菜館吃飯, 一定要喝湯的。每家餐館都有自己特色的“老火湯”,剛到廣州的時候, 我對這老火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和喝水也差不多。 覺得味道比較好的,反而是那些湯料,瘦豬肉,豬肺,魚,雞什麼的,沾着醬油,很好吃。廣州話叫這些是“湯渣”。後來,住久了,對這老火湯,就漸漸有了感情。 經常喝到的湯,有菜花煲豬骨,黨參煲老雞,紅蘿蔔豬肺湯,西洋菜煲鯪魚等等。喝的多了, 就能夠嘗出來一鍋好湯的味道, 湯渣,就不再覺得味道有那麼好了。
廣州很熱,當時的單身宿舍里,居住條件很一般,沒有一個像樣的廚房,可以認認真真地做一頓飯。有一段時間我住在中山七路上一間舊酒店改成的單位單身宿舍里,同層住的,都是單位里其他處室的年輕人,大多都是北方人, 大學剛畢業,分到廣州去的。 一群年輕的單身漢在一起, 做飯,就是拿一個電飯鍋,每天煲湯。煲什麼呢?冬瓜排骨湯。 每天如此, 一年四季都是這樣。我記得有一次有一位同事的女友到這裡來看他,好像是安徽人,一連幾天,實在難以相信,“怎麼每天都吃冬瓜排骨湯?” 其實, 廣州的老火湯, 完全不是這樣。 只是在當時,我們沒有條件去煲而已。
廣州的糖水店在我的印象里,真是浪漫。 長堤大馬路上華夏百貨公司旁邊有一間“二十四味”涼茶店,裡面古色古香, 賣涼茶, 甜品, 龜苓膏等等。天氣熱,涼茶在廣州很受歡迎,店門口大大的招牌上就寫着“王老吉”。 後來我住在東山,和太太去北京路逛街,一直逛到天黑了, 沿着中山路的騎樓一路走回來。深夜的時候, 路兩邊的小商店都關門了, 連大排檔都差不多打烊了。 走着走着,肚子有點餓,路邊上,昏暗的騎樓下,竟然發現有一間小小的甜品店還開着門。甜品,在廣州話里,叫“糖水”。那個時候看香港電影, 戀愛中的情人高高興興的對女友說:“我請你去吃糖水。” 現在,深夜裡,糖水店就在旁邊,好像專門為了戀愛中的人而開的。 走進去, 店面很小, 糖水的種類可不少,芋頭西米露,黑芝麻糊, 香草海帶綠豆沙,番薯糖水,燕麥粥等等。我們並排坐下, 吃一碗燕麥粥, 那個味道,真是充滿了浪漫的甜蜜。
住到溫哥華以後,我們買了一個大砂鍋。這裡的華人參茸店很多,各種各樣的煲湯料一應俱全。我們終於可以一試身手, 煲正宗的廣式老火湯了。 本來以為很簡單的東西,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煲湯好幾年,自己做出來的,始終沒有當年在廣州的餐館裡吃到的老火湯味道好。十幾年下來,經過不懈的努力,現在終於可以煲出味道很正宗,很令人滿意的老火湯了。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煲湯,確實可以省下很多時間。早上起床,出門游泳之前,把湯料準備好,在大砂鍋里放滿水,打開爐子,開始煲湯。一個小時後回來,老火湯已經煲好了。再下一點青菜在裡面,有飯有菜,有肉有湯,孩子們都很喜歡吃,省去了很多做飯的功夫。
住在溫哥華十幾年了,列治文一間商場裡的二十四味甜品店,最讓我想起當年在廣州的日子。那裡也賣着龜苓膏, 陳設和當年的糖水店很相似。我們帶着兩個女兒來這裡吃一碗甜品, 讀一讀貼在牆上的關於龜苓膏的歷史傳說,雖然是在燈火通明的商場裡, 吃一碗甜品,又可以體會一下當年在廣州街頭,昏暗的燈光下, 那一間小小的,浪漫的糖水店裡,無憂無慮的青蔥歲月。
老火湯和糖水店,在我的記憶里,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