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里的周朝历史(一)(修改稿)
喜欢古典诗词,自然而然就对那些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感兴趣。在欣赏作品的文学性的同时, 沿着字里行间触摸悠远的历史, 是阅读时的别样体验。 追寻诗歌源头, 中华民族最早的诗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这些诗篇的背后有不少周代和春秋的历史,可以作为学习历史的辅助材料。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 应该是根据音乐来划分的,当初都是可以唱的,现在曲调亡佚了,只剩诗句。 最早接触诗经时,读到的都是《风》。《风》是春秋时期十五国的民谣,文字鲜明形象,生活气息浓郁, 篇幅亦短小, 易于上口,雅和颂则要艰深些,。雅分大小,多是贵族作品。小雅几近于风,里面有不少优美的诗篇。大雅是诗经里的正声,被认为是高尚雅正之音,然而,就其文学性本身,大雅不及风诗和小雅,当今的读者群里,大雅的普及程度更是远不及风诗。风诗里的不少名句家喻户晓,譬如《周南·关雎》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秦风·蒹葭》里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邶风·击鼓》篇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小雅里也有不少为人喜爱的句子,《小雅.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说是诗经里最美的句子之一。 大雅里几乎没有这样的优美灵动,直指人心的诗句。大雅的作者都是周朝王室成员,内容大都为歌功颂德之作。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观周王室的乐舞,乐工为他歌唱《大雅》,季札说:"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翻译成白话文,即是:“宽广啊!声音多么和美,婉转而有正直之体,这大概是歌颂周文王的盛德吧!”。 除了颂扬之声,大雅里面最有意义诗篇是政治讽刺诗和五首有关周朝历史的史诗:《 生民》,《公刘》,《緜》,《皇矣》, 《大明》。这里“史诗”二字尚有争议,因为这些诗篇不够长。著名的史诗都有很长的篇幅,比如英诗里的《贝奥武夫》(Beowulf),有3182行,希腊荷马史诗里的《伊利亚特》有15693行,《奥德赛》有12110行,西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等,都是长篇巨作。大雅里的史诗却不足百行。当然,若纯粹从字面意义上讲,史诗二字还是说得通的,无非就是记载历史的诗,特点是以叙事而不是抒情为主。 如果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而不是大雅里的诗歌排列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五首史诗所讲述的周朝历史,第一首当是《大雅·生民》。 《大雅·生民》是关于周人始祖后稷的记载,一共有八章,72行诗句(见文后附录)。后人对先周历史(先周指的是武王克纣以前) 的追述,除了史记,《诗经》大雅的记载是很重要的资料。 第一章,从周人的祖先讲起。“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周人的祖先是一位叫做姜嫄的女人,她就是周族姬姓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嫄诚心地祭祀求子(克禋克祀,以弗无子),然后就“履帝武敏歆”,这里的“武”字意为足迹,“歆”为心有所感,也就是说踩了上帝的脚印而受孕,生下了后稷。 第二章和第三章讲述后稷出生后发生的神迹。后稷生下来是个包衣未破的肉蛋,被视为不祥,因而被弃。奇怪的是,这孩子无论被丢弃在哪里,都会得到上天的保护。把他扔进小巷里,牛羊来庇护他(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扔到森林里,恰遇伐林,人多,不便弃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于是又扔在冰上,鸟儿用羽翼来包裹他,给他取暖(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飞走后他才破胎衣而出,哇哇大哭,就这么活了下来。这故事听起来比圣经里摩西被救还要神奇。摩西出生时,逢埃及法老下令杀死所有以色列刚出生的男婴,摩西被他母亲放在篮子里,漂浮水上,被法老女儿所救,逃过了被杀害。非凡者似乎都有非凡的出生故事。 接下来《生民》用了不少篇幅叙述后稷种田的故事(第四,五章),诗句生动形象。后稷天赋异禀,从孩提时候就会种庄稼。在他刚学会爬不久就会站立起来自己寻吃的,然后就自己种庄稼,种什么都长得好,诗中形容为“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其中的几个叠词:“旆旆”(读音“佩”),“穟穟”(读音“遂”),“幪幪” (读音“蒙”),“唪唪” (读音“讽”),今天看起来虽然生涩,但能感觉出茂盛的意思(中文的奇妙)。译为大白话,就是说后稷种麻种麦禾苗茂盛,种瓜种豆果食累累。成人后,后稷创建了一套精良的种植方法,并开始用粮食祭上帝,以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从诗里的叙述,我们知道在后稷时期,周人已经会很好地种植麦,麻,谷,黑藜,瓜,豆,周朝成为农业社会,后稷是奠基人。 