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表现,但有些“饿法”非同寻常,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 小调查:你属于哪种“饿法”? 每顿饭前饥饿,无其他身体状况 感觉吃饱了,但身体种种迹象说明缺乏营养元素 一饿就“胃疼”,吃饭后明显缓解突然一段时间胃口大增,但怎么都吃不胖 如果属于后三种“饿法”,你的健康很可能已经出了问题。 “隐性饥饿”型 2014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明确指出,全球现在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 生活变好了,可不少人却在“挨饿”。这与饮食不均衡、吃太多精细加工的食品等有关,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吃饱、吃得多少、身体胖瘦。 相反,超重、肥胖者反而是隐性饥饿的高危人群。他们往往摄入了太多的能量营养素,却缺乏微量营养素,还可能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隐性饥饿指两大类营养素的缺失,一类是维生素,另一类是矿物质。严重缺乏这两类营养素会致病,即使未经察觉的轻度缺乏,也会影响人们的智力水平、劳动能力和身体免疫力。 隐性饥饿可引起的问题有: 缺硒对心脏不利。硒是种抗氧化营养素,对心脏健康尤为重要。 缺锌影响免疫力。锌缺乏会使免疫力下降,还对味觉影响很大。缺锌时,吃东西不香,会使食量下降,容易面黄肌瘦。 缺铁诱发贫血。铁是血液中血红细胞的重要来源。如果缺铁,血红细胞减少,携氧能力降低,除了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还会降低人的注意力。 此外,缺维生素A容易夜盲,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缺叶酸往往造成出生缺陷……如果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素,各种疾病就会逐渐显现。 建议大家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下,通过以下方法远离“隐性饥饿”。 重点补充四类食物 调查显示,国人膳食中奶类、豆类制品、粗粮、水产品的消费量远不及推荐量,最好重点补充。 奶类和豆类制品富含蛋白质;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水产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用低温烹调 过度烹饪会使食物中维生素C大量流失。建议多用蒸煮等低温烹调,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 改掉不良习惯 吸烟、饮酒、熬夜、反复减肥、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体内微量营养素缺乏,应尽早摒弃。 饿到胃疼型 饿的时间太长,有时会感到“胃疼”。如果这种疼痛感非常明显,一吃东西又能很快缓解,就是典型的“饥饿性疼痛”,很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 十二指肠溃疡还可表现为以下症状: 半夜疼醒。人在饥饿时,空虚的胃分泌大量胃液,因为没有与食物混合而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假如十二指肠球部存在溃疡,这些胃酸就会刺激溃疡创面引起疼痛。因此,该病患者很容易在午夜“胃疼”,甚至疼醒。 体重变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频繁进食以缓解疼痛,体重会增加。但发生慢性十二指肠梗阻时,体重会减轻。 其他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贫血、乏力等表现。 十二指肠溃疡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在平时应注意预防。 改掉不卫生习惯 尽量用公筷,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 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 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饮食、生活要注意 少喝生水、少吃生食。 平时应忌酒、浓茶,戒烟和远离二手烟,避免紧张和焦虑,以免诱发和加重溃疡。 若发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一旦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应及时接受治疗。 饿得快吃不胖型 这就是被大家羡慕的“怎么吃都不胖”的人。除了因为经常锻炼、基础代谢率(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身体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热量数)高,如果吃不胖还伴有有以下表现,可能是内分泌出了问题。 胃口突然变好:查甲状腺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它的饿法很有特点: 从某一时间起,胃口突然变好,吃了饭饿得很快,甚至每天吃4~6顿饭还感觉饿;食欲变好后,体重反而减轻了。 如果还伴有以下症状,就更要怀疑有甲亢,及时到医院就诊。 易激动、发脾气、易失眠。 精力不集中、心慌、怕热、多汗,即使在寒冷季节也是如此。 眼球外突,颈部发紧,脖子在短期内变粗。月经紊乱,月经不规律或过少,甚至闭经,生育能力下降。 食欲大容易渴:查血糖 血糖偏低时,身体会发出饥饿感的信号,提示身体需要更多食物补充能量。 血糖长期偏高者,通常有血糖利用障碍,血糖无法正常转化供机体使用。这也会让身体发出饥饿感,让人吃得更多。 血糖长期偏高易引起糖尿病,其“饿法”也很有特点,常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这类人不仅吃得多,还常口渴、多喝水,体重反而下降。如果有类似表现,建议到医院内分泌科排查糖尿病等血糖问题。 发现自己突然饿的“不同寻常”时,最好到医院看看,排查相关疾病。也希望你提醒身边的人对照检查是否属于以上“饿型”,早点排除健康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