《生民》里的叙述,争议最多的是前半部分关于后稷的出生,后面的种田故事则较少疑虑。围绕姜嫄如何怀孕生子,一般认为诗中记述的履神迹有感而孕反映了母系社会群婚制,后面关于后稷刚出身时的天护佑的不死故事,与踩足迹感孕之说在风格上一致,都带有强烈的远古神话色彩。 当然,对于《诗经》这一段的理解还有不同的解说, “不语乱力怪神”的孔子对此句解说就与前面提及的不同,是祈祷助孕(《战国楚竹书·子羔》)。孔子认为姜嫄踩的是“人武”,也就是人的足迹,然后诚心祭拜上帝,上帝应许,让其怀孕,生下了后稷,这跟圣经里撒拉向神求子以及其他神迹颇为相似。而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姜嫄是上古大神高辛氏帝喾之妻,“履帝武”的帝指的是高辛氏,不过这个观点不为认可的程度比较高,清代的诗经考据大家马瑞辰就明确表示此说不可信。也有学者认为后稷是姜嫄与路人甲野合所生,熊爸爸是谁不清楚。野合在上古时代应该不算什么,到了诗经时期,周人文明程度大为提高,就不那么光彩了,为尊者讳,就只好编派出踩脚印生孩子的故事。诗经从来不乏学者关注,从孔子,二毛,到历代的学者都在诗经研究注释上花费了很大功夫,各有不同的视角,有这么多不同的理论毫不奇怪,至少人们都赞同周人的祖先是来自于一位叫做姜嫄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后稷,后稷会种庄稼,他为周朝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农业基础。 后稷所处的时代,从《尚书·舜典》里的记载来看,应该是与尧舜同时期的,舜命他作负责农事的稷官,叫他要让人播种百谷(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这么说来周朝的老祖母姜嫄也应该是尧舜时期的人。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工作,尧舜所处的年代属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大约4000年到4500年),山西的陶寺被认为有可能是尧都(距今约4300-3900年)。 有一点容易混淆的是,也有人把后稷唤作神农,这个称呼容易理解成三皇五帝里的神农氏,也就是炎帝。后稷应该不是那位尝百草的神农氏,神农炎帝应该更早,一般认为是在距今5,6千年之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 周族的祖先原居何处?照《史记·周本纪》里的叙述,后稷之母姜嫄是有邰氏,居住在叫做有邰的地方。这首诗第五章的最后一句清楚也写明后稷居住邰地(即有邰家室)。《诗经·大雅·緜》里也言明后稷居住在古邰地,古邰地应该就是周朝早期所在之地。邰究竟是哪里,学术界说法歧异,有山西说和陕西说,还有其他学说。一般认为是陕西省武功县,距离西安约70公里。 最后三章写丰收的喜悦和热烈的祭祀,周人祭祀上帝,祈求来年,感念后稷。 第七章里的描述非常生动:“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译成白话文:“我们的祭祀如何?有的舂,有的舀,有的扬簸,有的手搓,淘粮之声嗖嗖响,蒸饭热气扬”,短短几行,生活气息何其浓郁!尽管朝代更迭,英雄轮出,时光前行,三千年前周先民的生活方式与几十年前我们农村的生活几乎一样,这种一眼逾千年的文字体验,让我十分感概,文字绝对承载着巨大的能量。 有意思的是最后两章里关于祭祀上帝的描写,让我想起了《圣经·旧约》。第七章后面的句子为“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取萧祭脂”意思是取艾萧烧油脂,“取羝以軷”里的“羝”就是公羊,“軷”是剥羊之皮(取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说),意为将公羊剥皮祭祀。“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又烧肉又烤肉,祈求来年也丰收。于是香气上升,上帝降临,享受祭祀(“其香始升,上帝居歆”,第八章)。《圣经·旧约·利未记》里有上帝吩咐摩西的燔祭律例,与此几乎相同。燔祭(burnt offering)需要用毫无残缺的公牛或公羊,将牛羊剥皮,肉切块烧烤,并焚烧油脂。对比《生民》与《旧约》,不由得好奇,两处的相似是凑巧还是别有原因?“上帝”这个词,屡屡出现在诗经里,究竟它是代表上古时先周人心目中执掌世界的至高天神,还是《圣经》中的耶和华呢? 附:《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 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恒之糜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取萧祭脂。 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 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 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初稿于2017年6月,修改稿2023年10月 ~~~~~~~~~~~~~~~~~~
后注:阅读随感,欢迎方家指点.
http://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trd_id=1242297&blog_id=292850
|